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味道最好,对人体较为适宜。 
  细分起来,凉开水在12~15℃时,冷感最好,喝起来最顺口;冰淇淋在…6℃吃起来最痛快;汽水在5℃时最好喝;冷咖啡在6℃时最适宜;喝果汁的最佳温度为10℃;解暑西瓜以8℃左右为最佳,低于此温度,既尝不出甜润清香的味道,也感觉不出咀嚼时“沙沙”的美感。有些冷饮也可热喝,比如咖啡,热咖啡的温度在70℃左右时才香甜可口;热牛奶和热茶温度在65℃左右最为好喝;有些油炸类食品,比如油炸大虾,温度应保持在70℃左右。虽然吃起来还有些烫,但这时味道最美。




向太空要粮食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扩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飞跃,都大大增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障全人类丰衣足食,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当前有利时机,扩大航天与农业在科技上的结合点,有计划地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的协作攻关,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自1987~1994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地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7次有关农作物种的搭载试验,已进行的项目有:粮食类有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玉米、谷子;豆类有大豆、绿豆、青豆、黑豆;经济作物类有棉花、烟草、甜菜、莲子;蔬菜类有丝瓜、黄瓜、青椒、西红柿、西瓜、萝卜、绿花菜、尾穗苋;观赏植物与药用植物类有石刁柏、鸡冠花、三色堇、龙葵、菊花、甘草以及油松、白皮松等。植物种子放在返回卫星舱内,随卫星在空间距地球200~400千米轨道上飞行5~16天。返回地面后,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在田间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有关生理生化、细胞、遗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试验,发现不同种属的种子的表现各不相同。 
  经卫星搭载试验分析的水稻种子,在太空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大穗、大粒、质优、高产的水稻,用其他方法难以获得了这种遗传变异。已育出的新品系比当地对照良种增产20%。这种变异是较罕见的,有可能在籼稻亚种杂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产量上一个新台阶。经卫星搭载的小麦,在株高、品质等性状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获得很多矮杆、丰产、早熟的后代品系,有些已稳定下来。经卫星搭载的青椒种子,效果较为明显,已培育出一种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系,单果平均重量从90克提高到160克,亩产比地面良种对照组高30%以上,丰产年达到122%,其优越性已得到稳定的遗传,已推广示范试验了5000余亩。 
  航天育种技术,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中国具有返回卫星优势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利用了空间环境具有强宇宙射线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特点及综合因素的有利条件,对植物种子产生诱变作用,从而获得了在地球上难以获得的某些变异,这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航天育种将有可能成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类未来的食物 
  自古以来,人类主要是以种植各种作物来生产粮食,靠饲养家畜家禽来获取肉、奶、蛋。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耕地面积日趋减少,依靠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很难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因此,在设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开辟食物新来源,已刻不容缓。 
  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在地球表面,蓝色的海洋总面积为3.6105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在浩瀚的海洋里,生物资源要比陆地多得多,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数量巨大。目前,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仅只是一小部分鱼虾、贝类和海藻。因此,海洋这个巨大的“食源宝库”,还有待人们去开发。 
  为了能够捕到更多的鱼,一些国家采用了新奇的捕鱼方法。例如,美国训练海豚来驱赶、聚集鱼群,使捕获量大增;日本按照巴甫洛夫理论训练“带头鱼”,信号一发出,受到训练的“带头鱼”就会率领鱼群游入网内。 
  除了鱼虾、贝类以外,海洋中不计其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的很好食源。现在科学家正在进行利用海洋浮游生物制作食品的试验,在不久的将来,即可为人类提供各种新食品。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海藻的开发利用。比如,日本把海藻视为长寿食品,每天给学生吃定量的海藻食品,以促进脑细胞发育,开发智力;我国也推出了海藻补碘面条,在开发海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营养学家预言,各种新鲜的、冷冻的和干制的海藻,在未来的食物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科学家不仅千方百计地开发利用现有的海洋生物资源,而且越来越重视开辟“海洋牧潮和“海洋农潮,大力发展海洋生物的养殖,并将此称为“蓝色革命”。例如,日本把大量的形状各异的水泥块投入海底,以形成大面积的“人造海礁”。以后,“人造海礁”就会逐渐长满千姿百态海洋生物,如褐藻、黑藻、马尾藻、海带、紫菜、裙带菜,形成“海洋牧潮的“草原”;同时,还有牡蛎、嵘螺、寄居蟹、海蟹等,这样鱼类便可食在其中,从而成为很好的“海洋牧潮。 
  在“海洋农潮方面,现在主要集中在海藻的人工养殖上,目前世界年产量已达240万吨。科学家正在研究海藻的生长环境、施肥量、光照量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使用光纤导入光量,以增强其光合作用。科学家深信,“蓝色革命”将为人类带来美好的希望。 
  小球藻和螺旋藻 
  小球藻是一种微小的绿藻,据测定,它的蛋白质含量约为50~55%,脂肪含量为10~30%,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0~35%,其营养价值相当于鸡蛋的5倍、花生仁的2倍,被人们誉为“水中猪肉”。此外,小球藻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据测定,其维生素含量要比一般蔬菜都高。比如,在500克小球藻粉中,含维生素A113。00毫克,维生素B10。33毫克、维生素B23。60毫克;在相同重量的菠菜中,分别含量只有2。06毫克、0。04毫克、0。13毫克;而在相同重量的大白菜中,分别含量仅有0。11毫克、0。02毫克、0。04毫克。 
  小球藻维生素C的含量是柑桔的2倍,特别是还含有一般食物中所缺少的维生素B12。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解决粮食短缺,就将小球藻作为新的食物来源加以研究和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又利用小球藻作为航空食品,因为小球藻营养丰富,重量轻,符合航空食品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进行了小球藻大面积培养,想用它来代替粮食。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研究小球藻,目前日本正在大力开发小球藻,并实现了产业化规模生产。他们从小球藻中提取到一种烤胶化合物,制成面包添加剂,加到面里即可做成色香味俱全的高级藻类面包,既节省了粮食,又提高了面包的营养价值,并降低了成本。营养学家预言,这种藻类面包将以价廉味美而风靡全球。 
  科学家提出,凡是在地球上不适于栽培农作物的地区,如极地等,都可以在人工控制下培养小球藻,这样就可以在地球上扩大生产面积,以小球藻来取代一部分粮食;同时,在地球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而缺少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地区,可通过大量培养小球藻来补充那些地区人们的营养。 
  螺旋藻是蓝藻中的一种,它比小球藻的细胞大100多倍。据考证,螺旋藻是一种古老的藻类植物,它已经历了35亿年的漫长岁月,可是人们发现螺旋藻的营养价值,却是本世纪40年代的事。据分析测定,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是大豆的1。5倍、鸡蛋的2。4倍、猪肉的4倍,是人类迄今已发现的动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螺旋藻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己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此外,螺旋藻还含有丰富的γ…亚麻酸、β…胡萝卜素、玉米黄脂、藻蓝蛋白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优良的纯天然保健食品,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功能、防癌、抑癌、抗辐射作用;对病后康复和儿童加强营养,对老年人身体保舰延年益寿均有特殊功效。毫不夸张地说,螺旋藻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最完美的食品,因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未来最理想的食品。 
  目前,许多国家如美国、墨西哥、古巴等,都正在开发螺旋藻食品,除了作为各种食品的添加剂外,还有直接作为保健食品的螺旋藻粉、片和胶囊等。目前我国不仅建立了螺旋藻养殖基地,而且开发了螺旋藻系列产品,以及生产了螺旋藻能量块、螺旋藻酸奶、螺旋藻冰淇淋、螺旋藻饮料等产品。 
  科学家预测,下个世纪各种各样的螺旋藻食品将占领人们的餐桌。 
  昆虫食品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群体,其生物量超过其他生物总量的10倍,所以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食物来源。 
  昆虫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吃起来味道也不错。比如,蟋蟀有生菜味,蚂蚁有核桃味,黄峰卵有杏仁味,蝇蛆吃起来犹如奶油,油炸蝗虫的味道颇似油炸大虾。 
  昆虫资源非常丰富,迄今全世界已确定出3650余种昆虫可供食用,但目前开发的仅有数十余种,可见开发潜力非常之大。再者,昆虫繁殖极快,用工业化饲养昆虫要比饲养家畜家禽省事、省时,成本也可大为降低。例如,一对普通家蝇在良好的条件下,6个月可繁殖后代100万亿,仅计算其产卵量,即可得到蛋白质300吨。这样高的繁殖率,是任何家畜家禽所不能相比的。 
  微生物食品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解决粮食的严重不足,就开始研究利用培养酵母菌来生产蛋白质。由于这种酵母蛋白经压榨后很像猪肉和牛肉,所以被誉为“人造肉”。因为酵母菌是由单细胞组成的,故称它为单细胞生物,由它生产出来的蛋白质,也就叫单细胞蛋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再次开始生产酵母蛋白,当时年产量达11000吨,随后,英国也开始生产酵母蛋白,其含量比德国的高,味道也比德国好,接着,美国也着手生产酵母蛋白,并将它混合在食品中食用。 
  用酵母来生产蛋白质的优点是,可以工厂化生产,不受地区和气候的影响,尤其是生产率高,是任何动植物都无法相比的。有人计算,一头250公斤的牛,一天一夜可合成蛋白质0。4公斤;而同样重量的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24小时内就可生产出25吨蛋白质,其效率是牛的几万倍。再者,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蛋白质,其原料极为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树叶、木屑、农副产品加工的下脚料,以及工业废水、废渣,甚至城市垃圾等,这样可以“变废为宝”,科学家指出,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食品工业。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纷纷建设单细胞蛋白工厂,如英国、法国、罗马尼亚、意大利、中国、古巴、俄罗斯等国,其中俄罗斯每年产量可达150万吨,居世界首位。 
  我们日常吃的油,主要是从油料作物和畜产品中得来的。现在发现有不少微生物能生产油脂,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一类,特别是产脂内孢霉是最优良的产油微生物,其油脂收获率达菌体的50%。目前,日本、法国等国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已初具工业化生产规模。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年来,由于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又给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插上了翅膀。据报道,日本科学家已成功地将大豆中的制造大豆球蛋白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再经过培养,能生产出大豆球蛋白。这样,过去一年才能收获一次的大豆,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工厂化生产,一般在3天内即可收获,获得大豆的营养成分。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已将鸡的卵清蛋白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通过培养这种大肠杆菌,即可得到卵清蛋白。有关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便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无壳鸡蛋”。这意味着,今后人们不用养鸡,也能吃到营养丰富的“鸡蛋”。 
  科学家还在试图利用转基因方法,来改变真菌和酵母菌的功能,使它们能对纤维等物质发酵,生产出蛋白质和氨基酸。这样,这些转基因菌类便可按照人们的意图来生产食品,其营养成分与各种肉、鱼和其他食品完全一样,这些新奇的微生物食品,将给人类生活带来戏剧性的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