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古代神话所说的,人类既是天之子,也是地之子。人类在地球生存的过程中,逐步继承了危险的进化包袱:对侵略和陈规陋习的嗜好和媚上仇外的习性,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很不利的。但是我们也学会了同情别人、热爱子孙后代、渴望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是我们得以生存和繁荣的有力武器。人类本性中的哪一方占上风尚无定论;尤其是当我们的眼光、理解力和思想境界只局限于地球,甚至只局限于地球上其一个小部分时,就更没有定论了。然而,宇宙的无穷奥秘,还要靠我们去发掘,因为至今尚无迹象表明,地球以外存在更高级的生命。这使我们不由得怀疑,象我们这般的文明是否总是轻率地、不可逆转地走向自我毁灭。从宇宙空间观看地球就无所谓国界了。假如地球是一个脆弱的蓝色发光体,在群星的辉映下正在衰变成一个不显眼的光点,那么种族主义、宗教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就难以维持了。宇宙旅行能使我们的眼界开阔。

  在有些世界中,生命从未产生过,而在另一些世界上生命已经由于意外的宇宙灾祸而焚灭。但我们的世界却格外幸运,我们不仅还很好地生存着,而且还强有力地、牢牢地控制着我们的文明和人类自身。如若我们不为地球呼吁,还有谁来为它呼吁呢?如若我们不为自己的生存承担责任,那么要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人类正在进行着一个巨大的冒险,如果成功,这个冒险既象土地的开拓或从树上迁居地上一样重要。我们正在犹犹豫豫地打破地球的桎梏,隐匿一点地表现在对地球上头脑比较原始的同类的对抗和征服上,显露一些地表现在到其他星球上去旅行及倾听来自遥远星球的信息。这两个方面又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它们还是相辅相成的。但我们的精力却更多地注重于战争。嗜好互相猜疑,几乎毫不关心人类或地球,这无异于毁灭人类自己。正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是如此可怕,我们就不愿去多加考虑。但是,如果我们不愿去考虑,又怎能加以纠正呢?

  所有思想健全的人无不为核战争而担心,可是每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计划着核战争。尽人皆知,进行核战争是发疯的行为,但每一个国家又总有种种借口(发动战争)。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可怕的连锁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人正在研究原子弹,美国人因此赶紧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既然美国拥有了原子弹,苏联也就要造原子弹。接着,英国人、法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就一一起而效尤。到二十世纪末,许多国家都将拥有核武器。要设计核武器并不难,裂变物质可以从核反应堆得到。核武器几乎成了一种家庭手工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常规炸弹当时称为巨型炸弹。这种炸弹内装20吨TNT炸药,能摧毁整整一个街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城市承受的炸弹总共约有 200 万吨,1939~1945年之间投下的这种巨型炸弹达10万枚,200万吨,考文垂(英格兰)、鹿特丹(荷兰)、德累斯顿(德国)和东京(日本)都遭到了狂轰滥炸,造成了无数的伤亡。但到了二十世纪后期,只要爆炸一颗普普通通的热核炸弹,就能释放出 200万吨的能量, 即一颗这样的炸弹,就能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投炸弹的破坏力。可世界上的核武器数量已何止成千上万!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苏两国的战略导弹和轰炸机的弹头将瞄准15 000个以上的预定目标。这样,地球将没有任何安全的绿洲了。死神正在耐心地等待有人去摩擦神灯。这些武器释放的能量将远远超过100亿吨。如此巨大的破坏力不是在6年的时间内,而是在几个小时内释放出来,相当于在地球上的每个家庭头上落下一枚巨型炸弹,等于在一个悠闲的下午每秒钟发生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

  核爆炸的直接杀伤力是冲击波,它能摧毁数公里以内的坚固建筑物。其次是原子爆炸产生的巨大烈焰、伽马射线以及中子流,它们能把路过的人的五腑六腑烧焦。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国在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一位幸免于难的日本女学生,据其目睹情景写道:

  天昏地暗,我听到了其他同学哭爹喊娘的呼喊。在一座桥基旁以前挖掘的大水池中,我看到一位母亲在恸哭,她高高地托着一个裸体的婴儿,孩子被烧得浑身通红。另一位母亲则一边抽泣着,一边让她的宝宝凑近她那被灼伤的乳房。许多学生站在水池里,只有头露出水面,他们紧握双拳在空中挥舞,凄惨地尖叫着,呼喊着自己的双亲。所有过路者都浑身带伤,无一例外,没有一个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人们的头发被烤得卷曲起来,变了颜色,沾满了灰烬。人们的模样变得千奇百怪,简直不象是这个世界的生灵。   与稍后的长崎爆炸不同,广岛的原子弹是在远离地面的空中爆炸的,因此它产生的放射性尘埃数量少得多。1954年3月1日,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基地所进行的核爆炸产生了比预料高得多的放射性尘埃。巨大的云状放射性尘雾降落在 150 公里以外的朗格拉普环礁上。当地的居民把这次爆炸比喻为在西边升起的太阳。若干小时后,放射性尘埃雪片般撒落到朗格拉普环礁上。但人们受到的平均辐射量只有 175 拉德左右,还不到一般人致死量的一半。由于爆炸试验远离人群,死亡的人并不多。但是,人们吸入的放射性锶浓缩在骨头中,放射性碘则渗入了他们的甲状腺,以致事过不久,当地有三分之二的儿童和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上了甲状腺异常,以及发育迟缓和恶性肿瘤等疾患。作为补救措施,马绍尔群岛上的居民受到了专门的医护。

  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爆炸力只相当于 13000 吨TNT,而比基尼核试验的爆炸力也只有1500万吨TNT。假如爆发全面的热核战争,那么就会有相当于 100 万个广岛那样的原子弹落到世界各地。广岛的原子爆炸杀死了大约10万人。按这样的致死率,全面的热核战争则足以杀死1000亿人。而到二十世纪末,地球上的人口还不足50亿。(扫校者注:事实是60亿) 当然,在这样一场核战争中,不见得人人都会死于冲击波、爆炸烈焰、辐射线和放射性尘埃。不过,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因为放射性尘埃会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百分之九十的锶-90衰变要96年,铯-137要 100 年,碘-131要一个月。

  核战争的幸存者将可目睹不可思议的后果。高空中的氮将会烧掉并变成各种氮的氧化物,从而消耗掉高空大气层中的大部分臭氧,使大剂量的太阳紫外线透过大气层(原注:这一过程与烟雾喷射器中的碳氟化合物推进剂对臭氧层的破坏类似,但危险得多。因此许多国家禁止使用烟雾喷射器,这也被用来解释由于几十光年以外超新星的爆炸造成恐龙的灭绝)。这骤然增加的紫外线通量可能要持续若干年,它会导致皮肤癌,对于浅色皮肤的人尤其如此。更为严重的是,还不知会对地球的生态发生什么影响。大大增加的紫外光会毁灭庄稼,杀死大量的微生物。我们还不能确切地预测究竟是哪些生物、有多少种生物会罹难,也不知道其后果有多么严重。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只是被杀死的将是处于巨大生物结构底层的生物,而人类将在这样的生物结构的顶端苟延残喘。

  在一场全面的核战争中,喷入空中的尘埃将会反射太阳光,从而使地球稍许变冷。但是,哪怕轻微地变冷也会在农业上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鸟类比昆虫更易受射线的伤害,虫灾将进一步造成农业的紊乱,这可能是核战争的后果之一。还有另一种值得忧虑的灾祸,全世界的瘟疫都是地区性的,到了20世纪后期,死于瘟疫的人已经不会太多了,这倒不是不存在瘟疫了,而是人的抵抗力增强了,然而,热核战争中产生的辐射至少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人们抵抗疾病的能力。从更长期的效应来看,由于发生变异,会产生新的微生物和昆虫。这对于任何幸免于核灾难的人都可能会造成更深远的麻烦。经过一段时间,当隐性变异重新组合并且表达出来,可能会产生新的可怕的人种来。隐性变异一旦表达出来,往往是致命的,只有少数不是如此,痛苦将接踵而至,心爱的人不断去世,无数的烧伤患者、瞎子、四肢不全者,惨不忍睹;疾病、瘟疫横行,空气和水体长期滞留着放射性毒素、恶性肿瘤、死胎、畸形儿,比比皆是;缺医少药,文明荡然无存。我们本该避免的一切,却都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L。 F。理查森是一位对战争问题颇有研究的英国气象学家。他想搞清楚触发战争的原因。战争与天气有某种相似之处。两者都很复杂,但却都有规律可循。这就说明,它们并非不可改变,而是可以认识和控制的自然体系。要了解地球的天气,首先就必须搜集大量的气象资料,就必须搞清天气的实际变化。因此,理查森认为,要搞清战争的规律,其研究途径无疑与研究天气相同。因此他搜集了1820年到1945年期间在我们这个可怜的地球上爆发的几百次战争的资料。

  理查森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一本题名为《直接冲突的统计学》的遗著中。由于他竭力想弄清可能发生造成特定数量伤亡的战争所需的时间,他为一场战争的规模规定了一个指数 M,并用这个指数来度量战争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假如 M=3, 那就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争,死亡人数只不过1000人(103)。假如 M=5 或 M=6,则说明战争的规模大得多,战争中据有10万人(105)或100万人(106) 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指数都较大。他从这项研究中发现,一场战争死亡的人越多,这样的战争就越不可能发生。人们等待目睹这场战争的时间就越长,就象猛烈的风暴不如阵雨频繁一样。

  理查森认为,假如不断降低 M 值,直至使M=0, 就可以大致估算出世界的凶杀死亡率,即每隔 5 分钟,就有一人被谋杀。上述情况说明,不仅从次要的角度,而且我认为从最深刻的心理角度来看,战争就是大规模的凶杀。当我们的安宁受到威胁,我们的前程受到挑战时,我们——至少是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不由得怒火万丈。国家受到类似的威胁时,他们有时也会愤慨万分,但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愤怒往往是那些谋求权益和私利的人激起的。但是随着凶杀手段的改善及战争威胁的不断增长,必须使许多人同时进入极端激怒的状态,才能形成一场大战。一般说来,因为宣传工具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不断作出这样的安排(但核战争的情况是个例外,因为极少数几个人就能触发一场核战争)。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感情和有时被称之为人的善良本性之间,在古代爬行动物控制发怒的头脑部分——R 复合体,与近代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相应大脑部分——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之间的矛盾。当人类小群地生活,当我们的武器较为简陋时,一个愤怒的士兵只能杀死几个人。随着技术的进步,战争的手段也进步了,同时我们自己也进步了。我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恼怒、挫折和绝望的感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改善了不公正的状况。但是,我们现有的武器能够杀死几十亿人,难道我们改善的步伐就够快了吗?在理智教育方面就没有问题了吗?对于战争的起因我们做过勇敢的深入的探讨吗?

  人们通常所说的核遏制战赂,最显著的特点就反映了人类远祖的野蛮性。当代的政治家亨利·基辛格说过:“遏制,主要应该是心理上的遏制。为了达到遏制的目的,深谋远虑的威胁比明目张胆的恫吓更有效。”然而真正有效的核威胁,有时还包含非理性的姿态,即对核战争恐怖的无知。这样,当非理性的姿态使得一场全面对抗成为似乎不可避免之时,你的对手便被迫屈服于争端的焦点,而不是进行这场对抗。采取令人置信的非理性姿态的主要危险在于,要想成功,你就得装得十分逼真。而过一段时期之后,你便习惯于此了。于是,你就会弄假成真。

  以美苏为首的全球恐怖均势是以地球上的全体居民作为人质的。两国各自对对方的行为设置一定的容许限度,各自警告对方,一旦超越了这个限度,核战争便会一触即发。不过,这种限度时时在变化。对于变化了的新限度,双方务必心领神会。它们各自都在扩大自己的军事优势,但这种扩大不是以露骨的、使对方深感不安的方式进行的。它们一直在互相试探对方的容忍度。例如,核轰炸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