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镖局春秋 作者:古彧-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篮ε率鞘裁矗热舨皇钦铰缘男枰室馔铣ふ蕉返氖奔洌腔岷敛挥淘サ赜卸希谌逭兄诮饩稣蕉罚砣獠皇悄闼谰褪俏彝觯硐殖鲆恢种谢涫踅《峦鼻暗拇笪尬肪窭础

  对雇主的忠诚守信精神

  镖局的镖师遇到打不过的强盗,会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扔下雇主的货物或者扔下雇主溜之大吉呢?万一要是把押送的镖丢了该怎么办?

  别看镖局对待强人一贯坚持谦和、委曲求全的精神,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他们是非常坚决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保护雇主人身财产的安全,这一点始终是第一位的,一旦镖局和雇主签定镖单,形成了合同关系,他们就会坚持对雇主忠诚守信的职责,所谓人在镖在。如果强人危害到了雇主的利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所有的谦和和求全精神都不复存在,他们就会拔刀向前,舍命护主,用刀光和生命,履行自己的职责。

  镖局对外界的一切挑战,都是采取避战的精神,这并不是说镖局的人就低人一等,而是镖局的职责所在,保镖的目的是赚钱,使用的手段是保证雇主的人财两安,他们没有必要对强人赶尽杀绝,倘若强人真的强人所难,镖局为了坚持对雇主的忠诚守信的精神,也只有和强人一搏生死了。

  北京的会友镖局就曾出现过这样的生死搏斗。当时镖局接受押“皇杠”的大买卖,镖船在河上遇到了强行登船的一批假冒的检察官,当他们发现上船的不是官而是匪的时候,立即进行了手枪战斗,贼匪被打退之后,又把船困在河心进行了二次进攻,战斗十分悲惨激烈,押船的镖师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不顾生命危险和匪贼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死伤过半,损失了两千多两银子,镖局毫不含糊地照价赔偿了。

  在后来的走镖过程中,又有几家镖局遭受过同样的损失,为了能够保证雇主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不再受到损失,全国各大镖局为此举行了联合大会,不惜代价组成联军除掉了闯关东当了“马达子”之后又回到冀州为匪作案的“饿虎”宋锡朋。

  镖局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自己的企业精神,为雇主效命。虽然镖局的镖师和雇主只是合同双方的受益人和责任人,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但是镖局的职责毕竟是保护雇主的人身财产安全,以此而获得报酬养家糊口,所以镖局始终坚持着对雇主忠诚守信的精神做事行镖。


第十章镖局三硬

  镖局行走在江湖上,除了仰仗一些生存技巧外,还必需有三硬:官府有硬靠山;绿林有硬关系;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

  官府有硬靠山

  镖局无论大小,只要打出了镖局旗号进行营业活动,包括那些被正统镖局视为“编外镖局”的“野鸡镖局”在内,大小都得有个靠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台,为什么把事情说得这么绝对呢?

  人常说“朝里无亲难做官”,仕途如此,开镖局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统治时期,后台的势力和影响,与镖局的经营范围和镖路的活动区域几乎是成正比的,北京的镖局在朝里找后台,地方上的镖局在地方官中找后台。大型镖局的活动范围几乎遍布中国,依靠的“大门坎”自然是朝中大员。就拿贯市的李家镖局来说,趁为“两宫西狩”贡献骡车的机遇,受封为“御前镖局”,每年都要打着“引路侯”的旗子招摇过市,进京找慈禧太后领赏,其实还不是趁着机会向老佛爷进贡一些土特产,拉上这个无与伦比的后台。

  所谓打通朝中关节,并不一定是结交上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这些政要机关,因为对镖局来说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能同三大宪的幕友或者亲朋说上话,必要时请得动一纸公文、书信,或者一个帖子就行了,这些东西往往是备而不用,只是一种免得临时抱佛脚的预备。

  譬如说,跑蒙古生意的镖局,因草原辽阔,盗贼多为马贼,有时抢了东西,你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绝尘而去,却无力拦堵。再加上他们时聚时散,没有众多的武装力量,是根本奈何不了他们的。因此,镖局要结交的硬靠山,往往不是政府官员,而是镇守草原的将军、都统或巡防统领。这些人大多握有兵权,不仅能临危救难,而且威名远扬,对一般盗匪有一定的震慑作用。而走水路镖的镖局,结交的硬靠山也是漕运总督衙门的各个关节,并同税务司、厘金局通上气。两千多里的运河两岸,“吃漕的”盗匪和“司漕的”的官员不计其数,但相互间都有联系。有了硬靠山,便可以攀上交情,让人另眼高看。

  须要特别指出的是,镖局交“大门坎”与趋炎附势、拍马溜须完全是两码子事情,和现在出现的个别“官商勾结”现象也是两码子事情。镖局交后台基本上不牵涉大利益的交往,他们不是用银子交出来的“朋友”,最多算得上在特殊的情况之下,“大门坎”和镖局互相保驾护航的一种交易。

  绿林有硬关系

  绿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镖局必须要在绿林中有硬关系?绿林中没有硬关系对镖局的损害非常大吗?

  绿林也叫绿林山,今在湖北大洪山一带,最早是指西汉末年的公元17年,王匡、王凤聚集在绿林山组织饥民起义,称为绿林军,反抗王莽政权。后来“绿林”一词逐渐引申泛指聚结山林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和团伙。

  那些拦路抢劫镖车的盗贼大多也自然都是绿林中人,关于镖局和绿林中盗贼的硬关系的来源、形成、发展和深交我们就不再多说,这里只说说镖局和江湖绿林之中一些其他势力的硬关系。

  这些硬关系,通常都是在当地较有影响的地方乡兵和团练,也有以强宗大姓为基础的习武团体。这些组织通常被地方豪强所控制,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雄据一方,连朝廷官员也不敢小视。对于镖局过境,只要给足了他们面子,他们常常也不会跟镖师过不去。而所谓面子,也不过是当镖车通过他们的地盘时,镖师下马步行,先去拜会拜会他们的头面人物,给地头蛇烧烧香,上上供,然后再驱车过境。

  在这些绿林好汉中,虽然也不乏歹人,但一般都讲交情。清朝末年的大刀会、红枪会都是属于此类组织。他们常与官府作对,与前来镇压他们的官兵分庭抗礼,但对镖局,通常都称为江湖朋友。当年义和团兴起之后,镖路表面上受阻,实际上由于义和团的头目与镖局关系密切,所有镖路上照样畅通无阻。

  所以,许多镖局走镖时,一面打着镖旗,一路喊着镖号,大张旗鼓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村、集、镇、屯,就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结交了无数的绿林好汉,趟开了自己的镖路。到了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绿林的朋友层出不穷,官逼民反的绿林豪杰、化兵为匪的老总,都成了等米下锅的“饿虎”,没有工夫和镖局讲关系论交情了,许多镖局的镖师才感叹绿林无道,无法和绿林的朋友打交道了。

  自身有硬功夫

  常言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就算是有了官府的硬靠山,有了绿林的硬关系,如果自身没有真本事,镖局还是无法走得通镖路、保得住镖,硬是打肿脸充胖子走镖,那就等于去送死。打场卖艺的人中有“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当兵吃粮的职业军人可以当“混营子——开仗就溜”,福气大、造化大的还可能当个“太平军人——没打过仗”。镖师走镖可就不同了,走镖的时候“见贼就溜”,那将要面临“照价赔偿”;如果“光说不练”,碰上贼人必定更吃大亏!所以,要想走好镖,当一名镖师,比习武卖艺、当兵吃粮困难得多。他必须得精通水战、车战、马战、步战、夜行五大门类的拳脚上硬功夫,以及“七春八点”的嘴皮子上的硬功夫。所以也只有镖局的镖师,才被江湖上尊称为“尖挂子”。

  拳脚上的硬功夫我们在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这里再加以补述。

  首先说水战功夫。由于交战的场地小,就决定了水战的短兵相接和快速制胜的特点,尤其是在船舱里,几招之内定生死,套路基本上是非常直接的,所以“闪功”非常重要。若在舱顶或两船之间交手,“轻功”和“梅花桩”功夫是绝不可少。上蹿下跳,身轻如燕,腾挪闪转,矫健灵活,拳打、脚踢、头顶、肩撞、擒拿、点穴、肘击、膝抵、掌劈,甚至潜水凿船底,真可谓使尽浑身本领与杀人越货的水匪展开生死搏斗。

  再说车战功夫。车战主要是押车的镖师,车把式策马狂奔的时候,镖车异常颠簸,镖师的“站功”要非常扎实,能在颠簸的车上保持平衡,还能和贼人进行战斗,镖师一手持矛一手持刀,矛是保护骡马不被贼人所伤,刀是防止贼人爬上车,保证自身安全,所以“十八路转盘刀”和“三十六路绝命枪”是车战必备之功,同时“鸳鸯腿”也是不可缺少的功夫。

  马战功夫更是令人惊叹。惊人之处是镖师把好端端的马训练得有“毛病”,别人休想骑,比如镖师一足刚踏上马蹬,还未及翻身落鞍,马就飞奔起来,在飞跑的过程中,骑者翻身落鞍,另一足入蹬,这就是俗称的“飞蹬”。“飞鞍”则是骑马的人刚一贴近马腰,准备踩蹬,马就飞奔起来,骑者从马的臀部上马鞍。马战中的镖师个个还都是“神箭手”,有“百步穿杨”、“辕门射戟”的真功夫,弯弓搭箭,专门射马贼的马鼻子,所谓“射人先射马”。一旦和贼人打肉搏战,镖师们的“马刀”功夫可不是闹着玩的花架子,可是刀刀见血。

  步战大多发生在镖车的夜宿之地和坐店。与夜贼交手镖师决不会手软,招招致命从不含糊。同时还要有登峰造极的轻功,以便在混战中房上房下、窜房越脊地战斗。而坐店的战斗则要讲究艺术了,三招两式把贼人打趴下,还要讲究干净利落,表演给别人看,同时还要知道自己下手的分寸,把贼人打趴下了,还得让他有爬着逃走的力气。

  夜行功夫是护院和坐夜的镖师必不可少的功夫。他们身穿夜行衣身带单刀和飞蝗石子,和贼人在房上墙头过招。


第十一章镖局行话

  春点、寸点、唇典皆为江湖上的隐语,俗称黑话,是通过语言讯号作为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春点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

  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而用其他字语代替。

  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谈话内容而形成的隐语行话。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等。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镖局的镖师均有行话,春点词语虽稍欠典雅,但都是行走江湖必须要用的,说得好就能交上朋友,说得不好就会发生一场恶战,说不定丢了镖也不一定。镖师们把自己“保镖”叫做“唱戏的”,“镖旗”叫“眼”,“钱搭链”为“蛇腰”,“一个人”叫“流丁”,“门半掩半开”叫“夜扇马散”,“松林”叫“林子马哈武”,“寺庙”叫“神堂”,“晴天”叫“天高”,“天黑”叫“明路”,“走远”叫“卜长”,“走近”叫“卜短”,“墙头”叫“马”,“庄稼把式”叫“上等土风子”,“护院人”叫“镇山虎”,“贼”叫“芒古”,“人胆大”叫“点粗”,“胆小”叫“点细”,“心眼多”叫“全海”,“火药”叫“夫子”,“洋枪”叫“黑驴”,“有钱”叫“海拉”,“无钱”叫“念拉”等等。

  其实春点远远不止这些,它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现在我们摘录一些言语类的春点,让大家对镖局的行话有个初步的了解。

  人物类

  丁:人。

  鹰爪孙:官府。

  糕:老人。

  翅子顶罗:官帽子。

  豆儿:姑娘。

  托线孙:保镖人。

  芽儿:小伙子。

  并肩子:即朋友之意。

  老宽/空(倥)子:外行。

  点子:对象、敌人。

  捏班:尼姑。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力地盘,该地域即称“线”。简单地说,“线上的朋友”就是“地头蛇”。

  合(黑)字/老合:贼。通常非称呼在帮者,而纯粹指称一般盗贼。

  吃飘子钱的老合:水贼。

  总瓢把子:江湖上的首脑、老大。

  马眼子: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人。凭着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一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