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ⅲ钡谢涂丈ㄉ涫保俅蠖佣∩秸哺系较殖。富友г泵侨堪踩肓烁鞲龇揽昭谔濉>ń獬螅傺г泵亲叱鲅谔澹追紫蚨≌⒓蚋敝卸映ど斐龃竽粗福渲幸桓雒拦傺г鼻椴蛔越馗刑镜溃骸癢ith the utmost patience and magnanimity”(仁至义尽),随即他又抬头用手指着美军飞机离去的方向愤怒地说:“How poisonous!”(何其毒也!)


同为战俘两种命运(2)


  三是恶性事故公正处理:1951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前夕,志愿军俘管处决定要举办庆祝活动,让学员们高高兴兴地过好在志愿军俘管营地迎来的第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昌城战俘营中有不少人多才多艺,文娱节目准备得丰富多彩。但其中有一个类似中国“单口相声”式的幽默小品,却铸成了一个政治事件。表演者是个英国军士,平时说话就幽默风趣,爱插科打诨。他表演的节目叫《无题》,是个即兴小品,用满口生动的俚语讲述了自己参加朝鲜战争到被俘的奇特经历,令人捧腹。在掌声与笑声中,他信口开河起来。说自己作为英国王牌部队的职业军士无所不能,本领如何如何了不得,上天会跳伞,下海会泅渡,进入森林像猛虎,陷落泥沼似鳄鱼……说他一个顶天立地的白种全能现代兵,居然败在了黑头发黄皮肤塌鼻梁短身材使用土枪土炮大字不识几个的“东方古克” 原始兵手中等等,还叫嚣:“这不公平!我的上帝,你快睁开眼睛,让吃大米饭的古克们下地狱吧!让吃面包的上等人进天堂……”这引起了会场一阵骚乱。当时在台上安排演出节目的英语翻译沈觐光,听了这番侮辱中国人的言词,很气愤,喝令该军士立即停止表演回到中队去。很显然,沈觐光的临机处理,无疑是为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但他没有及时请示领导,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使“五一”的庆祝活动出现了不愉快的紧张局面,最后只好宣布演出停止。参加庆祝活动的学员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归。这件事在随后的几天里还引起阵阵风波,甚至引发了全体学员与俘管干部的对立情绪。战俘营夏时政委为此专门召开了团党委会,并向俘管处王央公主任报告请示,作出了如下处理意见:1、英军军士演出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种族歧视偏见,对人类和谐共处十分有害,但属于认识问题,应进行思想教育;2、对领头闹事、煽动罢课、破坏公共生活秩序的一名美军学员,给以禁闭一周的处分。禁闭期间一切物质待遇不变,严禁侮辱人格和变相体罚,但需要通过耐心教育敦促其认识错误,并要求写出保证书,不再发生此类行为;3、英语翻译沈觐光的举动,尽管动机是好的,但政策观念淡薄,工作方式简单,处置方法不妥,导致好事办坏,应受到批评;4、该事件的发生,应由团领导承担主要责任,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向上级党委作出书面检讨,并通过各中队干部做好全体学员的安抚和解释工作。会后,战俘营张芝荪团长与沈觐光进行了深入交谈,结果才知道,沈觐光之所以在该事件中反应如此强烈,是由于其内心曾有过深重的创伤,那就是曾经激怒全国人民的沈崇事件 中的受害者便是他的堂妹。其次,沈觐光还有其特殊的身份背景。他的曾祖母是反帝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女儿,曾祖父沈葆桢原是林则徐的忠诚下属,当过江西巡抚和两江总督。尽管生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但沈觐光从小受到爱国家风的陶冶,立志要维护民族尊严。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毅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尽管张团长很理解沈觐光的爱国情结,但他还是深入浅出地与沈分析了简单处理该问题的严重后果。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沈觐光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愿意向学员们公开检讨。与此同时,开始实施上述四项处理决定,该事件到此告一段落。可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执行禁闭室头班岗的志愿军排长出事了!原来,这位排长看到关在禁闭室中的美军学员躁动不安,不停地叫嚷,以为他对处分不服,在咒骂志愿军,在多次劝阻未果的情况下,便用枪托捣禁闭室的栅栏门,以警示他安静点,而意外就这样发生了!排长使用的是一支老式加拿大冲锋枪,子弹已经上了膛,在枪托撞击栅栏门的刹那间,枪栓滑脱扳机,一串子弹当即出膛射中了自己的胸腹部……美军学员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吓得瘫倒在地上,本来他叫嚷的目的只是恳求这位排长去请个懂英语的教员来听他解释,他并非有意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抗,可谁能料到竟出了人命。他知道这下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是死定了。俘管处王央公主任闻讯后,连夜驱车赶到昌城战俘营,与张芝荪团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勘查案件真相。他告诫大家要冷静,以事实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通过肇事者的陈述,目击者的旁证,周密的调查,客观的分析,最终得出了公正的结论:该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走火自伤误杀事故,不属于谋害。该结论在战俘营引起极大的反响!学员们被志愿军实事求是、胸怀宽广、公道正派的品格深深感动,肇事学员更是感激涕零,诚恳地写了一份深刻的检查。禁闭期满,他含泪走出禁闭室,逢人便夸志愿军恪守人类美德,判案犹如上帝般清明,并且表示从此以后,他将永远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当作最伟大的朋友。战俘营在两年零十个月的收容外俘过程中,因双方对抗造成人员伤亡而称得上恶性政治事件的,这算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最后也以公正解决而告终。
  面对这里的一切,面对这样的俘管干部,那些曾对人类历史固守偏见的西方战俘们感到异乎寻常地惊讶!
  这里没有冰冷的“战俘”称谓,取而代之的是亲切的“学员”称呼;这里没有层层叠叠的铁丝网,取而代之的是充分的自由和人权;这里没有呼啸挥舞的皮鞭,取而代之的是真诚的握手;这里没有龇牙咧嘴的警犬,取而代之的是俘管干部宽厚的微笑;这里没有令人心惊胆颤的呵斥,取而代之的是父母般的关爱!有谁见到过这样的战俘营?难道这真的会是战俘营吗?! 
  不错,这里的的确确是战俘营,是地地道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容管理战俘的特别营地,是一所特殊的史无先例的“国际大学校”!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委员会出版的《“联合国”战俘在朝鲜(“United Nations” P。O。W。’s in Korea)》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出版的《朝鲜碧潼1952战俘营营际奥运会(1952 Inter Camp Olympics Pyuktong D。P。R。K)》两本画册,就是这所特殊的“国际大学校”图文并茂的真实写照。


同为战俘两种命运(3)


  事实胜于雄辩。即使在朝鲜战争中作为敌方的军事将领也不得不对我军宽待战俘的政策怀有几分敬意: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司令、“联合国军”第二任总司令马修·B·李奇微上将在他所撰写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他们较之××人又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有时还主动释放部分战俘,有一次将重伤员用担架抬到公路旁,等我方开车前往接运伤员时,他们并没有向我们射击。”
  《英国将军眼中的中国》 一文中报道,北约北欧军队总司令安东尼·F·霍克利将军说:“我当过一辈子兵,同德国兵、中国兵打过仗,也见过美国兵、苏联兵打仗。最优秀的我看还是中国兵,我赞赏他们。志愿军严格执行命令,不枪杀和虐待俘虏。志愿军自己吃差的,可让我们俘虏吃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军被擢升为上尉连长。1950年他到朝鲜作战,次年4月25日在雪马里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第63军第187师俘虏,至1953年停战后重返英军。)
  我军所执行的宽待俘虏的政策,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渊源。早在《孙子兵法》中,就有“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的论述,就是“对俘虏的兵卒要优待和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越战胜敌人,也就越壮大自己”。孔孟的“仁者爱人”,“仁者无敌”,以及我国历史上众多豪杰精英所倡导的“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苟在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以兵为仁义,仁义生刀头,刀头仁义醒,君子不可求”,“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等文化背景(详见第八章有关章节),正是我军宽仁博大政策的直接源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早在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借鉴历史,总结实践,从人民军队的本质出发,对优待战俘作出了明确规定,由此形成了我军坚定不渝的一项重要的宽待俘虏政策。这项政策是由人民军队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任何其他军队都学不来的。
  中方战俘营善待战俘的事例数不胜数,我们将在后面各章节中详细介绍。
  然而,在朝鲜战争中,与中方战俘营的宽容、友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战俘营的残忍与恐怖。
  据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深山中,曾经有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战俘训练营”。训练的内容是假定在战争中被俘后,如何忍受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以及如何在囚禁中逃生。“战俘训练营”的纪律中严格规定:进入训练营的学员不准因受不了残酷虐待而中途退学。美军开办这一“战俘训练营”的出发点,就在于他们历来认为:谁只要当了战俘,不管是当了谁的战俘,受虐待被杀害本是天经地义无可躲避的厄运,所以必须未雨绸缪,以备不测。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正是怀着这种狭隘的心态和历史的偏见,在朝鲜战争中公然践踏《日内瓦公约》,穷凶极恶、肆无忌惮地对朝、中被俘人员进行血腥迫害。其手段之残忍,真乃集古今人类战争虐杀战俘之大全。
  在南朝鲜巨济岛、济州岛和釜山等地,美军分别设立了一些战俘营,战俘营四周架设了多层(多者达5层)铁丝网,营区四个角上高高耸立的岗楼上,站着荷枪实弹、一脸冷酷的哨兵,如同四颗狰狞的犬牙让人不寒而栗。在这阴森森的营区里,除了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犬吠声、管制人员歇斯底里的训斥声、就是战俘受虐时痛苦的呻吟声。大量被俘伤残人员就住在阴冷潮湿的帐篷里,坐卧全都在地上。战俘营内及其周围还驻有大批执行管制和“教化”任务的人员,其中有美军宪兵司令部的宪兵和南朝鲜的军队,还有美军远东军事情报局、美军第8集团军情报处、美国远东民众心理调查局的人员,以及南朝鲜政府的特务机关和蒋介石集团的特务机关派出的人员。美方战俘管制当局不仅要扣押朝中被俘人员,还施展各种凶残手段,图谋用这些人充当反华、反朝的工具,以及充当生化武器的实验品等。
  朝中被俘人员被押送战俘营后,等待他们的就是长期的审讯、苦役、酷刑,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们头上。美方为了给其停战谈判“自愿遣返”的主张提供证据,达到扣留被俘人员的目的,早在1951年12月开始,就采取屠杀、毒打、刺字等残酷的法西斯手段,对战俘进行所谓的“甄别”,一直遭到战俘的反抗,美军则经常进行残酷镇压,在各战俘营设有刑讯室,美军称之为“猴子房”(Monkey house),如果朝中被俘人员拒绝接受“甄别”或表示反抗时,即被拉入刑讯室,有的被割去嘴、鼻,被剪掉舌、耳,甚至挖心或被烧、烙、蒸、煮、冻、冰,至于遭毒打、挨饿、枪杀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比如:巨济岛第72号战俘营,中方被俘人员林学逋因一心要回祖国,慷慨就义的血案,就是一例。1952年4月8日晚,在刑讯室里美蒋特务用刺刀对准林学逋的太阳穴,问他:“你还要回去?”林学逋这时已被打得不能站立,但他仍然大声喊:“回去!回去!我变成鬼也要回去!”特务们一刀刺进他的太阳穴。他用最后一口气,喊出“共产党万岁!”特务慌忙赶过来,用一把大剪刀对准他的胸口狠狠刺进去。就这样,这位四川大学外语系因报国请缨参军的高才生倒在了血泊之中,年仅22岁。后来敌人把他的心脏挖出来穿在刀尖上,拿到各帐篷去威胁难友:“谁要回大陆,谁就和林学逋一样下场!” 这种刑讯室因此而闻名于世,于是外界也就将美军战俘营称之为“猴子房”这个诨名。


同为战俘两种命运(4)


  美军战史上说:1951年12月18日,有1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