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喂牲畜,用不着为了欠一点点租就让美丽善良的喜儿小姐去抵债;有的说这类故事在美国已成了真正的故事,随着黑奴解放运动的胜利而永远不会再有了;有的说黄世仁的母亲用簪子刺喜儿,是侵犯人权,喜儿为什么不向法庭起诉?;有的说杨白劳不应当喝盐卤自杀,应当带上喜儿和大春去开发西部,中国的西部和美国的西部一样值得开发……温纳瑞斯也积极发言,他说世界上总是有富人有穷人,不论在哪里,穷人的生活都不好过,中国的杨白劳喝盐卤自杀,美国不也是有很多“杨白劳”服毒自杀、跳楼自杀、开枪自杀吗?教员趁机用英语说:天下穷人是一家,美国军队的士兵本来也都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失业者,是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兄弟,不应该让他们对侵略战争负责,一旦放下了武器,就要把他们看成自己人……。中国人民军队的宽待战俘政策,正是根据这个道理制订出来的。战俘们听了教员的总结性发言,纷纷点头称是,都觉得有道理,能够让人信服。也有的战俘爱说俏皮话:原来以为让我们看《白毛女》是让我们欣赏艺术,没想到也是为了“洗脑”。好厉害的“洗脑”!不少战俘除了对强制性上大课听高深莫测的共产主义理论表示厌恶以外,对一些形象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不反感,明知是“洗脑”活动的一部分,潜移默化之中也就完成了“洗脑”。有的战俘说这样的“洗脑”是愉快的“洗脑”,他们乐意。
  1952年春天,美军在朝鲜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在北朝鲜各地空投带菌昆虫。为了预防病菌蔓延,志愿军给战俘们注射防疫药苗。许多战俘不相信这是事实,不愿意接受注射,个别战俘还嚷嚷说是“共产党搞阴谋”,甚至诬蔑“共产党贼喊捉贼,搞细菌武器试验”。志愿军俘管人员见一时无法说服战俘,便一个个勒起袖管,带头接受注射,这一来,多数战俘才开始相信了。不久后,战俘营附近也落下了细菌弹,战俘们亲眼见到了这种装载带菌昆虫的容器和满地乱爬的带菌昆虫,最多的是苍蝇和蚂蚁。这时有一个名叫道斯曼的美军黑人战俘却天真得出奇,他猜测美军空投这些昆虫顶多是一种心理战,是吓唬吓唬人的,居然在雪地里抓起一个苍蝇丢进自己嘴巴,吞下了肚子,还说敢用自己的生命来检验这个事实的真假。温纳瑞斯目睹了这个场面,真为这名黑人战俘捏一把汗。不几天,这名黑人战俘果然发起高烧,不得不将他立刻送进医院隔离抢救。脱险后他回到战俘中队,愤恨地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相信杜鲁门政府了!”


松树常青,友谊长存(3)


  时隔40年之后,温纳瑞斯依然怀有一种特殊的深情。“进了志愿军的战俘营,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新起点。”他深沉地感叹,又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从此,在我的脑子里,一扇门打开了,阳光进来了。我在朝鲜一共度过2年又10个月时间,其中2个月在美军里服役,却有32个月的时间日夜同中国人民志愿军生活在一起。这段时间里,我不但找到了兄弟,而且找到了真理,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日子。”
  朝鲜停战后,温纳瑞斯作出重大抉择,来到中国。大半辈子过来了,他的物质生活并不宽裕,因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事方面,也不免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但是,他从没有为自己的选择而懊悔,他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趣。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他有一段难忘的校园时光,他认识了许多好老师、好同学、好朋友。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大学毕业的时候可以自由选择,温纳瑞斯出身于工人世家,自然愿意进工厂。
  到了济南造纸厂以后,一呆就二十多年。他都埋着头干活,有什么活干什么活。他看重在劳动中建立的友情,要求大家别再叫他那个拗口的洋名字,而一律改叫“老温”。
  老温在孔夫子的老家过日子,改变得很快很多,不但学会了一口带山东味的普通话,习惯了山东的民情风俗,连“知足常乐”、“温良恭俭让”这一整套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渐渐地溶进了他的思维和行动中。老温娶了一位中国妻子,也是工人,10岁那年就许配给人当童养媳,解放以后才解除旧婚约,学了文化。妻子要强,工作努力,家务活干少了,他也能理解,便尽量抢着干,愿意当个中国式的模范丈夫。为此,丈母娘特别喜欢他,有好东西总是留给他吃。他很满足于自己的小康生活。没事的时候,他喜欢读书看报,练习写中国字;朋友们也经常请他用餐,吃水饺,呷白干,抽烟,喝茉莉花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老温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温纳瑞斯定居中国以后,曾经三次回到美国,探望在美国的亲人,兼旅游和讲学。三次回美国加在一起达两年多,他几乎跑遍了全美国,无数的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派记者向他采访,他带去一大堆书刊和照片,都给记者们一抢而空。在美国的日子里,温纳瑞斯先后出席过几百场规模不同的报告会,还到电台和电视台作过讲话。在美国的一些偏僻地区,至今还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印象非常陈旧,一提起中国人,就会联想到古装影视作品中那些留长辫缠小脚戴瓜皮帽穿长袍马褂的窝囊样子,不了解当代中国变化之大。有些新闻记者也很认真地问老温:“你到底是不是被强迫去中国的?”“你有没有受到性压抑?”“你每天都要参加各种政治会议吗?”等等老温觉得这些问题实在不值得回答,只要给他们看看他在中国拍的照片,就会使人心悦诚服。也有的人不怀好意,提出一些挑衅性的问题,嘲笑中国人如何愚昧落后。温听了就会勃然动容,咄咄逼人地反诘:世界四大发明的故乡在哪里你们懂不懂?当中国唐代创造世界古文化高峰的时候,美国在什么地方?你们是否知道,当中国人织出丝绸美化生活的时候,西方人还在用麻布裹身哩!你们登上过万里长城吗?你们见过宋代绘画《清明上河图》吗?西方的今日文明难道就没有得益于中国的昨日文明?更不要说许多西方国家靠侵略发迹,这有什么值得骄傲?!当温纳瑞斯逗留故乡的时候,有几位宾夕法尼亚州的退伍军人曾经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责他当年拒绝遣返是背叛了美国军人的誓言,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背叛的只是当年侵略战争的决策人,我的行为代表了美国人民的良知。我和20名拒绝遣返的伙伴,只是侵朝战争中的一部分觉醒者,我们这些觉醒者丝毫也没有损害美国人民的利益,恰恰为沟通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作出了贡献。到底如何评价温纳瑞斯的行为,功耶?过耶?在美国社会的各种舆论面前,广大的美国人民自有公论,老温心中也有着一本透明的帐,所以,他始终表现得异常坦然。
  老温深深地感激美国人民。他三次回到美国,除了少数人的少数微词之外,没有受到任何非礼待遇,美国政府也没有给他制造任何麻烦。40来年了,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也并未对他在美国的亲人施加过任何迫害。不仅如此,自他被俘到拒绝遣返的2年又8个月时间中,理应享有的全部薪金,还有“出差”补贴费等为数可观的一笔款额,军事当局还分文不少地如数汇到他母亲手中。这一举措,反映了美利坚民族的良知。美利坚民族不愧为一个胸怀开阔的民族!美国人民理解温纳瑞斯的选择,尊重他的选择,甚至感激他为开拓美中友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有一次,他到美国最北部的一个小城市作演讲,遇到一位酷爱旅游的年轻人,听完他的演讲后,心情非常激动,特意送给他一件奇特的礼物——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用不同土壤混合而成的泥土。年轻人对他说:“别小看这一瓶普普通通的泥巴,它是我亲手从美国各个州采集来的土壤,代表着美国的根,代表着家乡的情。我相信你会喜欢它的,希望你把这瓶美国土壤带回你的第二故乡——中国去,永远留作纪念。”老温愉快地接受了这件不寻常的礼品,像虔诚的教徒对待圣物一样,万里迢迢从美国捧回到中国,珍爱地供在他的案头。不久以后,他将搬入新居。等到乔迁之日,他决心要把这瓶美国的泥土与中国的泥土混和起来,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上一棵小松树;让松树常青,让友谊常存。
  詹姆斯·温纳瑞斯72岁了,已是子孙满堂。一大家子凑在—起有16口人,4个儿子2个女儿都已经“出道”,4个子女在济南工作,小儿子在美国阿拉斯加,小女儿也即将赴美。老人立志要在有生之年把第三代孩子统统教会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长大了好为扩建中美友谊大厦加砖添瓦。老人尽管脸上布满了皱纹,金发中有了银丝,但是身体依然很健康,面色红润,蓝色的双眸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晚年也保持着乐观态度。他说,只要他活着一天,就要传播一天友谊。(摘自边震遐著《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战俘》)


迪安将军的故事(1)


  美国陆军第24师号称“常胜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美国占领军常驻日本,在侵朝“联合国军”尚未组成之前,它是最早入侵朝鲜的美国精锐部队。
  1950年7月1日,该师从日本乘船出发,次日登陆朝鲜釜山,7月19日便在南朝鲜政府的临时首都大田落入了朝鲜人民军的包围圈。
  7月20日中午12时,大田解放,“常胜军”溃不成军。大田防区最高指挥官、美24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在混乱的溃逃途中突然失踪。
  刚刚兼任了侵朝“联合军”总司令职务的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气急败坏,自东京给侵朝美军司令、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沃克中将下达紧急命令,要他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查找迪安将军的下落。
  沃克采用各种方法,包括派遣高级间谍潜入大田,探觅迪安的踪影,毫无收获,只得一次再次地向迪安原来的部属调查,所得到的证词是基本一致的:迪安将军接任第24师师长职务虽然只有18天,但对这支荣誉部队怀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大田被围时,将军临危不惧,冒着枪林弹雨,亲自组织队伍突围,指挥若定,不幸以身殉职。
  为了表彰迪安将军效忠美利坚合众国的毕生功绩,经麦克阿瑟上将提议,美国政府决定授予英勇阵亡的迪安少将国会荣誉勋章。
  国会荣誉勋章是美国最高级别的勋章,颁发数量极少,通常只颁发给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和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在朝鲜战争中,后来也有过两名美国的杰出人物得到过这一荣誉,一名是陆战第1师的副团长小唐·弗思中校,他在长津湖地区激战中救出了一个载有500多名美军伤员的车队而失去了生命。另一个是空军第134中队中队长乔治·阿·戴维斯少校,他有着3000小时的飞行纪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中英雄,曾参加空战266次,在朝鲜战场执行的60余次作战勤务中击落志愿军11架米格…15型歼击机,3架杜…2型轰炸机,成为战绩最高的喷气机“王牌”驾驶员。他于1952年2月10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飞行大队长张积慧击落丧生。
  凡是追授国会荣誉勋章的人,不但他的名字将永远载入美国史册,其亲属还将享受世卿世禄式的终生优抚。
  为迪安将军追授国会荣誉勋章的时候,美国政府和军方联合举行了极为隆重的授勋仪式,许多军政要员,社会名流以及迪安将军的遗孀,相继发表了歌功颂德与痛表哀悼的演说,美国的许多家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作了高规格的报道。
  然而历史常常会给一些极为严肃的事情开一些极不严肃的玩笑。
  正当悼念迪安将军的凄凄哀乐还在美利坚上空回荡的时候,发自朝鲜半岛上空的悠悠电波却向全世界传送了一条“爆炸新闻”:美国陆军第24师师长威廉·迪安将军没有死,他在大田溃败中被朝鲜人民军活捉,成了俘虏,正在朝鲜北部战俘营中享受人道主义待遇,身体和心情都很正常。
  对美国军政当局来说,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所造成的尴尬局面,恰如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所幸的是,当时朝鲜战场刚刚开始,美国出兵侵朝还没有在国内造成灾难性后果,美国人民一时也不了解朝鲜战争的真实情况,相信美国政府的说法,组织联合国军入朝只不过是履行警察义务,是为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是正义之举。因此,许多得知迪安将军被俘消息的新闻机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