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的社会功能 作者:[英]j.d.贝尔纳陈体芳译-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的确是适合幼小儿童的接受能力的。事实上,有可能而且有人已经把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六岁的儿童。这些儿童有的甚至还不识字。

  这个限制造成的另一后果是:许多有前程的科学新兵就在这一阶段中失去了。这一点当然不限于科学。格雷和莫斯钦斯基的著作表明:能力超群的小学生中仅有百分之二十六能在中学里继续学习,而在不能继续学习的那些学生当中,肯定有不少会成为有前程的科学家。的确也有少数人在后来由于当上实验室助理员而参与科学工作,不过人数寥寥无几。无线电业余科学家和其他科学爱好者人数颇多。这一事实就证明了的确存在着潜在的科学人才的巨大储备。

  科学开始在中等学校和公立学校占有一席之地了。然而所讲授的科学知识还非常有限。一开头就遇到一个不利条件: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中等学校和公立学校都不能不教一些平均智力低下的学生,这样就错过了培养真正有才能学生的机会。在大学阶段就可以明显看出由此造成的后果。至今还存在着一种反对科学的顽固的偏见。这种偏见渊源于公立学校的古典传统。科学教师和学习科学的学生往往受到冷遇。就仿佛他们的专业兴趣使他们在社会上低人一等似的。考试制度的传统使科学教学仅限于物理学和化学,也许还有一点生物学,主要是为有志于医学的学生设置的,再就是少得可怜的植物学。据认为:由于某种神秘的原因,植物学可以使女性思想变得纯洁。物理学和化学成为考入大学或取得中学毕业文凭所必需学习的科目,因而变成了最令人厌恶不过的常规课程。中学和大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任何一方都不能改变课程内容,因为这会引起对方的反对。教授科学的目的是使极少数学过科学的学生能进入大学,而这些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又是学习完全原封不动地向后代传授科学的本领。中学科学教师的确花了大量精力,煞费苦心地使所教课程变得有吸引力,但是每吸引住一个学生,就必定要使两三个学生永远放弃科学。一个不幸的事实是:科学中最适于作考试材料的是物理学和化学的公制计算部分(磁铁之间的吸力、碳酸氢钠的化合量和硫酸的化合量)。对懒惰和数学学得不好的学生来说,这些是最困难的部分,而对于另一些真正喜爱科学,并且希望继续进而学习科学中新鲜和有趣的部分的学生来说,这些又叫人恼火。实际上,在中学理化中很少有什么知识不是一百年前就知道了的,而且有很多是三百年之前就知道了的。

  科学教师自然是了解这个情况的,而且一直在不顾麻木不仁和蒙昧主义的阻力,想法进行整顿。最近科学教师协会关于普通科学教学的一份报告同这里提出的不少批评意见颇有暗合之处。这份报告书包含一个学习期限为四年的教学大纲。它也许是第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教学大纲。有三位教师把自己学生对有科学意义的日常事物的兴趣列举出来,另有三位教师扼要列举出一些基本科学概念。这两张一览表在教学大纲中交织在一起。这虽然肯定是一个进步,但却缺乏全面性和现代性。生物学的部分很好。但却没有天文学和地质学部分。每年学习的物理学知识分为十个部分。头两年的学习内容每年仅包含十九世纪发现的一个原理,第三年的学习内容仅包含两个这样的原理。只在最后一年,面貌才变得比较现代化一点,可是即使这样,也并未介绍1890年以后的发现。X射线、无线电和电子根本没有提到。化学课就更糟了;整个课程包括的内容都是1810年以前已知的东西。不学习有机化学就无从理解生物学,然而却把有机化学整个地删掉了。

  关于物质结构的现代概念连提也没有提。不过,假如能发扬这个教学大纲的精神的话,还是有可能指望在英国建立起一个有活力的中学科学教学制度的。美国的现代教育委员会已经沿着这个方针又往前走了一步。他们编制的精密的教学大纲相当精确地列出了当代的科学观点,特别涉及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大学的科学教育
  从来没有人研究清楚科学教学在大学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显然有一种看法认为:非文即理,不学文科,就得学科学。这种态度反映在经常向学生炫示的纯科学的理想中。不过实际上,这是划地为牢,把科学囚禁起来,使它同文化的一切其他方面都隔绝开来,因此,也就是使科学教学完全服从技术训练。即使在这一点上也还是存在着很多混乱看法。科学教学的目的仿佛是期望学生能在日后把它用于某种目的。

  虽然没有精确统计数字,不过在每一百名英国大学理科学生中,可能就有六十名左右的人变成中学教师。他们只要简单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向后辈复述一遍就可以了。有三十名进入工商业或政府机关工作,他们在那些地方大部分从事日常工作,而他们在大学所学的大部分知识对他们的工作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有三名继续在大学担任教学工作。最后还有两名成为科研工作者。他们不得不吃力地去设法纠正在大学里学到的不正确的和过时的知识,并且还得设法把其余的东西都忘记掉。

  大学理工学院的职能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由于需要各理工学院对多种多样的材料进行研究,就变得更其复杂了,在牛津和剑桥尤譬如此。尽管有了考试制度,进入大学仍然主要是一个资财问题,而不是才能问题。这一事实就意味着:在物理学和化学这样在中学就学过的理科学科中,即使是优等生的课程也必须从极浅易的水平开始,而在所有其余学科中,他们更是要从头学起。其结果,一般大学课程的头两年都用于讲授在质量上更适于中学高年级的教材。事实上,事情竟荒谬到如此程度,以至在一些老牌大学中,奖学金领取者入学考试的标准即令不高于优等学生最后考试的水平,也往往与之不相上下。不过结果却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这就是说:有才能的理科学生完全可以把头两年的功课抛开不管而万无一失,而且由于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而学得某些普通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

  讲课制度  在教学方式上,各大学推行的传统无殊于其中世纪前辈所奉行的传统。过去设置讲师专门向学生详细讲解亚里士多德或盖仑
①的晦涩文字是有某些理由的。这些学生自然会感到那种文字难以理解。他们也不大可能自己备有书籍。因此,就需要这位理发师兼外科医师
②和讲解员相当巧妙地去说明:解剖学的实际事实怎么能够和经典作者的教条式的论述并行不悖。

  所有这一切都已成过去,可是这个教学方法却传下来了,而且还从老牌的大学推广到后来创办的学校,甚至也推广到技术学校。把一个学期中每天的整个上午都用于听科学讲演是一种毫无用处的违背时代精神的错误和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这并不是说讲演毫无用处,不过可以用其他方式达到同样效果。科学讲演处于两个极端之间。它可能是对讲题的一种有感受的、概括的评述,其目的在于通过详细论述目前达到的限度而不是论述知识的现状、通过把科学同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密切联系起来,来引起兴趣和激发学生深思。这种讲演必然是很少的,而且总的说来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它对考试用处不大。实际上,除非是由大学中来访的著名科学家偶尔发表一些讲演之外,不如用向科学社团宣读论文的方式或者用有充分机会进行讨论的小型辅导班来取代这种科学讲演。

  另一个极端是拘谨的讲课,对所有各点、特别是对最后数据和得出数据的必要数学论据都进行周密而有条理的论述。这些讲演往往沉闷得难以令人置信,不过却极受重视,因为大家明白:听讲的人好好记下笔记就能应付考试试卷中需要钻研书本才能回答的部分。不过明显的事实是:在这种情况下,向学生分发用打字机打下的讲稿能更好地达到讲演的目的。这份讲稿应包含一切必要的数据、公式和论点,这样就成为一份教科书的有用的摘要。某些讲演者甚至真的在讲演之后还另外提供这种讲稿。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自然还存在种种程度不等的中间性的讲课。在不少情况下,讲演的确起了有益的作用。特别是在新的、发展迅速的学科中,讲课能代替还没有写出的教科书。

  在大学里,新的知识仍然被认为有点危险性。一般认为: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科学理论需要经过四十年的考验再告诉学生才万无一失。因而一个学生可能在剑桥获得包括物理学和化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优等生学位,但他除了偶然机会之外,在学校根本没有听说过1900年首次提出的量子理论。维持讲课制度的另一个理由是:它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看到复杂的实验,而学生自己去进行这种实验是有困难的。虽然这具有某种戏剧性的价值,并可以提高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不过只是观看实验却很少能帮助人们真正领会实验技术。

  讲课是由示范或实习来补充的。这主要是进行一组预定的实验,并实地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技术、化学定量定性分析技术和物理测量技术。示范固然能提供有关科学的操作技术的少得无以复加的知识,可是其作用也仅此而已。即使在高级的示范中,也没有办法超出现有方法范围以外,也无法提示怎样使用科学方法来解决一个其结果尚不得而知的问题,也无法提示怎样使用科学方法来观察一种意想不到的现象。

  在科学作为一种手工工艺的范围内,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对头的。培养早期的大科学家的方法要比这有效得多。用师傅带徒弟的老方法——即由已经具备工作能力的人们加以监督和帮助,再加上通过摸索熟悉情况的非正规学习方法——传授的科学方法,可能要比安排得最好的一套示范所传授的科学方法多得多。学徒之所以能熟悉情况是由于在实验室里东摸西碰想要解决自己的某些问题,其效率也许是极差的,但毕竟能学到一点东西。

  正是由于考虑到这些大不相同的方法,我们才看出:使人们保留目前的讲课和示范教学的原因不单是虔诚的保守主义;更为有用的办法肯定更加费钱,因为这会提高教师同学生的比例而且会增加每一个学生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数量。

  目前各大学都处于长期财源拮据的境地。它们大大提高教学水平的办法可能有两个,二者必居其一:或者增加人员,不是设置一种课程而是设置好几种课程以适应不同能力和最终从事不同职业学生的需要,或者提高入学标准,只录取智力高的学生。但是第一个办法会增加费用,而第二个办法则会减少收入。所以在我们认清我们的社会为了无效率的大学不能不付出多大代价之前,我们可能还不得不忍受目前的教学制度。

  专业化  在大学科学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产生的另一弊病是分系过多。在十九世纪,当科学首次在大学中出现时,它叫做自然科学,不久就划分为物理学、化学、动物学等系,而医学这个较老的系继续存在而且变得更为突出。科学学科大多是分别讲授而且互不通气。从它们的根本性质看来,重复之处势所难免,不过由于缺乏协调,人们往往以相互矛盾的方式把两个学科的共有内容讲授两遍以上。每一学科都被认为是一个或多或少地封闭的知识体系。它不仅要同一个讲求实用的世界截然分开,而且还要同其他学科截然分开,以保持其纯洁性。这就使各个课程变得十分陈旧,考试制度的刻板性自然大大促进了这个过程。

  课程  除了偶尔有一位年青的生气勃勃的教授设法取得重要的教席之外,所有学科的课程都时而扩大、时而紧缩,变化无穷,使人感到很不好过。很不幸,从教学观点来看,科学与经典著作的差异在于:科学的内容不断增加而学习的时间却不变。通常用来应付这种内容增加的第一种方法是:在把新知识加入课程之前,要等待相当的时间。理由是,这个理论还有争论,以后可能还要修正。学究们不大会想起:各学科的较老部分可能更有必要加以彻底的修改。总而言之,为了方便,科学教学中的真理仅仅局限于应付考试的真理。最后当加进新知识时,就把它加在教学大纲的后面,学科的其余内容就要适当地予以紧缩,以便让出地位来。整个过程就象农民穿衣的老办法:每年把一条新裙子穿在旧的上面,并且虔诚地预计到:旧的裙子中总有一条变得太破烂而毫无用处了。结果所有的课程都成为新老内容的大杂烩,其中充满自相矛盾的论点,教师只含糊地一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