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格勃绝密档案-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的反面宣传肯定是由美国国会院外的犹太复国主义分子操纵的。1976年阿尔巴托
夫又一次被派到美国。他向纽约情报站额外申请了200 美元“活动经费”,用于款
待万斯和其他一些人。这种毫无意义的会见竟然使中心愚蠢地抱上了一个乐观的希
望,那就是吉米。卡特在1976年总统大选中获胜以及万斯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后,
苏联间谍活动可以渗入新一届美国政府。12月19日,安德罗波夫个人批准了对万斯
的行动,这个行动的目的是使万斯至少成为克格勃的一个“可以信赖的关系”。当
然,这个行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万斯的档案记录显示,他在卡特政府任职后,任
何与他及他家人的非官方接触都行不通。然而,更让中心气恼的是,多勃雷宁大使
先生依旧像当年基辛格在任期间那样通过地下停车场这个秘密通道前往美富国务院
国务卿办公室,而且多勃雷宁本人也为能够通过万斯保留白宫与克里姆林宫的这条
“秘密通道‘而感到骄傲。中心竟然一度自欺欺人地认为这条”秘密通道“该轮到
自己接管了。
    中心最初对卡特政府的期望是那样不切实际,它甚至制定了发展卡特的国家安
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俾基——一个强硬分子——成为苏联间谍的计划。国外
情报局计划派曾与布热津斯基见过面的、阿尔巴托夫的助手波戈丹诺夫赴华盛顿,
“密切他与布热津斯基之间的关系,并向他传达一些最新消息”。1977年1 月3 日,
安德罗波夫下令收集对布热津斯基不利的材料,作为对布热津斯基施加压力的一个
手段。当然,和万斯案一样,中心对布热津斯基施加影响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于
是中心又开始致力于制定旨在低毁布热津斯基的“积极措施”。
    1977年5 月26日,克格勃第0017号训令指出:急需要关于卡特政府的更好的情
报。
    1977年和1978年,中心对华盛顿和纽约情报站的评语再次清楚地表明这两个机
构没有达到中心提出的要求。在美国的政治情报处的谍报网再次因未能完成上级赋
予它的任务而受到批评,因为没有一个间谍能直接打入主要的渗透对象。
    由于克格勃在美国政府内缺乏可靠的高层次情报来源,中心又捡起了“阴谋理
论”(这是经常的事)。1977年初,国外情报局局长(也是安德罗夫的亲信)弗拉
基米尔。亚历德罗维奇。克留契科夫向安德罗波夫递交了一份题为《中央情报局在
苏联公民中发展间谍》的报告。报告揭露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中央情报局破坏苏联
政府、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的“综合计划”:……如今,美国情报机构正计划在苏
联公民中发展间谍,训练并帮助他们打入苏联政治、经济和科学管理部门。
    中央情报局已经制定了一项计划,在间谍技巧上对其情报人员进行个别指导,
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对间谍进行严格“洗脑”……中央情报局准备在美国情报
机构中设立一个独立机构来操纵这些单独执行破坏和歪曲(苏联的)上级指示的单
个间谍。中央情报局相信,如此精心策划的行动一定能给苏联政局制造困难,阻碍
苏联经济发展并导致苏联科学研究工作走进死胡同。
    安德罗波夫认为这份报告实在太重要了,于是1977年1 月24日,他把这份经他
签署的报告提交给了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其他成员。
    如果说对四年前的卡特政府还抱着一点点期望的话,那么中心对将在1981年1 
月上台的里根政府根本就没抱任何幻想。那些希望里根在竞选期间的反苏演说只是
为了当选而做做样子的人,在里根上台后不久彻底绝望了。1981年4 月,应中心要
求,阿尔巴托夫访问了美国。访问结束后,他就新的美国政府向安德罗波夫和克留
契科夫提交了一份报告。在白宫举行的一次晚宴上,阿尔巴托夫有机会在距离里根
仅十五米远的地方仔细观察了里根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虽然里根看上去是在
履行美国总统的职责,但他扮演这个角色时的确满怀真情。当代表着美国四大军种
的旗帜被迎人大厅时,当里根听到国歌后起立并将手放在胸前时,他的眼睛里总闪
动着泪光。而南希的目光一刻也不离开自己的丈夫,她那爱慕的神情让阿尔巴托夫
觉得她简直像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突然间被安排在自己最喜爱的歌星身边一样。尽管
里根对记者们的讲话“非常浅显易懂”,但他却成功地扮演了“国父”的角色——
一个具有博爱精神、幽默感和平易近人性格的杰出领袖。
    中心和克里姆林宫对里根都没有什么好印象。明显带着病容的勃列日涅夫1981
年5 月在克格勃一次重要会议上的秘密讲话中,谴责里根的政策是对世界和平的严
重威胁。接着,即将在18个月后接替总书记职位的安德罗波夫也发表了讲话。让大
多数与会者惊讶的是,安德罗波夫宣布,经政治局决定,克格勃和总情报部将首次
合作进行一项全球范围内的情报行动。这个行动的代号是“瑞安”——即“核导弹
袭击”这个词组首字母的缩写。它的目的是搜集关于里根政府对苏联发动先发制人
的核打击计划的情报(该计划是苏联臆造的、实际上并不存在)。苏联的这个错觉
一方面反映出克格勃向“主要对手”的决策层渗透的计划仍然未能获得成功,另一
方面也反映出克格勃准备再次倒向阴谋论。安德罗波夫告诫苏联驻外情报机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局势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爆炸性。”1982
年11月,安德罗波夫成为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但他一直保持着对克格勃的全面控
制,他经常接见克格勃的高级军官。在安德罗波夫担任苏共总书记期间,“瑞安”
行动一直都是国外情报局的首要任务。
    几年来,莫斯科一直对里根政策进行“偏执狂式的解释”(苏联驻美大使阿纳
托利。多勃雷宁毫不过分的描述)。但是绝大多数苏联驻西方国家首都的情报人员
并不像安德罗波夫和克格勃领导人那样忧心重重。1982年6 月,奥列格。安东诺维
奇。戈尔季耶夫斯基加人伦敦情报站时,他发现所有政治情报处的同事都对“瑞安”
    行动持怀疑态度。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前途去冒险挑战中心做
出的判断。“瑞安”行动划定了一个错误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范围。实际上,所有的
苏联情报站都奉命搜集那些“令人担忧”的情报。中心对他们提供的情报表现出一
定程度的担心并要求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报。华盛顿情报站站长斯坦尼斯拉夫。安德
烈耶维奇。安德罗索夫(克留契科夫的亲信)就是在那时不谴余力地提供这类情报
的人之一。
    中心把1983年3 月美国宣布启动的SDI (星球大战)计划视为美国政府在发动
核战争前给美国公众进行的一次精神准备。1983年9 月28日,躺在病床上已病人膏
育的安德罗波夫用一种自冷战以来最悲观的措辞对美国的政策进行了谴责。(他说
:)
    “令人发指的军国主义思想”笼罩着整个美国。“在帝国主义野心驱使下的里
根政府已经走得太远了,以致让人怀疑华盛顿能否在任何冷静的人都会停下来的那
一刻停止行动。”1983年11月,北约举行了代号为“能干的射手一83”的核导弹发
射演习。在这段时间内,中心内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克格勃的领导人担心这次
演习可能就是美国对苏联进行核打击的先兆。此时,对于一些国外情报局驻西方国
家的官员来说,他们担心的是中心的慌报军情,而不是西方突然袭击的威胁。
    1984年,“瑞安”行动逐渐被搁置下来(虽然并没有完全停止),这主要是因
为安德罗波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该行动的两个主要策划者)先后去世。另外,
伦敦和华盛顿当局由于担心苏联国内的偏执情绪频频向苏方暗示:北约不会发动核
战争。克格勃驻外情报站提供的危言耸听的“瑞安”行动报告再次说明政治情报处
习惯于向莫斯科汇报它想听到的内容。一位负责政治情报的官员后来承认:为了取
悦上级,我们弄虚作假,呈送假情报,并依照“把什么都推到美国人头就万事大吉”
的原则行事。
    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情报,而是自我欺骗!
    在里根的第一个任期里,和其他时期的情况一样,如果中心能多参考一下《纽
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内容而不是间谍的报告,它就能更准确地了解美国的
政策。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他的“新思维”在外交政策上
最显著的迹象就是对国外情报局提交的政治报告表示出了不满。1985年12月,自19 
82年起就担任克格勃主席的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召集克格勃领导人
开会,讨论戈尔巴乔夫的一份措辞苛刻的备忘录,备忘录指出“在向苏联共产党中
央委员会和其他领导机构提交的情报和情报报告中,不允许有歪曲事件真实情况的
现象”。会议阿波奉承地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应该杜绝阿联奉承的报告并宣称遵
循“列宁提出的‘我们只需要全部真相’的准则”是国内外每个契卡工作者的职责。
    一开始,戈尔巴乔夫对国外情报局下属的T 局(科技情报局)的工作产生了深
刻印象。在整个冷战时期,克格勃在搜集科技情报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它在
“主要对手”境内开展的政治情报搜集活动。对美国国防工业承包商和研究机构的
渗透比对美国联邦政府核心部门的渗透容易得多。科技情报也很少受到政治上的正
确性的影响,相反,政治上的正确性总是左右着政治情报处驻外情报站发回的报告
以及中心所做出的各种政治情报分析。但是在科技情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
那就是苏联的国营工业体系在充分利用科技情报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如1971年,国
防部和电子工业部就仿造西屋电气公司生产的阴极射线管进行合作。两年后,由于
国家光学学院在生产中出了问题,仿造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是,苏联决不会
从思想上接受失败并从类似事件中吸取教训,因为这样做将意味着承认苏联的计划
经济不如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外情报局报告的内容都集中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
体制中存在的结构矛盾上,却掩饰了苏联集团所面临的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1970年,纽约和华盛顿情报站各操纵着九名科技情报间谍和五位“可以信赖的
关系”。1973年,中心在纽约情报站设立了美国科技情报站站长这一新职位,他的
职责是协调在美国的三个公开情报站的科技情报处的行动,并试图促使国际社会撤
消对苏联实行的先进技术出口封锁。1975年*局已经针对一些主要目标在美国国内
外安插了77名间谍和42个可以信赖的关系。
    米特罗欣的档案确认了32名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活动的科技间谍和可信赖的
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这十年间被发展的。另外,档案里还有8 个未注明发
展日期的间谍,这些人很可能也活动在70年代。苏联间谍所在的公司中有很多是美
国著名的国防工业承包商,其中包括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麦道公司和汤普森。拉莫。
    伍尔德里奇公司。科技情报网中也包括一些在美国最著名的研究机构里工作并
能够接触到重要国防项目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及其所在研究机构包括:麻省理工
学院的麦克、芝加哥大学阿尔贡国家图书馆里的特罗普。除了民间科技情报网,克
格勃间谍也渗透到了美军科研机构当中,他们为苏联提供涉及最新军事技术的情报,
这些间谍包括:陆军电子工程师乔,他提供了关于军事通信系统的“有价值的情报”
;内尔帕,他曾在1977年参与了美国陆军物资发展与战备司令部开展的武器研究工
作。
    米特罗欣交待了苏联科技情报网在“主要对手”境内情报收集的范围及对象,
虽然涉及到的内容比以往任何资料都广泛,但是却不够具体。例如,在米特罗欣的
档案中并没有提到加利福尼亚药材经销商安德鲁。道尔顿。李,此人曾于1975—19 
76年间向克格勃墨西哥情报站提供过“流纹岩”侦察卫星的操作手册和其他卫星系
统的技术数据。李的情报来自他的朋友克里斯托弗。博伊斯,此人在位于雷东多比
奇的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的“流纹岩”侦察卫星制造厂里工作。除了从
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窃取的秘密情报外,博伊斯还提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