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格勃绝密档案-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格勃正在实施全球性欺骗战略,就连中苏关系的破裂也只是演给西方人看的骗局。
    戈利岑后来还说,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也是克格勃导演
的骗局。中心并没有想到的是,戈利岑的偏执思想影响了中央情报局里少数爱惹麻
烦的官员,这给中情局带来的更多的是损害而不是利益。
    1963年11月,克格勃第二总局(负责国内安全和反间谍工作)的亚历山大。尼
古拉耶维奇。谢列帕诺夫把一个装有高度机密文件的包裹和一封希望为美国中央情
报局工作的信寄到了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这些机密文件涉及到克格勃对外国驻苏
联外交人员和苏联境内的外国人进行监视和引诱的情况。包裹寄到时美国大使不在,
代办担心这又是克格勃设下的圈套。虽然中央情报局工作站的站长被允许对这些文
件进行照相,但是尽管这位站长竭力反对,这些文件的原件还是被归还给了俄国人。
    谢列帕诺夫只好逃离莫斯科,但是1963年12月17日在土耳其斯坦边境还是被克
格勃的边防警察逮捕了。在审讯中,他承认向美国人透露了苏联使用“间谍尘埃”
——一种放在怀疑对象鞋上帮助追踪的化学品——的情况。1964年谢列帕诺夫被秘
密判处了死刑。中心的损失评估中这样写道:不知道为什么关国人会出卖谢列帕诺
夫。或许他们怀疑这是克格勃设计的另一个圈套,或者他们是希望让克格勃陷入追
查将包裹寄往大使馆的人的繁重工作之中。
    中央情报局对谢列帕诺夫的叛逃虽然没有责任,但是不久后他们就犯了一个更
加严重的错误。1964年2 月,身为苏联驻日内瓦裁军代表团成员的克格勃军官尤里。
    伊万诺维奇。诺先科叛逃到了美国。虽然他在1962年6 月就开始为美国中央情
报局工作了,但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在听取了诺先科的情况介绍后,却错误地认为他
是克格勃派来的特工。
    中心并不知道中央情报局这一严重错误的判断,认为诺先科的叛变是克格勃的
一次重大失败。损失评估报告仍然以对诺先科性格的抨击开始,声称他和戈利岑一
样是中了“名利主义的毒”:诺先科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欲望,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
心,并且爬到了较高的职位。中第一总局的领导不会忘记,当通知诺先科他们打算
把他由副科长提升为科长时他那欣喜如狂的样子。他还大言不惭地说:“局长向我
保证说,我会当上局长。”功利主义心态在他的生活中随时可见。当他担任另外一
个部门的副处长时,他对自己的军衔(克格勃上尉)感到不满,因为它低于这个职
位通常对应的军衔。他把带有“上尉”字样的文件一律退回不签,只签署那些他的
聪明的下级不提及他军衔的文件。
    冷战时期,克格勃在“主要对手”国内搜集科技情报方面取得的成就,远比在
向美国政府进行渗透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大得多。1963年第一总局科技情报处被升格
为T 局。T 局的多数任务都是由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下达的,该委员会负责监管武
器生产,对美国武器装备和先进技术非常感兴趣,几乎到了置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
于不顾的地步。60年代初,军事工业委员会下达的90%的任务都是针对苏联的“主
要对手”的。那些年克格勃窃取的美国科技情报包括:飞机和火箭技术、涡轮喷气
发动机(通过通用电气公司内部的情报来源)、幻影式战斗机、核研究成果、计算
机、晶体管、无线电电子器材、化工和冶金方面的技术成果等。米特罗欣的记录中
指出的在美国活动的苏联科技情报间谍(虽然并没有介绍多少他们所窃取到的情报
的细节)有:在美国空军里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斯塔里克和鲍勃(又名博格);
在凯洛格(很可能就是休斯顿的M。W。凯洛格技术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的乌尔班,此
人从1940年起就为苏联情报部门工作;高级工程师贝格,很可能是在斯佩里一兰德
公司(通用自动计算机公司)工作;在化学品制造商联合碳化物公司工作的威尔;
潜伏在生化和石油联合企业,杜邦公司里的间谍费尔克;潜伏在纽约阿普顿区布鲁
克哈文国家试验室,从事核能、高能物理和电子方面的研究工作的乌萨克;潜伏在
生产电子、通讯和国防装备的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诺顿。
    冷战时期,数量越来越少的美国共产党党员及其同情者根本无法像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期那样接触到克格勃最需要的科技情报。克格勃在美国招募的许多科技情报
间谍都是为了钱。6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两个唯利是图的克格勃间谍
: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下属的一个为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做秘密工作的机构里任职
的约翰。布坚科和向苏联提供过有关导弹及核武器的情报的威廉。惠伦上校。仅1963
年一年,纽约情报站就提供了114 份、共7967页科技情报类秘密文件,非种密文件
3 0131份,共181454页,以及71件最新技术“样品”和其他情报。华盛顿情报站向
中心提供的秘密文件共37份(共3944页),非秘密文件1408份(共34506 页)。
    但是一些最有价值的美国科技情报却来自苏联在其他国家的情报站。其中最重
要的要数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情报了,苏联的计算机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苏联
1953年生产的实验机BESM-l 被一位西方专家认为是当时“一台不错的计算机”,
它的运算能力高于西方1951年生产的UNIVAC-l 型计算机。而苏联1959年开始生产
的B ESM -2 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只有美国1955年生产的M -7094型计算机的三
分之一,1959年生产的IBM -7090型计算机的十六分之一。由于巴黎统筹委员会
(由北约成员国和日本组成的禁运委员会)禁止向苏联出口先进技术产品,从西方
合法进口的计算机比苏联自己生产的先进不了多少。60年代苏联弥补与西方在计算
机技术方面的差距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间谍活动。
    克格勃得到的绝大多数计算机技术情报来自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60年代全世
界使用的计算机中有一多半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生产的。米特罗欣所记录的潜伏在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中的最重要的克格勃间谍是,出生在沙俄但加入了法国国籍的阿
尔瓦尔。与大多数美国的科技情报间谍不同,他为苏联提供科技情报是出于意识形
态的原因。1935年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发展为间谍的阿尔瓦尔很可能是克格勃活
动时间最长的科技情报间谍。50年代,他是国际通用机器公司设在巴黎的欧洲总部
的高级职员,1958年他因其突出的情报业绩而被苏联授予红旗勋章。70年代退休前,
阿尔瓦尔一直为克格勃工作。退休后,除了通用机器公司给他的退休金,克格勃每
月还付给他300 美元,这也表明了中心对他的赏识。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驻巴黎情报站收集了许多关于美国晶体管制造技术方面
的情报,根据克格勃档案的记录,这些情报不仅提高了苏联生产的晶体管质量,而
且使苏联大规模生产这种产品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半。他们还提供了关于计算机网络
系统方面的情报,这些技术后来被苏联国防部所仿效。提供这些晶体管制造和计算
机网络系统方面的情报的很可能就是阿尔瓦尔。1964年起,巴黎情报站又在美国得
克萨斯工具公司安插了一个代号为克洛德的间谍。
    为苏联从国际通用机器公司窃取科技情报的间谍还有一个日耳曼人,代号孔。
    从1960年到1966年,在国际通用机器公司的一家欧洲下属公司工作的孔购买了
12万4 千美元的禁运材料和样品,并把这些东西交给了克格勃。1961年和1962年,
美国大使馆因为他购买这些器材而两次对他进行了讯问,但每次他都能给出令大使
馆满意的答复。和阿尔瓦尔的动机不同,孔为克格勃工作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
一开始他得到的佣金是10%,后来增加到15%。孔后来替联合国工作,到过许多国
家。
    苏联方面先后为他派遣了12名指导员,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出,苏联把他看成是
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他退休一年后,也就是1982年,克格勃中止了与他的联络,
在此之前,克格勃共与他接触了150 次。
    苏联常常发现使用从美国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防合同企业——搜集来的科
技情报比搜集这些情报困难得多。1965年政治局批评说,总是要迟两到三年的时间
苏联产业界才能开始利用窃取来的科技情报。即使是克格勃窃取来的计算机技术,
在发挥最好作用的时候,也不过使东西方在这方面的差距不会继续扩大。造成差距
的原因并不在于苏联缺乏科学家和数学家。正如一位加拿大专家1968年所写的:
“每一位了解苏联计算机科学家的西方人都能证明他们能力出众而对这个领域的知
识有非常透彻的了解。”苏联在计算机业的长期落后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
虽然苏联科学家有高超的专门技能,克格勃也窃取了大量的科技情报,但苏联的技
术创新总要受制于繁琐而且反应迟钝的官僚体制。
    本来,军事工业委员会应该分担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西方窃取的科技情报的责任,
可是它并没有这样做,相反,该委员会主席斯米尔诺夫还指责克格勃未能提供足够
的科技情报。1965年4 月,在致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特内的信中,斯米尔诺夫说,
军事工业委员会2 —4 年前给克格勃下达的最重要的科技情报任务中有一半没有完
成。
    谢米恰斯特内在回信中称,克格勃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满足军事工业委员会的要
求,但同时他批评俾米尔诺夫低估了搜集美国科技情报的困难。英国、法国、日本
和西德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同样长足的进步,军事工业委员应该给予这些国家
更多的关注。在以后的几年里,针对美国的科技情报间谍被派遣到了阿根廷、澳大
利亚、巴西、丹麦、芬兰、印度、以色列、黎巴嫩、墨西哥、摩洛哥、挪威、瑞士、
土耳其、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和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
    虽然斯米尔诺夫对克格勃提出了批评,但是从总体上说,克格勃在搜集科技情
报方面还是相当成功的。正如斯米尔诺夫自己所说的那样,顶多在几年的时间内,
第一总局就完成了军事工业委员会下达给它的一半任务。但与二十年前的巨大成就
——中心通过两个不同的间谍窃取到了原子弹研制计划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科技机密,
还从另外几个间谍那儿获得了重要的有关原子能的情报——相比,中心在20世纪60
年代初所取得的成绩也还有许多让人失望的地方。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打入罗斯福
政府的每一个重要部门的大多数苏联间谍都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而为苏联工作的,
他们被斯大林领导下的俄罗斯的神秘形象所吸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工农政权、
开创了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然而在冷战时期,苏联的这个形象即使在美
国的激进分子中也渐渐褪色了。那些战争时期为了实现自己理想而从事情报工作的
人被唯利是图的主动上门者和国防工业巨头内部那些愿意出卖自己企业机密的、腐
败的雇员所取代。发展和利用有理想、有抱负的美国的意识形态间谍的黄金时代已
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克格勃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它确实是事实。   
   克格勃绝密档案        
                   “阿贝尔”之后的特工
    1966年由于缺少从美国获得的高级政治情报,克格勃执行委员会——克格勃主
席领导的高级顾问机构——要求大力加强针对“主要对手”的情报工作。但是执行
委员会建议的加强情报工作的主要措施却是已经在20世纪50年代遭到失败的那一套
:在今后几年内建立一系列秘密情报站,承担设在纽约、华盛顿和旧金山使领馆内
的公开情报站的主要情报职能。
    直到“鲁道夫。阿贝尔”被捕6 年后,克格勃才在美国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秘
密情报站。虽然已经有一些特工在美国或通过美国开展工作,但是米特罗欣记录的
档案中所记载的第一个秘密情报站站长是科诺夫,此人是希腊裔莫斯科人,出生于
19 12 年,他使用的是1917年出生在苏台德区赖兴贝格(今捷克共和国的一个地区)
的一名叫格哈德。马克斯。科勒的德国人的身份。科诺夫是个接受过战争洗礼的老
兵,也是无线电专家,1955年4 月被克格勃招募前他是列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