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格勃绝密档案-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里斯托弗·安德鲁 瓦西里·米特罗欣 著
王振西 主译
  瓦西里·米特罗欣,前克格勃特工人员,1948—1984一直在克格勃总部工作, 
其中有近三十年是在克格勃档案室工作,管理最机密的档案。在他工作的最后十年 
里,他不间断地抄录和复制克格勃的绝密文件。白天他将抄录的文件带出办公室, 
藏在自家别墅的地板下面。1992年3月他带着大量绝密文件来到英国驻波罗地海某 
国的大使馆,并在英国使馆的周密安排下,于12月逃到英国。  
  米特罗欣带到西方的绝密档案泄露了数以千计的遍布全球的苏联特工人员的详 
细资料,其中有一些是隐藏很深的“特工”。档案还披露了从十月革命到戈尔巴乔 
夫时期,克格勃所从事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间谍活动。例如:在国内,捷尔任斯基 
死亡之迷,托洛茨基被暗杀的经过,贝利亚是如何被赫鲁晓夫杀害的,赫鲁晓夫又 
是如何倒台的;在西方,克格勃是如何拉西方政要下水的,如何镇压匈牙利事件, 
如何扑灭布拉格之春,为何入侵阿富汗,等等。大量惊心动魄的活动,不胜枚举。 
因此,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这是“从任何来源都不能获得的最完整、最全面的情 
报”。 
译者的话 
前言 
  第01章 米特罗欣档案 
  第02章 从“契卡”到国家政治保安总局 
  第03章 大特工 
  第04章 剑桥“五杰” 
  第05章 大恐怖 
  第06章 战争 
  第07章 曼哈顿计划和合金管计划 
  第08章 胜利 
  第09章 从战争到冷战 
  第10章 五十年代在北美的间谍活动 
  第11章 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的情报活动 
  第12章 “阿贝尔”之后的特工 
  第13章 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相互渗透 
  第14章 政治领域的战争 
  第15章 镇压“布拉格之春” 
  第16章 “进步”行动 
  第17章 克格勃与西方国家的共产党 
  第18章 克格勃与欧洲共产主义 
  第19章 意识形态领域的颠覆活动 
  第20章 戈尔巴乔夫下令释放萨哈罗夫 
  第21章 冷战时期的技侦情报工作 
  第22章 特别任务第一部分 
  第23章 特别任务第二部分 
  第24章 针对英国的冷战行动第一部分 
  第25章 针对英国的冷战行动第二部分 
  第26章 罗密欧间谍与纪尧姆事件 
  第27章 冷战期间的法国和意大利——间谍渗透和积极措施 
  第28章 对苏联教会的渗透和迫害 
  第29章 波兰教皇和团结工会的兴起 
  第30章 波兰危机和苏联集团的瓦解 
  第31章 结束语 
  第32章 克格勃历任主席(1917-1991) 
  第33章 国外情报机构负责人(1920-1999) 
   克格勃绝密档案        
                      译者的话
    这是一本反映前苏联的保安机构——从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建立的契卡(肃反委
员会)到苏联解体前的克格勒(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历史发展及其活动,特别是在
国外的情报活动的专著。该书有两名作者,一名叫瓦西里。米特罗欣,他从 1948 
年起至1984年一直在克格勃总部工作,其中有近30年是在克格勃档案室工作,管理
最机密的档案。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十年间,他不间断地抄录和复制克格勃的绝密
文件。白天他将文件偷偷带出办公室,拿回家藏在自家别墅的地板下面。1992年他
带着装满六大箱的绝密文件叛逃到西方,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这是“从任何来源都
不可能获得的最完整、最全面的情报”。然而俄罗斯有关部门则称此事件纯属“无
稽之谈”。另一名作者名叫克里斯托弗。安德鲁,此人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现代史教
授和历史教研室主任,他同时还是英国情报研究会的主席,曾任哈佛大学。多伦多
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的客座教授。据他称,本书就是根据来特罗欣偷带出去的
六大箱绝密文件档案编写而成的。
    虽然本书所述事件的情节真伪难辨,但作者所介绍的克格勃在各个历史时期在
国外的情报活动,对了解和研究克格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秘密情报局的情报
战情况,仍不失为最详细的参考材料。需要指出的是,作者从西方资产阶级反共的
立场现点出发,对列宁、斯大林、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污蔑和
攻击,在论述许多历史事件时不乏歪曲事实的事例,我们除了有所删节外,望读者
在阅读时注意鉴别和批判。
    为便于读者阅读,谨说明三点:一、关于“克格勃”一词,苏联安全与情报部
门的职能与一般行政管理部门不同,它在 1917 年至 1991 年的 70 多年中,一直
比较稳定,没有多大变化。为保持这样的传统,克格勃官员像契卡最初的成员一样,
常常把自己说成是契卡人员(肃反工作人员)。“克格勃”一词有时被用来表示整
个苏联时代的安全与情报部门,但比较准确地说,它表示1945年以后的苏联安全与
情报部门。
    二、关于“国外情报部门”一词,1920年,苏联在肃反委员会内成立了国外情
报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改为国外科。1941年到1947年间,改为国外局,又称为
第一局。1947年至1951年间,情报委员会取代了国外情报局的主要职能。1952年到
1991年期间,国外情报工作由克格勃第一总局负责(1953年3 月至1954年3 月除外,
这一期间,它与第二总局合并在一起了)。
    三、关于“总部”一词,苏联所有的国外情报官员均属克格勃总部领导,一切
对国外情报站的指示均由克格勃总部发出,克格勃总部亦称“中心”。然而在实践
当中,“中心”通常是指国外情报活动的指挥部,而不是整个克格勃系统的指挥部。
本书中经常使用“中心”一词,多指的是克格勃第一总局——国外情报局。
    本书由博士生导师王振西主译和校对定稿。参加翻译的专家还有:祝友三、何
学文、王然、张晓蓓、王仕凯、朱立新、张著蕾、高仁伯、王立群、王晓康、陆孝
修、刘静仪、田中、何鹏程等同志。翻译不当和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2001年10月   
   克格勃绝密档案        
                       前言
    本书是我与瓦西里。米特罗欣合作,根据他从克格勃国外情报档案中偷窃出来
的大量绝密资料(见第一章所述)写成的。在过去25年里,米特罗欣急切地渴望他
用12年时间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的这些材料能与世人见面。这本书就是从这种渴望中
诞生的。
    米特罗欣收集的档案(以下称米特罗欣档案)包函有克格勃及其后继机构企图
匿藏或保密的大量情报。米特罗欣坚持认为,公开这些情报符合大众的利益,这无
疑是正确的。克格勃的国内和国外活动档案不仅是苏联及其对外关系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而且也是它的敌对行动所针对的那些国家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走进克
格勃的档案,就不能充分理解它的活动。莫斯科公开宣称,这些档案确定无疑地表
明,苏联的对外情报部门“为祖国和人民忠实地、大公无私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然而我们今天需要把这种被歪曲的历史更正过来。
    如同所有档案一样,克格勃的档案也需要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和相关文件进行
诠释。本书后面的注释、参考资料提供了十分详细的补充资料,有了它们便可以把
米特罗欣所揭露的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这些资料为他的档案的真实
    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代号(也可理解为克格勃官员的“工作名字”)在本书中通常用大写(中文用
引号)表示。许多克格勃代号不止一次地使用过,在这种情况下,正文、注释和索
引明确指明是指的哪个人。需要指出的是,克格勃不仅给为它工作的人起代号,而
且还为它的目标人物和与它无关系的其他人(如西方国家的决策人)起代号。代号
并不是克格勃将某人当作已知间谍或内线、甚至是招募或影响对象的证据。
    还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持所谓亲苏观点的人绝大部分当然肯定与克格勃没有任
何关系。
    克格勃档案中所确定的某些苏联间谍在本书中只能引用其代号,在少数情况下
他们甚至根本没有被提及,这主要是因为担心引起被控告的危险。就我所知,这种
省略并不影响任何一章的主要结论。
                             克里斯托弗。安德鲁   
   克格勃绝密档案        
                     米特罗欣档案
  本书是在作者大量接触了克格勃国外情报部门克格勃第一总局的档案后撰
写而成的。这些档案是世界上最机密、保守最严密的档案之一,此举在历史上是前
所未有的。迄今为止,国外情报局,即现在的俄罗斯国家情报机关,仍非常自信地
认为不可能出现像这样的一本书。1996年12月德国《焦点》杂志曾报导称,一位前
克格勃官员“带着一份有上百名俄国间谍的名单”叛逃到了英国,国外情报局的发
言人塔蒂亚娜·萨莫利斯当即嘲笑此事为“纯属胡言”。“数以百计的人,根本不
可能!”她说,“叛徒可能得到一个、二个或许三个特工人员的名字但绝不可
能是数以百计的!”
  虽然国外情报局用“不可能”这样一句话轻描淡写地使这个报导不了了之,但
是事实却远非如此。克格勃的叛逃者带给英国的不只是几百人,而是遍布全球的数
以千计的苏联特工和情报人员的详细资料,其中一些是隐藏得很深的“特工”,他
们用假的外国公民的身份做伪装。从十月革命到戈尔巴乔夫时代,所有为苏联从事
间谍活动的人,如今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身份没有暴露。1992年,当英国秘密情报
局帮助那位叛逃者秘密逃离俄罗斯的时候,他们不仅带上了这个叛逃者的家属,也
带走了六个箱子,其中装有至1984年他退休前十二年来,几乎是他每天记载的关于
克格勃绝密档案的详细材料,甚至还包括远至1918年的档案。这些箱子所包含的内
容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形容为“有史以来从一个情报人员手中得到的最完整、最全面
的情报”。
  瓦西里·尼基季奇·米特罗欣,这位收集了此份非同寻常的档案的克格勃官员
现在已成为一名英国公民。他1922年出生于苏联中部,1948年开始了作为一名苏联
国外情报官员的生涯。当时,国家安全部(克格勃的前身)的国外情报部门与总情
报局暂时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情报委员会。1952年,当米特罗欣第一次被派往国外
执行任务时,情报委员会已经解体,国家安全部又恢复了与总情报局的传统的竞争。
在情报局工作的前5年,他是在一种极端多疑的气氛中度过的。当时正是斯大林执政
的最后时期,苏联情报部门受命在全苏联进行政治迫害,以防止任何铁托主义和犹
太复国主义的阴谋。尽管这些阴谋绝大多数都是臆想出来的。
  1953年1月,有人公开指责国家安全部开展的追捕阴谋家的行动是“缺乏警惕性”
的。苏联的新闻机构塔斯社发布的一则耸人听闻的通告称,在过去的几年中,全世
界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和西方情报机构一直在与一个由犹太医生组成的恐怖组织共同
策划一个阴谋,旨在“消灭苏联领导人”。在斯大林执政的最后两个月里,国家安
全部力图通过追捕这一臆想中的阴谋的参与者来证明他们那高度的警惕性。实际k,
他们所谓的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顶多也就是一场略作伪装的反犹太大屠杀。就在19
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前不久,米特罗欣受命调查《真理报》驻巴黎记者尤利·茹
科夫与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关系,这个人的妻子的犹太血统使他受到了怀疑。米特罗
欣感觉到斯大林残暴的安全主管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打算将茹科夫卷人
杜撰的犹太医生阴谋。然而就在斯大林葬礼的几周后,贝利亚突然宣布该阴谋从未
存在过,那些被称为阴谋家的人也随之被宣告无罪。
  到了1953年夏天,贝利亚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中的大多数同事又团结在一起,原
因是慑于另一桩阴谋那就是贝利亚正在策划政变,企图夺取原来被斯大林占据
着的职位。7月,当米特罗欣在某外国首都访问期间,收到一封要求他亲自破译的绝
密电报。他惊奇地发现贝利亚已被指控犯下“反党、反政府的罪行”。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