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作者:杨继绳-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由我们来做。李鹏说,让你承担责任,没有那个必要,这不是政治家的态度。姚依林和李鹏态度一样。李说,4。26社论是邓的讲话。赵说,不是,是常委会定的调,向邓汇报后才有这个讲话。李说,你在朝鲜回的电报中说同意制止动乱。赵说,动乱这个词是中性的。问题不是出在动乱上,而是出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定性上。而这个定性是常委作的。这次会不欢而散。
  第二天,赵紫阳向邓小平写信要求面谈。这时邓小平决心已定,他不想再听赵紫阳的意见,而是通知了几个人:赵紫阳、李鹏、姚依林、胡启立、石、杨尚昆、薄一波。他们去了邓家。赵紫阳还是重申了他的意见。姚依林和李鹏说,学生动乱不能制止,是紫阳在亚行会议的讲话引起的,这个讲话使学生感到中央出了两个声音。李鹏强调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紫阳同志应该负主要责任。在邓家的这次会上决定实行军事戒严。邓小平表示,已经没有路可退了,只有戒严,动用解放军平息动乱。赵紫阳表示:“有决策比没有决策好,但是我非常担心它将带来严重后果,由我来组织执行这个决策很难得力。”胡启立也反对军管。石原来不赞成军管,在这个会上也赞成了。杨尚昆原来反对军管,后来也赞成。最坚决的是姚依林、李鹏。赵紫阳后来对本书作者说:其实,这几个人的态度无所谓,邓小平动用军队的决心已定,别人是很难扭转的。在邓家开会之前,赵紫阳的意见是多数,启立,石,尚昆,都是一致的。在这之前,他们根据共同的看法一起做了不少工作。赵紫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说:“我作为总书记,到最后关头,我赞成军管,总书记还可以当下去;我反对军管,就要下台。邓的性格我是知道的。是继续当总书记,对学生采取强硬的方针,还是下台?
  我选择了后者。这一点我反复想过。不赞成军管和不当总书记我是一起考虑的。从邓家开会一回来,我就写了个辞职信。
  杨尚昆劝阻我,才收回。他说,你的辞职信一传出去,就会引起更大的动乱。”1995年,赵紫阳对本书作者说:“我认为,军管必然导致动武。从4。26社论导致4。27大游行说明,现在想用上纲上线的办法把群众压下去是不灵了;用权威人士出来压也不灵了。既然这两个都不灵了,又不退让,搞军管,势必发生冲突。一冲突就要流血。当时我还担心,学生流血会不会造成工人大罢工?当时我没有想到用几十万大军来吓住。这只有小平才有这么大的气魄。但这对共产党的形象影响太大了。”5月17日,北京声援学生的群众游行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全国除北京以外还有27个城市的170所高校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的绝食学生。
  5月18日星期四今天,总编辑喻权域本应到房山新闻培训中心去讲课。形势如此紧张,他只好让我去代他讲一次。下午我从房山讲课回来,游行的人还是那么多。车到丰台,一位头上缠着标语的学生拦车。司机说:让他上来吧,有了他头上的标语,路也好走些。汽车到复兴门再无法前进了。我只好下车步行回社。
  回到社里,只见喻权域伏在办公桌上,满脸通红。不知道是睡午觉的缘故还是遇到了什么不快的事情。我见他的神色,问他,怎么啦?他没回答。我向别人打听,原来是大家对今天本报的版面不满意。部主任们根据群众的呼声,到老喻这里提了一些很尖锐的意见。还对老喻说:“你休息几天,我们干几天,干对了算你的,干错了,我们承担责任。”老喻认为,这是夺权。我回来时,这场所谓“夺权”的小风波刚完。我安慰了老喻几句,急忙找来报纸看。今天《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用最显着的版面语言报道了昨天的群众示威。初号黑体字的主标题是:“首都百余万人游行声援绝食请愿大学生”副体是二号宋体:“强烈要求立即对话救人救国”而本报呢?只在一版右下角报道昨天的群众示威,还把示威人数大大缩小了。本报对昨天的群众示威采取了很冷淡的态度。现在的北京,很多人已经把对待学生的态度当成正义与非正义的界线。本报今天的版面,使本报同人在社会上脸面无光。当然会引起报社内部的公愤。
  自从前几天新闻放开以后,明天的报纸怎样报道今天的活动,对各报总编辑来说是考验,是猜测,也是押宝。在这场政治风潮中,学生是满腔热血,一颗赤子之心。但是,其中还有各种政治势力的殊死较量。目前这种较量还胜负难分。报纸如果站在最后的胜利者一边,报纸(主要是总编辑)将来会共享胜利的果实;如报纸现在支持的最后是失败者,总编辑就要分享苦果了。老喻今天的宝押对了吗?
  5月18日下午四点,中宣部长王忍之电传紧急通知,要求各新闻单位关于学潮的报道要和李鹏、杨尚昆5月19日的讲话保持一致。
  赵紫阳想用缓和的方式来解决学潮问题为什么没有被邓小平采纳?人们猜测,因为这时邓小平已经不信任赵紫阳了。有人分析,邓不相信赵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康华公司的问题。1988年,社会上对邓朴方任董事长的康华公司有各种传言。说他借为残疾人募捐的名义中饱私囊。赵向邓小平反映了群众的看法。邓下令把康华公司撤消了。后来清查康华的帐目也没查出多大问题。而赵紫阳的儿子的倒卖彩电的问题当时并没有查处。邓小平是很心疼邓朴方的。
  在这件事上,邓和赵之间,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二是赵同戈尔巴乔夫的谈话中,把邓抛出来了。言外之意是,现在局面这么糟,是邓的责任。第三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位元帅之子向赵紫阳建议,让赵和邓划清界线,站到学生这一边。人们还分析,如果邓对赵还保持信任关系,齐心协力地缓和矛盾,有可能不发生“六四”悲剧。缓和不成只好动用军队了。邓小平是“钢铁公司”,了解他的人预计到他会动用军队。
  三年以后,一位高层老同志告诉我,传说中某元帅的儿子就是陈毅的儿子陈小鲁。他让赵和邓保持距离确有其事,但并没有造成赵邓之间的裂痕。陈小鲁和几位高干子弟议论了这件事,其中有宋任穷的儿子。小宋回家谈了他们的议论。宋任穷向邓打了电话。后来邓派人了解,才知道这仅是“孩子们”的议论,和赵紫阳无关,和鲍彤等也没有关系。
  第6节戒严以后的十五天
  5月17日晚在邓小平家中的一个会上决定对首都实行戒严。第二天下午,杨尚昆主持了中央军委会议,为北京地区的戒严进行兵力部署。会议决定以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承担戒严的主要任务,其他军区配合,成立戒严部队指挥部。戒严部队指挥部由刘华清、迟浩田和周衣冰(北京军区司令员)组成,直接对中央军委负责,兵力部署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奉命进京执行戒严任务的有15军、20军、24军、27军、26军、28军、38军、39军、40军、54军、63军、65军和67军。调兵时动用了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
  5月19日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召开中央机关和北京市司局以上的干部大会,宣布戒严。
  外地进京部队沿途受到群众的堵截。以从石家庄开来的27军为例,5月19日7时30分起,这个集团军参加戒严的部队分三路向北京地区梯次开进。其中第79师参加戒严部队编为两个合成团,沿元氏、赵县、安国、保定、良乡路线向北京待机地域开进;第80师编为两个合成团,沿灵寿、曲阳、徐水、朗县路线向北京大兴地区开进。19日午后,集团军先头部队抵保定,遭到学生和群众的拦截,集团军基指和直属队,第79师、第80师戒严部队各一部先后受阻。部队被迫改变行军路线,围绕道安新、容城、涿州,于20日晨进入北京市郊。但后续部队被截堵于保定,前进后退均受阻。该师又组成以王小京参谋长为组长的轻便指挥组返回保定控制和指挥部队,迂回进京。集团军高炮旅、工兵团、通信团于19日12时以后先后出发,当日行至保定受阻,连同第80师部分车辆在保定市郊被阻7个小时。部队进入北京市郊,在良乡、丰台路口、大兴、芦沟桥等地再次被阻隔,通信联络中断。
  在调兵过程中出现了令人震惊的38集团军军军长徐勤先抗命事件。当时,徐勤先因患肾结石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在东四十条)就治。住院期间,他密切关注北京形势的发展,不同意动用军队镇压学生。5月17日,徐勤先接到北京军区的开会通知。这一天,他刚好结石被排出,情绪很好。参加会议的有几位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李来柱宣布中央军委命令,让军长们当即表态。其它军长没表示不同看法。徐勤先说:“口头命令我无法执行,需要书面命令。
  ”李来柱说:“今天没有书面命令,以后再补。战争时期也是这样做的。”徐勤先说:“现在不是战争时期,口头命令我不能执行!”李来柱说:“那你就给你的政委打电话,传达命令。”徐勤先给政委打了电话,然后说:“我传达了,我不参与,这事和我无关。”说完就回到了医院。他回来后同朋友谈起这件事时说,他作了杀头的准备。
  他说:“宁肯杀头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徐勤先,1935年8月出于山东省掖县,8岁被闯关东的父亲接到奉天(今沈阳)。那时他父亲在一个小店里站柜台,但很快失业。徐勤先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卖菜。沈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后,他1948年重新上学。1950年抗美援朝招兵,徐勤先要求参军,但因年龄不够没成,他又到抚顺通讯兵学校,咬破手指写血书要求参军,才被接受为学员。学习8个月后赴朝在38军坦克师当报务员。从朝鲜回来后继续留在坦克一师。徐勤先好读书,涉猎甚广。
  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学,方方面面的书,甚至先锋派的诗,他都十分喜爱。由于他思路开扩,为人正直,工作能力很强,在坦克师由报务员、通讯营长、团参谋长、作战训练科长、一步一步升到师长,后又升任38军副军长、军长。
  38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人数最多、素质最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军。作为中国最大的军的军长,又敢抗拒中央军委的命令,人们认为他有特殊背景,误传他是徐海东大将的儿子。
  18日晚,北京军区司令员周依冰就徐勤先抗命事件向杨尚昆作了紧急报告。杨尚昆说:“这件事可开不得玩笑!
  这是军令!不执行军令是要依军法论处的。”杨尚昆向邓小平谈到此事时,邓小平说:“是军人,谁都不能违抗命令。徐海东的儿子也不行。……军纪一定要严,军心一定要齐。”军纪严比较容易,军心齐就很难。杨尚昆为此深为不安,几天睡不好觉。为了防止出现第二个徐勤先,不得不第二次调兵,还对已调进北京的军队的布防重新进行调整。徐勤先回到医院后很快被带走,被关在某地,后被军事法庭判五年徒刑、开除党籍,在秦城监狱服刑(最后一年在公安医院)。
  一位作家写诗一首,歌颂徐勤先舍生取义的行为。诗曰:三军易得凭驱遣一将桀骜天下惊优患百年凝浩气摘缨甘愿且徒刑徐勤先刑满后,江泽民下达指示给徐勤先以副军待遇安排在石家庄养老。这是后话。
  戒严部队进城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百万群众堵军车的情况,军队一直无法执行戒严。这种军民对峙的状况一直持续了半个月。下面再抄录我这一段时间的日记。
  5月19日星期五赵紫阳、李鹏等今天清晨到天安门广场看望绝食学生。从电视上看到,李鹏只讲一句话:“赶快结束绝食,接受治疗。”赵紫阳声泪俱下地对学生说:“情况很复杂”、“我们来晚了”、“学潮的性质、责任问题终究是可以解决的。”“你们要保重身体,你们年轻,来日方长。我老了,无所谓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赵紫阳告别政坛的最后讲话。
  下午,中宣部通知各报社说,中央领导人指示,各新闻单位一律不得报道学潮的事,要制造有利于事态平息的舆论。今天上午,本报总编辑删去了一位年轻记者稿件中有关学潮的内容,记者和他发生了一场小小的冲突。据说今天其它报社也发生了这样的冲突。下午4点钟,传达了中宣部的通知以后,各报社内部这种冲突才平静下来。记者们有意见也没有办法,只好骂骂而已。今天上午受到责骂的总编辑们感到轻松。建国以来,仅仅开放开了几天的新闻舆论重新收紧。
  今天下午,在游行队伍中,《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