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军军长方先觉    
    第3师(周庆祥)第190师(朱岳)预10师(孙明瑾)    
    欧震兵团    
    第58军(第35团)军长鲁道元    
    第72军(3个团)军长傅翼    
    暂7师(王作华)    
    注:第九战区第99军及欧震兵团实际上未对本会战起任何作用。    
    注释:    
    〔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昭和十七、十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中华书局1984年中译本,第126页。    
    〔2〕同〔1〕,第109—110页。    
    〔3〕同〔1〕,第126—127页。    
    〔4〕同〔1〕,第130—133页。    
    〔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1944年2月制《常德会战之检讨》。转引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07页。    
    〔6〕同〔6〕第1207—1208页。    
    〔7〕〔8〕〔9〕〔11〕〔16〕第六战区1943年12月制《第六战区常德会战战斗要报》之《常德会战前敌我态势要报》,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0〕同〔1〕,第114页。    
    〔12〕同〔15〕,第1180—1181页。    
    〔13〕同〔1〕,第157—158页。    
    〔14〕同〔5〕,第1181—1182页。    
    〔15〕同〔1〕,第170页。    
    〔17〕同〔5〕,第1182页。    
    〔18〕同〔5〕,第1194页。    
    〔19〕本段内有关日军的引文均同〔1〕,第179—190页。    
    〔20〕《中国空军抗战史》。载《中国的空军》第9页。转引自高晓星、时平著《民国空军的航迹》第359页。             
…   
132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        
1943年国际国内形势                      
…     
    一、 轴心国瓦解同盟国转入战略反攻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盟军在欧洲、非洲和太平洋战场的许多重大战役中都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欧洲的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于2月2日结束,苏军获得了辉煌的胜利,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德军及其仆从军在会战中共损失150万人。德军从此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而苏军从此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整个战场开始转入反攻。毛泽东在给《解放日报》所写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中指出:斯大林格勒会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1〕苏军在8月23日结束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又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打破了德军企图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的计划。此后,德军不得不放弃进攻战略,转取防御战略,直至战争结束。8月以后,苏军发动了总反攻,除第聂伯河会战外,还进行了斯摩棱斯克等许多进攻战役,都获得了胜利。到1943年底,苏军在反攻作战中,中段推进了500公里,南段推进了1300公里,收复了一半左右的德军侵占区。据苏军称,共击溃德军218个师,击毁坦克7000辆、大炮50000门、飞机14000多架,从而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地中海地域对德、意军的进攻,奠定了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基础。    
    在北非、地中海战场上,阿拉曼战役于1月23日结束,英军占领了利比亚首府的黎波里。在会战过程中,英军以其海、空军的优势,夺取了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击败了德意非洲军团,迫使4个意大利师投降,共歼灭德意联军5.5万人,击毁坦克350辆。这次战役是北非战局的转折点,丘吉尔称之为“命运的关键”。他说:“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2〕1942年11月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于1943年3、4月间和英第8集团军向突尼斯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进攻,5月7日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13日,25万德意联军在阿尔林率领下宣布投降。至此,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全部被盟军肃清,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并为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7月10日,英美联军发起了西西里登陆战役。8月17日战役结束,英美联军完全占领了西西里岛,德、意军共损失16.7万人,其中德军3.7万人。5万多名德军撤至意大利本土。在战役进行过程中,7月25日墨索里尼被赶下台,巴多格里奥继任总理,旋派代表与盟军密谈,9月3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9月8日公开宣布停战宣言。驻意德军包围了罗马,巴多格里奥内阁逃至盟军占领区,并于10月13日对德宣战。为了歼灭驻意德军,英美联军于9月间开始了对意大利南部的进攻,11月初,将德军击退至古斯塔夫防线,形成对峙。墨索里尼的垮台和意大利退出轴心国并对德宣战,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的解体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一大胜利。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遭到沉重打击,失去战略主动权;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企图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又遭惨败,于1943年1月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后,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采取防御战略。此时,美军不仅稳定了夏威夷岛与中途岛海域的局势,解除了日军对澳大利亚和美、澳间交通线的威胁,而且夺取了前进基地,为尔后的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补充和准备后,从5月起,美军及美澳联军逐次由北、中、南及西南太平洋各个方向上开始了逐岛进攻作战,在北太平洋进行了阿留申群岛登陆战役,在南太平洋进行了新乔治亚群岛和布根维尔岛登陆战役,在中太平洋进行了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在西南太平洋进行了新几内亚反攻作战,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至年底时,日军死亡2.8万余人,损失舰艇50余艘、飞机963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也在布根维尔岛附近上空被美军战斗机将座机击落而亡。至此,日军建立的俾斯麦群岛防线主要堡垒腊包尔,完全处于美军海、空军控制下,美军正准备向日领地马绍尔群岛进攻,以突破日本太平洋的弧形防线。总之,1943年的国际形势,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大转折时期。    
    二、 中国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作用愈来愈为世界所承认和重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阵线的主要盟国之一,美、英等国就不能不考虑对华关系,不能不考虑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作用相适应的国际地位问题。因而,在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不平等的特权(香港九龙租借在外)。经过3个月的谈判,1943年1月11日,中国和美国、英国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了中美、中英平等新约。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在名义上与美、英、苏并列跻入“四强”行列。〔3〕     
    这对于艰苦抗战5年半的中国人民是一个很好的鼓舞,使人们看到了自己奋斗得来的成果,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光明前景,从而更加坚定了夺取最后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坚持抗战获得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不仅日本人没有想到中国能坚持长期抗战,认为有一二个月的时间就可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就是美、英等国也没有料到中国如此之坚强。他们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每次发生外来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和屈辱求和而告结束,这次当不例外。所以他们虽然不甘心日本独占中国,更不愿日本称霸亚洲,但并不积极支持中国抗战,基本上采取绥靖政策。他们没有看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和以往历史上的中国已有极大的区别: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这时的中国人民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广泛宣传,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更由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强大民族凝聚力,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无法征服的伟大力量。正如日本有识之士所说的:“日军是与这些燃起抗日怒火的整个中华民族为敌的,并不像过去那样,只是以被人民憎恶的地方军阀,或本质上不过是中国头号军阀的蒋政权为敌的。政府、军部和政党根本没有觉察到和以前本质上不同的这种情况,竟妄想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取胜。”〔4〕英国的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和以往的中国有所不同这一点,十分钦佩地说:“作为侵略者,在苏醒了的中国强大力量面前,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必将碰得头破血流。”〔5〕    
    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一扫中国以往积弱不振和任人欺凌的懦怯形象,获得了美、英等国的钦佩和赞扬。1942年2月,罗斯福在给蒋介石的一封电报中说:“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5年的坚决抗击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6〕英国的丘吉尔和苏联的斯大林在德军狂轰滥炸伦敦和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为鼓舞人民都曾提出过“效法中国”的口号。〔7〕由此可见:没有中华民族的坚持抗战,就不可能赢得世界各国的尊敬,当然也谈不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美、英决定废除不平等的旧约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决不是单纯从尊敬中国抗战的坚决与英勇出发的,还有其战略上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中国继续抗日。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密尔顿说的非常清楚:“采取这一步骤可使中国更积极地在中国境内对付敌人,并可确定最充分利用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力及作战的总潜力”。〔8〕罗斯福认为维持中国的抗日,具有美国国防第一线的作用。〔9〕从这里不难看出,不论美、英等国放弃不平等旧约出于何种目的,但其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国人民的抗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首先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的成功”。〔10〕    
    国际形势的发展给同盟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美、英、苏等主要盟国迫切需要举行首脑会议,以便商讨、制订下一阶段的战略计划,研究、决定战后国际上许多重要问题。1943年10月19日至30日召开了三国外长参加的莫斯科会议,为三国首脑会议作准备。会议最后通过了加速结束战争和建立战后安全体制的《普遍安全宣言》。在美国国务卿赫尔的建议下,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也与三国外长一起在宣言上签了字,成为四国宣言。11月22日至26日,在埃及召开了主要盟国政府首脑的开罗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参加了会议。会上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会后带至德黑兰,征求苏联政府首脑斯大林同意后,于12月1日公布于世。开罗宣言规定:三国作战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把侵占中国的领土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剥夺日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所夺占的一切岛屿,使朝鲜独立,并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不仅使中国恢复领土主权完整得到了国际保证,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国际的公开承认。    
    三、 日本转变侵华战略    
    受国际形势发展的影响,1943年日本也处于侵华战略大转折的时期。主要表现以下两点:一是“中止了曾经全力以赴的‘5号作战’(即四川作战)准备。过去企图以对重庆实行武力解决作为结束战争的一种手段,现在却把它放弃了,而且还从驻华军中抽调出2个师团派遣到东南方面去”。〔11〕二是进一步利用和加强汪伪政权,使其对美、英宣战;并改变过去一直在暗中进行的政治诱降工作,决定“不进行一切以重庆为对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