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数理化通俗演义 作者:梁衡-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您看,这里是德国南部的黑森林地区。这里有一个僻静的村庄叫黑兴根,村子附近有一个大啤酒厂,它的锅炉已经改装成铀锅炉,这便是德国人的原子能试验基地。实验总负责人是威廉物理研究所所长海森堡,参加工作的科学家有哈恩、劳埃。”



  “不得了,好强大的阵容。”格罗夫斯一听到这几个名字就不由得站了起来。他知道这些人论能力并不亚于他手中掌握的费米、奥本海默。他想了一会又说:“说下去,还有什么关于试验本身的情报没有?”



  “还有,德国人在挪威境内建了一个重水工厂,工厂修在一千英尺高的悬崖峭壁之上。这个厂已被英国人和挪威抵抗力量于1942年12月施行了一次成功的破坏。1944年2月,这个厂修复后将生产的重水装上“海特洛”号轮船运往德国,途中又被抵抗力量将船炸沉。德国人这样重视重水生产说明他们确实在搞裂变实验,我们推想除挪威之外,他们一定在别处也还有原料基地,将材料运到黑兴根实验、组装,就和我们的曼哈顿工程一样。”



  格罗夫斯在地上来回踱着步子,有时停在墙上的大地图前沉思片刻。一会儿突然转过身,抬手示意帕什走近些,指着桌上的地图说:“帕什上校,您来完成这件惊人的壮举。我将向最高当局要求,派一个加强集团军。您看,从这里斜插过法军阵地,当然这要请他们配合。您带领您的‘阿尔索斯’部队在他们的掩护下突然袭入黑兴根地区,将海森堡这几个人迅速抓获,立即转移到英国。”



  “为几个人动用一个集团军,当局肯干吗?”



  “我想会干的,对我们来说得到海森堡比俘获十个军师都有价值。”



  这个计划很快得到批准。美军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再加上一个整集团车开始向德国境内闪电般地袭去。1945年4月22日,帕什上校的小分队出现在黑兴根基地。他们顺利地俘获了哈恩、劳埃,但是海森堡却不知去向。



  这时海森堡正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向家里走着,他是凌晨三点离开基地的,连日来的疲劳使他想脱离实验现场,换个环境,让自己轻松一下。在路上他又遇到一个小麻烦,一个党卫军横着枪问他为什么一人半夜出行,一定要逮捕他。他不怕,希特勒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他们现在还用得着他。但为了不打扰自己的休息,海森堡掏出德军元帅刚送他的一句好烟,这个党卫军才放他上路。他就这样不慌不忙地回到家里,煮了一杯咖啡,点燃一支烟,背靠在藤椅里,舒舒服服地长吐一口气,看看窗外天边的星星。突然背后一只手抢顶住了他的肩膀。他一回头看见一个美军上校,皆带一个徽章,上面一道红色闪电穿过一个白色的“a”字母。他立即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此人正是帕什上校。他说:“海森堡先生,对不起,您被捕了。”



  海森堡仍然安详地吸了一口烟,甚至微笑地示意帕什坐下,他说:“上校,我想你们这样兴师动众,并不是为了我,而是为原子武器吧。我可以明确地告诉您,这实在是一场虚惊。1942年初之前,德国方面曾有过这样的打算,可是到了夏天,最高当局就已放弃了这个尝试。因为我们的工业负荷太重,你们的空袭太多,还有抵抗力量的破坏。元首亲自签署命令,只许进行那些半年之内就能见实效的研究。这样倒好,我们这些物理学家在道德上获得了解脱,将来不应让人指为杀人犯的。”



  “先生,我现在还不能相信您的话,况且我的任务只是请您跟我们到英国去。”



  “是的,我可以跟你们走一遭。但是我要告诉您,美国政府大可不必那样害怕,不必花那么多钱,集中那么多科学家。1941年秋天,我在哥本哈根见到我的老师玻尔先生时就曾暗示过这个意思,可惜他未能理解,听说他现在也在帮你们工作。”



  面对这样一个伟大而又安祥的科学家,帕什上校不好意思总用枪口对着他。他将枪插入枪套中,海森堡站起来,帕什甚至还上去扶了他一把。当他跟看海森堡出门时,心里在说:看来我们真的是虚惊一场。德国人确实还没有进入原子弹的试制阶段。



  但是,美国人的原子弹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1945年7月16日晚上,就是抓获海森堡后将近三个月,费米和他的伙伴们葡匐在新墨西哥州的大沙漠里。轰然一声巨响,费米突然跃起向空中撒了一把碎纸片。随着巨响是一阵气浪,将纸片急速地卷走。费米紧追纸片跑了几步,然后大声喊着:“成功了!它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二万吨梯恩梯炸药。”原来他是根据冲击波吹走纸片的距离来测算炸弹的威力。过了一阵他们驱车来到爆炸现场,只见一个直径半英里的大坑,坑内表面上的沙子早已熔化后又凝固成一层玻璃。



  现在德国人已经溃败、日本人也已经到了溃败的边缘,而新墨西哥州基地里却有两颗装好的原子弹还没有使用,科学家们感到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战争的胜利就在眼前,这两颗原子弹已无使用的必要。玻尔为此曾专门见了一次罗斯福总统,爱因斯坦也向总统再次拟好一信,但是罗斯福很快病逝。新上台的是杜鲁门。这些努力都太晚了,老虎一经养大便再难限制它的野性。杜鲁门签署了投放原子弹的命令。



  1945年8月6日清晨7时,一架美国飞机出现在日本广岛上空,警报响了,但是居民们已经司空见惯,并不去躲避,况且这是一架普通气象观察机。8点15分,空中突然出现两架飞机俯冲而下,其中一架投下一个降落伞吊着的爆炸记录仪,另一架投下一个原子弹。顿时,这座有24。5万人口的城市使消失在一道紫光之中。一团炽热的火球越胀越大,随即刮起一阵疾风,时速达500英里。一会儿,一股蘑菇状烟云伸向五万英尺高空,接着烟云凝成乌黑滑腻的大雨点,从天而降。就在这片刻之间,广岛地面上的一切建筑物都被夷为平地,约有八万人被夺去了生命。



  这天上午,爱因斯坦正在纽约州北部的萨朗那克湖上,一人乘着自己设计的帆艇滑行。水上运动是他的特殊爱好,虽然年纪大了,兴趣仍未稍减。中午,当他回到岸边时,一位《纽约时报》的青年记者正在那里等着他。



  “爱因斯坦先生,您还不知道吧,今晨8时15分,一架水上飞机在广岛投下了那个炸弹。”



  爱因斯坦瞪大了眼睛,有几秒钟不说话。他那团乱发被湖上的风吹得更乱,根根银丝都像是受了惊似的横竖乱伸。只听见他左腕上的手表在嘀咯地响着。半天他才说一句:“这是不能允许的!”



  “爱因斯坦先生,人们都说您是原子弹之父,或者原子弹的祖父。现在原子弹诞生了,您有什么感想?”



  “年轻人,你们这些掌握舆论的人要明白,战争我们是打赢了,但和平却失去了。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我从来不承认我是什么原子弹的‘父亲’、‘祖父’之类的玩笑。我参与这件事的唯一工作就是签署了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武器从疯子希特勒手中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他送到另一个疯子手中。战争胜利已成定局。我们为什么要将八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作为这个新炸弹的活靶子来打呢?”



  “先生,您的和平主义思想是尽人皆知的。现在,您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禁止使用核武器。首先是科学家,无论那一国的,都团结起来抵制对原子武器的研制,而且要迫使政府通过一项对使用核武装的禁令。假如我们这些制造了这个爆炸的科学家都不能获得对它的禁令,我们就是给自己,也是给科学家定了死罪!”



  爱因斯坦的想法到底实现了没有?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十七回
一念之间 救活千万人,十年接力 功到自然成

——抗菌素的发现  上回说到爱因斯坦闻听自己建议研制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千万无辜百姓瞬间灰飞湮灭,不觉痛心疾首,大呼科学家要带头设法禁止核武器的使用。从此以后,禁止使用核武器便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和平运动。



  科学是一把锋利的宝剑,人们得到它可以披荆斩棘,去为幸福的生活开辟坦途,也可以同类相残,制造灾难;科学是一把打开自然宝库的万能钥匙,人们用它来取得光、热、电,创造新的文明,但也能用它放出邪恶的火,制造罪孽。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还只能用老式的枪炮对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便能用飞机轰炸,用潜艇偷袭。全世界死于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便有5120万人。科学为这场战争造就了最强大的杀人武器,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后悔不迭的原子弹,但是科学也在这时发现了一件救人免于死亡的法宝——青霉素。



  话说1943年春天,正是太平洋战争紧张之时,美国在各处的伤兵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涌进伯利汉城的柏西乃尔陆军医院。这本是一个拥有2500张病床的,世界上少有的大医院,但是现在连走廊士都挤满了伤员。他们大都是枪伤、炸伤或烧伤,缺臂少腿惨不忍睹。院长正在巡视现场,他只能在横躺竖卧的伤员堆中跨行。他看看他们渗出鲜血的绷带,听着大呼小唤的呻吟之声,更是愁肠百结,哭天不应。他知道这些小伙子说是被送来这里抢救,但实则是来排队等死。伤员送来之前,伤口几乎全部感染,病菌吞噬着肌肉,侵入骨骼,侵入血液,病人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而医生却束手无策。因为他们能用的最好的消炎药便是磺胺了。但这种药大量杀伤人体的白血球,反倒削弱了病人的抵抗力,加快了病人的死亡。



  这天,从波士顿来了一位青年医生,他自称带来一种“神药”,可以让这些伤员起死回生。院长不信,但是这些伤员再也无其他办法可救了,他使选了49名严重骨折的病人来试试看。他们的骨片都已剌出皮肤,伤口严重感染,医生用这种“神药”消除炎症,挖去死肉,缝合伤口,果然再未感染,其中42人竟很快出院。他们又把这种药用于骨髓炎、脑膜炎、血液中毒等,结果受治疗的209人就有206人活了下来,并很快出院。这真是一个奇迹!院长握住青年医生的手高兴地说:“年轻人,您从哪里发现这种‘神药’?”



  “不,这种药的发现者是一个英国人,他叫弗莱明。可惜它现在还不能大量生产。我这次带少量样品来,就是希望能引起军方对这种药的重视。”



  各位读者,这位青年医生用的“神药”当时叫“盘尼西林”,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菌素青霉素。提起它和它的发现者弗莱明(1881-1955),这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生于英国的洛克菲尔特。他在医学院毕业后专门要求到圣玛丽医院实习。说来这个原因很可笑,因为圣玛丽医院的水球队水平很高,而弗莱明酷爱这项运动,于是便投奔这里而来。他实习成绩优异,医院要留他任住院部医生,可是这时细菌部正在组建射击队,弗莱明对体育无有不好,射击也是一把好手,于是他又被细菌部主任从住院部挖了过来。谁知他这个从游泳到射击的业余爱好的转变,倒促成了他从医生到细菌研究者的专业的转变。柏西乃尔陆军医院得救的伤员,倒是真应该感谢他那浓厚的射击兴趣呢。



  再说弗莱明到细菌部上任不久,就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立即上了前线。战士们伤口溃烂感染的痛苦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战后他又回到圣玛丽医院细菌部,发誓要解决这个难题。



  1928年,他集中力量研究葡萄球菌。这种可恶的东西,在显微镜下是黄色的,像一堆鱼子,让人一看就想呕吐。它就是伤口溃烂、生脓长疮和血液中毒的祸根。研究的办法照例是把这种细菌接种在培养皿上,给它一点培养液,让它生长,观察它的形态和生长规律。这是一件很枯燥又要很细心的工作,从列文虎克、巴斯德开始,便只有极富耐心的人才干得了这种事。



  1928年的一天早晨,弗莱明换上工作服,像往常一样推门走进实验室,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一夜间细菌的生长情况。他将那些小碟子似的培养皿一个个取出来,仔细观察,看到有一只培养皿上的黄色葡萄球菌此昨天少了一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