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数理化通俗演义 作者:梁衡-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实在是时间有限,请只介绍实验,就不必做报告了。”



  “可以。”



  焦耳将他的仪器摆好,转动摇把,让重物升高下降,又测出桶内水的温度说:“你们看机械能就是这样可以定量地转化为热,反过来一千卡的热也和423。9千克米的功相当。”



  他话还没有说完,突然台下站起一个人来高声说道:“这是胡扯!热是一种物质,热素,它与功毫无关系。”



  焦耳抬头一看说话的正是汤姆生,想不到今天他又来了,真是冤家路宰窄。现在的汤姆生已是格拉斯大学的教授,年轻得志,而比汤姆生大六岁的焦耳却还是一个酿酒匠。焦耳对汤姆生的无礼并不以怨相报,他让自己冷静一下,以一种温和的语调说:“热不能做功,那蒸汽机里的活塞为什么会动呢?能量要是不守恒,那永动机为什么总是造不成呢?”



  这真是坪铊虽小压千金。这个酿酒匠不紧不慢,不软不硬的两句话顿使场内鸦雀无声。他虽然没有教授的风度,但是他那酿酒房里特殊训练出来的熟练的操作技巧,精细的计算、推理,都无懈可击,再加上他那双谦虚的眼睛,诚恳的笑容,使这些教授们不由地认真思考开来,一会儿纷纷起来发言,争论的好不热烈。他们又上前眼看、手摸,仔细检查了焦耳的仪器,实在是新颖简明,不得不佩服这个啤酒匠的才智。



  再说汤姆生自以为聪明多才,不想今天在会上碰了这个钉子,羞愧难当。他回到学校后,也自己动手做起实验。不久,他在资料室里随意翻查旧杂志,竟发现了前几年迈尔发表的那篇论文,其思想与焦耳完全吻合,这才使他大吃一惊。他忙将这篇论文藏在怀里,又带上自己最新的实验成果,急匆匆地赶去见焦耳。他抱定负荆请罪的决心,想请焦耳原谅他过去的傲慢,共同来探讨这个伟大的发现。



  却说汤姆生来到啤酒厂里,只见满地酒槽、酒瓶。他打听焦耳,别人指向一处房子,他推门进去,酒气扑鼻,雾气腾腾,只见一个身系帆布围裙的大个子正在指挥工人添料、加水。他一眼认出 这就是两次在台上演讲的那个身影,忙趋前几步说声:“焦耳先生,汤姆生前来拜访您。”这焦耳两手酒浆,回头一看,不提防却是这个论敌。看他这身笔挺的教授服装,这副诚恳的神态,不知出了什么事。忙双手在围裙上抹了两把,喊道:“原来是您,汤姆生教授,快到实验室里去休息。”



  两人在实验室里坐定。汤姆生打量着他这里堆着的酒瓶酒罐,和各种代用的仪器,暗暗为焦耳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折服。待焦耳洗了手,换了衣服,他站起来说:“焦耳先生,看来是您对了,我今天是来认错的。”



  “哪里,哪里。我自己也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想通,正要向您求教呢。”



  “您看,我是看了这篇论文后,才感到你们是对的。”说着就掏出迈尔的文章。



  焦耳不看也罢,一看,刚才脸上的喜色顿然消失:“汤姆生教授,可惜您再也不能和他当面讨论问题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因不为人所理解,已经愤而跳楼自杀了。”



  “啊?”汤姆生的眼睛睁得鸡蛋似的喊道:“他已经不在人世了吗?”



  “在。那天跳楼并没有摔死,但已神经错乱,住进精神病院里,怕难康复了。”



  汤姆生低下了头,半天无语。一会儿他抬起头,真诚的目光盯着焦耳的眼睛,说:“实在对不起。我现在才知道自己的罪过。过去我,我们这些人会曾给您多大的压力啊。焦耳先生请您原谅,一个科学家在新观点、新人面前有时也会表现得很无知的。”



  焦耳连忙上前扶他坐下说道:“汤姆生教授,不要这样说。就是我的实验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难以立即服人。”他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又补充道:“况且我这个人一向会自我解嘲,反正我这里有的是酒,不顺心时喝下几大杯,也就愁云四散了。所以我经常醉,却永不会疯的。”说完他先哈哈大笑了,汤姆生也一阵大笑。两人亲密地并肩而坐,研究起汤姆生带来的新实验报告来。



  正是:



  唇枪舌剑亦无妨,灵犀一通释前嫌。

  心底无私胸怀阔,化敌为友亦不难。



  从此,焦耳和汤姆生成为一对密友。汤姆生毕竟是受过专门训练的,1853年他帮助焦耳终于完成了关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精确表述。至此,辩证唯物主义得以产成的基础,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发现之一的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宣告得到公认。后来两人又合作发现了著名的汤姆生─焦耳效应,即气体受压通过窄孔后会发生膨胀降温,为近代低温工程奠定了基础。这是后话。
            


  
 



           



            




第四十六回
略施法术钢铁竟能作人语,费尽心机棉线也会放光明

——电灯的发明  上回说到汤姆生和焦耳言归于好,两人终于合作完成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表述。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我们这套书主要是写那些在科学规律、定理、公式、法则发现方面的伟人,在具体技术方面落墨不多。但是科学理论方面的重大发现必然带来具体的技术发明和生产的发展。生产实践又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所以个别虽不是科学家,但有伟大发明的人物我们也还得介绍一、二。这类人物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的瓦特,再一个就是我们这回要表的美国人爱迪生(1847-1931)。



  读者也许要问,有史以来的发明家千千万万,灿若星汉,你何独厚爱他们二人呢?原来工业的发展决定于它所使用的能源。在人们只能使用人力、畜力的时代,自然只能是农业和小手工业。人们找到的第一个大的能源是地下的煤,这地下之火的露头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而驯服地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的就是发明了蒸汽机的瓦特。谁知时日不久,喜新厌旧的人类对地火之能已不满足,转而又去找天上之火,这就是电。电能的利用立即使资本主义摆脱充满煤炭味的旧时期,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而驯服天火使之实用于照明和动力的大功臣便是爱迪生了。



  大凡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总是离不了聪明和勤奋。这爱迪生从小就极变动脑筋,遇事一要问个为什么,二要亲自试一试。六岁时他见母鸡落窝,问这是干什么?母亲说这是母鸡在用自己的体温孵小鸡。一天爱迪生忽然不见了。大人东找西找,到吃晚饭时才发现他趴在一个草垛里,怀里正抱若几个鸡蛋。问他在干什么?回答说,在孵小鸡。父母直笑得泪花飞溅。到八岁时他上了小学。开学三个月后的一天,老师讲算术,在黑板上写2+2=4,他立即站起问:为什么就等于4。全班同学大笑,老师也真说不出为什么。只是气得大骂他是一个糊涂虫。爱迪生受此委屈,回家向母亲诉苦。母亲南希过去也当过教师,觉得这样的老师哪能教好学生,便愤而替儿子退了学,自己在家里教他读书。这小学三个月便是爱迪生一生仅有的一点学历。



  爱迪生回到家里后,再没有学校里那一套上课下课、考试提问的束缚,由着他的性子读书,不会时就随时去问母亲。他的聪慧立即表现出来,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九岁时便读了《罗马兴亡史》、《美国史》、《世界史》、《解剖学》,十一岁时便自学了《科学百科全书》和牛顿的著作。到十二岁他就在家里关不住了,到外面找工作,卖报、当报务员,用赚来的一点钱买些化学药品搞起试验来。1868年他受聘到西方联合公司,开始研究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从此就和电打上了交道,终日埋头实验,而且每次实验必有详细记录,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60年。他一生仅在专利局登记的发明就有1328种,实际上早已超过了二千种,从他出生直到他84岁逝世,平均每十五天就有一项发明问世。爱迪生有一句为世人所熟知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灵感。”他一生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他性格中最主要的就是顽强,就是毅力。他八十四岁高龄的那一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他说:“等到出殡那一天。”勤奋确实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爱迪生还有比其他科学家、发明家高人一等的地方,就是以办企业的方法来搞研究,一懂得抓钱,二懂得抓人。有了资金,有了人才,他的天才思想就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了现实。 



  闲言不表,书归正传。却说爱迪生十二岁走向社会,历经艰辛,先是在火车上提篮叫卖,后又当电报员。到1869年他二十二岁时,时来运转,当时股票市场行情变化急剧,爱迪生凭自己的才智为华尔街“老氏金融报告公司”发明了“证券报价机”。老板问他要多少报酬,他还真不好意思开口,再说常常是靠一个面包就顶一顿饭的他,也不知道金钱的份量。他想这回可要捞个高价,要五千吧?不行,人多,人家不会给,三千?可是老板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年轻人,四万,行不行?”爱迪生惊呆了,但又很快装出不在乎的样子说:“行,行”他后来回忆,当时他心跳得厉害,真怕对方听出自己的心跳声。后来爱迪生又因一次发明专利得了十万元。于是他再不需打碎敲、单枪匹马地干了,便选中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盖起了一个大实验室。实验室呈长方形,升上下两层,附近还矗立着机械加工车间、木工房、图书馆。他聘请了从专家到会吹玻璃的工匠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实验室开张了。



  这时爱迪生才刚三十岁,但是实验室里的人比他更年轻,大家都叫他“老头子”。这老头子率领这批富有幻想又极聪明、极能吃苦的勇士们,开始建设一个科学王国。爱迪生给实验室提的要求是:每十天一项小发明,六个月一项大发明。果然实验室成立不久,这片本是十分荒僻的公园就不断有新鲜玩艺出现。本地居民简直以为这里降落了一批神仙,各家报纸也不断派记者来向这些怪人采访。他们一个个不修边幅,衣着邋遢,工作起来没时没点,机床边吃饭,桌子上睡觉。那个首领爱迪生就最是这样。他的一位部下曾这样描述道:



  爱迪生睡觉,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什么都可以当床。我首见他用手作枕头睡在一张工作台上;还见过他两脚架在辨公桌上睡在椅子里;有时他也穿着衣服睡在小床上。还有一次我见他一连睡了36个小时,中间只醒来一个小时,吃了一大块牛排和一些土豆、馅饼,抽了一支雪茄。此外,还有站着睡觉的时候。



  更妙的是他睡觉时常常爱枕一本辞典,一觉醒来精力充沛,彷佛那辞典里的知识已在刚才渗入他的脑中。



  却说爱迪生这天在实验室里又这样一觉醒来,忙抽出辞典又随手从笔记本里撕下一张纸,从上胸口袋里抽出铅笔,三勾两抹划成一张草图,连声喊道:“克罗西,快来。请把这个东西加工一下,下午就要。”



  前面我们说过爱迪生手下有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几员大将,他们是英国工程师查尔斯•;巴切勒、瑞士钟表匠约翰•;克罗西、法国技师西格蒙.伯格曼、数学家厄普顿、玻璃吹制工具姆等。只要爱迪生脑子里转出个新花样,一声令下,这些人就能按他的思想把实物捧上桌来。今天点的是这位克罗西的最拿手本事。无论爱迪生的图怎样潦草,他也能准确地制出样品。



  不足一个时辰,克罗西已经将一个小怪物摆到爱迪生的案头:一个圆铁筒,连着一把铜摇柄,筒内有两根铁钉。克罗西虽然制出了东西,但不知它有何用,说:“爱迪生先生,你要这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干什么?”



  “我要让它和你说话。”



  因为爱迪生常爱和部下开玩笑,所以克罗西也不当真,他说 “这铜和铁都能说话,我当场输给你一大筐苹果。”



  “你这话可算数?”



  “算数!”



  只见爱迪生取下铁筒,小心地裹上一层锡箔,然后咳嗽两声,清清嗓子,右手扶起摇把开始缓缓地一圈圈地转动,〃然后开始对着铁筒唱儿时母亲教给他的那首儿歌:“玛丽有只小羊羔…。”



  克罗西坐在桌子对面,眼睛瞪得快有鹤蛋大了,这时实验室里的技师、工人也都静静地围了过来。每当有个新发明问世,他们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