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 作者:吉恩·n.兰德勒姆-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多数人早就学会不与现有制度抗争,因为这会理葬自己,而像斯坦内姆那样经历过重大危机的人,已从痛苦深渊中懂得这伤害不了自己,他们已学会毫不畏惧地行进在未知世界,因为他们已处置过未知的创伤,他们已习惯于在不友善的环境中处事。

  在特拉多,斯坦内姆通过书籍和白日梦的奇思幻想来求得解脱,随后她又决定跳舞逃离此地,这是创造革新者用于度过早年生活危机惯用的技巧。斯坦内姆显然已将潜意识编制成乌托邦世界的想像景像,然后变成自己的天赐能力,这种创伤经历也决定她在21岁时只身到陌生、落后的印度,生活得自如而适应;这同样也赋予她胆量,能在20多岁时在纽约大都市中采访显贵名流;最后又使她能在三、四十岁时面对男性权贵们,进行妇女权益的斗争。斯坦内姆坚强的自我形象和自信正是源自于早年的创伤。

  女性人物:反叛性的社会良知者

  当斯坦内姆谈到妇女问题并将此归罪于男人时,她的声音还是中听的,因为她是这一城镇(曼哈顿)的女性人物,与她所谴责的这类男人约会。70年代许多女首领也反对制度中的男女不平等,归罪于掌权的男人,而她们常常又是同性恋者,这种改变现状的方法无异于一位神父指导未婚少妇计划生育,从对事态的关注着眼这绝没错,但缺乏真实的可信度。斯坦内姆却具备可信度,这使得她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女性领导精华人物,为《纽约时代》、《麦考尔》和许多全国性刊物写文章,这种对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广泛涉足帮助她影响那些她所交往的人物。

  斯坦内姆的“反叛性社会良知”,使她改变了男女有别的世界,将它变成更少地以头发长短论英雄。她对社会的影响使《麦考尔》杂志评她为1977“年度妇女”,说她成为回妇女运动最有成就的代言人和像征”,斯坦内姆已成为《纽约周刊》的封面人物,而一年前又以潇洒的模特形象出现在《魅力》杂志封面上。她在70年代中期达到了影响和权力的顶峰。当时,《女士杂志》已羽毛丰满,流产和平等权益修正案事件已出现阳光。她的社会良知和反叛性一直是她最醒目的行为品格,这同时成为她最大的力量,也是她最大的弱点。这对所有个性特点都不例外,外向型往往被认为太嘈杂,而直觉者又在公众感觉中太缺乏。

  斯坦内姆的影响力和成功,使她在1983年被《哈普斯·贝察》杂志选为美国最有影响的妇女,这一奖赏是由于她在自己所谓的“粉领聚集区”的工作所带来的。斯坦内姆说:“妇女成为决策委员会成员、宇航员和监察员诚然很重要,但这并不影响那些在女性占主导职位工作的人”。斯坦内姆具有非几的能力,起着不同的角色作用、她强硬但不刺耳,有知识而又顾及劳动阶层,吸引人但又是个“正常的”采取习以为常方式的人。斯坦内姆的幽默感往往给那些情绪紧张的观众,无论是追随者还是异己分子,带来轻松气氛,所有这些品格使她成为在政治选举,立法制度的歧视问题方面有影响作用的女性。

  斯坦内姆作为政治行动家,还对最近涌现的女领袖如黛安妮·法因斯坦,芭芭拉·鲍克塞,佩特·斯奇劳德,基姆·凯帕贝尔,安妮·理查德,凯·贝莱·哈切森,伊丽莎白·多尔和吉妮特·雷诺等都起着关键作用。她总是争议的中心——有事业者的共同命运——但她从不在敌手和权力面前退缩,这证明了她的普罗米修斯精神。斯坦内姆是个完美的激进、反叛个性者,她运用自己非凡的女性才智和魅力,融合社会良知来达到自己高尚的目标。

  小结

  在《妇女大趋势》(1992)一书中,阿拉迪思和内斯比特谈到妇女自我完善来克眼制度的不公平,他们所论述的就像是针对格洛丽亚·斯坦内姆的情形,“隐喻中,女神已苏醒…妇女力量才智焕发,美貌、创造力、久被埋葬或被遗忘的一切,从没像现在这样达到如此普及的程度”。他们预测妇女从政治生活决策层开始,将改变当代生活的每个领域,并预测2004年会出现美国女总统,妇女最终统治体育界和科学界。如果这些有可能发生,格洛丽亚至少应被作为使之发生的超级催化剂,最高的评价是,她是这些实现最关键部件的领袖。

  在激进的70年代,有位女权主义者描述斯坦内姆是集中体现了“永恒的女性魅力…被所有男人和女人所追逐的性目标”。她与许多激进左派不同,她与周围的普通妇女有认同感,与那些运动中常加申斥的权贵精英们约会交往,斯坦内姆的人格脱离于运动之外。大多数人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在成为制度内基本一分子的同时,试图激进地改变制度,换言之,那些被剥削者不可能同时加入剥削者行列,有些人甚至要求斯坦内姆不要这么成为性像征,不要这么时髦,因为这种形象被认为违背她们准备摧毁的欣赏这些旧制度的事业,斯坦内姆言简意概风度优雅的反应是“我将穿军靴漫步,剃光头发”。

  斯坦内姆在七、八十年代,以时髦优雅的演说风度吸引着新闻界和追随者。她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什么职业,但她却选择女性权益事业,并为此牺牲了家庭、金钱和地位。她取得了重大成就,可能已驱逐了童年不快活的魔影,以及成年服务于女权主义权力机构的不安全感。她个人力量是智力、吸引力、文字表达力、公众演讲口才,这些使她达到自己领域的顶峰,斯坦内姆的领袖魅力使她能与华盛顿和华尔街的权势精英接近,使立法迅速实现生效,没有她的贡献这些根本不可能发生。许多在妇女工资、职位提升和政治代表——成为州长、国会议员和参议员——方面的改变都能追本溯源到格洛丽亚·斯坦内姆的开拓性工作。

  格洛丽亚·斯坦内姆是典型的直觉—思维个性者,运用自身不安全感与不平等的制度斗争,她融合自己的幻想和才智,构建女权主义运动的哲学,而这又成为90年代生效的进攻性法律形成的促进因素。如果2004年真有一位女总统当选,格洛丽亚无疑有独到的作用,因为她是幕后的发言人和策划者,她所付出的代价是牺牲终生伴侣和家庭。

  斯坦内姆的家一直是她的“姐妹同盟”和“女权主义支持者”,如果她有家庭成贝,那便是平等权力修正案。妇女在每一领域中的平等,妇女在国会领导选举中与男子同等对待,妇女在每一生活领域享有的权力,这些是斯坦内姆的自我实现。由于她的努力,看来在她有生之年,这些将离现实不会太遥远了。

              格洛丽亚·斯坦内姆

           女权主义者,作家,政治行动家

  出生:1934年3月25日,俄亥俄,特拉多

  主导品格:反叛性的社会良知者

  宗教信仰:父亲:犹太教,母亲:新教徒,格洛丽亚,不信教

  座右铭:“在接下去的24小时内,为简单的正义事业做一件强蛮出格的事情。”

  哲学观:“问题不在于我们所作的选择,关键是作出选择的权力。”

  创造/革新:妇女行动同盟和《女士先生》杂志创建人

  产品/贡献:创办《女士先生》,写作《出格行为和每日反叛》(1983),《玛丽琳》(1986)和《来自内源的革命:自尊之书》(1992)

  成功:《女士先生》杂志,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公认的领袖。

  自我描述:“我想这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出现了合适的人,我是历史的偶然结果。

  孩次序数;二女儿,苏比她大8岁,格洛丽亚像独生女般长大。

  儿童迁居:儿童时随父亲在美国各地旅行,高中离家与姐姐同住,大学去瑞士学习一年。

  父亲职业:海滩俱乐部业主,周游美国的流浪古董商

  良师:路易莎·梅·奥考特:“与父亲在一起比母亲在一起要安全得多”(《一个妇女的力量》),女生学校提供了许多早年榜样。

  儿童期培养:父亲说:“我的办公室是我的帽子”,她因而有个频繁迁居的童年,父亲起主导影响,母亲焦虑和神经病是个大问题——格洛丽亚多年照料母亲。

  正规教育:6年级前从没有在任何学校完成整年学业,1959年史密斯学院政治学优等生。

  生活危机:11岁时父亲离婚,14岁母亲精神崩溃。

  婚姻/恋情:大学毕业后流产,与许多重要男子同居或有恋爱关系,从没有固定婚姻的打算。

  风险倾向:在每一浪潮中与制度斗争,毫不畏惧。

  气质:内向—直觉型—思维—叛逆者—普罗米修斯气质

  行为:叛逆性和独立性,具有父亲那种自由的渴望和完全的自立。

  事业与家庭:不断为事业牺牲家庭,多次同居而不进入固定婚约,21岁时流产。

  自尊:通过白日梦和舞蹈建立尊严

  嗜好:理智性辩论,写作和舞蹈

  英雄偶像:路易莎·梅·奥考特和夏洛特·布朗特

  荣誉:《麦考尔》杂志“年度妇女”(1972),《哈珀斯的贝察》“美国最有影响的十大妇女”(1983)。










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第十七章 玛格丽特·撒切尔






第十七章 玛格丽特·撒切尔

             ——勇往直前的竞争者

    历史上的每一项突破,每一个飞跃都是右脑思维洞察的结果,这种整

  体观的思维能辨析异常、演化新生和感知联系。

         ——玛丽琳·福格森:《太空时代阴谋》

    政府的职权应由人民赋予,而不是由政府赐予人民权力。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在整个80年代,“铁女人”是世界上最具力量的女性,这个时期,她是前苏联的米哈依·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之间的联络人、协调者。玛格丽特·撒切尔强硬而具坦诚,固执而富同情,竞争而又冷静。撒切尔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竞争达到了男人权贵统领地的高峰。她是从英国中低阶层,步步为营地踏上权力的顶峰的,她战胜了不可能因素:一个出身低微的店主的女儿,又无任何家庭背景支持,居然有胆量侵入男性权势占领的政界,成为英国的女首相。

  洞悉力和执着使得撒切尔升到英国托利党(保守党)的领导职位,她的决心和竞争性使得她在20世纪占据此位的时间超过其他英国首领。作为英国首位女首相,人们曾预料她难以有所成就,因为现实及人们的观念是最大的绊脚石,总是反对女首领指挥男人占据的堡垒。事实却表明,撒切尔借助变革立法所取得的政绩,超过了前三任首相的总成绩,她以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未曾预料到的速度,迅速扭转了每况愈下的经济。她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她坚信正确的做法,凭直觉洞悉真相。撒切尔夫人(1993年封爵)给国家和英国社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更为以后那些奋发向上的女领袖留下了可贵的学习榜样。

  玛格丽特·撒切尔凭借确信主义哲学管理国政,并有强烈的务实精神,这一非凡的品格使她承担一个机构臃肿,死气沉沉的庞大政体。大部分抱成见的官僚憎恨她,却又害怕她那些良好政绩。铁女人从不轻易让人摆布,受人支使,她敢于与众不同,因为她父亲早就向她灌输那种思想:与众不同方为上策。她的父亲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从企业家转变为布道者,再成为地方政客,经常向女儿灌输独立自主的思想,他教育她相信“别具一格”者领头,只有“寄生者”才随从;他告诉她“绝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率众人之先”,年轻的玛格丽特谨记父亲教诲,成为让人难以忘怀的首脑。撒切尔是个非凡的“女领袖”,成为世界各地年轻妇女的榜样,她问人了应该突破的禁区,这位不屈不挠的女士,凭着“目的和方向”感进行领导,现在每个教室都能听到这种教诲:“是的,弗吉尼亚,你能努力成为首相(或总统),就像玛格丽特·撒切尔所能做到的那样!”

  个人生活历史

  玛格丽特·罗伯特斯于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西部的格兰汉姆市一家杂货店主的家中,格兰汉姆也是另一位著名英国人牛顿的家乡。罗伯特斯一家过着俭仆的生活:没有花园,没有浴室,也没有室内卫生间。玛格丽特是笃信宗教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和做裁缝的母亲比阿特里丝的二女儿。在小孩时,玛格丽特深受父亲宠爱,他试图通过女儿的卓越成就实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