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观战笔记-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问:伊拉克游击战中有哪些复杂因素? 
  投入伊拉克游击战的各派抵抗力量,好比一圈又一圈逐步扩大的“政治涟漪”:第一圈是萨达姆前政权的支持者;第二圈是伊拉克民族主义者;第三圈是中东各国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他们政见各异,目标不一,鱼龙混杂,善恶杂陈。 
  “逊尼派武装”与“什叶派民兵”分属两个不同教派,历史上形成的教派矛盾根深蒂固。萨达姆执政时期是逊尼派得势,什叶派受压;现在是重新摸牌,双方都想摸到一副好牌。逊尼派仍想在未来政权中保持优势;什叶派则想一举争得主导地位,从此翻身。因此,“逊尼派武装”和“什叶派民兵”眼前可以在“反占领”的战斗中结成暂时联盟,一旦美国占领军被赶走或撤出伊拉克,双方的固有矛盾将会突出起来。 
  另一派“外国志愿军”,更使伊拉克游击战增加了许多复杂性。尤其是带有“基地”背景的国际恐怖组织,竭力按照他们的意志要把伊拉克游击战引入极端主义、恐怖主义轨道。 
  这就带来了两方面的“恶果”:一是为美军镇压伊拉克抵抗运动增添了口实。伊拉克游击战被恐怖组织一搅和,不是恐怖主义也成了恐怖主义,严重削弱了伊拉克人民“反占领”斗争的正义性。小布什和美国政府一口咬定,“伊拉克已经成为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主战场”,伊拉克发生的所有武装抵抗活动都是“恐怖主义”。二是使伊拉克游击战失去了许多国际同情和支持。恐怖组织制造的一系列自杀性爆炸事件,炸约旦大使馆、炸联合国驻伊办事处、炸国际红十字会驻伊机构,四面树敌,自我孤立,遭到国际舆论一致谴责。特别是频频把袭击爆炸的攻击目标指向伊拉克平民百姓,滥杀无辜,丢民意,失人心。 
  九问:伊拉克游击战的发展前景如何? 
  伊拉克游击战可能面临三种前途: 一、反对美国占领军的武装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最终把美国占领军赶出伊拉克。但接下来,各派武装力量很有可能继续为“分权”而战,引发内战。 
  二、各派抵抗力量均遭到美军严厉镇压,大多丧失武装反抗能力,有的从此销声匿迹。 
  美国向伊拉克临时政府“顺利交。13。 139 权”,伊拉克游击战转入低潮。 
  三、美军撤出伊拉克后,它扶植的伊拉克新政权控制不住局势,各派武装力量重新崛起,互相开战,伊拉克被拖进内乱深渊。 
  对于上述“疑难杂症”是否有药可治?药方有,药难找。药方是几个“假如”: 假如一,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派别,能将各派抵抗力量整合到自己的旗帜下,从而解决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的问题,情况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眼下在伊拉克尚找不出这样强有力的政治派别。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曾经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但现在即使让它“复活”,它也无法找回以往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了。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哪一派都难以将各派抵抗力量整合到自己的旗帜下。 
  假如二,有一支武装力量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强大到足以和美国占领军正面抗衡。然后,由它出面将各路杂牌武装收编起来,发军饷、发装备,从军事角度解决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的问题。要是那样,说不定也能打出一个天下来。但是,目前伊拉克还看不出哪一支武装力量具有这样的发展潜力。 
  假如三,出现一位比萨德尔更有政治远见、更富斗争经验、更孚众望的领袖人物,他能够提出被伊拉克各方所接受的政治主张,能够有效地凝聚起伊拉克民族精神,要是那样,也不是完全没有“一呼百应、天助民归”的某种可能性。但是,这样的杰出人物在伊拉克暂时尚未出现。 
  最后,假如真的出现了以上几种“假如”中的某一种“假如”,别的大问题都解决了之后,也仍然会有一个难题遗留下来。这就是:对伊拉克境内存在的国际恐怖组织怎么办?这是为伊拉克新政权出的一道考试题,无论谁上台执政,都必须回答这道考试题。     
  一场胜败参半的战争   
  一场胜败参半的战争(1)   
  一 伊拉克战争久久落不下大幕,时至今日,伊拉克境内依然爆炸连连、血肉横飞,伊拉克人民被这场战争拖入了灾难的深渊。但无论如何,这场战争已经到了进行必要总结的时候。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法理莫辨、非议丛生的战争。对于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成败得失,世人立场不同,利害不同,见胜见败各不同,毁之誉之皆有之。这里想从军事层面谈谈一己之见:美军精心谋划的这场信息化战争,究竟打得怎么样? 
  在军事领域内,新一代战争的产生与发展,总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然后才是理论与实践相伴成长。海湾战争时,美军虽已初步具备了打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与手段,但那时它的信息化战争理论尚不完备。因此,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仍然明显地带有“以机械化战争的传统理论指导信息化战争”的痕迹。 
  海湾战争后,美军全面总结了新的经验。随后,又经过十来年深入研究、探索,构建了一套初步成型的信息化战争理论,并据此对美军的军事战略、作战原则、编制装备、训练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相应改进。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军的作战思想、具体战法都有了质的飞跃。海湾战争后,美军“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到这次伊拉克战争,便是“从理论再回到实践”,在它的信息化战争新理论指导下,打了一场“新一代战争”。 
  这场伊拉克战争,美军在打信息化战争方面又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积累了更多实战经验,但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更为显眼的是,美军在战场上以全新战法取得的某些骄人战绩,却被美国在战场内外暴露的“情报门”、“虐俘门”等严重问题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极大地抵消了。 
  对于美军来说,伊拉克战争,半是胜绩,半是梦魇。 
  二 对于美军打的这场信息化战争,研究其某些成功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虽然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新提法不少,但归结起来,它的主要“新意”,无非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战略原则。 
  美军打信息化战争,首先强调先发制人。这一条,既是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原则,也是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战役指导原则,甚至是它战术行动的作战原则。其核心思想就是“迅速占据战场主动”。两军交战,力争主动、力避被动,这是古往今来的一条军事原则,说它新鲜,也并不新鲜。两军遭遇,谁能先敌开火,谁就抢得先手,这是很简明的道理。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有时也主张把拳头先收回来、再打出去,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但它的实质仍是要寻求或创造一种转换,将全局上的后发制人,转化为局部上的先发制人。 
  美军打信息化战争的先发制人,同以往传统战争中的先机制敌,存在着“两代战争”的差别。在以往的传统战争中,主观愿望上想要抢得先手,实战中往往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由于战场感知能力有限,无法做到信息先行,难以选准对敌发起攻击的最佳时机、最佳部位、要害目标等等,难免会产生无从下手的困惑。又比如,由于战场投送能力有限、武器射程太近、命中精度太差,即使捕获到了敌人的重要信息,往往难以在瞬间给敌人以致命一击,使战机稍纵即逝,等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这些“瓶颈”大多已不复存在。它拥有的信息先行、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等信息化战争的全套本领,为它实施先发制人的作战原则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更要看到,美军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也是美国咄咄逼人地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美国最新版《国家军事战略》中说得非常明白,“美国必须对那些有可能引起冲突的事态提高警惕,先发制人,并比以往更快地作出反应”。如今,美国比过去更强调“全球到达”、“前沿存在”,更重视在全球保持“先发制人的防卫态势”。美国一旦认为谁对它构成了“威胁”,它就有“理由”对谁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说穿了,还是“落后就要挨打”。 
  关于兵力运用。 
  美军打信息化战争,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集中兵力,而是强调功能、能力和效果的组合。美军对“优势”的理解也和过去不同了,它不再强调数量优势,而是强调组合优势。不再主要依靠地面部队攻击制胜,而是依靠“空、海、陆、天、网”联合制胜。在以往的传统战法中,集中兵力是一条基本准则。冷兵器时代,兵力就是战斗力,“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把“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作为十大军事原则之一,即集中两倍、三倍、四倍,甚至五倍、六倍于敌的绝对优势兵力,将敌四面包围,力求全歼。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之一,我军靠它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创造了辉煌战绩。 
  在信息化战争中,集中优势兵力已构不成真正的优势。今天的优势主要已不在兵力数量,而在质量。美军认为,现在打的是“立足于能力和效果的战争”。如今,美军强调的是组合优势、全谱优势,这样的优势才足以构成真正的绝对优势。美军强调组合,强调一体化,强调网络中心战,强调联合制胜,贯穿其中的都是发挥组合优势、全谱优势的作战思想。美国最新版《国家军事战略》规定,“运用部队应注重为实现作战目标所能产生的效果,而不是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兵力”,作战部队应“具备集中效果的能力”。   
  一场胜败参半的战争(2)   
  这是战争观念的一大转变。海湾战争时,美军参战兵力45万人(多国部队总兵力达到69万人),伊军号称120万,美伊双方兵力对比为1比3。但由于双方兵力的技术含量相差悬殊,美军以少打多,把伊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即便如此,美国的革新派仍然批评传统派动用兵力规模过大,认为他们尚未摆脱传统战法的思维惯性。在伊拉克战争的谋划阶段,围绕兵力使用问题,再次发生了“鲍氏学说”与“拉氏学说”之争。以鲍威尔为代表的军方传统派认为,美军应动用七个重型师对付伊军。此外,为了保护地面进攻主力的后方和翼侧,还应征召一定数量的预备役部队。鲍威尔是老军人,看来在他几十年的作战、训练中,“以优势兵力去战胜敌人”这条军事原则,已在脑子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要他彻底转变观念挺难。这表明,在军事领域也和意识形态领域一样,“传统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恩格斯语)。以拉姆斯菲尔德为代表的革新派,脑子里却没有多少条条框框,这些文职官员对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新的时代特征,似乎更为敏感。他们竭力主张,必须更多地依赖空中打击力量和地面轻型力量。他们认为,如果还像海湾战争那样动用过大规模的地面部队,那就体现不出美军在情报、侦察、监视和空中精确打击能力方面的重大技术进步。再说,规模过大的地面部队也无法实现快速机动。 
  实战中,“拉氏学说”占了上风。伊拉克战争开战时,美英联军总兵力为24万,其中海空兵力为13万,地面部队为11万。这表明,海空力量的使用已经超过了地面部队。在联军11万地面部队中,担任主攻任务的美军第三机步师、第一○一空降师、第一陆战远征部队和英军第七装甲旅、第三突击旅、第十六空中突击旅,加到一起约65000人。而伊军约有35万人,全部是地面部队。由于美英11万地面部队在作战功能、能力、效果的组合上,对35万伊军拥有绝对优势,轻而易举把伊军打得溃不成军。 
  关于目标选择。 
  美军打信息化战争,强调先打核心目标、要害目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震慑”、“斩首”行动,就是这种全新战法的集中体现。这同以往的传统战法相比,是一个极大的变化。传统战法,一般都是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坚突破,最终攻克核心目标。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却采取“倒过来打”的办法,先打核心目标、要害目标,先炸巴格达、先炸总统府、先炸萨达姆,盯着打、追着打。尽管美军的“斩首”行动未能一举得逞,但它对伊军的“震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好比两个人打架,传统战法是面对面地打,攻击的一方出重拳击打对方胸脯,一拳两拳很难将对方打倒在地。现在的新战法是腾空而起,从头顶上方向对手发起五雷轰顶般的攻击,专往对手脑门上打,只要击中一下,准能将对方击昏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