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隐秘解读:

  薛蟠,“亦系金陵人氏”,“虽是皇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薛蟠父亲死后,……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都是语带双敲的话头,主要用以隐射平西王吴三桂。但“皇商”(皇上)、“虚名”(未亲政)、“父亲死后”(皇太极死后)、“寡母”等又确实隐射刚入关的顺治皇帝。也是一箭双雕。

  薛蟠之薛,乃“雪”“草龙”也,隐射吴三桂建立的大周为草寇占山为王的短命王朝。“虽是皇商”,“支领钱粮”,隐射吴三桂是土皇帝与真皇帝顺治。

  “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隐射吴三桂有“百万之富”。以镇压南明残余势力与当地土匪的名义,向朝廷索要军饷。

  “薛蟠父亲死后,……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隐射吴三桂父亲被李自成杀死之后,吴三桂在北京已经没有亲人了,势力大减。

  “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为引领清兵入关消灭李自成残部的功劳,受封“汉人第一王”,又受命开藩西南。

  “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石头记》作者赋予薛姨妈双重身份。一是平西王吴三桂之母。二是科尔沁蒙古亲王吴克善之妹孝庄皇太后。让吴三桂、吴克善、顺治王朝联系起来,构成“护官府”里隐射的三股军事与政治势力。

  薛姨妈既然可以隐射孝庄,她的儿子就是皇上(皇商)——于是《薛文龙悔娶河东狮》就顺理成章地可以隐射顺治皇帝第一次大婚的失败了。

  《石头记》原文:在路不记其日。那日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因和母亲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与人,须得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才好。”他母亲道:“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该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或是你姨爹家。他两家的房舍极是便宜的,咱们先能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薛蟠道:“如今舅舅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起身,咱们这工夫一窝一拖的奔了去,岂不没眼色。”他母亲道:“你舅舅家虽升了去,还有你姨爹家。况这几年来,你舅舅姨娘两处,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你贾家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咱们且忙忙收拾房屋,岂不使人见怪?你的意思我却知道,守着舅舅姨爹住着,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你既如此,你自去挑所宅子去住,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我带了你妹子投你姨娘家去,你道好不好?”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荣国府来。

  隐秘解读:

  “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王子腾”隐射科尔沁蒙古亲王吴克善。“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隐射蒙古八旗部队在边疆驻守巡逻,负责北半个中国。

  “你姨爹家”——即摄政王多尔衮为首的朝廷。

  以上故事情节的设计,都是为第二女主角薛宝钗上场铺垫。薛宝钗主要隐射顺治的两个皇后:一个是废皇后静妃,孝庄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与王熙凤合演)。一个是新皇后,孝庄的亲侄孙女与亲外孙女,小博尔济吉特氏(与袭人合演)。从历史情节的重要性来看,薛宝钗前期主要表演废皇后静妃为主,后期就与袭人合演新皇后了,直到贾宝玉顺治出家为止。

  第21节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7)

  《石头记》原文: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若另住在外,又恐他纵性惹祸,遂忙道谢应允。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愿。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

  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

  隐秘解读:

  “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假设),贾珍等”——说明到京述职的平西王吴三桂(薛蟠)拜见过多尔衮(贾政),然后又经由多尔衮(贾琏)引见了顺治皇帝(贾珍)。其中的贾政与贾琏都是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化身。贾赦(假设)是皇太极的化身,已经早死了,仅是个假设的历史符号。

  “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中的“使人上来”四字,字字千钧。证明《石头记》作者在涉及历史真实的时候,确实是“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具有“秉笔直书”的史家传统。不敢胡编乱造,惟恐后人无法索隐。

  “使人上来”说明薛宝钗母女准备进京时为顺治五年,孝庄尚未下嫁多尔衮,而顺治皇帝与博尔济吉特氏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新娘子当时13岁,在北京东北方向的科尔沁等待皇家聘娶。多尔衮派阿济格前去迎亲,因为遭遇大同战役而未能完成任务。顺治六年多尔衮亲自前去,因为多铎之死而中途作罢。当时朝廷诸事尚需派人进宫请示孝庄皇太后。三年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吴克善亲王亲自送女儿来京,而多尔衮死了,顺治皇帝企图拒绝这桩婚事。一直拖到顺治八年八月,孝庄派人将皇后接进宫,顺治皇帝才勉强答应下来。当时皇后16岁,顺治14岁。薛宝钗隐射的博尔济吉特氏在东北梨香院住了两三年,“待驯就是隐指这段时间。这就是“待驯成为红学死结的原因。而在《石头记》,此时的薛宝钗住在梨香院(与冷美人离婚的院子,也是第一位皇后废黜为静妃后居住的地方)里,等待“黛死钗嫁”。时间为顺治十年八月到顺治十四年十月,为时四年两个月。加在一起,“待驯时间将近七年。

  “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与“这梨香院(与贾珍顺治皇帝的养心殿与乾清宫)相隔两层房舍,又有街门另开,任意可以出入”——按故宫地图索解,东北角上却有“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即现在的“竹香馆”,是一个道地的冷宫。后来光绪的珍妃废黜后也住在此,即珍妃纪念馆“玉碎轩”一带,“珍妃井”就位于此处。现为珍宝馆。

  “相隔两层房舍”——从“竹香馆”到“养心殿与乾清宫”确实“相隔两层房舍”:一层房舍是东六宫东一长街建筑群,一层房舍是东二长街建筑群。

  “又有街门另开,任意可以出入”,显然是指正北方可以出后宫的“贞顺门”。这是皇宫东北角现珍宝馆的出口。

  “梨香院……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这是隐射从“竹香馆”区域到坤宁宫的路线。

  “西南有一角门”——指翠赏楼西南方的角门。

  “通一夹道”——指自东向西直通御花园的夹道。

  “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出东西夹道,就是坤宁宫东墙外的南北宽夹道,即东一长街,进长寿左门就是王夫人孝庄住的坤宁宫了。

  《石头记》写的与故宫东北部的建筑结构完全相符。再一次说明《石头记》的纪实性。

  在林黛玉初次进京时,写了王夫人孝庄带领她从坤宁宫西门长寿右门到西南方位的慈宁宫的路线。在薛宝钗初次进京时,又写了从东北方位的竹香馆(梨香院)到坤宁宫(王夫人处)东门长寿左门的路线。这两条路线是《石头记》人物每次都要走的路线,而且每次都一丝不差。这就证明,这两条路线是孝庄皇太后与两位蒙古族皇后(孝庄侄孙女与侄女)经常交往的路线。

  研究《石头记》,最最重要的乃是路线问题。要么走进皇宫,要么走进南京与北京曹家巷甚至走上南京妓女楼。

  第九章 太后下嫁

  第1节 赵姨娘惨死 ——多尔衮福晋之死

  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势焰正旺,日夜宣淫。最龌龊的行为莫过于强占侄媳妇豪格之妻。清太宗长子豪格是屡立奇功的名将,与专横跋扈的叔父多尔衮不睦。豪格的福晋美艳惊人,竟然让叔父多尔衮心痒难耐。入关初期,多尔衮不断派遣肃亲王豪格出征,留下其福晋与自己淫媾寻欢,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顺治五年春,豪格率军平定了四川,凯旋归师,竟被摄政王捏造罪名关进了死牢,顺治六年三月莫名其妙地死在牢内。摄政王多尔衮捏造罪名,抄检了豪格的肃亲王府,抢走了侄媳妇博尔济锦氏。

  摄政王多尔衮与肃亲王福晋、孝庄皇太后朝欢暮乐。摄政王元妃小玉儿(赵姨娘)气得酿成一种鼓胀病,终于痰涌而逝。元妃小玉儿是皇太极宸妃与孝庄妃的妹妹,死于顺治六年十二月,以册定追封为敬孝忠恭元妃。她死了之后,肃亲王豪格福晋博尔济锦氏才在孝庄的同意下“扶了正”,当了多尔衮侧福晋,与《石头记》中平儿扶了正完全对应。孝庄成了多尔衮的大福晋(令正——“一从二令三人木”中的“二令”)。于是,孝庄在伦理上的悲剧就开始了。从现代人的观点看,太后下嫁或不下嫁都无损于孝庄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要紧的是历史真实。死不承认太后下嫁,并不是爱护孝庄太皇太后,而是在爱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孝庄为了国家的安定而下嫁,不惜毁损自己的名节而保护儿子的江山社稷,恰好证明了孝庄的伟大。

  “鼓胀脖或“气臌”西医叫“癔症”或歇斯底里。元妃死了,孝庄当了“令正”正妻。

  《石头记》中的赵姨娘正是死于“鼓胀脖或“气臌”也。

  第一百十二回《死雠仇赵妾赴冥曹》原文:就有两个女人搀着赵姨娘双膝跪在地下,说一回,哭一回。有时爬在地下叫饶说:“打杀我了!红胡子的老爷,我再不敢了!”有一时双手合着,也是叫疼。眼睛突出,嘴里鲜血直流,头发披散。人人害怕,不敢近前。那时又将天晚,赵姨娘的声音只管阴哑起来,居然鬼嚎的一般,无人敢在他跟前,只得叫了几个有胆量的男人进来坐着。赵姨娘一时死去,隔了些时又回过来,整整的闹了一夜。到了第二天,也不言语,只装鬼脸,自己拿手撕开衣服,露出胸膛,好像有人剥他的样子。可怜赵姨娘虽说不出来,其痛苦之状实在难堪。……谁管赵姨娘蓬头赤脚死在炕上。

  注解:

  《石头记》作者用两套演员隐射入主北京后的摄政王多尔衮、孝庄皇太后与摄政王元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