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策,企图将少年皇帝变成无知无识的玩偶,以达到自己谋取帝位的目的。顺治还在盛京时,都察院承政满达海、给事中郝杰等人就多次疏请选择博学之士,对皇帝“朝夕论讲,及时典学”。但遭到多尔衮的阻挠,只允许顺治学满语典籍,因而《石头记》里的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因为只读满文典籍,自己就会一辈子“腹内原来草莽”。入关以后,大学士洪承畴、冯铨等人鉴于统治汉族地区的需要,联名上奏称:“皇上满书俱已熟悉,但帝王修身治人之道,尽备于六经。一日之间,万机待理,必习汉字、晓汉书,始上意得达,而下情得通。伏祈择满汉词臣朝夕进讲。”但多尔衮一律回绝,不予采纳。顺治后来回忆道:“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失此学。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衮)薨,方始亲政,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对“腹内原来草莽”最好的注解。)根本不像《清实录》中吹捧的“一目辄数行下,不由师授,解悟旁通,博于经籍……”多尔衮对顺治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恰恰使顺治更坚决地变成了自己的反对者。他一方面拼命读书,一方面任意施威,形成了读者看到离经叛道的样子。他背叛的不是封建制度的“经”与“道”,而是多尔衮(贾政)与满蒙亲贵(贾雨村)的“经”与“道”。反映到《石头记》里,贾宝玉十分恐惧贾政,又十分厌烦贾雨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读者看到的贾宝玉顺治是一个学识渊博的青年人,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此乃顺治短暂生涯的另一面。他亲政后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发愤读书,锐意进龋他执政初期,对汉文化几乎一无所知,净说“胡话”(满语),连大臣们的奏折都不知所云。这种尴尬的局面,无疑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文献记载:“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至晚,然玩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他读书涉猎的范围颇广,左史庄骚,孔孟经籍,唐诗宋词,医典小说,佛典道藏,丹青书法,无所不读。很像贾宝玉的“杂学旁收”。

  第15节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3)

  顺治还经常驾临汤若望的宣武门南教堂,竟多达24次,请教日月食、彗星、天文、历法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宗教、道德、人权、国务等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读者觉得贾宝玉顺治具有初步民主主义的思想,甚至于有西方的人权意识,其实都来源于汤若望。

  几年的学习,使他练得一手好书法。绘制的丹青颇得“宋人三味”,擅长画牛,又会“指画”,漫画也惟妙惟肖。书法与丹青经常赏赐给大臣(贾宝玉也好这一手)。甚至好发精辟独特的文学见解,说金圣叹批点的《西厢》与《水浒》“议论颇有遐思,未免太生穿凿,想是才高而见僻者”,真是一针见血,很得要领(贾宝玉也如此)。

  顺治的脾气让人捉摸不透,但他亲政后的朝政确见成效。这首先应归功于他长期刻苦学习汉文化,领悟了历代帝王以儒家“文教治天下”的真谛;懂得了在武力征服之后,必须继之以汉民族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发扬,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在他执政的十年间,从根本上扭转了多尔衮摄政时“重剿轻抚”的方针,坚持“帝王临御天下,必以国计民生为首务”的原则。远远胜过了以武力称雄天下的列祖列宗,又深刻影响到继嗣的康熙、乾拢“康乾盛世”的出现,不过是这一方针深入贯彻的结果。《石头记》作者忠实地描写了贾宝玉顺治的性格特征,原意是讽刺他的不务正业,却使贾宝玉得到了读者某种程度的真心喜爱。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顺治皇帝的这些性格特征都移嫁到贾珍隐射的顺治皇帝身上去了。

  例如冷子兴介绍说:“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例如董鄂皇贵妃(秦可卿)死了,顺治皇帝“贾珍恣意奢华”,“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贾珍因想道:贾蓉不过是黉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因此,贾珍化“一千二百两”给“秦可卿”捐了一个“龙禁尉”——隐射顺治皇帝不顾满汉大臣与孝庄皇太后的反对,在董鄂皇贵妃死后,一定要追封她为“端敬”皇后,按皇后的规格办大清朝开国以来最隆重的国葬,否则自己就要削发出家。孝庄皇太后扭不过他,只好答应了。这就是秦可卿出的声势赫赫的大殡。

  例如吴三桂薛蟠来吊唁,顺治贾珍让他送来了紫檀木做的棺材,原来是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准备的,因为他死得突然,后来又被顺治皇帝挖坟鞭尸,没有用得上,顺治贾珍竟然给董鄂皇贵妃用上了——“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用。现在还封在店里,也没有人买得起。”此中的“忠义亲王老千岁”就隐射“睿亲王多尔衮”与“成宗义皇帝”。

  例如顺治皇帝让承乾宫(林黛玉的潇湘馆)里30名宫女与太监为“端敬”皇后董鄂氏殉葬,更是顺治皇帝一生中最大的罪行。此事连《石头记》作者也吓得不敢往书里写,仅仅说贾珍顺治表彰秦氏(董鄂氏)的丫头瑞珠为主子“触柱而亡”拉倒。因为只要《石头记》里写上30人殉葬,它的传播问世计划就泡汤了。但作者不甘心,将瑞珠的“珠”解释成三十(王字旁)人的朱血(朱),来悼念清宫里无辜丧命的自己的伙伴。

  顺治皇帝的风流淫乱隐射在贾琏贾二爷身上,例如贾琏“偷娶尤二姨”隐射顺治对董鄂氏先奸后娶。例如贾琏与“鲍二家的”(贾母硬说成“赵二家的”)偷情,隐射顺治皇帝与弟弟(赵二)博穆博果尔大福晋董鄂氏偷情(明末清初民间将后金满洲皇帝称为“赵家”)。

  顺治皇帝偷弟弟的媳妇,对自己的女人却不时猜疑,甚至有始乱终弃薄情的一面,都隐射在柳湘莲冷二郎身上(《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秦业(像秦始皇那样开创皇帝事业的人)隐射大清国的开创者努尔哈赤,他的一儿一女(秦钟与秦可卿)代表秦始皇的第二代,即隐射努尔哈赤的第二代皇太极。秦钟临死的时候不想父亲秦业,却恳求鬼差一定要等见了贾宝玉再走,否则咽不下那口气。鬼差们一听贾宝玉顺治皇帝的名字也有些紧张。因为他毕竟是人间的皇帝嘛!妒芳恰纷髡吖胀淠ń堑靥崾舅导直τ袷乔刂拥亩樱刂拥燃直τ竦母星橹荒苁歉缸痈星椤A媪涠捎爰直τ袼氖卑私诘馗刂由戏靥钔粒佣淞饺硕际腔侍亩印R蛭侍詈笾皇O滤持握庖桓雒迳系亩踊实哿耍粤媪涠捎爰直τ窦侄际腔侍募俣铀持位实鄣幕恚礁鋈硕家渌持位实邸A媪质鞘废嬖频那赘绺纾废嬖埔淇姿恼辏姿恼晔嵌贤蹩子械碌呐运母绺缌媪爰直τ穸际强子械碌那锥印?

  柳湘莲对尤三姐的怀疑,隐射当年顺治皇帝对董鄂氏皇贵妃的无端怀疑,秘密抄检了承乾宫,还打了她一个耳光,这是她抑郁而死的原因之一。顺治皇帝马上又后悔起来,认为是冤枉了她,接着抄检了整个后宫,发现宫女太监“对食儿”的事情几乎每宫都有。这是太监曹雪芹很熟知的一个宫内机密。写进《石头记》就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石头记》作者空空道人(朱本铉)与曹雪芹(朱明王朝留在清宫里的有极高文才的太监)用贾宝玉、贾珍、贾琏、柳湘莲四个小说人物,来隐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短暂而有争议的一生,取得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惊人的成功。

  《石头记》原文: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第16节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4)

  隐秘解读:“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此处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别隐射顺治与董鄂氏。董鄂氏17岁时嫁给了顺治的弟弟博穆博果尔。顺治十一年六月十六,福临二次大婚,年18岁。在奉命来侍候合卺宴的四名福晋中,又一次见到董鄂氏。董鄂氏正用汉语在背诵岑参的《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在当时的清宫里,太后太妃、主位贵人甚至宫女太监,一概说满语,顺治皇帝也不例外。福临正在走火入魔般地学汉语的典籍与文学,听到董鄂氏悦耳的汉语,登时耳目一新,十分动心。她出挑得更美了!她的美不仅在于秀色可餐的资质,开朗从容的气度,更在于眼睛里流露出来的聪颖、才华和真挚。满洲贵妇、宫廷妃嫔何曾有过这样的美人?顺治皇帝的灵与肉,全被她吸引住了。

  顺治十二年二月初八,是孝庄太后的圣寿节,18岁的顺治皇帝率诸王及文武百官到慈宁宫行庆贺礼,又见了董鄂氏。此时的顺治产生了得到董鄂氏的强烈愿望。过了三天,顺治派太监去博穆博果尔府,赐给幼弟一大批书画珍玩;二月二十一日,未满14周岁的博穆博果尔竟被皇上封为和硕襄亲王,引起朝野震惊。由此开始,顺治皇帝突然对幼弟格外宠爱。博穆博果尔当了亲王,就必须参加以前不常参加的典礼,每日随朝站班。顺治皇帝就可以经常召见他,请他的福晋参加宫内的许多宴会。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玻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正是董鄂氏的绝妙写照。她母亲是苏州的汉族才女,父亲鄂硕做过杭州将军,精通满汉文史,博古通今,能诗会画,源于苏州,长于杭州,自然“心较比干”,“病如西子”。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此处说的林黛玉是指“林姑妈之女”,即贾氏之女,也就是孝庄亲女儿之女——顺治新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太后的外孙女。有直系血缘关系,“外甥(女)象舅”,自然“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了。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此话很有些来历。顺治二年,吕之悦在杭州被镶白旗甲喇章京鄂硕将军罗致府中设馆教授子女。董鄂氏乌云珠就是他的女弟子,她曾与塾师吕之悦对联。乌云珠出的上联为“水如碧玉山如黛”,吕之悦的下联为“云想衣裳花想容”。董鄂氏乌云珠的上联中隐含“黛玉”二字,而贾宝玉杜撰的《古今人物通考》中隐含“黛石”二字。也许这就是林黛玉隐射二婚头董鄂氏的来历——一个有些污点的美玉。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这段描述简直是对自称“痴道人”(“情痴”)的顺治皇帝的特写。当年的顺治几乎就是以这种歇斯底里的形式,表达他要得到董鄂氏的坚定决心。不止一个人在孝庄皇太后耳边说起这件事。尤其是顺治十二年中秋、重阳、冬至三次内廷家宴,顺治皇上不仅格外优待襄亲王夫妇,竟然在御花园多次单独与襄亲王福晋说笑。最令人不安的是,他们交谈用的是汉语,弄得向太后私下禀告的人也说不清他们都谈了些什么。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跟随陈泰出征,4个月之后回来,发现妻子已经怀孕了。在这4个月里,顺治与董鄂氏已经如胶似漆,须臾离别都会“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顺治利用皇帝的权利,寻找各种借口将董鄂氏弄进宫来幽会,闹得两宫太后都知道了此事。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