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08-汤液本草-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 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 
,黄胆,鬼疰蛊毒,耐寒暑,开腠理。闭口者,杀人。恶栝蒌、防、葵。畏雌黄。 

卷之五木部
吴茱萸
内容:气热,味辛、苦,气味俱浓,阳中阴也。辛温大热。有小毒。 
入足太阴经、少 
《象》云∶食则令人口开目瞪,寒邪所隔,气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满膨 
胀,下利寒气,诸药不可代也。洗去苦味,日干,杵碎用。 
《心》云∶去胸中逆气。不宜多用,辛热恐损元气。 
《珍》云∶温中下气,温胃。 
《本草》云∶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去痰冷, 
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入足太阴、少阴、厥阴,震坤合见 
,其色绿。 
仲景云∶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大温脾汤,及脾胃药,皆用此也。 
《衍义》云∶此物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 
紫石英。 

卷之五木部
山茱萸
内容:气平微温,味酸。无毒。 
入足厥阴经、少阴经。 
《本草》云∶主温中,逐寒湿痹,强阴益精,通九窍,止小便。入足少阴、厥阴。 
《圣济经》云∶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涩以收其滑。仲景八味丸用为君主 
,如何涩剂以通九窍。 
《雷公》云∶用之去核,一斤取肉四两,缓火熬用,能壮元气,秘精。核,能滑精,故 
去之。 
《珍》云∶温肝。 
《本经》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也。观八味丸用为君主,其性味可知矣。 
《药性论》亦云∶补肾添精。 
《日华子》亦云∶暖腰膝,助水脏也。 

卷之五木部
益智
内容:气热,味大辛。辛温。无毒。主君相二火。 
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 
《象》云∶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勿多服。去皮 
用。 
《本草》云∶主遗精虚漏,小便遗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 
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同煎服,有神效。 
《液》云∶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足少阴,本是脾药。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 
子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 

卷之五木部
浓朴
内容:气温,味辛,阳中之阴。苦而辛,无毒。 
《象》云∶能治腹胀,若虚弱,虽腹胀宜斟酌用之。寒胀,是大热药中兼用。结者散之 
,神药。误用脱人元气,切禁之。紫色者佳。去皮,姜汁制,微炒。 
《珍》云∶去腹胀,浓肠胃。 
《心》云∶味浓,阴也。专去腹胀满,去邪气。 
《本草》云∶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温中益气,消痰 
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 
浓肠胃。 
《本经》云∶治中风伤寒头痛,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浓肠胃,去腹胀满。果泄气乎? 
果益气乎?若与枳实、大黄同用则能泄实满,《本经》谓消痰下气者是也;若与橘皮、苍术 
同用,则能除湿满,《本经》谓温中益气者是也;与解利药同用,则治伤寒头痛;与痢药同 
用,则浓肠胃。大抵苦温,用苦则泄,用温则补。 
《衍义》云∶平胃散中用之,最调中,至今盛行。既能温脾胃,又能走冷气。 
海藏云∶加减随证,如五积散治疗同。 
《本草》又云∶干姜为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 

卷之五木部
丁香
内容:气温,味辛,纯阳。无毒。入手太阴经、足阳明经、少阴经 
《象》云∶温脾胃,止霍乱,消 癖,气胀反胃,腹内冷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 
《珍》云∶去胃中之寒。 
《本草》云∶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牙齿疳 。能发诸香。能疗反胃, 
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消 癖,除冷劳。 
《液》云∶与五味子、广术同用,亦治奔豚之气,能泄肺,能补胃,大能疗肾。 

卷之五木部
沉香
内容:气微温,阳也。 
《本草》云∶治风水毒肿,去恶气;能调中壮阳,暖腰膝;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 
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止转筋吐泻。 
东垣云∶能养诸气,上而至天,下而至泉。用为使,最相宜。 
《珍》云∶补右命门。 

卷之五木部
乳香
内容:苦,阳。 
《珍》云∶定诸经之痛。 

卷之五木部
藿香
内容:气微温,味甘、辛,阳也。甘苦,纯阳。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治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去枝、梗,用叶。 
《心》云∶芳馨之气,助脾开胃,止呕。 
《珍》云∶补卫气,益胃进食。 
《本草》云∶主脾胃呕逆,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温中快气;治口臭,上 
焦壅,煎汤漱口。入手足太阴。入顺气乌药汤则补肺;入黄 四君子汤,则补脾。 

卷之五木部
檀香
内容:气温,味辛、热。无毒。入手太阴经,足少阴经,通行阳明经药。 
《本草》云∶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鬼气,杀虫。又云∶治肾气诸痛,腹痛,消热肿。 
《东垣》云∶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 
将以葛根、豆蔻、缩砂、 
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药。 
《珍》云∶主心腹,霍乱中恶;引胃气上升,进食。 

卷之五木部
苏合香
内容:味甘,温。无毒。 
《本草》云∶主辟恶,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 ,去三虫,除邪,令人无梦魇。久 
服,通神明、轻身、长年。生中台川谷。 
《禹锡》云∶按《梁书》云∶中天竺国出苏合香,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卷之五木部
槟榔
内容:气温,味辛、苦,味浓气轻,阴中阳也。纯阳,无毒。 
《象》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杵细用。 
《心》云∶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 
《珍》云∶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 
《本草》云∶主消谷逐水,除痰癖,下三虫,去伏尸,疗寸白虫。 

卷之五木部
栀子
内容:气寒,味微苦。味苦,性大寒,味薄,阴中阳也。无毒。入手太阴经。 
《象》云∶治心烦,懊 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杵细用。 
《心》云∶去心中客热,除烦躁,与豉同用。 
《珍》云∶止渴,去心懊 烦躁。 
《本草》云∶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 
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仲景用栀子治烦,胸为至高之分也。故易老云 
∶轻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 
中之火。《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故令 
上吐,邪因得以出。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 
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本经》谓治大小肠热,辛与 
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入手太阴。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 
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 不得 
眠也。少气、虚满者,加甘草;若哕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栀子浓朴枳实 
汤;下后,身热微烦,栀子甘草干姜汤。栀子大而长者,染色,不堪入药。皮薄而圆,七棱 
至九棱者,名山栀子,所谓越桃者是也。 
《衍义》云∶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以栀子豉汤治虚烦。故不用大黄,以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 
,亡津液,脏腑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不可除。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 
(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匕,服之者无不效。 
仲景《伤寒论》及古今诸名医,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香豉、甘草四物,等分,作汤 
饮之。又治大病起,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并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用 
仁,去心胸中热,用皮,去肌表热。 

卷之五木部
黄柏
内容:气寒,味苦。苦浓微辛,阴中之阳,降也。无毒。 
足太阳经引经药,足少阴经之 
《象》云∶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脚膝无力,于黄 汤中少加用之,使两膝中气力 
涌出,痿即去矣。蜜炒此一味,为细末,治口疮如神。瘫痪必用之药。 
《珍》云∶泻膀胱之热,利下窍。 
《心》云∶太阳经引经药,泻膀胱经火,补本经及肾不足。苦寒安蛔,疗下焦虚,坚肾 
。经曰∶苦以坚之。 
《本草》云∶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液》云∶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 
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活人书》解毒汤,上下内外通治之。恶干漆。 

卷之五木部
枳实
内容:气寒,味苦、酸、咸,纯阳。无毒。 
《象》云∶除寒热,破结实,消痰癖,治心下痞,逆气胁痛。麸炒用。 
《心》云∶洁古用去脾经积血。故能去心下痞,脾无积血,则心下不痞。治心下痞,散 
气消宿食。苦寒,炙用,破水积,以泄里除气。 
《珍》云∶去胃中湿。 
《本草》云∶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 
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 
止溏泄,明目。生河内川泽,商州者,佳。益气,则佐之以人参、干姜、白术。破气,则佐 
之以大黄、牵牛、芒硝。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消痞也。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 
实,不能除痞。壳主高而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主气者,在胸膈;主血者,在心腹 
。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主之。枳实七枚,术三两,水一斗,煎取三 
升,分三服。腹中软即消。 
《衍义》云∶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即性酷而速,大则性详而缓。故仲景治伤寒仓卒 
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意。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 
可常用者,故用枳壳。故胸中痞,有桔梗枳壳汤;心下痞,有枳实白术汤。高低之分,易老 
详定为的也。 

卷之五木部
枳壳
内容:气寒,味苦。苦而酸,微寒,味薄气浓,阳也。阴中微阳。无毒。 
《象》云∶治脾胃痞塞,泄肺气。麸炒用。 
《心》云∶利胸中气,胜湿化痰。勿多用,损胸中至高之气。 
《珍》云∶破气。 
《本草》云∶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 
,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药性论》云∶枳壳,使。味苦、辛。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壳,高,主皮 
毛、胸膈之病;实,低,主心胃之病。其主治大同小异。 

卷之五木部
牡丹皮
内容: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辛苦微寒。无毒。手厥阴经,足少阴经。 
《象》云∶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 
《珍》云∶凉骨蒸。 
《本草》云∶主寒热,中风,螈 ,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 
疗痈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之气,腰痛,风噤,癫疾。 
《易老》云∶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八味丸用之。 
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 
首。叶为阳,发生;花为阴,成实;丹为赤,即火。故能泻阴中之火。牡丹皮,手厥阴,足 
少阴,治无汗骨蒸;地骨皮, 
足少阴,手少阳,治有汗骨蒸也。 

卷之五木部
地骨皮
内容:气寒,味苦,阴也。大寒。无毒。足少阴经,手少阳经。 
《象》云∶解骨蒸、肌热,主风湿痹,消渴。坚筋骨。去骨,用根皮。 
《心》云∶去肌热及骨中之热。 
《珍》云∶凉血、凉骨。 
《本草》云∶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 
吸,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 
《药性论》云∶根皮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肾家风,益精气。 
《衍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