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相关议题进行研究规划,当中共正式宣布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后,即在最适 
当的时机,就双方如何举行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进行预备性协商。 
  (六)两岸共同维护港澳繁荣,促进港澳民主。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固有领土,港 
澳居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1997年后的香港和1999年后的澳门情势,是我们密切关 
心的问题。我们希望大陆当局积极响应港澳居民的要求,集合两岸之力,与港澳人 
士共同规划维护港澳繁荣与安定。 
  李登辉发表有关两岸关系的六项“政策宣示”后,台湾舆论及各界迅速作出反 
应。4月9日,台湾各主要报纸都全文刊登了李登辉的讲话及社论。社会各界人士也 
都透过各种新闻媒体表达了看法、意见和评论。其中绝大多数台报对李登辉的六项 
主张加以肯定,认为是对江泽民八项主张的“善意回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兼顾了现实”,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部分舆论指出,李登辉 
讲话“了无新意”,“未有突破性宣示”,有些提法和做法“不务实”、“不切实 
际”。 
  香港报纸对李登辉讲话大多评价不高,有的还进行了批评。《天天日报》发表 
《李江论点,径渭分明》的社论,指出:“台湾认为直接‘三通’时机未成熟,两 
岸负责人见面只宜在国际性场合,至于政治性谈判也被认为为时尚早,需有前提。 
准此以观,大门虽开着,条件未配合,‘李六点’未能为两岸关系开创新局。”《 
联合报》一篇特稿的题目便是《李六点江八点各弹其调》,其内容不言而喻。 
  日本时事社认为:李登辉的讲话“缺乏新意”。“中国对台湾独立的动向想要 
保留军事选择权,因而李登辉提出的‘宣布不使用武力’的前提条件是中国所难以 
接受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其建议中曾说,两岸领导人可以互访,但不同 
意在国际舞台上举行会谈。对此,李总统的讲话同台湾的一贾主张没有任何变化, 
仍坚持在国际会议的场合举行自然而然的会谈。据台湾人士说,台湾方面原本已经 
研究了更深人的建议,但是由于中国方面在不久前李总统的出访活动中阻挠其访问 
以色列,因此台湾方面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结果只停留在原来的立场上。” 
  日本共同社在一篇报道中说:“中国方面试图通过江主席的建议把台湾方面推 
上政治谈判的舞台,以便打开业已陷人僵局的祖国统一问题。但只要读一读李的演 
说便可以了解,事态似乎不可能迅速地发展。” 
  正是: 
    你跳快三他慢四, 
    何日才是共舞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四十回 
中共大会呼吁政治谈判 华夏儿女渴盼祖国统一     
   话说1995年春天,在江泽民讲话的鼓舞下,大陆海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多次同 
台湾海基会联络,邀请辜振甫董事长到北京来,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这一邀 
请受到海基会重视,于3月25日予以正式答复。 
  随后,两会通过信函往来,就第二次“汪辜会谈”的时间、地点、程序进行了 
反复磋商,最后商定,第二次“汪辜会谈”于1995年了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 
  5月26日,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一行抵达台北,当即拜会了辜振甫。 
  5月27日到28日,海协会和海基会举行预备性磋商,通过坦诚商谈,就第二次“ 
汪辜会谈”的议题取得共识,确定需要讨论的议题有八项: 
  一是回顾及加强两会联系,强化两地协商功能; 
  二是有关台商投资权益保护协议问题; 
  三是筹开两岸民间经验交流会议,定期举办两岸经贸纠纷研讨会及两岸知识产 
权保护研讨会; 
  四是两岸文教新闻交流问题; 
  五是两岸农业交流问题; 
  六是两岸科技交流问题; 
  七是两岸旅行交流问题; 
  八是两岸交流的其他重要问题。 
  5月29日,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与海基会副董事长焦仁和签署了预备性磋商协议, 
随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二人在谈话中都表示对这次预备性磋商达成共识感到欣慰。 
唐树备表示,回京后将积极为第二次“汪辜会谈”议题的内容做准备,并希望下月 
在台北举行第二次预备性磋商时就这些内容与焦仁和进行深入的讨论。他说:“目 
前两会是在海峡两岸政治上存在分歧的情况下运作的。海协会一直主张两岸政治上 
的分歧不应影响两会的运作,这次海协会得到授权前来为第二次汪辜会谈进行预备 
性磋商就说明了这一点,毕竟两岸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利益。” 
  海协会与海基会成功的预备性磋商,使两岸人民极感兴奋,都希望第二次预备 
性磋商与第二次“汪辜会谈”能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然而,正当两岸人民翘首以盼的时候,台湾当局的政策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995年6月7日至12日,台湾国民党最高领导人李登辉继中东之行后,又以参加 
母校毕业典礼为名,到美国进行“私人访问”。在访问期间,李登辉在他的母校康 
奈尔大学作了长篇演讲,其中17次谈到“中华民国在台湾”,16次强调“两岸分裂 
分治”,将“台独”思想付诸行动,挟外人以自重,公开从事制造“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的活动。 
  同时,台湾当局在5月底至6月初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连续举行了4次针对大陆的 
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6月16日,海协会致函台湾海基会,指出:“鉴于台湾方面近期采取的一系列破 
坏两岸关系的行动,使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及其预备性磋商气氛受到严重影响,不 
得不予以推迟。” 
  并指出第二次“汪辜会谈”能否举行,关键取决于台湾方面是否真有诚意,能 
否真正停止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的行径。 
  此事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7月22日至26日,《人民日报》、新华社连续4天发表评论员文章,严厉抨击李 
登辉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题目分别是:《一篇鼓吹分裂的自白》、《国际社会绝 
无“台独”生存空间》、《推行“台独”的政治迷药》、《李登辉是破坏两岸关系 
的罪人》。 
  评论指出:“李登辉主政初期,人们对改善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曾经 
有所期待。曾几何时,随着岛内外形势的变化及他个人权力的膨胀,李登辉即步步 
后退,先后提出‘一国两府’、‘一国两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等等主张, 
进而鼓吹两岸‘分裂分治’,在国际上公开打出‘阶段性两个中国’的旗号,说什 
么‘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其欲分裂国土和主权的面目暴露无遗,两岸关 
系的发展也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损害。” 
  评论揭露并警告道:“李登辉早年加人过中国共产党,后来背叛了。他曾多年 
追随主张不搞‘台独’的蒋经国,如今也背叛了。李登辉现在已走上‘台独’之路, 
背叛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统一大业。而12亿中国人民也早已下定决心, 
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图谋得逞。如果李登辉敢冒天下之大不题,沿着这条 
危险的路走下去,那么,他必将身败名裂,沦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台湾方面作了辩解,极力推脱责任,称第二次“汪辜会谈”被迫推迟是大陆方 
面将两会联系与合作“政治化”的结果。 
  第二次“汪辜会谈”虽然受挫,但统一是两岸人民别无选择的道路和共同的心 
愿。不管哪个人喜欢与否,历史发展的大潮总是不可阻挡的。 
  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又是两年过去了。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香港。百年耻辱得到洗雪,香港回到了伟 
大祖国的怀抱。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海峡两岸,华夏儿女欢呼,歌唱,欣喜若狂,热泪盈眶。 
  此时此刻,人们更加怀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缔造者和 
倡导者邓小平。他曾表示,到收回香港的时候,他即使坐着轮椅也要去香港看一看。 
但是,这位有着传奇般经历和博大胸怀的智慧老人,硬是没有等到这一天,在前几 
个月驾鹤仙逝了。人们每念及此,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心中萌生隐隐的痛楚。 
  香港回归后的事实明白无误地表明,中央政府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港人 
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除了国防和外交,中央政府完全不干预基 
本法规定的香港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香港特区所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 
政策,均由特区政府自行制订;所有的新法律,由特区政府提出,特区立法机关审 
议;司法机构的运作完全独立。 
  紫荆花盛开的香港,依然是八面来风的自由港,商贾云集的国际金融、贸易、 
航运及信息中心,香港同胞生活如常,沙田、快活谷跑马场依然人声鼎沸。 
  那些对香港明天的把忧渐渐地随风而去,恶毒的诅咒也被击得粉碎。如今,飘 
扬着五星红旗和紫荆旗的香港,依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充满活力的地区之一。“香港 
的明天会更好!”这决不是一句空话。 
  香港的回归,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台湾向何处去,更加殷切地期盼邓小平“一国 
两制”的杰出构想早日在台湾问题上得以实现。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召开的。20世纪即将过去,载着中国人民一 
个世纪的痛苦与奋斗,也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倔起与辉煌;21世纪伴随着机遇、希望, 
向正在振兴图强的中华民族提出了挑战。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共产党带领12亿 
人民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新世纪?中共“十五大”作出了明确的回答:高举邓小平 
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江泽民在会上作的以此为主题的报告,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分析现实,规划 
未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共产党带领人 
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跨世纪治国方略。 
  江泽民报告的第八部分,题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内容如下: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人把完成祖 
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一 
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切了重要一步。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局面。事实必将证明,香港 
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够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治理好香港。 
  澳门将于1999年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回归的各项准 
备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进行。澳门完全可以实现平稳过渡、顺利交接,并保持长期 
发展和稳定。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 
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 
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 
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海峡两岸关系有 
了很大发展。香港顺利回归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必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的 
条件。但是,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地阻碍着 
和平统一的进程,理所当然地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 
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制造 
“两个中国”、“一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