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肺气肿、白内障、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把他折磨得心力交瘁。他的腿软弱无力迈 
不动步子,他的嘴唇说话吐字都很艰难,他的手颤抖着拿不起一支很轻的笔,但他 
仍旧在工作着…… 
  此时的毛泽东无疑感到了孤独和凄凉。谈诗论学,已少知音;患难同志,多已 
离去;高朋满座,旧景不再;“文革”十年,难以收场;庭院深深,寂寞重重。由 
于江青的阻挠,爱女李敏也不能与慈父相见,以至病危时见到女儿,拉着她的手久 
久不放开,凄楚地说:“娇娇,你怎么不来看我?娇娇,你要常来看我,我想你呀!” 
  他用微弱而含混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苦吟着废信的《枯树赋》: 
  …… 
  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1976年9月8日晚间,毛泽东看着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电报,突然昏迷了过去。 
时间是晚上8时10分。于是,急忙进行抢救。 
  屏幕上显示毛泽东心跳的曲线在起伏抖动。这条曲线突然变成了一条直线,一 
条微微抖动的直线。时间是9月9日零时10分。他享年83岁。唁电唁函雪片般飞来, 
全世界为他下半旗志哀,全国的男女老少痛哭失声…… 
  一代伟人逝去了,留下了一些悬在心头未竞的事业,国共和谈、祖国统一便是 
其中很重要的一桩。毛泽东早在1956年就提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问题,这个 
意愿一直到他临终也未能实现。但是,国共和谈的促进工作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 
着。 
  1972年春,毛泽东在会见尼克松时曾谈起蒋介石。他将蒋介石称作他和尼克松 
“共同的朋友”,并说他与蒋介石作朋友的历史要比尼克松与蒋作朋友的历史长得 
多。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他对蒋介石在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上的一贯 
态度表示赞赏。 
  遗憾的是,毛泽东和蒋介石最终未能实现握手。 
  国共和谈、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历史地落在了他们的继任人身上。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充满 
生气的邓小平时代开始了。 
  1979年1月1日,北京突降瑞雪,紫禁城辉煌的琉璃瓦覆盖着一片洁白的晶莹。 
长安街人流、车流川流不息,在初升的阳光中,涌动着新一天的热情。 
  此时,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正播放着一篇划时代的文献——全国人大常 
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今天是1979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 
候和衷心的祝贺。 
  昔人有言:“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已的 
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 
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 
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 
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 
人痛心的局面。 
  ……近30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 
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上的, 
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诱的责任。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 
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现在摆在我们大家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回避。如 
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 
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 
族的千古罪人?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 
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 
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 
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 
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我们 
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 
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 
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 
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亲爱的台湾同胞: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 
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统一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时代在 
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这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我们空前未有 
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与各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让 
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光荣目标共同奋斗! 
  在播出《告台湾同胞书》之后、电台又接着广播了国防部长徐向前关于停止对 
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国民党军占领岛屿进行炮击的声明。 
  也是在这一天,根据中美两国政府在两周前发表的联合公报,两国正式建立了 
外交关系。 
  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从敌对状态到实现正常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 
件,标志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微妙和潜在的重大变化。 
  美台关系的破裂在台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许多人心目中,台湾似乎成了一 
个“弃儿”,愁云惨淡,月色昏暗,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弥漫台湾岛上空。一些在 
亲美的气氛中长大的人冲到美驻台使馆前抗议美国政府,整个台湾岛从上到下,人 
们纷纷询问:共产党会趁此机会打过海峡来,解放台湾吗? 
  然而事实是,自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共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温和的态度。 
  1月5日,在中共最高领导层处于核心地位的邓小平会见了2了名美国记者,坦率 
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有记者问:“副总理先生,这是我们对你们进行的第一次采访,我们希望今后 
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采访。关于台湾问题,你多次讲这是中国的内政。但是 
亚洲的一些地方感觉到,使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将会产生某种不稳定影响。中 
国对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采取什么态度?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时间表?” 
  邓小平回答道:“我们多次声明,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完 
全是中国的内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当然,在 
双方达成建交协议的时候,卡特总统曾经表示一种愿望,希望能够用和平方式解决 
台湾问题。我们注意到这个愿望,但是我们同时也表示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 
当然力求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但是究竟可不可能,这是一个很 
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承担这么一个义务:除了和平方式以外不能 
用其他方式来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如果我们把自己 
的手捆起来,反而会妨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个良好的愿望。至于时间表,中国是 
有耐心的。” 
  《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的谈话发表后,海外舆论反应强烈,台湾岛内更是 
议论纷纷。蒋经国自1978年5月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世界形势变化之快,令 
人目不暇接。毛泽东逝世和“四人帮”的倒台,曾使蒋经国松了一口气。但大陆经 
济的复苏和政治的稳定,自然又将台湾问题很快地提到桌面上来,台湾在失去了美 
国这个“盟友”后,前途更加艰难,蒋经国倍感压力。 
  蒋经国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他就总统职的当天下午,就召见主管宣传的负责人, 
作了三点指示: 
  第一,今后不希望再有“蒋经国时代”这一类名词出现在报纸杂志之上。他认 
为今天是一个民主时代,不应再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如果真有“时代”的话, 
只有群众的时代,而没有个人的时代。 
  第二,今后不希望称呼他为“领袖”。他认为国民党只有两位领袖,一位是孙 
中山先生,一位是已故的蒋介石总裁。除了他们两人之外,没有人可以再被称为领 
袖,他个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一个普通的国民,只愿以党员与国民的身份,与 
全体同志及全国同胞一起,共同奋斗。 
  第三,今后不希望有“万岁”的口号出现。他认为只有国家民族的万岁,只有 
三民主义及国民党的万岁,没有个人的万岁。 
  这些,自然表现出蒋经国的进步面,而与他父亲时代划出了明显的界限。但是, 
他身上毕竟背着父亲遗留下的沉重包袱,而在主观上,他也是将父亲的遗嘱奉为圭 
臬,以继承遗志为己任的。 
  “父亲留下的这块江山,至少不能在自己手中丢失,反共复国还应成为基本国 
策,不能改变。”蒋经国一直默默地告诫自己。但中共发动的强劲的和平统一攻势 
和海外及台湾岛内的呼声是不能轻视的。于是,蒋经国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投入了 
巨大的精力,四方游说,频频讲话,企图挽救颓势。 
  在采取了一系列防卫台湾的措施之后,1979年12月10日。蒋经国在国民党十一 
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在1981年3月29日的国 
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方案,与中国 
共产党的和平统一方针相对抗。会上,蒋经国再次强调:“中国的唯一道路是全中 
国实行三民主义,80年代是三民主义胜利的年代,全体党员要奉献智慧、经验,齐 
心协力,团结奋斗,实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神圣使命。” 
  而对北京发出的和谈呼吁,蒋经国依然有意回避,不加理睬。 
  正是: 
    驼鸟埋沙事无补, 
    挺胸抬头天地宽。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三十七回 
一国两制构想渐成 三不政策大门难封     
   却说在台湾方面保持沉默,紧紧把守大门的情况下,中共仍在为和平统一祖国 
进行不懈的努力。 
  1981年10月1日,建国32周年的国庆节,北京各大报刊均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 
以通栏套红标题《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刊登了全国人大常 
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这篇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台湾回 
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 
触,充分交换意见。 
  (二)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 
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 
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 
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 
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 
管理。 
  (六)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 
来去自由。 
  (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 
益和利润。 
  (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切体 
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事。 
  10月9日,借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中国共产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