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战时状态。台湾是不是守得住?已经成为台湾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有人说,30 
0年前荷兰大鼻子都抵挡不了郑成功的海师,从大陆溃败下来的国民党残余部队,能 
够确保台湾吗7台湾岛上,沉浸着一片悲观和惶恐的气氛。 
  《中央日报》惊呼:“我们国家实在已经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每个处在 
这个孤岛上的人也已没有什么可以撤退和逃避的地方。” 
  蒋介石作了最坏的准备。他向高级将领训话说:“军人要知廉耻,辨生死,负 
责任,重气节,忍辱负重,与中共周旋到底。如果台湾沦陷,就要以身殉国。”蒋 
经国主持的政治部,发动各部队歃血连盟,“誓死效忠领袖”,要做到“成功成仁 
誓为国死”。 
  同时,蒋介石又开杀戒,杀了几个大人物以镇压人心。先以通共罪枪毙国防部 
参谋次长吴石中将和第四兵站总监陈宝全中将。接着,又以通共策反汤恩伯罪,判 
处原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执行枪决。 
  正是: 
    危险关头急红眼, 
    先要杀鸡给猴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二十九回 
错选时机奔走大陆碰壁 突起风云解放台湾搁浅     
   却说1950年5月初的一天,在台湾高雄市“凯歌归”饭店门口,驶来一辆军用小 
车,下来三位不速之客。老板李次白赶忙迎了上去,其中有两位他认识,是在黄埔 
军校六期的老同学,如今跟着蒋经国,官运亨通,分别担任陆军司令部和战车司令 
部的政治部主任。寒喧介绍之后,李次自得知,为首的一位是蒋经国属下的厅长胡 
伟克。 
  刚一就坐,胡伟克就开门见山地说:“实不相瞒,目前党国的处境非常困难, 
而美国总统杜鲁门乘人之危,说什么‘不予蒋保护’,要看蒋总统的笑话。目前我 
们如在火山之巅。经国主任既被倚为长城,当然更加深感不安。” 
  那两位老同学向李次白亮了底:“次白兄,令妹是陈毅的大嫂子,这就是请你 
和共产党对话的资本。你如能出山,到大陆走一趟,就等于救了我们的性命,不, 
应该说是整个党国的命运。” 
  李次白惊异地说:“我……能起那么大的作用吗?” 
  胡伟克说:“李兄,你虽说脱了军装,也还是黄埔子弟。我们从台北专程来找 
你,当然是希望你能为党国效劳。” 
  李次白没有想出拒绝的理由。 
  接着,蒋经国在台北召见了李次白。 
  蒋经国说:“李先生,现在谈国共合作,我看希望不大。共产党席卷大陆,踌 
躇满志,幸金门一仗,全歼抢滩登陆的共军,显示了国军潜在的威力,尚不容小看。 
你和陈毅是至亲,我看可以深谈。最低限度,希望不进攻台湾。” 
  李次白说:“此次若去的话,能不能达到目的,说句实话,我心中没有谱,我 
当然是尽力去争取就是啦。” 
  李次白应允之后,蒋经国却又说:“李兄,这次请你出马,并非我的意思,而 
是胡伟克他们三位的设计,以后诸事均直接由你与胡联系。” 
  李次白听了,心中不满:这说明蒋经国既要搞国共接触,又不敢承担责任嘛! 
不过他没有把不满表露出来。 
  蒋经国答应,在李次白奔赴大陆期间,绘李的家属发放生活费。 
  既已受命,就不能不去,这真让李次白叫苦不选。他告别妻子儿女和经营了数 
年的饭店,于5月下旬乘船离开台湾。当轮船穿过海面驶往香港,他在甲板上凭栏远 
眺,感慨有如波涛。他跟汤恩伯一样,同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甚为教育长张治中 
看中,本来也有飞黄腾达的前程,但因为哥嫂是留学法国的中共党员,妹妹又嫁给 
陈毅的胞兄陈孟熙,可怕的株连,使他半生处于颠沛流离的厄运之中。抗战胜利,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也给他带来新的希望。岂料谈判之后,战火又起,蔓 
延全国。他灰心丧气了,于1946年下半年脱离军队,渡海来到当时还没有战火的台 
湾,在高雄开了个“凯歌归”饭店,弃戎从商,脱离政治纷争的漩涡,只盼后半生 
能安身立命。谁知现在又因为他与陈毅的亲戚关系,突然被蒋经国选中“出使”大 
陆。他非常清楚,自己又被卷入了政治。自己虽有一点利用价值,但能不能如愿以 
偿,也不好说。不过倒可以借此机会到大陆看看,探探亲,访访友。 
  再说5月底的那几天,上海市长陈毅的情绪特别好。这时正好是他从国民党代理 
市长赵祖康手中接管市政府一周年,上海在最近几个月面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十分严重的局面已经基本度过,毛泽东对此十分满意,数日前来电,请他在中共七 
届三中全会及政协全国委员会开会之前,于6月1日来中央一次,说是“有些问题须 
事先和你商量”。 
  正在陈毅准备赴京时,其胞兄陈孟熙来了电话:“我的妻兄李次白近日从台湾 
绕道香港过来了,想去你那儿拜访。” 
  陈孟熙是陈毅青少年时相处很好的哥哥,两人一同乘坐“麦浪”号货轮赴法国 
留学,在法国也曾同在一个工厂做工。后来孟熙归国进黄埔军校,为五期学员,于 
北伐后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在川军中任少将,在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上海解放后, 
孟熙作为起义将领被安排在上海工作。他觉得此次李次自来事关民族统一大业,应 
该安排同陈毅推心置腹地谈一谈。 
  陈毅听说有亲戚从台湾来,欢迎孟熙领来家里做客。陈毅亲自搬椅子,拿香烟 
水果,热情地招待。话归正题后,孟熙说:“次白这次来,是有任务的。” 
  陈毅一怔:“噢?什么任务?” 
  李次白言明:“台湾要我给你谈国共合作的事,共走美国两党制民主的道路, 
最低限度要求不进攻台湾。”并希望通过陈毅将此意转给北京方面。 
  陈毅听了,颇觉意外。他对党内情况及台湾海峡的形势最为了解,知道这是最 
敏感的问题。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解放以后,如何渡过台湾海峡进攻台湾已是中央军 
委及他所负责的华东军区研究的重点。在江浙沿海,担任渡海攻台任务的第七、第 
九兵团正在开展海上大练兵活动,华东海军部队则逐个攻击浙东国民党军所占的岛 
屿,为大军船队南下福建扫除航道上的障碍。对台湾的情况,陈毅也十分了解:自 
海南岛被攻占及舟山撤守,台湾国民党当局极为恐慌,相当一部分国民党要员对防 
守台湾根本不抱希望,争相逃往海外。蒋介石在大陆时的两个最有力的经济台柱子 
和亲戚都离去了:孔祥熙去南美洲经营橡胶园,宋子文去美国当了寓公。蒋介石嫡 
系的军事将领也有不少人自奔海外或寓居香港,最有趣的是原徐州“剿总”司令官、 
大名鼎鼎的刘峙竟不顾自己的上将之尊,跑到印尼当了一个华侨中学的教员。国民 
党陆军只剩30余万人,其中只有从舟山撤退的几个军和孙立人训练的两个新军还算 
完整,其余均残破不堪,军事上的败势是凭蒋介石的力量所无法挽回的。 
  陈毅觉得,这时谈国共合作,时机甚不适宜。他斩钉截铁地说:“国共合作的 
话题,现在先不提。现在提为时尚早,以后会有机会的。”他又为二人分析了海峡 
两岸的形势,并兴奋地介绍了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状况正在开始好转,最后说:“孟 
熙兄和次自需要立即进革命大学学习,明天就去,你们的亲友也都去,你们把名单 
开来,我明天就告诉市委统战部。哦,我还要欢迎次白回来,请你吃饭。至于台湾 
嘛,让它烂下去!” 
  会见陈毅后,李次自随即按预定的联络地址发信到香港,转致胡伟克,根据陈 
毅“让它烂下去”那句话复命。 
  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台湾感到又有了靠山。胡 
伟克给李次白发出急信,通知:“国共合作之事不必说了。” 
  从此,台湾方面不再理会这位派到大陆的秘密使者,也不再给他留台的家属发 
放生活费。 
  李次白留在大陆的命运也颇为坎坷,1955年受审查,被判刑4年,进行劳动改造。 
  20多年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李次白经批准去香港定居。 
  李到港后要求回台湾和久别的妻子团聚,遭到台湾当局的拒绝。 
  据说,蒋经国的意见是:“李次白在大陆多年,一言一行均有统战意识,何况 
还主张与共产党第三次合作,来台根本不行。” 
  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正在这时,在亚洲东北部发生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卷入上百万军队的 
大规模局部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话要从头说起。 
  1948年8月9日,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先后成立了两个政权:一个是以 
李承晚为总统、汉城为首府的“大韩民国”,一个是以金日成为内阁首相、平壤为 
首府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南北对抗日益严重,双方纠纷有增无减。 
  1949年7月17日,南朝鲜国防部长官申性模在仁川发表演说,声称:只要李承晚 
总统一声令下,南朝鲜军队就会在一天之内占领平壤和北方重镇元山。10月7日,李 
承晚亲口对美国合众社副社长约瑟·;约翰斯顿说:“我坚信我们能够在三天之内占 
领平攘。” 
  1950年1月26日,《美韩共同防御援助协定》签订,开始战争准备。一片“山雨 
欲来”之势。 
  5月13日,金日成出现在北京中南海。在会谈中,他对毛泽东说:南朝鲜的侵略 
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南北朝鲜的紧张关系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如果南方在 
美国的支持下进行军事挑衅,北方后发制人,也要诉请武力。 
  毛泽东告诉金日成,原来他考虑的是首先解放台湾,在此之后再解决朝鲜问题, 
那样中国将会更充分地援助北朝鲜。现在既然形势变了,“如果美国军队参加战争, 
中国就会派出军队支援北朝鲜的。”并明确说:“我们这里打算在鸭绿江边摆上三 
个军。帝国主义如果不干涉,没有妨碍;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也 
不管;如果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 
  6月17日,美国国务院特别助理杜勒斯到汉城,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森、参谋长联 
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到东京,就远东局势的发展作出估计。杜勒斯在南朝鲜自信十 
足地宣称:“没有任何敌人能够挡得住你们,不论它多么强大。可是,我希望你们 
将作进一步的努力,因为你们显示出巨大力量的时候已经不远了。” 
  6月19日,自恃有美国支持的李承晚在南朝鲜“国民议会”上公然表示,要在热 
战中,也就是用武力去赢得胜利。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 
  再说台湾岛上的蒋介石,这时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之中。 
  朝鲜战争爆发前的这段日子,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伤心最痛苦的日子。海南岛、 
舟山丢失后,台岛人心惶惶,就是他下令枪毙了陈仪、吴石几个大人物也没能镇住 
人心。杜鲁门、艾奇逊在等着看他的笑话。苏联代表马立克提出在联合国驱逐台湾 
代表,将席位归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为抗议国民党人还占据席位而退出了会场。 
海峡对岸,中共两个兵团的大军在每天登船操习水战。有的报纸已经用“坐待毙命” 
来形容蒋介石的命运了。 
  6月25日,星期天,早上了点过后,蒋介石像往常一样翻阅报纸、用早餐。负责 
简报的蒋经国急匆匆地拿着两份材料走进聚,进门就说:“打起来了,在三八线打 
起来了!” 
  蒋介石赶快接过材料扫了一眼,上面列着通过国际电讯零星片断收到的消息: 
“李承晚守军与北韩斯大林战车在三八线激战……”蒋介石顿时激动起来,连脸色 
都有点胀红,眼睛都亮了:“经国,加紧与驻汉城的邹大使联系。” 
  蒋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难道真的降临了吗?当晚10点钟,台北才 
接到驻汉城大使邹毓麟发来的第一封电报,半小时后。又接到第二封电报,报告使 
馆应变情况及战况进展。过了午夜,又接到第三封电报,报告邹毓麟与南韩政府及 
美国使馆联系情况,并反映了南韩亟需外援的情势,还报告大使馆必要时拟撤往釜 
山。 
  蒋介石对于朝鲜战争的初步反应,和邹毓麟的研究判断大致相同。邹毓麟记述 
说: 
  韩战陡起,所谓“置诸死地而后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