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渡江,谈不成,也要渡江。二、白先生的部队,应先撤退到花园(在汉口北)以南 
一线。三、希望自在安徽让出安庆。四、希望李先生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要离开 
南京,能够争取更多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同留在南京更好。考虑到李的安全,他可以 
调桂系部队一个师进驻南京保护,万一受蒋军攻击,只要守佐一天,解放军就可以 
到来支援了。这些话,你记住了吗?” 
  黄启汉点头说:“记住了。” 
  周恩来临走时,握住黄启汉的手说:“黄先生,欢迎你站到人民这边来。” 
  黄启汉激动地说:“周先生,你说的意见我一定转达,不管李、白两人走什么 
道路,我自己一定跟共产党、跟毛主席走!” 
  3日下午,黄启汉飞返南京。 
  过了两天,刘仲容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同朱蕴山、李民欣、刘子衡一同飞 
往南京。周恩来让朱蕴山带信给李宗仁,信中说,无论战与和,人民解放军都要渡 
江,并限南京政府于4月12日前答复。 
  再说4月8日,为了推动谈判顺利进行,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双清别墅会见张治中。 
  毛泽东看了李宗仁的信后对张治中说:“德邻先生虽同意按八项条件为基础进 
行谈判,看来对战犯的问题还是不放心,你也感到有困难吧?好,为了减少你们代 
表团的困难,可以不在和平条款中提出战犯的名字,但要有追究责任的字样。蒋介 
石让南京政府坚持‘和谈必先签订停战协定’,我看也可以磋商。人民解放军是必 
须过江的,时期可以在签字后实行。改编军队可以缓议。联合政府成立,须有相当 
时间,在此期间,南京政府可维持现状,免使社会秩序紊乱。总之,凡是有利于推 
进和平事业的意见,中共都将尽量采纳。文白先生,你看如何?” 
  张治中连说:“好,好,这样有利于和谈。感谢主席体谅我们的苦衷。” 
  毛泽东继续说:“和谈方案先由中共方面草拟,拿出方案再正式谈判就容易了。 
将来签字,如果李宗仁、何应钦、于右任、居正、童冠贤等都来参加就更好了。今 
后,我们大家来做的,大家合作来做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共同一致来结束战争,恢 
复和平,以利在全国范围开展伟大的生产建设,使国家人民稳定地进人富强康乐之 
境。” 
  张治中说:“主席讲得非常好,这些正是全国人民所渴盼的,鄙人将本此而努 
力。” 
  毛泽东感慨地说:“文白先生,你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即使在内战频仍, 
国民党疯狂剿共的年月里,你仍为两党的合作不辞劳苦地奔波呼吁。‘双十协定’ 
签订后,你说服蒋介石把《扫荡报》改为《和平报》,那《扫荡报》是蒋介石在江 
西围剿我们时办的,你要改名,一定费了很大的努力。我记得你以最高军事调停小 
组成员的身份第三次到延安,你在欢迎晚会上说,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 
了我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啊!我说,要记上,这可是文白先生功不可没的一笔哟!” 
  周恩来插话:“文白先生,不论此次和谈是否成功,我们都会铭记你为国共和 
谈所付出的大量心血,感谢你作出的一切努力。到时候,应该把解放勋章授予文白 
先生。” 
  张治中连连摆手:“过誉了,过誉了,我不过尽了些微薄之力,不足挂齿啊!” 
  气氛愈加活跃起来。 
  毛泽东夹起一根烟,划着火柴点上,以浓重的乡音侃侃而谈:“去重庆谈判, 
许多人都劝我不要去,说是‘鸿门宴’。我说,我是个俗人,烟酒无戒,嘴馋得很 
哩,‘鸿门宴’也是宴嘛!” 
  场上一阵笑声。 
  毛泽东吐出一口烟雾,继续说:“在重庆,蒋介石真可谓财大气粗,拥有430万 
人的兵力,而且有空军、海军和特种部队。而我们只有120万人,没有飞机和坦克,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他要我们由48个师减到12个师,交出解放区。我说减少一半, 
保留24个师可以吧。他说保留12个师已是中央所能允许之最高限度。最后由文白先 
生从中斡旋,提出个折衷方案,要我们保留20个师,解放区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共管。 
这样总算签订了‘双十协定’。” 
  周恩来、张治中都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接着,毛泽东把话锋一转,说道:“刚才我已表明态度,也就是说再做出点让 
步。我想这还远远达不到南京政府和蒋介石满意的。怎么办呢?时间不等人哪!文 
白先生,你可以派人向蒋介石转达我的意见,如果他愿意,我们欢迎他到北平居住。 
联合政府成立,他可出任政府副主席或政协主席嘛。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仍 
然是我们的旗帜,在和平统一大业面前,任何个人之间的恩怨或政党之间的纷争, 
都是可以化解和丢抛的。” 
  四个小时过去了,毛泽东请张治中一起吃午饭。张治中得知毛、周已经一天一 
夜末睡,就告辞而归。 
  第二天,毛泽东又同邵力子、章士钊交谈。二老都是经历丰富、学识渊博之人。 
毛泽东和他们从经史子集谈到诗词曲赋,从王朝更替谈到历史发展,谈得酣畅淋漓, 
彼此都觉尽兴。 
  第三天,即4月10日,是个难得的好天气。黄绍闳和刘斐乘车驶出城区,心情甚 
觉搞然。他俩是第三批去会见中共的最高领袖毛泽东的。前两批回来的和谈代表都 
被毛泽东的魅力折服了。张治中感慨万端地说:“跟毛泽东在一起,你就会懂得国 
民党的失败是应该的,共产党的成功并非偶然。”见过许多大人物的章士创、邵力 
子则十分真诚地赞誉毛泽东是稀世罕见的伟人。快要接近毛泽东的住处时,他俩平 
添了几分不安。 
  当他俩来到双清别墅,毛泽东已站在屋门外的院子里等候。汽车一到,毛泽东 
又走到汽车跟前。两人下了车,毛泽东迎上来和他们紧紧握手。毛泽东如此诚挚热 
情,以礼相待,使他们心中顿生敬意。 
  进房不久,朱德也进来了。这位举世闻名的红军总司令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并问长问短,使他们感到质朴可亲,平易近人。 
  毛泽东亲切地说:“北平风沙大,气候干燥,你们两位都是南方人吧?过得惯 
不惯?听说季宽先生心脏病犯了,要好好休息,莫累着了。” 
  他俩答了话,感谢毛主席的关心。 
  毛泽东很随意地问:“季宽先生是广西哪里人?” 
  黄绍施答:“广西容县。” 
  “是光荣的荣吗?” 
  “是容量的容。” 
  毛泽东顺口而出:“噢,容者,宽纳博大之谓也。前天与文白先生谈,我们准 
备采取宽大的政策,可以不在和平条款中提出战犯的名字。李德邻先生虽不是容县 
人,也不必计较个人的得失。” 
  黄绍闳和刘斐都笑了。 
  毛泽东又转向刘斐,问:“为章先生,你是湖南人吧?” 
  刘斐答:“我是醴陵人,与主席邻县,是老乡。” 
  毛泽东高兴地说:“呵,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 
  全场一阵大笑。 
  刘斐这时说:“蒋介石打不下去了,让李宗仁出来搞和谈。人民需要休养生息, 
和平是大势所趋。” 
  毛泽东说:“人民的要求,我们最了解。我们共产党是主张和平的,否则也不 
会请你们来。我们是不愿意打仗的,发动内战的是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 
嘛,只要李宗仁诚心和谈,我们是欢迎的。” 
  朱德插话:“关键是要诚心诚意。” 
  “李宗仁现在是六亲无靠哩!”毛泽东扳着指头对刘斐、黄绍闳说,“第一, 
蒋介石靠不住;第二,美国帝国主义靠不住;第三,蒋介石那些被打得残破不全的 
军队靠不住;第四,桂系军队虽然还没有残破,但那点子力量也靠不住;第五,现 
在南京一些人士支持他是为了和谈,他不搞和谈,这些人士也靠不住;第六,他不 
诚心和谈,共产党也靠不住,也要跟他奉陪到底哩!”说到这里,他在房中踱了几 
步,走到他俩面前说,“我看六亲中最靠得住的还是共产党。只要你们真心和谈, 
我们共产党是说话算数的,是守信用的。” 
  讲到双方正在讨论的《国内和平协定方案》,毛泽东问:“这个协定你们都同 
意么?” 
  刘斐说:“总的我们是同意的,只是‘前言’中说蒋介石是挑动内战的罪魁祸 
首这句话,虽然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就怕李宗仁签字有难处,因为他是个空架子, 
蒋介石背后捣乱他吃不消。” 
  黄绍闳说:“他这个代总统当得很难受,自己作不了主。” 
  毛泽东笑道:“好,看你们的情面不写罪魁祸首,那就写上个元凶巨恶,你们 
看怎么样?” 
  全场又是一阵大笑。毛泽东当然说的是玩笑话,在后来的协定修正案中,是没 
有“罪魁祸首”、“元凶巨恶”这些词句的。 
  毛泽东留下黄、刘二人一起吃饭,边吃边谈,无拘无柬。 
  毛泽东对黄绍闳说:“听恩来讲,季宽先生是个词人。我素好结交诗人词友, 
待协议签订之时,我们不妨作诗填词,为之唱和。” 
  黄绍闳连忙说:“不敢,不敢。主席是大手笔,我读过主席在重庆发表的咏雪 
词,词风雄浑潇洒,前无古人,我是佩服之至。我只是有时闲来无事,聊以寄怀。 
待协议签订之时,定填几句向主席讨教。” 
  刘斐趁机将他心里还有疑虑的一个问题试探地问毛泽东:“主席,您会打麻将 
吗?” 
  “晓得些,晓得些。”毛泽东回答。 
  “您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 
  毛泽东听了差点失笑喷饭,立即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 
  在乘车回城的路上,黄绍闳和刘斐兴奋不已,心情很不平静。毛泽东是把他俩 
作为桂系的代表而一起接见的。毛泽东机敏的思维、宽阔的胸襟、幽默的谈吐,给 
他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会见,对于他们告别旧营垒、选择新道路,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他 
们人生的新的转折点。 
  话分两头。 
  再说4月5日下午,刘仲容受毛泽东的委托,同朱蕴山、李民欣、刘子衡一行四 
人,乘坐南京方面派出的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离开北平,来到南京。 
  李宗仁委托程思远等到机场迎接。 
  此行由于任务特殊,行动极为保密。但因为是李宗仁所派飞机从北平接来的客 
人,到底被敏感的记者们发现了。飞机在暮色茫茫中降落在明故宫机场,搭着几个 
不披露身份的客人,他们到底是什么神秘人物?在国共和谈已经开始的背景下,记 
者们十分想猎取爆炸性的新闻。他们刚从舷梯上下来,记者们一哄围了上去。刘仲 
容身材高挑,戴着眼镜,颇有风度,被一个上海记者缠住问:“你是不是刘仲华先 
生?” 
  正是: 
    和平使者两头忙, 
    来去匆匆捉迷藏。 
  未知刘仲容如何回答,请听下文分解。 
 
(第三部)     第十九回 
毛泽东李宗仁空中传信 周恩来张治中桌上发言     
   却说刘仲容本不想暴露身份,一听记者把他错认成了和他只有一宇之差的刘仲 
华,干脆将错就错地点了点头。这位记者又缠住未蕴山等三人探问姓名,他们都装 
作没有听见,不作答复。 
  于是,第二天南京、上海的报纸就以“北平飞来神秘客”为题,在头版披露新 
闻,称:“刘仲华由平飞抵首都,同来三人坚不露姓名。”这样,便惊动了蒋介石 
的特务,四出打听,闻讯追至他们下榻的大悲巷白崇禧公馆。因公馆由桂系宪兵警 
卫,才没惹出麻烦。 
  当晚,刘仲容单独到傅厚岗官邸去见李宗仁,向李转达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话。 
他还拿出4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送给李看。报上刊登了就国共和谈开始而发表 
的社论《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他说:“这篇文章很重要,是由毛泽东亲笔撰写的, 
表达了中共的方针政策。” 
  李宗仁粗粗看了一遍,脸色骤然变得十分苍白,半天不作表示。后来望着刘仲 
容问:“你说这是毛泽东亲笔撰写的社论?” 
  刘仲容答道:“是的,是周恩来亲口告诉我说是毛先生写的。” 
  李宗仁叹了口气,苦笑一声,叫秘书挂电话给何应钦,请他速来议事。 
  刘仲容说:“德公,这些话是中共领导人对你和健公讲的,跟他讲合适吗?” 
  李宗仁说:“他是行政院长,应该让他也听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