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他们的总部就设在西城外的颐和园。” 
  1月25日,原北平市长何思源请黄启汉、刘仲华吃饭。他们得知何思源为和平解 
放北平而请命奔走,一个星期之前被国民党特务在家中设置定时炸弹暗害,举家6口 
1死5伤,一爱女被炸惨死,自己也为炸塌的砖木砸伤,流血不少。特务的迫害暗杀 
没有吓倒何思源,他反而更加积极地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奔波,连生死都置之度外。 
何思源的所作所为,使黄、刘二人深受触动,决心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1月27日,李宗仁以国民政府代总统的名义打电报给毛泽东,正式表明和谈的态 
度。电文曰: 
润之先生勋鉴: 
  自政协破裂,继八年对外抗战之后,内战达三年有余,国家元气大伤,人民痛 
苦万状,弭战谋和,已成为今日全国一致之呼声。故自弟主政之日起,即决心以最 
高之诚意,尽最大之努力,务期促成和平之实现……以往国共两党,在孙中山先生 
领导下,曾共同致力于中国革命,不幸现因政见分歧,萧墙斗起,致使国家人民, 
遭此惨祸,抚今追昔,能不痛心!吾人果认为革命之目的,在于增进人民与国家之利 
益;革命之动机,基于大多数人民之意旨,则无论国共两党所持之主张与政见如何 
不同,在今日之情势下,决无继续诉诸武力,互相砍杀,以加重国家与人民痛苦之 
理由。除遵循全国民意,弭战谋和,从事政治解决之外,别无其他途径可循。否则 
吾人之罪,诚将百身莫赎。先生以往曾一再表示,愿意寻求和平解决。现政府方面, 
已从言论与行动上,表明和平之诚意,所有以往全国各方人士所要求者,如释放政 
治犯、开放言论、保障人民自由等,均在逐步实施,事实俱在,何得谓虚伪?务望 
先生号召贵党同志,共同迅速促成和谈,即日派代表,商定地点,开始谈判。战争 
能早一日停止,即保存万千之国民生命,减少万千孤儿寡妇……总之,今日之事, 
非一党一人之荣辱,而为国家命脉,人民生死之所系…… 
                         弟 李宗仁 
  也是在这一天,刚任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徐冰(市长为叶剑英)来到北京饭 
店,接黄启汉、刘仲华去接头。当时,解放军尚未进城,城里还是傅作义的部队在 
等候改编。他们乘着一辆小车从天安门前往西驶去。在西城的关卡口子,傅作义已 
经安排了一个军官守候,示意让车子出城。车子出城不久就看到了解放军的部队, 
士兵个个精神饱满,挎着程亮的美式冲锋枪。 
  车子停在颐和园门口,这里是围城部队的前线总部。园里穿棉布军服的人来来 
往往,十分忙碌。 
  当晚,徐冰把二人引到一间屋子,屋里有个中年军人正好转过身子对着门口。 
黄启汉一看:哦,这不是叶剑英吗?“欢迎!欢迎你们到来。”叶剑英主动伸出手来, 
热情地跟他俩握手。 
  抗战期间,黄启汉随白崇禧作秘书,在武汉、重庆、桂林等地多次见过叶剑英。 
这次见面,叶剑英依然那么客气、和蔼,使他感到分外亲切。 
  叶剑英招呼他俩坐下,说:“抗战的时候,我们为了打日本鬼子救国救亡,经 
常见面;今天,为了民族的新生,在北平,在这个慈禧太后的花园里又见面了,没 
有想到吧?” 
  “叶参谋长,”黄启汉还像抗战时期那样称呼叶剑英,“我们虽然是李宗仁、 
白崇禧派来的,但我们决心站在人民一边,绝对不做不利于人民的事情。” 
  接着,二人把白崇禧在汉口、李宗仁在南京对他们讲的话以及他们知道的有关 
情况向叶剑英作了反映,并把李宗仁、白崇禧写给李济深的两封信交给叶剑英,请 
其转交。 
  当晚,二人就住在颐和园里。 
  第二天,叶剑英设午宴招待他俩,徐冰、莫文骅等作陪。叶剑英说:“我们首 
先欢迎你们两位到我们这边来,并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联系。古语讲:识时务者为俊 
杰。在这历史转折关头,谁能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向人民靠拢,前途就是光明的。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以为有美国作靠山,就可以横行全国,发动内战,反共反人民。 
现在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多的英勇战斗,特别是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已经把蒋军的主力歼灭得剩下不多了,这就迫使他又装出要和谈的样子,并退居幕 
后,让李宗仁出来在前台周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蒋介石玩弄的一切花招, 
都看得一清二楚,绝不会上他的当。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全歼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全国的解放指日可待。但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痛苦,毛主席已发表声明, 
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愿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军事集团 
进行和平谈判。请你们转告李宗仁先生,如果他真有反蒋反美、接受八项条件的诚 
意,就应该迅速同蒋介石决裂,中间道路是万万走不通的。和平,必须是在八项原 
则基础之上的真正的和平。” 
  当天下午,在徐冰的带领下,穿过关卡,黄启汉、刘仲华又回到北平城里。 
  29日上午,在傅作义的安排下,黄启汉播上一架国民党空军最后撤离北平的飞 
机回南京复命,刘仲华暂留北平继续联系。 
  当天下午,黄启汉飞抵南京后,立即赶到傅厚岗去见李宗仁。李宗仁停下手头 
的工作,到书房听他汇报,第一句话就关切地问:“你在北平见到了哪个?” 
  黄答:“见到了叶剑英。他已出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和北平市长,即将进城接 
受防务和市政。” 
  李宗仁听了很高兴,说:“好,总算很快搭上关系了!”马上又间,“中共方 
面什么时候停止进攻?” 
  黄说:“这个问题叶参谋长只答应向中共中央反映。” 
  李宗仁顿时露出失望的神色。 
  黄启汉说:“德公,两军对垒,尚未达成任何协议就单方面要求对方停止军事 
进攻,这本来是不合情理的。叶参谋长不当面驳斥我,已经是很客气的了。”他接 
着汇报了叶剑英谈话的内容及北平傅作义部队的情况,想到蒋介石还掌握实权在幕 
后操纵,便建议道:“德公,要是全面和谈不成,我们桂系自己该有个打算呀。叶 
剑英讲了,中共方面也愿意和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及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 
  李宗仁摇了摇头说:“现在先力争全面和谈,且不考虑别的。我已经让甘介侯 
筹备组织一个民间名义的‘上海和平代表团’,让社会名流出面去北平呼吁和平。” 
  黄启汉问:“这个代表团既然是民间的,又不能代表政府和对方具体谈判,它 
能起什么作用?” 
  李宗仁笑着说:“制造舆论,促进和谈,它还是能起作用的。” 
  黄启汉不好再说什么,在南京住了下来。 
  就在甘介侯搞的“上海和平代表团”准备启程飞赴北平时,新华社从北平播出 
一条电讯,声明“人民的北平,绝不允许帝国主义的走狗甘介侯插足。”这无异于 
给甘介侯当头一棒。李宗仁无可奈何,想到了刚从北平回来的黄启汉,要他代替甘 
介侯,陪颜惠庆、章士钊、邵力子、江庸四位老先生去北平。 
  黄启汉推辞道:“如果上海和平代表团只是个幌子,此去实在没有多大意思, 
德公还是另派别人吧!” 
  李宗仁说:“还是得你去,因为我还有口信捎给叶剑英。你去了之后就留在北 
平担任联络工作。” 
  黄启汉只好接受了任务,随即到上海准备行程。 
  起飞前两天,李宗仁来到上海,除了与四位老人磋商外,还特别找黄启汉谈话, 
要他带一封给毛泽东的信,信中表白李要求早日和谈,以实现和平的愿望,并介绍 
四位老人前来请教云云。李宗仁还要黄口头向叶剑英转达六点意见:一、希望实现 
全面和平,倘有人反对,合力以政治军事力量对付之;二、和谈以毛主席提的八条 
为基础,但战犯问题处理,最好留在新政府成立之后;三、绝不期望以外援进行内 
战;四、及早派定代表,商讨和平方案;五、可提出使蒋介石出国;六、国际上苏 
美两国的友谊均需争取。 
  李宗仁要黄启汉把这几条意见用笔记下来,务必转达勿误。还带了一本机要科 
编的专用电报密码绘他,并抄来了设在代总统官邸的电台呼号,要他向中共方面提 
出,允许他在北平设立一个电台作为和李联络之用。 
  随后,黄启汉即陪同四位老人去了北平。且按下。 
  再说蒋介石下野之后,先在杭州住了几天,便回到奉化溪口镇老家去了。这年 
的春节,蒋介石36年来第一次和儿孙们在老宅丰镐房过了一个团圆年。尽管家人极 
力制造天伦之乐、其乐融融的氛围,蒋介石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正月初二,即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到溪口,蒋介石的脸色阴沉到了 
极点,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去年10月,为了与中共决一死战,他僧宋美龄频繁穿梭于三大战区。北平,天 
津,锦州,沈阳……一日往返多次,不借冒着中弹的危险御驾亲征,光飞机轮胎就 
换了三次。 
  不料短短三个月的光景,辽沈、淮海、平津之战皆以中共的胜利而告终。傅作 
义、郑洞国、杜聿明、黄百韬、廖耀湘、邱清泉、范汉杰、陈长捷……这些上将、 
中将,如今起义的起义、被俘的被俘,毙命的毙命,正应了白崇禧驱他下野的“亥 
电”中所说:“民心离散,士气消沉,遂使军事失利,主力兵团损失殆尽。倘无喘 
息整补之机会,则无论如何牺牲,亦无救于各个之崩溃。” 
  他知道,长江以北已无国民党的立足之地了。而且更严重的是,事情并未到此 
止步,局势还在进一步恶化下去。 
  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浑身疲惫,心力交瘁。他用手支着额头,轻轻揉摸 
着胀疼的脑门。蒋经国几次来劝他到外边走走,散散心,或者躺下休息,但他什么 
也不愿做,只是双目微闭坐着不动,有时蓦地站起,在屋里来回避步…… 
  他突然对儿子说:“通知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明日来溪口小聚。” 
  蒋经国心领神会,转身发电报去了。 
  蒋介石虽然辞掉了总统职务,但仍然是国民党总裁,主持中央常委会。依照惯 
例,国民政府的一切政策措施,都需要中常委通过,再交行政机关执行,即所谓“ 
以党领政”。眼下溪口镇安置了7座电台供他指挥,对半壁江山继续发号施令。 
  今天便是他召集的一个秘密的小型军事会议。 
  会议在小洋楼举行,一边吃饭,一边开会,座次也无多大讲究。看上去比较随 
便,但气氛并不轻松,因为总裁的肠子很难看。大家当然都明白,原因非他,盖因 
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一枪没放就把北平让给了共产党,可想而知,这对老头 
子的打击该有多大呀! 
  蒋介石开宗明义地说:“今天召集大家来,是加紧长江防务之事。我在离开南 
京之前就已有所布置,决定把长江防线划为两大战区:湖口以西归白崇禧他们管, 
总兵力40个师,约25万人;湖口以东归汤恩伯指挥,总兵力75个师,约45万人。你 
们看,这样部署如何?可以各抒己见。” 
  何应钦点了一下那副瓶底似的眼镜,说:“总裁的这一部署确是英明之举。就 
目前形势看,虽然失掉了江北,但就其兵力和地势而论,我们仍占优势。只要将士 
们同心同德,鼎力抗敌,格守京沪杭,我们就能凭借长江天险与中共隔江而峙。” 
  参谋总长顾祝同说:“总裁,此方案确实很好,只是如何向李代总统布置?” 
  蒋介石刚有笑色的脸又阴沉下来:“哼,共产党只要我的命,可是他们的人既 
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钞票!墨三(顾祝同字),会后你派专人把作战方案送交白崇禧, 
命其执行,但京沪杭战区作战计划不要告诉他们。” 
  “是!”顾祝同答道。 
  蒋介石把目光转向军务局长俞济时说:“敦促李宗仁,尽快将和谈与组阁人选 
报来。” 
  “是!”俞济时答道。 
  蒋介石又示意汤恩伯:“你要秘密地将江宁要塞的大炮拆运上海,不能让李宗 
仁知道。还有,你在南京的总指挥部要经常控制一二百辆卡车,可以随时派用场; 
主力应放在镇江以东,确保沪杭万元一失。” 
  “总裁放心,卑职一定办好!”汤恩伯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