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英国《密勒氏评论报》在一篇评论中把美国的对华政策贬得一钱不值,说什么 
“在中国原野上已撤遍了对山姆大叔抱恶感的种子”。 
  饶伯森与白鲁德商量,决定要说服马歇尔将军,承认调处的失败。 
  于是,他让白鲁德从北平南下去见马歇尔,建议将军用最妥善的方式告知美国 
人调停所以失败的原因,使美国人明白,“连马歇尔这样德高望重的人,虽然弹精 
竭虑犹未获得成功”。 
  但马歇尔已陷入调处的泥坑里不能自拔。他对白鲁德说:“我还不打算认输, 
认输之前我不想回头看。” 
  饶伯森感到短期内回国的希望是不大了,只有硬着头皮顶着。7月29日,国、美、 
共三方军人在乎津之间的香河安平镇发生了武装冲突,事后,国、美方和共方互相 
指责,舆论界纷纷扬扬,饶伯森不得不陷人了“安平事件”的争端之中。 
  马歇尔早已看出了饶伯森“思乡病”复发,已无心于“调处”工作,便决心搬 
出在燕京大学任校长的老牌“中国通”司徒雷登来帮自己的忙,征得杜鲁门同意, 
请他出任了美国驻华大使。 
  当时蒋介石正偕夫人在庐山牯岭避暑,马歇尔也舒适地住在他附近。 
  司徒雷登不顾自己年迈体衰,坐飞机先到武汉,又乘轮船到九江,然后驱车驶 
过那片青葱的田野,坐着轿子上了牯岭。 
  在牯岭上那座漂亮的别墅里,马歇尔引他见了蒋介石,并递交了国书。 
  “希望委员长能按我们以往的友谊而不以我新任的官员身份来处理我们之间的 
关系。”司徒雷登用熟练的中国话说。 
  “很好,很好!我们是老朋友了。”蒋介石礼貌而热情地接待了他。 
  开始一段,马歇尔很高兴:司徒雷登真不愧识途老马,两周之内,随同他三上 
三下庐山,奔走于南京、牯岭之间,试图为停战和谈打开新的局面。 
  守候在牯岭的20多名中外记者,渴望能得到一点有关和谈消息的暗示,但马歇 
尔和司徒雷登却守口如瓶。其实他们不是不想说,而是因为谈判没有进展。 
  在第三次上庐山时,司徒雷登着了凉,肠胃功能发生紊乱。 
  马歇尔把司徒雷登安置在床上以后,蒋介石就派他的私人医生来探病,并送了 
许多精美的食品。 
  病情趋缓后,司徒雷登跟着马歇尔两次拜见了蒋介石,向他提出成立一个非正 
式的五人委员会的打算。 
  蒋表示同意,但提出5个中共必须接受的先决条件:一、让出苏皖边区;二、让 
出胶济线;三、让出承德及承德以南;四、东北在10月15日前退至黑龙江、兴安省 
及嫩江等省与延吉;五、鲁、晋两省须退出6月7日后占领地区。 
  蒋介石说:“共党如有诚意,就应该接受这些条件,否则,停战、改组政府都 
无从谈起。” 
  正是: 
    但凭兵多将又广, 
    谈判桌上价码涨。 
  未知中共是否接受,且听下文续写。 
 
(第三部)     第九回 
战火熊熊调处失败 寒流滚滚和谈关门     
   却说马歇尔、司徒雷登明明知道这是令人汗颜的条件,中共难以接受,还是抱 
着“试试看”的态度飞返南京,找到了周恩来。 
  在紫金山下那座西班牙式的小楼内,他们与周恩来、俞大维经过了一轮会谈, 
没有结果。过了两天,即8月6日,马歇尔和司徒雷登再次登门向周恩来游说,希望 
他能考虑接受蒋介石的条件。 
  司徒雷登直接用他那一口纯正的中国话说:“贵党若能接受这些条件,我们将 
督促蒋委员长尽早地召开拟议中的非正式委员会作出安排,并接着成立指导委员会 
和国府委员会,将在事实上建立一个经过改组的政府。” 
  见周恩来沉默不语,马歇尔补充说:“在这个政府中,共产党有自己的代表, 
从而可以不仅对那些正在特别考虑中的地区,而且也在一种更广泛的意义上,着手 
处置所有诸如政权的问题。” 
  他们静静地等着周恩来表态。只见周恩来从那张藤椅上站起身子,神色严峻地 
说:“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绝对不能接受,一条也不行。我决不会签署这种城下 
之盟!” 
  他反过来问:“蒋何以如此无理,愈要愈多?” 
  司徒雷登说:“蒋说形势已变。” 
  周恩来说:“蒋有个错觉,他认为两三个月就可以从军事上进占苏北、胶济路、 
热南、同蒲南段、津浦北段、安东、哈尔滨,谈得固好,打得最好,边谈边打,而 
拖成也好。” 
  司徒雷登说:“如此和平无望,似非内战不可了。” 
  周恩来说:“这是蒋的方针。我们是无条件停战,依照政协改组政府。6月协议, 
我们让步很多。今蒋要求无厌,故而内战责任应由蒋负之。” 
  马歇尔、司徒雷登见周毫无接受可能,只得再赴庐山与蒋介石磋商。 
  当夜,周恩来向中共中央电告了这次会谈的情况。8日,毛泽东复电说:“蒋之 
5条绝对不能接受,一条也不行,你的答复很对。我各解放区正在动员全力粉碎蒋介 
石进攻。” 
  国共之间的谈判一时陷入了停顿状态。 
  8月1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坚持如期召开国大。 
  同日,国民党飞机空袭张家口,侦察延安。 
  16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全解放区的人民动员起来,粉碎蒋介石的 
进攻!》。 
  18日,马歇尔从牯岭致电周恩来,称政府拟扩大基础,共产党是否提出名单, 
参加改组后的政府。 
  周恩来当天复电,重申因国民党政府尚未接受中共所提关于改组政府的条件, 
故无意提出名单。 
  与此同时,一个消息从延安传出: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石桌旁,接待了美 
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当斯特朗问他:“中国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有 
政治解决、和平解决的希望没有?”毛泽东徐徐吐出一口烟,以浓重的湘潭口音说: 
“这要看美国政府的态度。如果美国人民拖任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反动派的 
手的话,和平是有希望的。”就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提出了那句流传极广的著名 
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此间,在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所属行动委员会上书杖鲁门总统,要求美军自 
中国全部撤退,并谴责美国政府在马歇尔调处之际,加强军事及财政援蒋,鼓励中 
国内战。 
  那位与马歇尔闹了点别扭,回到美国的魏德迈却在这时抛出了一份他个人的白 
皮书,批评马歇尔和国务院置国民党于不顾,听任赤色分子接管中国。 
  马歇尔越来越看到司徒雷登也帮不了他多少忙,他正在受到两面夹攻,因而情 
绪烦躁,易于激动。他平时是很有涵养的,也不爱发火,然而此时,尽管南京的暑 
气已经减退,紫金山的秋风已透出沁人的凉意,可马歇尔越来越容易发火。这使得 
他的夫人凯瑟琳也感到诧异:“啊,我的上帝,乔治近来怎么了?”在蒋介石的别 
墅,马歇尔直言不讳地陈述了自己的意见:“除非立即在停战方面取得达成协议的 
基础,否则我将请求结束在中国的使命。” 
  他又以同样的坦率告诉周恩来:“除非中共在报纸和宣传中不再对我进行攻击, 
否则我将放弃这个调停工作。” 
  这天,马歇尔回到寓所,把一尊瓷做的笑模笑样的大肚弥勒佛摔得粉碎。 
  他突然萌动了回归之念。 
  直到蒋介石答应把条件作些松动,马歇尔看到有了一线转机,才稍稍息了些怒 
气。他给司徒雷登作了一番交代,并电告杜鲁门总统,答应担任为他安排的国务卿 
的职务。他在暗暗地为自己铺平回归的道路。 
  可是,蒋介石口头上答应不放弃和谈,私下又在积极布置向中共军队的进攻。 
  9月4日,国民党政府参谋总长陈诚公开发表谈话,宣布国军将进攻张家口。10 
日,蒋介石手令北平行辕及第11、第12战区部署对张家口进攻。 
  张家口是解放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之一。进攻张家口是一个严重步骤,它表明国 
民党决心实行最后破裂。周恩来仍在作挽救的努力。他在11日找马歇尔商谈,建议 
召开休会已近3个月的军事三人小组会议,讨论停战问题。随后,马歇尔答复:国民 
党方面拒绝召开军事三人小组会议,而提出要召开非正式五人小组会议讨论政府改 
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表示拒绝停止向张家口进攻。 
  事情十分清楚:全面破裂已难避免,继续商谈已不能取得积极成果。于是,周 
恩来愤然暂时退出谈判,在9月16日离开南京,回到上海思南路107号的寓所——周 
公馆。这一次和前三次短期来沪不一样,一下住了36天。他采取这个行动,目的是 
让世人都知道:和谈已处于危急关头。不让国民党制造一种假象,仿佛谈判还在继 
续,谈判仍有希望。 
  周恩来一回到这座花园洋房,就被特务紧紧盯上了。 
  小楼周围明显“热闹”起来:修皮鞋的,推三轮的,卖香烟的,在这儿晃来晃 
去,马路对面的几间房子,也被人高价“租”了去。 
  只要周公馆的汽车一出动,特务的汽车立刻尾随紧跟。对出入周公馆的人员, 
特务在《监视专报》上每天都有详细记载。不知道姓名的,就记下他们的面貌、特 
征、衣着和出入时间。还派人盯梢,调查来往人员的身份和行踪。 
  9月18日黄昏,周恩来要去参加一个民主人士组织的会议。助手陈家康告诉他, 
据地下党可靠情报,国民党CC派特务机关,新制订了一系列暗杀计划,准备以车祸、 
绑架、行刺等手段,对周公馆的人下毒手,劝他小心。 
  周恩来笑了笑说:“蒋介石暂时还要留着我,不然,他的和谈戏怎么唱下去呀?” 
临走,他指了指北楼窗台上那盆菊花,笑着对陈家康说:“放心,菊花会给我报警 
的!” 
  “菊花”是陈家康为安全而设置的一个暗号,外出的人见到菊花还在,才能揿 
铃进门。 
  9月19日,周恩来在寓所单独接见美国联合社记者,声明:“本人已暂退出南京 
政治谈判,不再与政府及美国代表进行‘无意义’之磋商。这种磋商现在只能掩饰 
中国内战的情况,使中美两国民众不能获悉真相。除非蒋主席同意重开军事三人小 
组会议,本人将不返南京。”他还强调指出:“美国政府实行错误的对华政策,已 
使中国内战波及全国,但即使中共失去张家口、哈尔滨、淮阴及其他铁路沿线的重 
要城市,中共亦决不向国民党屈服,不相信武力可以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周恩来这样一走,马歇尔、司徒雷登都着急了。26日,他们联名致函周恩来说: 
“自阁下赴上海后,我们一直希望你回来,以便可以重新努力,停止蔓延的内战。 
我们愿在此事上尽最大能力帮忙。因此我们敢于根据我们过去的友谊及我们个人对 
你的尊敬,催促你立刻回南京。” 
  第二天,周恩来复信说:“我并非不欲回南京与阁下等共商停战之确切办法, 
唯因政府当局不仅无停战表示,且更变本加厉,正在积极进攻张家口、哈尔滨、安 
东与苏北各地不已,若再冒昧商谈,徒骗人民,而为政府放手大打之烟幕。于真正 
和平决无补益。故宁留上海,以待三人会议之召开。” 
  30日,周恩来再次向马歇尔致送备忘录。同日,他和董必武等又以中共代表团 
名义致函蒋介石,受命提出最严重的警告:“如果政府不立即停止对张家口及其周 
围的一切军事行动,中共不能不认为政府业已公然宣告全面破裂,并已最后放弃政 
治解决的方针。其因此所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当然全部责任均应由政府方面负之。” 
  10月1日下午,中外记者70多人再一次挤满了周公馆的客厅。周恩来站在客厅与 
廊厅的中间讲话,半个身子露在廊厅,大门敞着,以便让外边的记者也能听到。 
  刚讲过开场白,陈家康走上前悄悄告诉他,大门口有几个带枪的特务,请他站 
到客厅里去,不要把身子暴露在外边。 
  周恩来一听,心头火起,干脆走到直通大门的平台上,大声朝门外那几个便衣 
喝斥道:“你们谁是特务?有胆量的站过来让大家看看!” 
  那几个人狼狈离去。 
  周恩来以此为话题,揭露了特务们从沧白堂扔石子,较场口打人,下关车站行 
凶,直到暗杀李公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