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购物经济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一点心思。
接下来,让我们举一个打印机的例子,来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战略。在家电商场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打印机,笔者拿了几个品牌的商品目录,一边对照功能,一边比较价格,发现功能几乎相同的机型,价格却相差很多。
可能有人会说:“买便宜的不就OK了吗!”但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在商品目录里标示着每打印一张纸所消耗的墨水费用,因为都是功能不同的打印机,所以很难单纯的判断。但是,在比较功能几乎相同的打印机时,会得到“机器价格越便宜墨水费用越高”的规律,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战略。
我们用图8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便于理解,使用虚构的例子。其中的数值是参照了实际的打印机和墨水的价格。
假定有2个消费者。A男为了在家里工作,打算购买打印机印刷大量文件,他的预算是8万日元。因为印刷量大,机器可以稍贵一些,但想把墨水费用控制在每张纸4日元。

正文 向愿意出钱的人卖高价,不愿出钱的人低价销。。
2009…11…12 9:46:45 本章字数:896

另一个消费者B子,因为只是偶尔使用打印机,所以把机器的预算定为3万日元,可以接受的墨水费用是每张纸10日元。
假设这两个人只在机器和墨水都符合预算时才会购买。那么企业想要同时卖给A男和B子打印机的话,就要把机器价格定在3万日元以内(比如29800日元),并且把墨水费用控制在每张纸4日元以内。符合这个内容的是图8中央的X型打印机。
但是,想要尽可能获得高利润的企业,不会销售X型,而会推出图8下侧的两种型号。其中,Y型打印机的机器价格虽然稍贵,达到59800日元,但墨水费用相对便宜,每张纸只需要4日元。而Z型打印机与之相反,机器价格虽然相对便宜,只需要29800日元,但墨水费用稍贵,每张纸需要7日元。
理所当然,A男会买Y型,B子会买Z型,而且同时达到了两个人的心理价位。作为企业,比起只卖X型时,成功的向A男销售了机器贵的打印机,向B子销售了墨水贵的打印机,所以利润自然会上升。这就是价格歧视战略发挥的功效。
上述的打印机是通过把几种机器和墨水的价格组合起来,实现价格歧视的。制定手机话费时也和此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手机使用者签约时,服务商通过提供几种不同的基本话费和每分钟通话费的价格组合,实行价格歧视。它也是成功实现价格歧视战略的经典事例(有关手机花费的内容,在前著《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里做过详细地分析)。
企业在现实中很难对同种商品实行价格歧视,所以为了进行价格歧视战略,一般都会推出几种样式稍有不同的产品。比如说,就连在选购电饭锅的时候,也会由于种类繁多而犹豫不决。现在家电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是企业想要实现价格歧视战略的良好体现。
在众多事例中,汽车厂商展开的多车型价格歧视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假定有两个消费者计划买车:太郎的预算是200万日元,次郎的预算是500万日元。两个人都想尽可能的讨价还价,所以不把自己的预算告诉店方。如果被打探的话,就说:“尽可能便宜的卖质量好的东西!”等等,用类似的方法巧妙地岔开话题。

正文 向愿意出钱的人卖高价,不愿出钱的人低价销。。
2009…11…12 9:46:46 本章字数:605

尽管如此,就算卖方不知道预算也没关系,因为他们有办法让太郎和次郎在消费时支付接近预算的金额。首先提供不同价格的多种车型,然后对同种车型,也提供发动机、装备等不同版本(如L款、RS款等)的商品。还有电子导航系统、车载电视、天窗等系列产品供消费者选择。
如图9所示,预算为200万日元的太郎,会选择只有基本功能而相对比较便宜(160万日元)的车型。另一方,预算为500万日元的次郎,在不知不觉中就选择了450万日元的高档车型。
就算次郎选择了基本价格为250万日元的中档车型,由于自己的预算还有一定的富余,而且基本款式的配备也比较简单,所以就会挑选相同车型中大马力发动机等高级版本。再加上按装了高性能电子导航系统、电动天窗等装备,最终,版本升级80万日元,安装设备50万日元,合计起来还是花了380万日元。
事先定上高价,然后在砍价的过程中逐渐降价的做法也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只从这一点来看,那些砍价高手们可能会认为“像我这样不便宜就不买的顾客,应该得到了最优惠的价格”。
当然,通过砍价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避开价格歧视的,但从一开始不仅买了较贵的汽车,而且还额外安装了各种装备,结果还是中了企业的价格歧视战略,花了大价钱。汽车商家的价格歧视战略十分巧妙,像图9分析的那样,就算是再厉害的砍价高手,也难以从大范围的价格歧视中逃脱。

正文 百(日)元店和自有品牌(PB:Private Brand)商。。
2009…11…12 9:46:46 本章字数:1041

百(日)元店和自有品牌(PB:Private Brand)商品的廉价秘诀几乎相同
在考虑将来的汽车价格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便宜商品的廉价秘诀。从2007年到08年,在日用品纷纷涨价的过程中,大型超市推出的以低价格为卖点的自有品牌(PB:Private Brand)商品(以下简称为PB商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大型超市AEON(中文名:永旺商业有限公司(旗下有大型购物中心佳世客)译者注)、24小时便利店7…Eleven等零售业巨头,除品牌产品外,相继推出自行开发的瓶装饮料、点心、洗涤剂等商品,这就是所谓的PB商品。具有代表性的有AEON的“TOPVALU”、 7…Eleven的“SEVEN PREMIUM”,还有“无印良品”原来也是大型超市西友的PB商品。
和PB商品不同,在各种商店均有销售的著名品牌商品称为“NB商品(National Brand商品)”。比如说洗涤剂,有花王的“Attack(中文名:洁霸译者注)”、LION的“Top”、P&;G的“Bold”等,都是大家熟悉的NB商品。
就算不这么详细介绍一番,很多读者可能也对PB商品十分熟悉。受油价高涨的影响,许多NB日用商品相继涨价,在此过程中PB商品的便宜价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08年夏天,虽然一部分PB商品也被迫涨价,但和NB商品相比还是比较便宜的)。
为什么PB商品的价格比NB商品便宜呢?过去PB商品给人留下了“质量差、价格低”的印象。但现在,许多PB商品的质量和NB商品几乎相差无几。而且,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应该是NB商品更便宜,可实际上为什么却是PB商品便宜呢?
前著《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里曾分析了百(日)元店便宜的秘密。其实PB商品便宜的原因是和百(日)元店相似的,其要点如图10所示(为了说明的虚构事例)。假设某种NB商品为130日元,PB商品为80日元,两者的质量几乎相同,那么是什么因素,让它们的价格相差了50日元呢?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以下五点。
第1,NB为宣传、促销活动花费了巨额成本。与之相比PB几乎很少做广告,而且商品可以在现有的店内出售,没有必要扩大销售渠道,所以宣传、销售的成本非常便宜。百(日)元店就是因为店名告诉消费者店内的商品售价均为100日元,所以无需做广告的优势便成为它价格低廉的重要理由之一。

正文 百(日)元店和自有品牌(PB:Private Brand)商。。
2009…11…12 9:46:47 本章字数:895

第2,PB商品中有许多都是在低劳动成本的中国等指定工厂生产的,所以实现了便宜的价格。百(日)元店里的大多数商品,也是在中国等地用不可思议的成本进行生产的。
然而,无论是PB商品还是百(日)元店的商品,其中都有一部分是在日本国内生产高额产品的工厂里制造的。相同的饭碗在大商场里卖500日元,在百(日)元店里却卖100日元(加上消费税105日元)。还有著名NB厂家生产的方便面,换上PB的包装后廉价销售,这些都是百(日)元店和PB商品的魅力之一。关于这第3个理由,稍后用另外的图解进行详细说明。
第4,销售PB商品的超市和百(日)元店都以大量订货,并决不退货的条件买进商品。第5,立刻结算货款(有时还用现金结算)。从厂家来看,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条件,可以高效生产,没有被退货的后顾之忧,而且货款马上进帐,即使价格便宜一点也是合算的。再加上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这些条件综合起来,大幅度压低了进货价格,从而使售价更加便宜。
同样是商品种类丰富的PB和百(日)元店,他们的廉价秘诀如此相似,说明价格便宜的商品背后都有一定的共同点。
在上述的5个理由中,经济学家认为第3个理由尤为重要。有的PB商品是在日本国内一流的NB工厂里生产的,也就是说除了包装以外,NB商品和PB商品在内容上几乎相同,但价格却像图10介绍的一样,两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价。这种看起来十分奇怪的现象,其实有它的合理之处。
秘密在于追加成本,是指额外生产一个商品时所需要的费用。经济学家在分析价格时,和平均成本相比,更为重视追加成本(在经济学的课本里,不是用“追加成本”的字眼,而是称之为“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让我们用图11的具体数字来分析一下,假设在某NB制造商的工厂里,生产1个商品的平均成本是110日元。其中包括,机器运转费30日元、人工费30日元、原料费50日元。因为主要生产的是本公司的NB商品,所以NB商品的售价要高于平均成本,否则就会亏本,比如说售价定为130日元。

正文 百(日)元店和自有品牌(PB:Private Brand)商。。
2009…11…12 9:46:47 本章字数:606

按照各种商店发来的零散订单灵活生产NB商品时,总会出现工厂运转率参差不齐的现象。根据时间段有时还会发生机器闲置,工人不能上岗等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果利用这些空闲时间生产PB商品的话,只要PB商品的卖价高于额外生产1个产品时的追加成本,工厂就能盈利。换言之,不管生产还是不生产PB商品,机器、人工费用是不变的。只要卖价高于产品的原料费(此例中是50日元),工厂就能获得比光生产PB商品时更大的利润。因此,工厂可以制定比相同质量的NB商品更便宜的价格(比如说80日元)。
用追加成本进行思考的话,许多时候可以理解特价商品和服务的原委。虽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完全适用,但在分析廉价商品的价格秘密时,应该特别关注追加成本。
再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定价昂贵的飞机票,只要看准时机,就可以买到异常便宜的国际机票。因为航空公司会想:“在有空位的状态下让飞机起飞,还不如1张票卖1万日元,多增加些收入比较划算。”比如说,明天的航班还有空座,航空公司又无论如何都想卖掉它的话,票价只要高于增加一位乘客的追加成本即可。而此时的追加成本极低,这样就可以非常便宜的买到机票。
在第2章里,也会出现以追加成本为思考要点的事例。今后,大家在购买超值商品或服务并思考它的廉价秘诀时,请一定养成用追加成本思考的习惯,这样大家的经济分析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正文 汽车保险提价了,汽车的提价也令人担忧……。。
2009…11…12 9:46:48 本章字数:1006

汽车保险提价了,汽车的提价也令人担忧……
以上向大家介绍了思考价格时的基本方法,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汽车价格将来会如何变化。首先,一边和汽车保险费用进行对比一边分析。
2008年春夏,汽车涨价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钢铁等资源价格大幅度上涨,由金属构成的汽车的原材料价格也相应的快速飙升。在本书撰稿时(08年8月),有些汽车制造商宣布了对卡车和一部分轿车进行提价,大家在阅读本书时,又会变成什么情形呢?
与此同时,还报道了大型保险公司相继提高汽车保险价格的新闻(但是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的公司反而降低了汽车保险的价格)。提价的理由是汽车销量的下降致使汽车保险的签约数量减少;而且从大型车换乘微型车的人增多,保险合同的单价也在不断下降(用这些理由涨价实在是过分之极)。总而言之,和国内销售低迷可以依靠向海外出口来弥补的汽车厂家不同,日本国内汽车销量的减少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但是,“因为销路差,所以涨价” 这种让消费者反感的行为,本以为在第   页介绍的大学里才会发生,谁曾想包括保险业在内的金融行业也是如出一辙。虽然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大型保险公司的苦衷,他们有大量的员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