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二)朱棣治国-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一共22937卷,装订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它把各种书收集到一起,按照朱元璋洪武年间颁布的一部韵书《洪武正韵》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为不同的类。全书辑录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8000余种古书资料,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是非常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永乐大典》编纂,一共动用了3000多人,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是一个盛事。这个盛事是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很多的书、失传的著作,通过《永乐大典》得到了保存。到了清朝以后,一些失传的书没有了,从哪儿去找?《永乐大典》里头。一直到解放以后,我们有些书失传了,还从《永乐大典》当中又集出了一些书。我们在说《永乐大典》的价值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提到一句,《永乐大典》所收的书,一个是它的量大,再一个,它是原原本本一字不加删改都收了进来。所以,《永乐大典》它的可贵之处,就是它保护了原始的中国传统文献。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永乐大典》的价值确实非同寻常。那么,500多年过去了,当时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永乐大典》,后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它的命运又究竟怎样?
  《永乐大典》的命运很坎坷,很复杂。大家知道,明朝是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永乐大典》编成以后,就把这个书运到北京来收藏。但是《永乐大典》曾经遭过一次大的厄难,什么难呢?嘉靖年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里头着了一场大火,三大殿全烧了,很快就要殃及到收藏《永乐大典》的书库。嘉靖皇帝非常着急,要求官员们马上动员人力抢救,一天夜里头下三四道诏书。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情有独钟,后来他就想到,这么一部大书,如果万一着了火,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没有了怎么办?应该抄录一部。但是这个工程实在是太大了。虽然大,到了他晚年这次大火发生以后,他还是决心抄了一部。一直抄了好几年,到他死后的隆庆元年,这个书才抄录完,这个抄录完的书分两个地方存放。 
  大家知道,现在在世界上《永乐大典》没有多少了,大部分都毁了,而且毁的就是嘉靖皇帝抄的这部。嘉靖皇帝他所看到的那个正本,哪儿去了呢?下落不明。到清朝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嘉靖时期誊录的这份《永乐大典》的副本就已经缺了2422卷,1000多册就没有了。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都是清朝,修《大清一统志》的时候,又有100多本的《永乐大典》被参加编写书籍的这些官员偷走了。偷书怎么偷啊?《永乐大典》很大啊,这个本子,如果从皇宫里头拿出那么一个大本子,带着包袱,那看门的宦官、把守的这些官员都会发现。后来他们了解到怎么往出偷?早晨进宫的时候,夹个大包袱,里头也挺大,装的是自己穿的袍子、棉袄什么的,出来的时候这个袍子就穿到身上了,再把这包袱皮包上这书。早晨起来我夹着包袱进来,晚上我又夹着包袱出去。这样,《永乐大典》很多带出了宫外,有的卖给古董商,有的流失到外国。到了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时候,《永乐大典》又作为“战利品”被抢走了很多。大家知道后来在解放以后,法国、德国他们曾经把流传在外边的《永乐大典》又基本归还给中国了,有过这样的事情。就是说,最后一次浩劫,是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时候。到了光绪年间,也就是光绪元年(1875年)清理《永乐大典》的时候,《永乐大典》还剩多少呢?一共还剩了5000余册。到了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永乐大典》还剩了800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个《永乐大典》又散失一次,《永乐大典》就所剩无几。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在宫里头存的《永乐大典》就剩下64册。就是清朝一朝,把永乐留下来的这个文化盛典给败了,这个家给败了。《永乐大典》现在经过各方面的收罗和从全世界各地的征集,现在在我们国家图书馆还有一些收藏。在北京白石桥的咱们的国家图书馆,现在有《永乐大典》多少册呢?有221册。 
  这里头有一个谜,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这些流失也好,损毁也好,都是嘉靖年间所抄录的副本,那个正本哪儿去了?正本没有,什么人都没提到正本在哪。包括明朝末年有一位宦官叫刘若愚,写了一本书叫《酌中志》,他谈到内府藏书的时候,也没说看见过《永乐大典》。正本哪儿去了?有人认为,是明朝末年李自成进京,一把火把它烧了。但是李自成进京时间很短,而且没有烧过皇宫,是不是他烧的没有确切证据。所以有的人把这件事提前,往前怀疑,为什么到了嘉靖皇帝死以后,这部书也就失踪了呢?所以有人就认为,这部书是被嘉靖皇帝带进坟墓了,嘉靖皇帝对这个《永乐大典》情有独钟,他说我要找一个可靠的地方把它保存起来。哪儿最可靠?带到坟里头。十三陵里头,嘉靖坟墓里头可能有一部《永乐大典》,这是一些学者的推测。有没有呢?这是一个谜。 
  通过以上这些历史事实,我们可以体会到,为什么当明成祖死以后,他的继任者、他的那些大臣们给他上的谥号叫作“文”,“文皇帝”。也就是说,他确实在文治上有非常多的建树,他实现了从武力开国,到文化、文教治国的一个转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