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 608
  大师为策发徒众,利于修行,又将道次第的建立,以赞颂功
德的方式摄为四十五颂,此后作摄颂的有:
  (一)阿旺罗桑却敦(nag…dban blo…bzan chos…ldan清初人),
将全论编成颂文,约三千颂,文义明畅,便于诵持。
  (二)公薄智精进(kon…po ye…ses brtson…hgrus),就修
行时思维次第造成摄颂,约四百八十颂。
  (三)阿嘉善慧幢(a…kya blo…bzan rgyal…mtshan)作成一
百九十三首摄颂。
  其他作数十摄颂的很多。
  后来弘传本论的,更衍为讲义式的略论。例如:
  (一)三世达赖福幢(bsod…nams rgyal…mtshan)大师,依
本论摄颂而讲的菩提道讲义(byan…chub…lam gyi rim…pahi hkh
rid…gser gyi yan…shun)。
  (二)班禅善慧法幢(blo…bzan chos…kyi rgyal…mtshan)
的安乐道论。
  (三)班禅善慧智(blo…bzan ye…see)的速疾道论。
  以上二种就正修时的观行而讲。
  (四)五世达赖的妙音教授论,摄义周详,文词精要,最为
盛行。
~P 609
  (五)智幢(ye…see rgyal…mtshan)的讲义(在文集第六函)。
  (六)后藏水银寺法贤(dharma bhadra)的讲义(在文集第
六函)。
  (七)青海霞玛(shua dmar)大师的讲义。
  (八)其孜札迦(brag…dkar)大师的讲义(在文集第一函)。
以上(五)─(八)四种,都很精要,利于修持,也可属于略论
之类。
  作注疏的有:
  (一)跋梭天王法幢(ba…so lha…dban chos…kyi rgyal…mt
shan)的硃注;
  (二)阿旺饶敦(nag…dban rab…brtan)的墨注;
  (三)妙音笑(hjam…dbyans bshad…pa)的黄注;
  (四)札底格什宝义成(bra…ti dge…bses rin…chen don…g
rub)的毗钵舍那注。
  后来将此四家注合刊,成上下二函。但广论中引有迦当派诸
师语录,多系方言或古语,四家注中多未详解,后阿嘉永赞(a…
kya yonshlzin),特录出解释,对学者裨益更大。
  依据菩提道次第论中所指示的「六加行法」编成仪轨修法的,
有阿旺罗桑(nag…dban blo…bzan)(在文集第一函)、智幢大师、
法贤大师、护教(bstan…skyon)大师、札迦大师等,都著有六加
行的修法,很便于初学。
~P 610
    五、本论汉译经过
  本论著成之后,就盛传于西藏、西康、甘肃、青海、蒙古各
地(藏文系佛教区)。但是数百年来,汉地的佛教徒,知道的却
很少。一九二六年留藏学法团同人在康定跑马山,从慈愿(byam
s…pasmon…lam)大师听讲略论。一九二七年大勇法师在甘孜讲略
论,由胡智湛居士笔记,录成汉文菩提道次第略论;但当时未讲
止观章,后由法尊补译。一九三一年,法尊在拉萨从安东格什
(a…mdodge…bses)学广论,后经历三年,在拉萨、仰光及重庆汉
藏教理院,陆续译出,共二十四卷,一九三五年冬初版印行。
~P 611
  参考资料:
宗喀巴大师传(京主造及汉文本)      智幢文集第六函
菩提道次第广论              札迦喇嘛文集第一函
菩提道次第略论              霞玛大师的讲义
西藏佛教各宗派源流(土官法日造)     阿嘉善慧教幢的摄颂
青史(童祥造)              公薄智精进的摄颂
西藏佛教史(滚却伦主等康熙三十一年编)  跋梭天王法幢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朱注
三世达赖的讲义              阿旺饶敦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墨注
班禅善慧法幢的讲义            妙音笑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黄注
班禅善慧智的讲义             札底格什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注
五世达赖的讲义              阿嘉永赞的解释名词论
章嘉阿旺罗桑却敦文集第一函        各种六加行法
~P 612
  附录四:
    菩提道次第广论科判        大勇法师 造
科判 分二
初归敬颂及略述本论之重要
次开为四门
甲一为明法源无染故释作者之重要(指阿底峡尊者)
甲二为于教授生敬故释法之重要(指尊者所作之菩提道炬论为本
论根本所依之典)
甲三于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
甲四正教授弟子引导之次第如何
甲一为明法源无染故释作者之重要 分三
 乙一生于胜族
 乙二所得功德 分二
  丙一一切智者所得教之功德 初四明次内明  
  丙二如理修者所得证之功德 分三
   丁一具足戒学 分三
    戊一具足殊胜别解脱戒
    戊二具足菩萨戒
    戊三具足金刚乘戒
   丁二具足定学 分二
    戊一共者 止
    戊二不共者 生起次第
   丁三具足慧学 分二
    戊一共者 观
    戊二不共者 圆满次第
 乙三于教中所作之事业 分二
~P 613
  丙一于印度所作
  丙二于西藏所作 井明著述者以具足三因为最圆满
   一通五明 二有传承 三见本尊得印可
甲二为于教授生敬故释法之重要 分四
 乙一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重要
 乙二显示一切经皆为教授之重要
 乙三易得佛密意之重要
 乙四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重要
甲三于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 分三
 乙一听者之规律 分三
  丙一思闻法之胜利
  丙二于法及说法者生起承事
  丙三正明听之规律 分二
   丁一除三种过
   丁二依六种想 分六
    戊一于己须如病者想
    戊二于说法者须如医师想
    戊三于教法生起药物想
    戊四于修行生起疗病想
    戊五于如来须作正士想
    戊六于正法眼生起久住想
 乙二说者之规律 分四
  丙一思说法之胜利
  丙二于大师及法生起承事
  丙三以如何之意乐与加行而说 分二
   丁一意乐 五种想
   丁二加行
~P 614
  丙四观机说默之差别
 乙三于完结时共作之规律
甲四正教授弟子引导之次第如何 分二
 乙一依止善知识法为道之根本 分二
  丙一为生决定故略为开示 分六
   丁一所依善知识之相 分十
    一具戒 二具定 三具慧 四多闻 五通达真实或教理
    六功德胜己 七善说法 八具悲悯 九有勇猛 十无疲厌
   丁二能依弟子之相 分四
    一求法义利 二善摄心听 
    三敬法及师 四取舍善恶说 具慧与住质直也
   丁三依止法如何 分二
    戊一以意乐依止法 分二
     一净信为本 二念恩生敬
    戊二以加行依止法 分三
     一以内外财供 二以身口给侍 三如教示修行
   丁四依止之胜利
   丁五不依止之过患
   丁六总明其义
  丙二略示修法 分二
   丁一正明修法 分二
    戊一于正修时应如何 分三
     己一于加行应如何 分六
      一净地设像 二庄严供具 三入座皈依 
      四观想圣众 五积资净障 六三事求加 
      一灭不敬知识等邪见 二生恭敬知识等正见 三除内外障难
~P 615
     己二于正行应如何 分二
      庚一总修持法
      庚二此间修法
       一思惟依止之胜利不依止之过患
       二不起寻求师过之心念戒定等德生信
       三念于己有恩生敬
     己三于完结时应如何
    戊二于未修间应如何 分二
     己一总明
     己二别明 分四
      庚一守护根门
      庚二正知而行
      庚三于食知量
      庚四勤修悎悟瑜伽及睡眠时应如何 分二
       辛一悎悟时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辛二睡眠时 分四
        一身之威仪 二正念善法 三惑起觉知 四思惟起想
   丁二须以二种修法修习之相 分二
    一修观 二修止
 乙二得依止已修心之次第如何 分二
  丙一于有暇身劝受心要 分三
   丁一晓了暇满 分二
    戊一明闲暇 分二
     己一人之无暇 分四
~P 616
      一边地 二缺根 三邪见 四佛不出世
     己二非人之无暇 分四
      一三恶趣为三 二长寿天第四此又三
       一 色界之无想 二 无色界之异生
       三 于欲事常散乱之欲天
    戊二明圆满 分二
     己一自圆满 分五
      一善得人身 二生于圣处 三诸根无缺
      四离诸业障 五胜处净信
     己二他圆满 分五
      一诸佛出世 二说正法教 三教法久住
      四法住随转 五他所哀愍
   丁二思惟大义
   丁三思惟难得
  丙二心要受持之法如何 分二
   丁一于道总建立生起决定 分二
    戊一三士之道摄一切佛教之理 分二
     己一增上生满 下士
     己二决定圆满 分二
      庚一二乘 中士
      庚二大乘 分二上士
       辛一波罗密多乘
       辛二金刚乘
    戊二显示从三士门如次引导之相 分二
     己一所有由三士道引导之意义
      明上士与中下士所共者即上士之支分应为其前导
~P 617
     己二明如次引导之相 分二
      庚一正明其相
      庚二明其要义 分二
       辛一摧伏我慢
        为摧伏尚未发生共同中下二士心念之士夫
        自谓为上士之我慢故
       辛二普益三士
        若导上根先以其共下之法无过有利
        若对下根说上法上下二善皆不能生
        又于上根示以共下之法令修已生者
        则能摄持未生者速得修生以为辗转
        向上之引导于其自乘并非迟缓发心
        须要次第者有密经及龙树无著提婆
        等圣言为证故
   丁二正明受持心要之法 分三
    戊一与下士所共修心之道次第 分三
     己一正修此心 分二
      庚一发生希求后世义利之心 分二
       辛一此世不久住念死之心 分四
        壬一不修念死之过患 壬二修之胜利
        壬三发何种念死心 壬四修念死之法 分三
         此三为根本开为九相束为三决定
         一须修 二须现在修 三须不恋色身财物亲友等而修
         癸一思惟定死 分三
~P 618
          子一思惟死王必来任何法不能免
          子二思惟寿命无增有减
          子三思惟虽存在时亦无暇修法而死必决定
         癸二思死期无定 分三
          子一思赡部洲人寿无定死期亦无定
          子二思死缘极多活缘甚少
          子三思极微劣躯死期无定
         癸三思死时除佛法外他皆无益 分三
          子一虽极怜爱之亲友围绕无一能留住
          子二虽尽其所有悦意之财聚一微尘许不能携去
          子三虽与生俱有之骨肉亦要弃舍其他尚何说
       辛二思后世二趣苦乐如何 分二
        壬一总明二趣
        壬二别明恶趣
         癸一思地狱之苦 分四
          子一大地狱 八
           一等活 二黑绳 三众合 四号叫
           五大号叫 六烧热 七极烧热 八无间
          子二近边地狱 四
           一煻煨 二尸粪坭 三剑刃 四广大河
          子三寒地狱 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