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如意扇-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过粉红蚂蚁后,他又来到白玉蜗牛边上,虽然已经移了一些白玉蜗牛到外面去养,但里面的白玉蜗牛还是不见减少。因为那些白玉蜗牛一直在产卵,如意扇空间里面的东西又长得比外面快,所以看起来也没少多少。
    如今宋文家中白玉蜗牛干已经存了不少,就是活的大白玉蜗牛也有很多。吃又吃不完,饭店开业至少要等到五月份,到时候白玉蜗牛肯定又有一大堆,所以他就想拿出一些白玉蜗牛到网路上卖。
    依他的想法,白玉蜗牛按品相、大小分成极品、上品、中品、下品五个等级。
    其中,极品的白玉蜗牛也就是如意扇中最大的那种成人巴掌大的白玉蜗牛,他打算卖五百块,虽然价格有点吓人,但大白玉蜗牛要很久才能长那么大,而且味道非常好,他觉得值这么多钱。至于别人买不买,相信好东西是不怕没人要的,就怕没人知道。
    而上品和中品的白玉蜗牛就略小了一点,价格三百元和两百元。下品一百元,可以搭送一只三指大的蜗牛。
    宋文只想卖大蜗牛,小的不想卖,因为很费事。而且卖大的挣钱,在市面上他还没见过比他卖的白玉蜗牛更大的。况且就味道而言,他觉得大白玉蜗牛的味道比那鲍鱼、象鼻拔什么的要好吃得多。一只澳洲大鲍鱼和象鼻拔都要几百块,他卖五百块也不算很贵。
    看过白玉蜗牛,顺便摘了些菜喂了一下。
    前一阵他拿进来种的大白菜和包心菜长势很好,特别是大白菜,白嫩白嫩的,还挂着些些水珠,看起来晶莹剔透,白玉蜗牛特别喜欢吃。
    走过菜地,来到番薯地。番薯地里的番薯已经很大,再过一阵差不多就可以挖了。这次种的番薯有点多,竹屋里面估计放不下,所以宋文打算把这些番薯中的一部分做成蕃薯干。
    番薯干做起来很简单,煮熟去皮晒干就是,很多人都这么做。但其实这样做出来的番薯并不怎么样,因为它体内的糖分还没有挥发出来。宋文刚好知道人家一个祖传秘制番薯干的方法,所以他打算试试。据说那人的祖辈就是靠做番薯干发家的。
    祖传秘方制作的番薯干很讲究,一般要三蒸三晒,而且颇多忌讳。
    譬如晒番薯干的时候不能让雨露沾到,蒸番薯干的器皿不能用铜铁器,只能用陶瓷、竹木之属,烧的柴火最好是松柏、龙眼之类,据说这样做起来的味道比较好。
    祖传秘方制作番薯干方法。第一,要将番薯头尾削去,只取中间肥大的那部分,最好选红心番薯或者黄红相间颜色的番薯,因为这两种番薯味道最甜。第二,把洗好的番薯放到大砂锅里用水淹面,煮到水滚,然后拿出来去皮,根据自己喜欢的大小切条或者切片,再拿去晒干。制作番薯干最好选夏天,因为天气热,番薯干容易晒干。不能淋雨、不能经露,不然会发霉变黑。
    晒干后的番薯再上竹笼蒸,然后拿出来晒。
    晒的时候可以把番薯干挤压硬实,好保存,吃起来也比较有嚼劲。三蒸三晒后,番薯干制成,可以用透明的厚塑料袋装上,能保存几年。这样做出来的番薯干清香甜美,松软耐嚼,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番薯除了制成番薯干外,宋文还想拿出一部分做成蕃薯粉。村里有家专门做蕃薯粉的,也帮人加工,不过要付些钱。
    蕃薯粉有很多用处,除了用来勾芡、拌东西炸外,还可以用来做糊(贴春联用的粘糊)。如果加上肉碎、炸好的干葱之类,做成番薯粉肠炒蒜苗吃,味道更棒,这一道菜在温陵乡下十分红火。
    番薯地上的番薯叶长得十分旺盛。
    宋文用手捻了一下,感觉十分嫩,就想弄一些出去炒。
    番薯叶炒起来有点番薯的味道,但味道不错。相比番薯叶,番薯藤要更好吃一点,不过蕃薯藤要剥去外面的皮,很是麻烦。而且剥完皮后,还要烫,烫的时候还要加点醋去除它的碱性,这样吃起来味道才好。
    蕃薯藤烫好后,要马上用冷水冲凉。这样蕃薯藤才会又脆又嫩,吃起来才棒,而且看起来也晶莹剔透,十分赏心悦目。蕃薯藤最好是炒三层肉,再切点红辣椒放进去,颜色会比较好看,辣椒最好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吃起来才不会感觉有点卡卡的。
    总结一下就是,去皮番薯藤三两(剥皮累死人,吃起来喷香美味),去皮红辣椒若干(切成四厘米长、三毫米宽的长条),肥瘦相间的三层肉二两一份(切成四厘米长、三毫米厚的薄片),蒜头一粒(切碎),花生油少许,盐味精少许。
    热锅下油,炒熟三层肉,爆香蒜头,再下红辣椒条、蕃薯藤,加点水,调味,勾芡,最后放点尾油。吃起来清甜爽口,带着点别样的番薯味,很下饭。只是剥起番薯丝来会让你有股把那些蕃薯藤都拿去喂猪的冲动。
    (在这里,本人建议,吃蕃薯藤的时候,最好让家里的闲人剥丝,要不然就是小孩,要不就叫别人,反正以不自己动手为主,因为太累。)



第一百四十三章 仙儿茶
    走过番薯地,宋文来到圈养野鸡、野鸭和天鹅的地方。
    经过一阵子孵化,那些野鸡野鸭天鹅屁股底下的蛋终于孵了出来,小天鹅有十多只,野鸡野鸭要多一点,在二十只左右。
    小家伙们毛绒绒的,可爱极了。一只只跟在母亲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的“啾啾嘎嘎”叫着。母亲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活像个小跟屁虫。看到有人过来,也不怕,都好奇凑过来,伸出小脑袋看着。
    宋文给它们喂了点东西。喂的东西也简单,就是一些切碎的菜叶和锉丝的番薯。番薯丝甜甜的,这些家伙特别喜欢吃,一只只吃得肥肥的。
    喂过野鸡野鸭天鹅,宋文来到人参边上。这棵胖人参上次开花结果以后,上面的茎干就枯萎了,又变成秃头模样,不过现在上面又开始冒出绿芽,估计是又要长出茎干了。
    宋文也不管它,四处看着。走了一圈,在水池边上站定,感觉如意扇中的水池空着怪可惜的,就想养点什么?
    山蟹已经有了,不用再养,而且山蟹只是在池边活动,和水池没多大关系。
    那养鲫鱼,不喜欢;泥鳅,已经养了;草鱼,水池好像太小了,养不了多少;鲢鱼,刺太多,吃的时候受罪;鲳鱼,不好养;虾,容易得病;土杀(鲶鱼),偶尔吃一下还可以,长久吃,味道怪怪的。
    想来想去,宋文怎么想也想不出要养什么鱼来。忽然想到应该养些鳗鱼,最好是鲈鳗。
    鲈鳗在闽南本地叫土龙、红土龙,学名花鳗鲡,有点像大鳝鱼,所以又有人叫“鳝王”。
    土龙最大的在两、三米以上,有四、五十公斤。
    土龙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可以做药用。其肉,味甘、平,有滋补强壮、祛风杀虫的功效。骨、血、鳔等也可入药。民间有用土龙头同川芎一起炖制食用治疗头晕头痛的。土龙用药材炖吃还十分的补,味道好得不得了,就是价格贵了一点。
    不过宋家堡附近并没人养这东西,这东西一般都养在沿海一带,看来是要跑一趟铜陵了,那边临海,养这东西的比较多。
    出了如意扇,宋文来到摊晾嫩竹芽的地方看了一下,发现嫩竹芽已经晾干,就把那些剪下来的嫩竹芽尖儿拿到前院。因为要炒茶,所以他特地在前院砌了个炒茶的灶台,就和乡下烧柴的灶一样,不过烧的是木炭。
    《略庵随笔》中提到,炒竹叶茶用的必须是用龙眼木烧成的木炭。因为龙眼木属于阳木,而竹叶性微寒,用龙眼木的阳气冲去竹叶中带来的寒气,让竹叶茶喝起来更有益身心。
    宋文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古人做事总是这么神神叨叨的。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书上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就是。
    如今大多数人炒茶都是用电炒锅手炒或者干脆直接用机器炒的,
    用炒茶机的最大好处是节约成本,人工炒起来费时费力,而且价格高,机器炒则省时省钱。但是手工炒制出来的茶叶与机器炒出来的完全不同。从外形看,机器炒出来的茶叶更规整,更好看。但是喝起来的味道上,机器炒出来的茶叶和手工炒制的相比要逊了一大截。
    炒茶其实就是炒青,主要是炒去茶叶中的泥土味道、水分,还有茶叶本身的那股青味,以让茶叶香味和精华保留下来,味道更加凸出,更加香醇。
    宋文点燃炒茶锅灶里的木炭,待炒茶锅的温度可以时,就把嫩竹芽尖放了下去。炒茶锅是新的,所以第一遍要用嫩竹芽尖来炒去新锅的味道,就和厨房买来新锅要炼一下是一个道理。
    因为除去铁锅的新味,炒出来的茶带着铁锅的味道,所以炒出来的茶不能用,要扔掉。扔掉后,宋文就再接再厉炒了起来。
    宋家堡这边没人种茶,也没人会炒茶,所以宋文只得上网查询。
    察看了无数视频,看了无数文字介绍后,他感觉炒茶对他来说根本就是毛毛雨。谁知炒起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不是炒焦就是带着股青臭味,惨不忍睹,惨绝人寰,十锅中都不见得有一锅是合格的。
    到了最后,把炒好的品相可以的竹叶茶拿起来称了一下,发现还不到一两。
    你个香蕉芭乐,宋文破口大骂,这玩意儿简直比传说中的炼丹还难。
    要知道早上他摘下来可是两箩筐,就算只用嫩芽尖儿也还有半箩筐左右,没想到炒到最后竟然只有这么一点,他跳楼的心都有了。不过还好,终于炒出来了。
    他迫不及待的拿着炒好的竹叶茶来到屋中,然后从里面拿出一个厚玻璃杯,放了一点炒好的竹叶茶,用烧滚的泉水冲泡起来。
    泉水冲入杯中,嫩竹芽儿瞬间舒卷开来,舒卷开的叶子随着滚水转动,如同谪落凡尘的仙女,在水中曼妙轻舞,最后舒展开来,成一片新嫩的竹叶,叶片上叶脉清晰可见,一缕竹香随之飘出。
    清新怡人,让人仿佛深处竹林之中,一片清新竹意袭来,如梦如幻。
    竹叶茶泡起的茶水清澈,色在黄绿之间,不淡不浓,有如君子一般,不偏不倚。
    宋文微微品了一口,入口香醇甘鲜,吞入腹中,香气馥郁,过后回甘,齿有余香,让人迷醉。
    真是好茶啊!宋文感叹道。
    也不知那叫略庵的人怎么想出来这个制作竹叶茶的方法,简直逆天了。凡人的头脑能想起来吗?
    他觉得应该给这茶取个名字,用竹叶茶太俗了。看它泡起来如仙女一般在水中翩然起舞,就叫“仙儿茶”吧!全名大尖仙儿,因为是产自大尖山的竹林。或许以后能跟冻顶乌龙、武夷岩茶、洞庭龙井等等齐名也不一定。
    喝过后,他就再也不舍得喝了。只有一两,一喝完可就没了。外面那些炒得稍微过火一点的茶叶他也不舍得扔,收起来用袋子包着收好,以后还可以泡。
    把炒茶锅和灶台清理了一下,宋文又拿出摊晾干的那些剪下来的嫩竹芽来,打算接着做竹叶酒。
    竹叶酒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不像做竹叶茶那么繁琐。只要把青稻米煮熟,再把磨好的药粉、切碎的嫩竹芽儿和酒曲粉洒在煮熟的米饭上,搅拌均匀压实就行。
    宋文把饭和磨好的药粉、嫩竹芽碎末、酒曲粉拌好后,放入一个大瓷盆里压实,盖上布放到一边,等着明天药材的药力和嫩竹芽的香味沁入饭中,酒香溢出,就可以开始蒸酒。
    一切弄妥当后,看看天色不早,宋文就去炒菜。
    晚上要睡觉的时候,他在淘宝上申请了个店铺,然后拍了一些大白玉蜗牛的照片放了上去,定好价钱,顺便花了点钱宣传一下,就等着人来买了。现在他穷得要命,就等着卖大白玉蜗牛进账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海岛
    昨晚失约,今天补上。节前后,事情繁多,见谅。
    ####################################################
    昨夜又下了一阵小雨,檐角水珠未干,一滴一滴滴在地面,溅起一粒粒晶莹珠花。
    宋文一早起来,打开窗户,迎面飘来凉爽的风。还未完全苏醒的朦胧睡意,在这凉风中一下子消逝得无影无踪。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清新的空气从鼻中直透头顶,再由头顶往脑后直达脚底,如醍醐灌顶,瞬间有一种百脉俱通的感觉。再睁开眼来,又是另一个世界。
    活动一下筋骨,就去厨房煮饭。
    洗米下锅后,他走到后院喂水牛、骆驼和鸡鸭。
    那两头黑白骆驼刚刚来到这里时还不大适应,经过一阵后就喜欢上了这里,尤其喜欢和小水牛在一起。现在三个小家伙已然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时时刻刻粘着一起,若不是大水牛已经没有nǎi水,估计小水牛会让它们一起来一口,以增进彼此坚定的友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