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政治经济学(穆勒)-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他们在国家的经济资源以及制度和风俗方面发起和促进最有价值的改进。让我们只看以下一些最明显的现象;法国农业在某些方面的落后状态,部分是富有的地主沉溺于城市的享乐造成的,而本来在这些方面是希望这一有教养的阶级能有所作为的。人类事务上的几乎所有可能的改善,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固然,在很多情况下,思想更为自由和更富有创造性,会削弱对体力劳动的专心程度,但却会使实际投入的劳动更有效率。
  由以上所述可见,农业的生产力取决于两种对立的力量,我们根据这两种力量的性质可得出一些基本推论。在指出这些推论以前,必须说明,上面我们有关农业的论述,几乎可以不加修改地应用于农业所能代表的其他产业,即所有从地球上获取原料的产业。例如,采矿业通常只有超比例地增加费用才能增加产量。不仅如此,即令保持年产量不变,采掘所花的劳动和资本也会愈来愈多。因为矿山不会再生产出已挖出的煤炭或矿石,所以不但所有矿山最后都会被采尽,而且即令在还看不出任何枯竭迹象时,开采费用也会愈来愈高;井筒必须做得更深,巷道必须开得更远,排水用的动力必须更大;煤炭或矿石的提升高度也会加大,搬运距离也会更远。因此同农业相比,报酬递减规律更加无条件地适用于矿业。采矿作业比农业更容易受机械改进的影响。蒸汽机的第一个伟大的应用是在矿山上,而在提取金属的化学工艺方面更具有改进的无限可能性。还有另外一种并非罕见的可能性,有利于抵消现有全部矿山被采尽的进程,即发现丰富程度相等或更丰富的新矿。
  综上所述,所有数量有限的自然要素,不仅其终极的生产力是有限的,而且在远未达到其最高的生产力以前,它们就愈来愈难以满足更多的需求。然而这一规律会由于人类支配自然的力量的增强,特别是由于人类知识的进步和人类因此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控制自然要素的性质和力量,而被中止或暂时受到抑制。

  第十三章 前述规律的后果
  第一节 当生产是因积累欲望不足而受到限制时的补救办法
  从前述可以看出,生产的增长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资本的不足,一是土地的不足。生产的增长陷于停顿,要么是因为实际积累欲望不够强烈,不能促进资本进一步增加,要么是因为虽然拥有多余收入的人们有可能将收入的一部分节约下来,但由于社会所能支配的土地是有限的,使用追加资本所得到的报酬不足以抵偿他们为此所作的节省。
  在一些国家,如亚洲各国,积累的观念很淡薄;除非受到巨大收益的引诱,否则人们既不肯储蓄,也不肯为储蓄而工作,甚至如果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得到高额收益,他们也不肯储蓄;由于既没有充足的资本也无足够的远见卓识来采用新发明的机械,借以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致使生产仍很不发展,仍很原始;从经济上说,这些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劳动热情,提高实际积累欲望。方法首先是要改善政治制度;使财产更加安全;降低赋税,不再以税收名义任意勒索人民;采用更持久、更有利的土地使用制度,以尽可能保障耕者所花费的劳动、技能和经济方面不可分割的利益。其次是要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破除阻碍发挥劳动积极性的习俗和迷信;促进精神活动的发展,使人们热心于实现新的欲望。第三是要引进外国技术,以把追加资本的报酬提高到与低积累欲望相适应的水平;输入外国资本,这可以使生产的增加不再完全依靠本国居民的节俭和远见,同时还可以对他们起示范作用,这些即令并未改善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而仅仅是灌输了新思想和打破了习惯的束缚,也会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新的欲望,更多地为将来考虑。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程度上适用于所有的亚洲居民,并且也适用于文明和工业程度较低的一些欧洲国家,如俄国、土耳其、西班牙和爱尔兰。
  第二节 并非仅仅在财产不平等的国家有必要限制人口
  但在另一些国家(英国居于这些国家的首位),劳动热情和实际积累欲望则无需任何鼓励;人们为了少量酬劳就会辛辛苦苦地工作,为了少量报酬就会拼命节省;虽然劳动阶级的节俭远未达到所要求的程度,但富裕阶层的积累欲望却太高了,需要的不是鼓励,而是予以降低。在这些国家,如果资本的增加不是由于报酬的锐减而被制止或陷于停顿,资本永远不会短缺。正是报酬不断递减的趋势,使得生产的增长常常伴随着生产者状况的恶化;这种趋势是土地生产的必要和固有条件带来的结果,最终会使生产的增长完全停顿。
  在所有已超越了农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人口增长所引起的粮食需求的每一增加,如果生产不同时得到改进,就总是会减少每个人按公平分配得到的份额。若缺少未占用的肥沃土地,又不进行有助于降低商品价格的改进,那就只有靠超比例地增加劳动才能增加生产。居民必须更辛苦地劳动,或减少粮食的消费,或牺牲一部分其他享受来换取通常所需的粮食。如果尽管人口有所增加,可这种必要性却被推迟出现,那是由于有利于生产的改良在继续,由于人类提高劳动效率的发明在与大自然进行着势均力敌的斗争,一旦原有的资源被人类的需要耗尽,就会从难以驾驭的自然力中索取到新的资源。
  由此可得出这样一条重要推论,即并非象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有在财产很不平等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限制人口。在任何一种文明状态下,较多的人口从整体上说都不会象较少的人口过得那样好。人口过多会使人受到惩罚,并不是由于社会的不公,而是由于大自然的吝啬。财富的分配不公甚至不会加剧灾难,最多只不过是使人稍微早一点感觉到灾难。有人说:“口”的增加会带来“手”的增加。这种说法是不真实的。新的“口”需要和老的“口”同样多的粮食,而新的“手”却生产不出同样多的粮食。如果所有生产手段作为共同财产由全体人民所拥有,产品在他们之间绝对平均地分配,如果在这样组成的社会中,劳动干劲和现在同样大而且产品也同样地丰富,则将有足够的产品使全部现有人口都过得很舒服;但在这种条件鼓励之下,若人们的习惯保持不变,则毫无疑问,只需20年略多一点的时间,人口就会翻一番,到那时,人们的情况将会怎样呢?除非生产技术在同一时间内得到了空前巨大的改进,否则就得求助于贫瘠的土地,就得在优质土地上进行更费力和收获很少的耕作来为这样多的人口获取粮食,这必然会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比以前穷。如果人口继续以同样速度增加,则每个人很快就会只拥有生活必需品,接下来每个人很快就会连充足的生活必需品都得不到,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将会被死亡所阻止。
  mpanel(1);
  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在任何其他时候,劳动生产率能否得到提高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能否得到改善,均取决于人口的增长是快于还是慢于改良的速度。在已经达到某一人口密度,已获得了劳动联合的主要好处以后,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就只会损害人民的平均生活状况;但是,改良具有相反的作用,可使人口增加时生活状况不恶化,甚至还不断地有所改善。改良在此处必须从广义上去理解,不仅包括新的工业发明,或原有发明的推广应用,还包括制度、教育、舆论以及一切人类事务上的改进,只要给予了生产新的刺激或新的便利,就应包括在内。在一国的人口有所增长,从而需要增加产量时,若该国的生产力相应提高,那就无需靠耕种劣质土地来增加产量,也无需靠在报酬递减的情况下向原有土地投入更多的劳动来增加产量;或者不论怎样,随着改良的推进,工业劳动的效率会提高,由此而可补偿地力的下降。增加的人口必然靠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维持生活,并可以过得同以前一样好。但是,如果人类支配自然的力量停止增长或受到削弱,而人口却不放慢增长速度,如果控制自然要素的力量保持不变,却要求自然要素提供更多的产量,那么,除非平均说来每个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或平均说来减少每个人从总量中得到的份额,否则增加的人口就不会得到较多的产品。
  事实上,在某些时候人口的增长快于改良,而在另一些时候改良则快于人口的增长。在法国大革命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英国的人口增加得很慢;但改良至少在农业方面似乎更慢,因为虽然并未出现使贵金属降价的任何情况,可谷物的价格却大大上涨了,英国由谷物出口国一变而为进口国。不过,这一证据并不具有结论性,因为在该世纪的前半叶丰年很多,而在后半叶丰年则不多,由此而使谷物价格在后一时期不断上涨,尽管社会的进步处于正常状态。在此时期制造业的改良或进口商品成本的降低,是否补偿了土地劳动生产力的下降,这一点尚不能肯定。但自从瓦特、阿克赖特和他们的同时代人完成了伟大的机械发明以来,劳动得到的报酬很可能增加得同人口一样快,而如果报酬的增加并未引起人类固有繁殖能力的增强,则还会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在以往的二、三十年间,农业生产进步得如此迅速,以致土地产量的增加超过了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增加;甚至在谷物法的废除暂时大大减轻了人口对生产的压力以前,谷物的平均价格就已明显降低了。但是,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改良会与人口增长保持同步,甚或超过人口的实际增长,可是毫无疑问,改良永远不会达到人口可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如果不实际限制人口,便无法阻止人类生活状况的普遍恶化。如果人口受到较严格的限制,而改良照样进行,则对整个民族或人类来说,就会有比现在多的产品。改良从自然界那里榨取的更多产品不会全部用于供养新人口。虽然总产量不会大大增加,但按人口平均的产量却会提高。
  第三节 即使在粮食进出口方面实行自由贸易,也必须限制人口
  如果一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改良的速度,那就必须耕种劣质土地才能满足增加的需求,该国获取生活资料的条件就必然愈来愈不利;此时,如果人口的增长速度仍和以前一样,该国可以采用两个权宜之计来缓解这一矛盾。一个办法是从国外进口粮食,另一个办法是移民。
  从外国进口较便宜的粮食同采用农业发明以低廉的成本在国内生产粮食是一样的。它同样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以前是用一定数量的劳动种粮食而得到一定数量的粮食;现在则用同样多的劳动生产棉花、器具或其他商品,而可以交换到更多的粮食。这种改进同农业上的发明一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换回劳动生产力的下降。但在这种情况下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样,要不了多久事物就会恢复原样;退下去的潮水会马上又涨上来。诚然,当某一国家从全球的广大地区获取其粮食供应时,地球该小角落人口的增加只会对如此广阔的地域产生很小的影响,以致该国人口可以翻两番或三番,而不会感觉到生产的发条被上紧了,也不会感觉到整个世界的粮食价格有任何上涨。但是这忽略了以下几件事情。
  首先,能输出谷物的地区并不是整个地球,而只是地球上的某些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或通航河流的两岸。在大多数国家,沿海地区是最先有人居住和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因而很少会有多余的粮食。所以,主要的供应来源是某些通航河流(如尼罗河、维斯杜拉河或密西西比河)的沿岸地带;在地球的发达区域内,并没有很多这样的地方能在不加剧对土地生产力榨取的条件下无限期地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当前的交通状况下,要从内地获得大量的谷物供应,在很多情况下是办不到的。靠改善道路、开凿运河和修筑铁路,最终会克服这方面的障碍,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除美国外,在所有粮食输出国中,这方面的进展都非常缓慢;而除非人口的增长受到非常有效的限制,美国粮食生产的增长也无法和人口的增长保持同步。
  其次,即令供应来自输出国的全部地区,而不仅仅是其一小部分地区,所能供应的粮食数量也是有限的,并且不可能在不增加生产费用的情况下得到供应。粮食出口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国家的实际积累欲望较高,另一类国家的积累欲望则较弱。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实际积累欲望较强,资本迅速增加,粮食生产或许会很快扩大。但在这些国家,人口也增长得异常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