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操练。在古希腊罗马各共和国,各公民留在家乡的时候,多半是单独地、分开地,或
和所喜欢的伴侣一同操演,不到实际作战时期,不属于任何特定部队。在其他国家则又
不同。它们的民兵,不但要操演,而且编为队伍。在英国,在瑞典,乃至在近代欧洲设
有这种不完全兵备的一切国家,每个民兵都有其所从属的特定部队,都有其正式和固定
的官长。在战时固不待言,在平时亦是如此。
    火器未发明以前,一个军队的优越程度,是要看其中各个兵土使用武器的熟练和技
巧程度而定。体力和动作的敏捷最为重要,通常以此决定战斗的命运。使用武器的熟练
和技巧,与今日的剑术同,不是夹在大众之中能够学成的。要获得那种武艺,只有各人
进特定的学校,从特定的教师,单独学习或和与自己本领相同的特别朋友一起学习。火
器发明以来,体力和敏捷,甚至使用武器的特别技巧和熟练,虽然不是全无用处,但比
较以前,不重要得多了。新式火器的性质,虽然不会把笨拙者提高到和熟练者立于同一
水准,但比较以前,却使他们更接近于同一水准。同时,人们一般认为,使用这新式火
器所必要的一切技巧和熟练,可夹在大部队中学习获得。
    决定近代军队战斗命运的,与其说是兵上使用武器的技巧和熟练,倒不如说是纪律、
秩序和迅速服从命令。近代的火器是有声响的,是有烟气的,是会使人一听到炮声,而
且往往早在距战斗开始还很久之前,就感到随时会遭遇目不能见的死神的。所以,往往
战斗一经开始,这纪律、秩序和服从性就难于保持。古代的战斗情况,迟不相同。除人
的叫吼声外,没有声响,没有烟气,也没有看不见的负伤和致死的原因。在致死的武器
实际接近以前,在他附近有没有这种武器,各人都看得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一支军
队只要对使用武器的熟练和技巧有相当把握,则维持纪律和秩序,就不但在战斗开始时,
即在战斗全过程中,或者直到两军胜负判然时为止,都必定比在使用火器场合容易得多。
不过,纪律、秩序和迅速服从命令,那是要在大队一起操练的军队才能获得的。
    可是,民兵不论用什么方法教练或训练,训练好了的民兵,总远不及纪律良好训练
得宜的常备军。
    在使用武器的熟练上,一周或一月训练一回的兵土,决不及每日或隔日训练一回的
兵士。军队使用武器的熟练,虽可以说在近代没有往昔孤样重要,但举世公认的普鲁土
军队的优越,据说就是得力于他们更善于使用武器。这证明,即在今日,这种熟练,亦
还是极其重要的。
    一种兵士,仅仅每周或每月听长官指挥一次,其余一切时间,都可自由处理自己的
事务,在任何方面不必对长官负责。另一种兵士,其全部生活及行动,每日都在长官指
挥之下,甚至每日起床上床,至少到营舍睡觉,都要依长官的命令。就这两种兵士比较
起来,对于长官的敬畏程度,对于服从命令的迅速程度,前者是决不如后者的。所以,
就所谓手法训练说,换言之,就操纵和使用武器说,民兵往往不及常备军。就纪律说,
换言之,就迅速服从命令的习惯说,民兵更远远不及常备军.可是,在近代战争中,立
即服从命令的习惯,比操纵武器的本事,重要得多。
    跟随平时所惯于服从的酋长作战的民兵,象鞑靼及阿拉伯的民兵那样,是最好的民
兵,他们尊敬长官和立即服从命令的习惯,最与常备军接近。苏格兰高地的民兵,当其
在自己酋长指挥下活动时,也具有这种优点。不过,他们不是到处流浪的牧人,而是有
固定住所的收人,他们在平时没有追随酋长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其他地方的习惯。所以,
和鞑靼人阿拉伯人比较,他们到战时是不大愿意同酋长驰赴远方的,也是不大愿意长久
留在战争场所的。他们一获得战利品,马上就渴望回家,酋长的权威,不一定能够制止
他们。这就是说,讲到服从,他们是远不及鞑靼人、阿拉伯人的。此外,此等高地居民,
一向过惯了固定的生活,在野外的时候少,所以他们不象鞑靼人、阿拉伯人那样惯于军
事训练,不如鞑靼人、阿拉伯人那样善于使用武器。
    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无论何种民兵,只要作过几回战,就可以成为一个十足的
常备军。因为他们每日操练武器,不断在长官的指挥之下,所以不久就获得了常备军那
样迅速服从命令的习惯。未赴战场以前,他们是做什么的,这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要
作过几次战,他们就必然会获得常备军的一切优点。所以美洲的战争,如果再延长一点,
美洲的民兵,无论就那一点说,都可以和那支在前次战争中所显示的武勇并不稍差于法
国和西班牙最顽强老兵的常备军相抗衡。
    知道了这个区别,我们就可依历史的事实,来证明有纪律的常备军对于民兵,有无
比的优越性。
    有史可稽的最初出现的常备军之一,就是马其顿王腓力普率领的军队。他常与色雷
斯人战,与伊里奥人战,与色萨利亚人战,乃至与马其顿邻近的希腊各都市战。历次战
争的结果,他渐渐把他最初也许是民兵的军队,化成了一个受有严格训练的常备军。就
在和平时候——这种时候很少也不很长——他也是小心地把军队保留下来,不予解散。
后来,经过长久激烈战争之后,希腊各主要共和国的勇敢而精练的民兵,被他打败了,
征服了。接着,稍一接触,大波斯帝国赢弱而缺乏训练的民兵,也被他征服了。希腊各
共和国和波斯帝国的没落,就是常备军对于民兵持有无比的优越性的结果。这可以说是
历史中有相当明确详细记录的第一次人类事务的大革命。
    迦太基的没落,和代之而起的罗马的兴隆,那是人类历史中的第二次大革命。这两
个有名共和国的一切消长变动,都可由同一原因说明。
    从第一次迦太基战争终了,至第二次迦太基战争开始,迦太基的军队,不断从事战
争,相继由三个大将即哈米尔卡尔、其婿哈斯德拉巴及其子汉尼巴率领。他们最初惩创
了自己国内叛变的奴隶,接着镇定了非洲叛乱的各民族,最后又征服了西班牙大王国。
到了汉尼巴率领军队,由西班牙向意大利进攻时,他的军队必然由这历次战争受到了常
备军的严格训练。当时罗马人虽不是完全过着和平生活,但他们那时没有经历象样的战
争,他们的军事训练,自然不免大大弛缓。所以罗马军队在特雷比阿、在斯雷米阿以及
在肯尼地方,与汉尼巴的军队会战,那是以一种民兵对抗常备军。这一情况,也许比任
何其他情况更有力地决定这几次战争的命运。
    汉尼巴留在西班牙的常备军,对于罗马派去抵御它的民兵,也具有同样的优越性,
所以这常备军在他的弟弟小哈斯德拉巴指挥下,不到几年,就把罗马的民兵,通通逐出
西班牙了。
    汉尼巴没有从本国得到充分的供给。同时,久役战场的罗马民兵,又渐渐在战争过
程中,成了训练有素操练纯熟的常备军。在对比上,汉尼巴所固有的优越日益低降。小
哈斯德拉巴后来认为有必要领他在西班牙所统率的全部或几乎全部的常备军,往意大利
支援他的兄长。在进军中,据说被向导者指错了路。他踬躅在生疏的国土里面,猝不及
防地受到另一支同样精练或更精练的常备军的袭击,结果全军覆没。
    当哈斯德拉巴由西班牙退去后,罗马大将西皮阿所遭遇的抵抗,不过是一些劣于自
己军队的民兵。他一气把那些民兵打败了、克服了,而他自己的民兵,在战争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成了训练有素操练纯熟的常备军。后来,这种军队,派往非洲,非洲抵抗它
的,不过是一些民兵。这时,为防御迦太基计,汉尼巴的常备军,有被召回的必要。那
些屡战屡败的垂头丧气的非洲民兵,也加入该常备军。在查马会战中,这些民兵构成汉
尼巴的军队的大部分。而这相互敌对的两大共和国的命运,就由那一次战斗的结局决定
了。
    从第二次迦太基战争告终,直到罗马共和国没落,罗马的军队可以说是十足的常备
军。当时马其顿的常备军,对它抵抗。在战争声威达于顶点的时候,罗马军队尚须经过
两次大战争及三次大会战,才能征服这小小王国。假使马其顿的最后国王不肯示弱,恐
怕征服这小国还更要困难呢。上古世界一切文明国家的民兵,如希腊的民兵,叙利亚的
民兵,埃及的民兵,对于罗马的常备军,都只作微弱的抵抗。其他野蛮国家的民兵,则
抵抗比较激烈。米斯里德斯由黑海、里海以北各国率领来的塞西亚或鞑靼民兵,是罗马
在第二次迦太基战争后碰到的最可怕的劲敌。帕斯阿及日耳曼的民兵,亦很可钦佩。他
们曾有几次把罗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可是就大体说,罗马军队如果好好指挥,这般民
兵究竟不是它的敌手。罗马人对征服帕斯阿、日耳曼不肯彻底做下去的,那恐怕是因为
他们认为帝国已经够大了,无须乎再加上两个野蛮国家。古代帕斯阿人,似乎为塞西亚
或鞑靼系属的民族,始终保持着很多的祖先风习。和塞西亚人或鞑靼人一样,古代日耳
曼人也是一种流浪的游牧民族。他们平时由酋长率领着在各地迁流;战时依旧由同一酋
长率领着进行争斗。他们的民兵,正与塞西亚或鞑靼的民兵同其种类。说不定,他们还
是前两者的后裔。
    罗马军队纪律松弛的原因,不一而足。而纪律过于严峻,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在他
们非常强盛时,既已打得天下无敌,那坚重的盔甲,就当作不必要的重荷而抛开了,那
烦难的教练,就视为不必要的劳作而疏忽了。加之,罗马各皇帝治下的那些常备军,特
别是成守边疆防备日耳曼人及班诺尼亚人的常备军,他们简直是各皇帝的危害势力;它
们屡屡反对皇帝,拥立自己的将军。为要减弱这些常备军的危害程度,据某些作家说,
是德奥克里希恩大帝,又据其他作家说,是康士但丁大帝,首先把总是由两三军团合成
的大部队的屯驻边境的常备军,召回内地,然后再化分为小部队,散驻各省的都市,非
有用武逐敌必要,即不许其移动。军队常川驻在商业及制造业都市,兵士们自身就渐渐
变成了商人、技工或制造业者。市民的性质,于是渐渐超过军士的性质而占优势。这一
来,罗马的常备军,就逐渐颓废了,成为腐败、疏忽、无训练的民兵,后来日耳曼和塞
西亚民兵入侵,西罗马帝国就抵挡不住了。那时,各皇帝没有办法,就开始雇佣那些国
家中的某些国家的民兵,抵抗另一些国家的民兵,这样才多维持了一些时候。西罗马帝
国的没落,是古代史中比较保有明确详细记录的人类事务上的第三次大革命。这革命的
原因,就是野蛮国民兵对于文明国民兵的无比的优越,也就是游收者国家的民兵对于由
农夫、技工及制造业者组成的国家的民兵的无比的优越。这里,民兵所战败的,大都不
是常备军,只是在训练与纪律方面不及他们的民兵。希腊民兵战败波斯民兵是如此,后
来瑞士民兵战败奥地利和勃艮第民兵亦是如此。
    西罗马帝国没落了,在它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是日耳曼民族和塞西亚民族的国家。这
些民族移迁新土后,他们的兵力依然在若干时期内保持原来的性质,它是由牧人及农夫
组成的民兵,在战时即由平时所惯于服从的酋长带往战场作战。所以,他们是经过了相
当训练,具有相当纪律的。但是,随着技术及产业的进步,酋长的权威逐渐衰微了,大
多数人民能匀出来受训练的时间也比较减少了。封建式的民兵训练逐渐荒废,纪律亦日
趋松弛。为纠正这缺陷,就逐渐着手建立起了常备军。并且,编制常备军的方策,一经
为某文明国所采用,其他文明国就有立即仿行的必要。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的民兵,
非这样编成的常备军的敌手,要想国防安固,只有采用这种方策。
    常备军的士兵,纵使从未上过阵,从未经过炮火,也往往显得有老兵那样的勇气,
而且,一开始上阵作战就配得上和最顽强最有经验的老兵见个高低。1756年,俄罗斯军
队攻打波兰,俄罗斯军队所表现的武勇,简直可以与欧洲当时最顽强最老练的普鲁士兵
士相颉颃。然而俄罗斯帝国前此二十年是国泰民安的;它那时军队中曾上过阵的兵士,
决不很多。1739年,西班牙战争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