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数相等,出产量亦一定会大得多。适当地花在固定资本上面的任何费用,一定都能
很快地带回很大的利润,而且年产物价值由此而来的增加,会比这类改良物所必要的维
持费大得多。不过这种维持费,要动用这种年产物的一部分。原来可直接用只增加食品、
衣料、住所以及各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材料和人工,就有一部分改作他用。这新的用途
当然是很有利的,但与原来的用途不同。因此我们说,机械学的改良,使同一数目的工
人,得以较低廉较简单的机器,进行同量的工作,这委实是社会的福利。从前比较昂贵
复杂的机器,其修补常须费去一定数量的材料和人工。现在机器改良了,这一定数量的
材料和人工,可以节省下来,再凭借某种机器的力量,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譬如,大
制造厂主原来每年须以一千镑作为机器修理费,现在,倘使能够把修理费成为二百镑,
其余五百镑出可用以增购材料,增加工人。这样,帆器产品的数量,自然会增加起来。
产品增加了,由此种产品而产生的社会福利,亦跟着增加。
    在一个大国,固定资本的维持费,可与私有土地的修理费相比。保持土地产物,从
而保持地主的总地租和纯地租的数额,都常须有修理费。但当措施得宜,修理费减少,
而产物并不减少时,则总地租至少依旧不减,而纯地租则一定会增加起来。
    但是,固定资本的维待费,虽然不能列在社会纯收入之内,但流动资本的维持费,
却不能与此并论。流动资本包含四部分,即货币、食料、材料、制成品。我们说过,后
三部分,经常由流动资本中抽出,变作社会上的固定资本或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凡不
变为固定资本的消费品,就变作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而成为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所
以,维持这三部分流动资本,并没从社会纯收入抽出任何部分的年产物,只维持固定资
本,才需要从社会纯收入中抽出一部分年产物。
    就这点看,社会流动资本便与个人流动资本不同。个人的流动资本,决不能算作个
人的纯收入;个人的纯收入全由他的利润构成。但社会流动资本,虽由社会内各个人的
流动资本合成,但不能因此便说社会流动资本绝对不是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商店内存
的货物,虽然不是商人自己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但可以是别人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
由别种财源取得收入的他人,可经常以该收入补还商人的货物的价值,以及偿付商人的
利润。商人的资本不会减损,享用者的资本办不会减损。
    因此,社会流动资本中只有一部分,其维持会减少社会纯收入。这一部分就是货币。
    货币虽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但就它对社会收入的影响说,它和固定资本是很相象
的。
    第一,营业上使用的机器和工具的建造与维持,是需要一项费用的。这项费用,虽
然是社会总收入的一部分,但是从社会纯收入中扣除下来的。货币亦然。货币的收集与
弥补,亦需要一项费用,这种费用虽然是社会总收入的一部分,但也是从社会纯收入中
扣除下来的。货币是商业上的大工具,有了它,社会上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娱乐品,
才得以适当的比例,经常地分配给社会上各个人。但它是非常昂贵的工具。这昂贵工具
的维持,必须费去社会上一定数量极有价值的材料即金银和一定数量极其精巧的劳动,
使其不能用来增加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即不能用来增加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
娱乐品。
    第二,无论就个人说或就社会说,构成固定资本的营业上使用的机器和工具,都不
是总收入或纯收入的一部分。货币亦然。社会的全部收入,虽赖货币能经常分配给社会
各成员,但货币不是社会收入的一部分。货币只是货物借以流通的轮毂,而和它所流通
的货物大不相同。构成社会收入的只是货物,而不是流通货物的轮毂。计算社会总收入
或纯收入时,必须从每年流通的全部货币与全部货物中,减去货币的全部价值,一个铜
板也不能算在里面。
    这个议论会使人觉得有些诡辩或有疑问,只因所用文字暧昩不明;如果解释适当,
理解无误,那几乎是自明的。
    我们说一定数额货币时,有时指的仅是货币内含的金块,有时又暗暗地指这数额货
币所能换得的货物,即指因占有这数额货币而取得的购买力。譬如,我们说英国的通货
计一千八百万镑时,我们的意思不过说,据某作家计算或设想,英国现今流通志这么多
金块。但若说某甲年收入五十镑或一百镑时,我们通常所指的,不仅是他每年可收入的
金块量,而已是他每年可以购买或可以消费的货物的价值。我们通常用这句话来表示他
是怎样生活,或者说,他应该怎洋生活,换言之,他所能享受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就数量说,就质量说,该是怎样?
    我们说一定数额货币,意思不仅指这数额货币内含的金块,内中还暗指这一数额货
币所能换得的货物,所只,在这场合,这数额货币所表示的财富或收入,决不能同时等
于这两种价值,却只能等于二者之一。仅与其说等于前者,无宁说等于后者;与其说等
于货币,无宁说等于货币所值。设某甲每星期领养老金一几尼,一星期内,他可用这一
几尼购买一定数量的生活品。便利品、娱乐品。他每星期的真实收入,换言之,他的真
实财富,即和这数量的大小成比例。他每星期的收入,决不能同时与一几尼相等,又与
这一几尼所能购买的货物相等。它只等于二者之一。事实上,与其说等于前者,无宁说
等于后者;与其说等于这一几尼,无宁说等于这一几尼所值。
    如果这人的养老金,不以金付给,却每星期付以一几尼的票据一纸,很明显,他的
收入,与其说是这一片纸,无宁说是这一片纸所能换得的物品。一个几尼,亦可以看作
一张票据。有了这张票据,可以向邻近各个商人,支取一定数量必需品和便利品。构成
取得这些物品的人的收入的,与其说是余块,无宁说是他因占有这个几尼而能够换得的
货物。如果这一个几尼竟然不能换得什么物品,那它的价值,就象对破产者所开的票据,
同样没有价值。
    一国全体居民每星期或每年的收入,虽然都可以是,而且实际也是,由货币支付,
但无论如何,他们真实财富的大小,他们全体每星期或每年的真实收入的大小,总是和
他们全体用货币所能购买的消费品最的大小成比例。这样,他们全体收入的全部,显然
不能又等于这货币,又等于这消费品,而只等于这两价值之一,与其说等于前一价值,
无宁说等于后一价值。
    我们常用一个人每年领受的金额,来表示这个人的收入。但所以如此,只因为这个
金额,可以支配地的购买力,换言之,可以支配他每年所能取得的消费品的价值。我们
仍然认为,构成他的收入的,是这种购买力或消费力,而不是含有这种力量的金块。
    如果就个人说,情形已经十分明白,那末,就社会说,情形还更明白。一个人每年
领受的金额,往往恰好等于他的收入;亦即国此故,他所领受的金额,最能简切明白表
示他收入的价值。但流通在社会间的金额,决不能等于社会全体人员的收入。同一几尼,
今日付甲,作为甲的养老金,明日可付乙,作为乙的养老金,后日又可付丙,作为丙的
养老金。所以在任何国家,年年流通着的金额,和年年付出的养老金比较,价值都要小
得多。但购买力,换言之,由陆续付出的全都养老金陆续买进的全部货物,和这全部养
老金比较,却总具有同样的价值;同样,全体领取养老金的人的收入,也必定与这全部
养老金具有同样的价值。构成社会收入的,决不是金块;社会上所有的金块,其数量比
它的价值要小得多。构成社会收入的,实是购买力,是那些辗转在各个人手中流通的金
块陆续购得的货物。
    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毂,是商业上的大工具。象一切其他职业上的工具一样,那是资
本的一部分,并已是极有价值的一部分,但不是社会收入的一部分。把收入分配给应得
收入的人,固然是靠了铸币内含金块的流通,但那金块,决不是社会收入的一部分。
    最后,构成固定资本的机器和工具,还有一点类似货币那一部分流动资本。建造和
维持机器的费用的节省,若不减损劳动生产力,就是社会纯收入的增进。同样,收集和
维持货币这一部分流动资本的费用的节省,亦是社会纯收入的增进。
    固定资本维持费的节省,为什么就是社会纯收入的增进,这问题,是够明白的,而
且我们曾作出局部的解释。企业家的全部资本,必然会分作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资
本总额不变的场合,二者互相消长,乃势所必然。这部分越小,那部分就越大。提供材
料,支给工资,推动产业的,是流动资本。所以,固定资本维持费的节省,若不减损劳
动生产力,就一定会增加推动产业的基金,从而增加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增加社会的
真实收入。
    以纸代金银币,可以说是从低廉得多的一种商业工具,代替另一种极其昂贵的商业
工具,但其便利,却有时几乎相等。有了纸币,流通界无异使用了一个新轮,它的建立
费和维持费,比较旧轮,都轻微得多。但它怎样作流通的轮毂,怎样可增加社会的总收
入或纯收入呢,个中理由,人们还不甚明了,所以,需要进一步的说明。
    纸币有好几种,各不相同;银行的流通券,是最普通的,最合用的。一国人民若相
信某银行家资产雄厚,行为诚实,处事谨慎,换言之,相信他有随时兑换现金的能力和
意思,那银行家发行的钞票,便可在社会上通用,无异于金币银币。
    假设某银行家,以十万镑期票,借给他的顾客,这种期票,既然和货币有同等作用,
所以,债务人自当偿付利息,象借入货币一样。这利息,便是银行家得利的来源。发出
去的期票,固然有一部分会不断回来兑现,但总有一部分不断在社会上流通。所以,他
发出去的期票,虽然是十万镑,但有二万镑金银币,常常足够应付不时的需要。这样,
这种期票的发行,使二万镑金银币可收十万镑金银币的功用。同一数量消费品的交换,
同一数量消费品的周转和分配,可通过这十万镑期票而实现,和通用十万镑金银相同。
因之,国内流通用途,可省八万镑的金银。假设国内银行林立,都依达办法经营,那末,
这时流通国内货物所需的金银,就不过等于没有这期票时代所需的五分之一了。
    让我们假设,某个国家某个时代的通货总共为一百万镑,这个数目已够流通国内全
部年产物。再让我们假定,后来因为银行林立,发行兑现的期票一百万镑,而在金柜内
保留二十万镑,以应不时的需耍。这样,在流通界就有了八十万镑金银币,和一百万镑
期票,总共一百八十万镑了。但国内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流通、周转和分配,原来只
需要一百万镑;现在,银行的作用又不能马上增加国内年产物数额。所以,在有银行作
用以后,流通国内年产物,一百万镑仍是足够的。待售待买的货物量照旧,用以买卖的
货币量,亦自然可以照旧。流通的渠道——如果这名称适当——自必完全照旧。一百万
镑,就足以充满渠道了。逾这限度,灌注下去,势必溢而旁流。现在,我们灌注下了一
百八十万镑了。八十万镑定然会溢流出米,这数额是国内流通界所容纳不下的。但是,
国内不能容纳的数目,置之不用,又未免损失太大。因此,一定会把它送到外国去寻求
在本国寻求不到的有利用途。不过,纸币是不能送到外国去的,国为外国离发行银行远,
离可使用法律强迫其兑现的国家远,所以,纸币在外国是个能通用的。送到外国去的,
一定是八十万镑金银。国内流通的渠道,以前由一百万镑金银充满,现在,却将由纸币
一百万镑充满了。
    这巨量金银送往外国,决不是无所为的,决不是送给外国作礼物的。它的外流,定
然会换进一些外国货来,供本国人消费,或转卖给别国人民消费。假使运金银的人是甲
国人民,他们现今用这巨量金银,购乙国货物,供两国人民消费。他们所经营的,就是
所谓贩运贸易。由此获得的利润,当然是甲国纯收入的增进。所以,这巨量的金银,就
象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