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细心观察。当与病人接触时,应当注意他说话的音调、内容和用词的方式、眼睛的视线、面部的表情和神态、头颈的摇摆度、姿态仪表、握手时的力量、服装打扮、注意力等,从这些信息中去判断病人的性情、文化层次、心理水平等。对病人的一举一动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有助于医务人员对其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计划和心理治疗计划。

    3.帮助病人减少焦虑、排忧解难。病人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环境,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条件和要求,对住院的反应也自然各不相同。所以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并热心为他们排忧解难。

    (1)找出导致病人焦虑的原因。往往已知原因的焦虑较原因不明的焦虑更容易消除。因此,护士要及时收集有关病人的情况,以确定其焦虑的潜在或特殊的原因。常见病人的焦虑原因主要有:①不明原因的害怕,即怕痛、怕死、怕失去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②环境改变,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不知怎样当个病人;③担心工作或家庭;④对所患的疾病有迷信或误解。对上述容易引起病人焦虑的原因,要细致分析,并耐心帮助病人解除。

    (2)尊重病人。病人住院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因此在接待病人入院时,应表现出无限的关怀和体贴。对新来的病人要热心、耐烦地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同室的病人和主导医师以及医院对病人的要求等,让病人知道将怎样在院内生活。给病人治疗前,应当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要怎样做。如果是致痛的治疗,应当告诉病人会有疼痛,让病人有思想准备。

    (3)耐心指导病人运动、开展适当的文娱活动。运动可以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焦虑。因此,护士应根据各病员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做气功等。如果病人的情况不适合运动,可以帮助他按摩背部,以松驰紧张的肌肉。

    适当的文娱活动不但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除焦虑,而且还能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促进身体康复。

    (4)精心执行每项护理。首先,护士要表现出有良好的护理技能和充分的信心,使被护理的病人产生一种信赖感。这就要求护士平时练好护理基本功,树立起崇高的医疗道德和视病人如亲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其次,凡属护士工作范围内的事,应主动去做,不能苟且偷工,不能见脏的和麻烦的事就要病人或陪伴人去做。除此之外,护士还要学会做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病人与病痛作斗争的精神承受力,主动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等等。

    (三)出、转院病人

    1.出院病人病人出院后的心理表现:

    (1)喜悦心理。恢复健康后与久别的亲人团聚,心情自然十分兴奋,但往往对病情预后估计不足。例如,一位心脏病患者因反复心衰住院多年,出院后为庆祝合家欢乐,大摆宴席,热闹非凡,而病人在欢庆之余忘记了不可多食和过度兴奋的医嘱,开怀畅饮而致心衰再度复发,结果急返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因此在病人出院前要做好出院指导,使病人学会预防旧病复发的保健方法,交待注意事项,防止发生不测。

    (2)忧虑心理。病未愈出院或虽病愈但体力尚未完全恢复出院的人,担心出院后无医疗条件,无人照顾,表现忧愁、焦虑,进而申诉各种理由,推迟或不想出院。

    对这些病人要给予耐心解释,说明允许出院表明疾病已经好转,只要坚持治疗,定期复诊,是可痊愈的。同时也应向他们交待清楚出院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制订休养计划。增强自信心,使之愉快出院。另外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些公费医疗的病人,尽管病已好,但仍不愿出院,而住院时又三天两头请假回家,目的是想多一些休息时间或多用一些好的药品,对这种人要坚决劝其出院。还有一种是,有些私费医疗的病人,病情并未恢复,却老想着出院,这种人多半是感到经济困难,住久了怕承受不起经济负担。对此,护士也要做好思想工作,讲清未愈出院的利害关系,稳定他们的情绪,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治好他们的病。

    2.转院病人。因医院设备和医疗技术的限制,或因病人的病情复杂,转院治疗是常有的事。病人转院治疗时,常对自己的病情充满疑虑,从而更为抑郁和烦闷,对准备转去的医院环境、技术力量感到怀疑而不愿意转院。为此,医护人员要主动向病人介绍转院的目的,所去医院的条件和技术力量。必要时可介绍自己在该医院中所熟悉的同志,使病人转到一个陌生环境后有所寄托。转院治疗是对病人负责的表现,只有耐心讲清转院治疗的好处,病人才会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二、不同疾病病人

    (一)急性病人急性病人的焦躁心理和恐惧心理是最为明显的。急性病患者往往是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凶猛,对突如其来的患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感到心情紧张,并为因疾病的突来没有安排好家庭生活和单位工作感到烦躁。因此病人急切要求确诊,家人急于向医生叙述病情,常常出现一位病人有多人围观、不断插话,影响抢救工作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中要一方面组织抢救,一方面请无关人员离开现场,留下病人家属陪伴以防病人感到孤独无援。抢救过程中要及时向家属说明病情变化及预后安排,稳定家属的情绪,防止在病人面前啼哭,争取他们的配合。急性病人恐惧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所引起的。一般急、重病人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治疗时,病人常受到“特殊”对待,病人特别恐惧抢救室内的各种抢救器械。此外,强烈的光照、24小时不分昼夜的监护、身体各部位各种导管的连接、医生紧张严肃的面孔所造成的紧张抢救工作气氛,更使病人感到恐惧不安。

    疾病本身对病人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塞病人持续性的剧痛,可使病人产生濒临死亡的恐惧心理;大出血的病人身体虚弱无力,再看到出血时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

    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中对抢救室的环境布置不要过于肃穆,墙上可张贴一些柔和的油画、山水画或插一束花以减少恐怖感。另外,医护人员操作技术要熟练、配合默契、有条不紊,用娴熟的医术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以减轻心理压力。急性病人除了有焦虑、恐惧心理外,还可能产生濒死感、依赖心理等。因此对待急性病人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怀,抢救工作迅速而娴熟,使病人感到有康复的希望。

    (二)慢性病人

    慢性病人的心理表现常有以下几方面:

    1.沮丧心理。慢性病患者,经受长期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忧郁、不悦的情绪。病人虽多方求医,疗效仍不佳;患病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交活动带来的诸多影响,受到家庭和单位的冷落等。这些都会使病人产生情绪低落、孤独、失望,或者牢骚满腹、易怒、万事不如意等心理。因沮丧心理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使人的生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的机能失调,从而加重病情。伴有忧郁、悲观情绪的病人还容易引发失眠、头痛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对存在沮丧心理的慢性病人护理,应做到:

    (1)给予同情和安慰。经常同病人谈心,了解产生忧郁的原因,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指导病人掌握发病规律。

    (2)说服病人遵循医嘱坚持治疗。因为慢性病患者大多在门诊治疗时难以坚持完成疗程,有的慢性病甚至需要长达数月或更久的疗程。

    (3)鼓励病人树立信心。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对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的病人,启发其做力所能及的事以转移注意力。一位中年知识分子,因患心脏病丧失工作能力,终日沉默寡言、愁眉不展,护士便鼓励他搞点写作以作消遣,并介绍一些有关疾病的书籍使病人了解本病的特点。病人受到鼓励后,居然写作佳绩频出,屡有小作品问世,自己也树立了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属的工作,因为家庭对待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情绪。家属及周围同志了解病情,理解病人,可使病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恐癌心理。有的病人患了癌症后,不愿承认事实;有些癌症患者治愈后,则不承认是治疗成功,反而认为当初是误诊;有些病人惧怕诊断为癌症,承认症状而不承认诊断。这些都是恐癌心理的表现。例如,一位患壶腹癌的病人出现了明显的黄疸,因惧怕诊为癌症而不敢去就医,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对这类病人一般不必更正病人的错误,以防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善意地隐瞒病情,对意志满弱的病人的治疗有一定好处。但要告诫病人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诊,暗示病人的现有症状应该就医消除。以防小病拖大,轻病拖重。当然对于意志紧强、态度乐观、性格豁达的患者则无需这样,他们一般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医生的诊断,配合治疗。

    3.揣测心理。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病人往往顾虑较多,总是猜疑患了不治之症。病情稍有好转便情绪高涨,稍有新的发展症状就容易联系另一种病。这种病人接触的医生多,听说的病名多,只看病而不服药,症状加重时易产生绝望心理。例如:一患浅表性胃炎的女病人,因怕惧胃痛而不敢进食、日渐消瘦,全身无力,认为患了癌症,对子女也作了安排。揣测心理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体健康,可使能及早治愈的疾病康复变慢。

    对存在这种心理的病人进行护理,首先要消除病人的疑虑。一些化验结果有必要告诉病人,以免引起病人的猜测。其次,要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谨防语言交谈中给病人以消极的暗示。要告诉病人不要无休止地谈论自己的病,否则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总认为自己是有病的人而影响情绪。亲朋好友探问时,谈论的话题也不要集中在病情上。

    (三)手术病人

    1.手术病人的一般心理。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将要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病人的消极情绪、焦虑不安较其它治疗都要严重,死亡的可能性纠缠着病人的心理。因此,求生的欲望使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希望医生尽全力抢救,并渴望技术高明的医生主刀。也有的病人认为手术也难免一死,产生绝望心理而拒绝手术。

    2.病人手术前的心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而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各年龄阶段的人手术前恐惧心理也不一样:小儿害怕手术后引起疼痛;青壮年对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疗效和术后康复问题忐忑不安;老年人多为手术的死亡危险而担忧;妇女则常担心术后内分泌紊乱影响性生活及家庭关系等。解放军第一医院曾对100例术前病人进行调查,发现76%的病人有紧张、焦虑恐惧等严重心理问题。尽管手术前一日晚服安眠药,多数病人仍难以入睡,有些病人还写了遗嘱,甚至有些病人因手术前紧张而休克。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对手术及预后是极其不利的。术前病人还忧虑手术能否成功,疼痛能否忍受,会不会留下残疾等。有的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医生,甚至过份依赖和信任医生而无任何焦虑,这说明病人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等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人曾对97名成人腹部手术病人试验,以证明做好术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他将97名病人随意分为两组,第一组病人在手术前听取手术人员讲解手术方式和手术后应注意的问题,使病人知道了手术所需的时间,恢复意识的时间,手术部位疼痛的性质,镇痛剂的有效作用及时间等。另一组病人则不作任何手术前说明。手术后5天,第一组病人情绪稳定,只需第二组病人所需镇痛剂的一半,而且比第二组平均提前3天痊愈出院,第二组病人则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可见手术前准备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为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摸清其产生恐惧、焦虑的原因,并作针对性的解释和开导。为防止并发症,手术前要指导病人如何放松思想,手术后要注意咳嗽、肢体运动、翻身、床上大小便等,以减少病人忧虑,增强自信心。第二,做好病人家庭和朋友的工作。家属对病人的手术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