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宗脉穴
  【取法】宗脉穴位于耳的对耳屏和耳垂之间,将耳垂微微折向对耳屏,中间出现一条斜沟,该穴在斜沟的中点(相当于耳针的太阳穴处)。
  【主治】癔病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徐恒昭:宗脉穴治疗癔病、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癔病,多为1次治愈。另外也可鉴别是否是癔病。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夹持耳廓的下部,右手持针。进针后,使针沿着耳软骨的下方,向着外耳道的后下方刺入1。5…2寸深。针刺得气后,可根据病的虚实,施行补泻手法。如做快速大幅度捻转(泻法)时,可在同侧的耳颞部出现强烈的酸、麻、胀感。
  典型病例:周xx,女,28岁。5天前因心情不畅,当晚双目逐渐丧失视力。该患者性情急躁,因3个月前小孩病死,情志不畅,两胁胀痛,5天前因与人吵架,以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而得病。取双侧宗脉穴,予以强刺激手法,双目顿时复明。半年后随访,疗效巩固,未复发。
  4.精神穴
  【取法】在对耳屏处,平喘下方,从屏间切迹最低处(皮质下、内分泌)与对耳屏屏轮切迹最低处(脑点)联成横线,再从屏尖向下垂直联成纵线,纵横两线的交点即是“精神”穴。实属脑点与皮质下中间部位。
  【主治】各种类型的精神病
  【治疗经验】
  ◎张鸣九:运用此穴治疗精神病幻听及各种感觉障碍(耳鸣、耳聋)效果甚好。对失眠、头痛、眩晕也有效。
  操作:医师针刺时左手执病人耳垂,右手执26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入穴,循耳道后下方皮下疏松组织缓缓前进,不可有阻力,避免刺伤耳软骨,也避免穿通皮肤,一般可深达1。5…2寸。针刺后病人局部有发胀发热感向额部扩散,病人顿觉头脑清醒,有舒适感觉。为加强刺激,医师可采用指甲刮动针柄发生震颤。
  典型病例:赵x,男,14岁。2年来经常发呆、傻笑,幻听夜眠多梦,饮食日差,不能坚持学习。经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不理想,予针刺“精神穴”,1次后幻听便稀少,10次幻听消失,恢复学习,活动正常。
  孙xx,男,30岁。14个月前与同事争吵生气,突两眼发黑看不见物体。经当地医院检查疑“青光眼”所致,经治无效,为刺双“精神”穴电针1次,即时能看见周围东西。复检双视力均为1。5。
  吴xx,女,23岁。多年来学习紧张,夜眠多梦,白天头昏目眩,善忘,周身乏力,经期烦躁不安,经针灸及药物、理疗等无效。检查:营养差,消瘦,神经系无异常,经取“精神”穴针刺,10次痊愈。
  5.肩举
  【取法】耳舟中部,在耳穴肩点和肩关节点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不举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速新:治疗手臂不举适当配合推拿1次治愈,手臂立即上举,肩痛也减轻或消失。
  操作:取患侧耳部,消毒后,用28号5分毫针直刺入耳穴,注意不要刺透。左右捻转数下后,留针,然后用推拿手法活动患者肩部,活动约1分钟,再左右捻转耳针数下,然后再推拿肩部。一般倩况捻转耳针3次,推拿3次。最后,让病人自己活动上肢即可出针。
  典型病例:边XX,男,67岁。患者因赶马车多年,风餐露宿,肩部疼痛多年,左手臂不能上举过头,经服中药、针灸、理疗均无效。诊断为漏肩风,当针刺肩举穴时,患者感到肩部发热。经捻转3次、推拿3次约10分钟后,患者立即手臂高举过头,活动自如,肩痛减轻。l年后随访已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勿刺过深,体弱者可采用侧卧位。
  按语:耳部有许多经脉聚会。过肩部的手三阳经循行都通过耳部。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互为表里,而阳经的经别都是复合于它原来经脉的,通过经别的传注,手三阴经也和耳部有联系。手六经脉循行都经过肩部,所以针刺耳部肩举穴,对肩部疾患作用十分显著。配合推拿是由于患者肩周围软组织出现纤维化和粘连,关节囊挛缩,加以活动肩部疗效更佳。故能达到1次治愈的良效。
  6.万应穴
  【取法】耳屏上切迹与耳轮脚之间的横纹尽头,若无自然横纹可轻轻挤压外耳上下即可出现,若出现上下双横纹则以下纹为准,从外耳道口到横纹尽头长度约为0。5…0。8cm。
  【主治】各种牙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陈文友:针刺该穴治各种牙痛。
  操作:用28号1寸毫针,取患侧穴,直刺3…5分,若针刺得气,患者可感局部痠麻困胀。根据现证施以补泄手法,30分钟行针1次,留针1小时。
  典型病例:郭xx,女,43岁。自诉右侧下臼齿痛20天。视局部红肿,舌红绛,苔薄黄,六脉洪大。诊断为胃火牙痛。针万应穴,深3分,泻之,留针1小时,疼痛立止。
  注意事项:取穴要准确,否则不能达到应进之深度,达不到治疗之目的。
  按语:牙痛与足阳明经有关,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齿为骨之余,故该穴可以治疗各种牙痛。
  7.牙痛穴
  【取法】在对耳屏内侧面,以对屏尖穴与脑干穴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的底边,再向对耳屏内侧面划一等边三角形。该三角区即为牙痛点。
  【主治】急性牙髓炎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韩碧英:治疗急性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有效。
  操作:在患者两耳牙痛穴处,寻找片状红晕并有光泽的阳性反应(患病侧耳廓明显)。用探棒以同等压力触压两侧红晕处的皮肤,此时出现凹陷性水肿(患侧明显)伴疼痛。再将探棒向对耳屏边缘方向重压,此时疼痛难忍即为此穴。
  典型病例:赵xx,男,30岁。因右下牙疼痛3天就诊。疼痛以夜间为重,呈跳痛及闪电样疼痛并向患侧太阳穴处放散。服止痛片只能镇痛1小时左右。口腔科诊为:急性牙髓炎。耳穴视诊:牙痛穴处有片状红晕如小米粒大小,健侧呈淡红色,红晕伴有光泽。触诊:患侧凹陷水肿明显,压痛强阳性反应。针1次立即止痛。
  注意事项:病人取坐位,找阳性反应物时注意光线充足,禁忌擦洗耳部。
  按语:耳穴牙痛点是在临床中摸索出的经验穴,该穴位于耳屏内侧面,恰是耳穴皮质下的区域。耳穴皮质下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通过耳廓视诊观察,在该穴区内均可看到片状红晕并且有光泽的阳性反应。此阳性反应以急性痛症多见。因此,针刺穴位中的阳性反应区可收到较强
  的镇痛效果。
  8.颞颌穴
  【取法】在患侧对耳屏处耳软骨弯曲部的外缘突出处,平喘穴与腮腺穴之间。
  【主治】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朱长生: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者,在颞颌穴范围处,常可看出明显突起的芝麻大小丘疹,色泽与周围稍有差别。凡有反应点者,可直接针刺反应点,其效果极佳。颞颌关节脱位者耳垂部未发现有反应点。
  操作:在穴位处消毒后,用30号0。5寸毫针,直刺进针,即有明显疼痛,疼痛越明显效果越佳。如无疼痛可在原位置提针,使针尖略移位,探索到疼痛点为止。针刺在病痛一侧,两侧痛即针刺两侧。留针20分钟。中间捻针l次,捻针强度按各人耐受情况决定。出针时注意有无出血情况。
  典型病例:倪xx,女,61岁。右颞颌关节痛响20天,原因不明。检查:右颞颌部外形无异常,张口宽度约3cm,颞颌关节有明显压痛,右耳穴处有明显芝麻大小的小丘疹突起,并有触痛。经针后张口明显增大,痛响大减,以后未发。
  ' 本帖最后由 juzhuo 于 2007…10…13 19:08 编辑 '
  
  第二章 本书各系统、部位病症治疗用穴
  头面五官病
  1.头痛
  列缺 内关 头维 公孙 太溪 太冲 尺前穴 完上 癫痫穴 角孙 攒竹 中脘 脑桥 液门 承山 大椎 山根 风池 昆仑 百会 太阳 丘墟 金门 上四渎 印堂 完骨 血海
  2.眼病
  ⑴近视:承泣 光明 达治 正光1 正光2
  ⑵弱视:正光 正光2
  ⑶远视:正光 正光2
  ⑷斜视:睛明 正光 正光2
  ⑸急性结膜炎:太阳 内睛明 角孙 陷谷 耳尖 肝俞 百劳 风池
  ⑹视神经炎:达治穴 内睛明 球后 臂臑
  ⑺麦粒肿:后溪 臂臑 攒竹 肝俞 大椎 阿是穴 足中趾尖 太阳 耳尖
  ⑻霰粒肿:大骨空 足中趾尖
  ⑼其他:
  电光性眼炎:太阳
  胬肉攀睛:睛明
  青光眼:膏肓俞
  眉端及目内眦痛:照海
  冷眼:晴明
  眼烫伤:耳尖
  白内障:达治穴
  动眼神经麻痹:球后
  3.咽喉病
  ⑴喉痹(急、慢性扁桃腺炎、咽炎):少商 鱼际 照海 天柱 内迎香 乳蛾穴 孔最 商阳 合谷 天突 大椎 百劳 胸1夹脊 扁桃腺穴 关冲 崇骨 中渚
  ⑵梅核气:天容 天突 太溪 璇玑
  ⑶其它:咽干:太溪 照海
  吞咽困难:太溪 咽中
  ⑷失音:天容 天突 廉泉 膻中 上廉泉 复音穴
  4.口、舌病
  劳宫 中渚 玉枕 廉泉 承浆 佐泉 金津 玉液
  5.耳病
  ⑴耳鸣、耳聋:听宫 太溪 涌泉 风市 风池下穴 
  ⑵耳闭塞:天牖
  ⑶耳壳痛:耳门
  6.鼻病
  ⑴鼻衄:少商 素髎 尺泽 中魁 曲差 委中 涌泉 迎香 上星
  ⑵鼻炎:印堂 神阙
  ⑶其它:酒皶鼻:素髎
  鼻部疖肿:鼻通
  7.牙痛
  合谷 二间 中渚 翳风 下关 听宫 牙痛穴(耳穴) 耳穴万应穴
  8.面部病
  ⑴面瘫:翳风 颧髎 后溪 口眼歪斜点 吊线穴 阳陵泉 下关 太阳 臼间穴
  ⑵面肌痉挛:四白 风池
  侣)面痛(三叉神经痛):颧髎 听宫 三间 人迎 丰隆
  ⑷腮腺炎:翳风 角孙 耳尖 腮腺穴
  内科病
  1.心胸病
  ⑴心绞痛:内关 至阳 心俞 神藏
  ⑵心悸怔仲:内关 太溪 心俞
  ⑶胸闷胸痛:内关 膻中 中渚
  2.肺病
  ⑴咳嗽:尺泽 孔最 身柱 肺俞 天突 膏肓俞
  ⑵哮喘:鱼际 外劳宫 内关 肺俞 天突 膻中 太溪 八华穴 通气穴 神阙 百劳
  3.胃肠病
  ⑴胃脘痛:尺泽 曲泽 中枢 筋缩 胃穴(生物全息律) 素髎 大陵 至阳 公孙 内关 中脘 足三里 中渚 胃肠反应区 梁丘 髀关 曲池 天牖 胃俞
  ⑵呕吐:涌泉 内关 梁丘 素髎 中脘 金津、玉液
  ⑶呃逆:太渊 内关 膻中 身柱 中缝 扶突 中魁 天突 攒竹 膈(耳穴) 涌泉 太溪 颈4、5夹脊
  ⑷胃下垂:
  足三里 神阙 建里 胃上穴 胃下垂穴 胃下垂上下点
  ⑸泄泻、痢疾:
  关冲 申脉 长强 神阙 天枢 商阳 梁丘 阴交 上巨虚 三角灸
  ⑹肠痈(阑尾炎):上巨虚 兰尾穴 胃肠反应区
  ⑺习惯性便秘:人中 上巨虚 下腹穴(第二掌骨桡侧)
  ⑻其它:
  不欲食:太溪
  癥瘕:中脘
  腹痛:关元
  水臌:中脘
  4.肛肠病
  ⑴痔疾:
  合阳 承山 长强 龈交 大肠俞 二白 腰奇 痔疮点
  ⑵肛门病:
  脱肛:百会 长强 环跳
  肛门术后疼痛:攒竹
  5.肝胆病
  ⑴胆囊炎:阳陵泉 中渎 胆俞 腓后点 胆囊穴 胆痛穴
  ⑵肝炎:肝俞
  ⑶胆道蛔虫症:阳陵泉 胆俞 巨阙 胆囊点 胆道蛔虫症压痛点 至阳 鸠尾 迎香
  ⑷胁痛:鱼际 内关 支沟 曲池 阳陵泉 丘墟 天鼎
  ⑸口苦:阳陵泉
  6.神志病
  ⑴失眠:内关 大陵 神门 三间 太冲 百劳 安眠 耳尖 风市 大椎 天柱 百会 睡眠 太溪
  ⑵癫痫、狂症:神门 百会 中脘 长强 山根 人中 腰俞 鸠尾 腰奇
  ⑶癔病:神门 合谷 人中 天突 人迎 宗脉穴 太冲 涌泉 太溪
  {4)癔病性瘫痪:丝竹空 后溪 环跳
  ⑸其它:
  多梦:神道
  精神分裂症:内关
  各种类型精神病:耳穴精神穴
  受惊后嗜眠:神门
  郁证:中脘
  脑炎后遗症:四神聪
  ⑹急救:合谷 内关 天突 气舍 膻中 翳风 太冲 涌泉 素髎 足三里 太溪 膏肓俞
  7.自汗、盗汗
  鱼际 神阙
  8.疟疾
  身柱 大椎 哑门 后溪 疟门穴
  9.眩晕
  大椎 百会 风池 太冲 内关 听宫 委中 定喘
  10.高血压
  内关 曲池 中脘 下髎 大椎 星穴 百会 人迎 太冲 涌泉
  11.白细胞减少症
  足三里 悬钟
  12.失语
  神门 大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