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夜如斯,经服中西药未见好转。予用五倍子敷其神阙穴,只1次而盗汗止,自此以后从未复发。
  按语:神阙属任脉居腹前正中央,与命门穴遥对,一属阳,一属阴,本穴为神气通行出入之门户。今取五倍子以醋调敷,取其酸收之性和穴位之能,故能使阴阳交泰、气血调和。因此对自汗、盗汗有特效。
  ◎白振琴:神阙穴具有健运脾阳和胃理气之功,因脾统血,固有“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之说。近几年来运用此穴拔罐治疗荨麻疹效果很好,每日1次,轻者1…3次,重者3…6次治愈。
  典型病例:董xx,男,56岁。因受潮湿出现周身淡红色皮疹,呈团状痒难忍,夜间难以入睡,反复发作,已2年余,用抗过敏中西药均不见效,经用火罐治疗6次,症状由减轻到治愈,经随访至今未复发。
  ◎吴丽艳::神阙拔罐法治愈荨麻疹,尤以急性者疗效显著。
  操作:于火罐中贴一小块较湿的95%酒精棉,点燃后扣于神阙,15分钟后起罐,反复操作3次。小儿肌肤娇嫩,留罐时间可约5分钟至8分钟。
  典型病例:罗XX,女,6岁。1988年9月3日下午就诊。诊断:荨麻疹。身痒,四肢及面部有大小不等风疹团块、高出皮肤、潮红、时起时消已2天。经用神阙拔罐后,第2次风疹块开始消退,痒稍减。第3次起罐后,疹块消失,留下潮红色,痊愈。
  按语:神阙拔火罐,可活血祛瘀、疏通经气。气机和利则郁热自消。另外,我院住院病人黄xx患支气管哮喘并伴发急性荨麻疹,主管医生予其神阙拔火罐共3次,不但风疹消失,哮喘也止。
  ◎刘天峰:1968年我访得一位民间医生运用神阙穴治荨麻疹有67年经验。我学得此法后治荨麻疹、过敏鼻炎、哮喘,疗效满意。
  操作:准备玻璃罐头瓶1个,大于脐眼的塑料瓶盖1个,酒精棉球若干,装瓶备用。治疗时用1枚大头针扎入塑料盖,将酒精棉球插到大头针尖上点燃,立即将玻璃瓶罩在上面。待吸力不紧后,一手向一边斜拔罐,一手把贴罐口的皮肤往下按凹,空气即进入罐内可取下。可连拔3次,或1次。3天1疗程。若拔罐后水疱,可涂上紫药水。1疗程完后停3天。病不愈可再拔火罐。荨麻疹1…3疗程,过敏性鼻炎5…7疗程,哮喘视病轻度重而定。另一个拔罐参考经验是:病人自觉火罐吸上脐眼无抽吮样感觉即停止拔罐,可达到病愈目的。
  典型病例:郭xx,女,36岁。胸背、四肢突起大块风团,颜色鲜红、奇痒。诊为:急性荨麻疹。没服中西药,予拔罐1次即愈。2年未见复发。
  翟xx,男,42岁。每遇冷天、翻砂时出现气味刺激则喷嚏、流泪、满脸通红,久治无效。经北京某医院检查结果对煤烟、面粉、冷空气、冷水、蜡等44种过敏。苦无良法,试求我治疗。给在神阙穴拔罐15次,再未犯病。
  王xx,女,35岁。自述感冒引起哮喘20余年未愈。面颊红润,形盛,咳喘多痰,喉鸣、喉痒,上脘痛,泄泻,无论冷热均发病。月经正常。查出过敏源,但无良法。病退在家,曾服中西药少效,教试自我拔罐,3个月拔罐57次,病愈上班。
  按语:神阙穴拔罐有强壮和抗过敏的作用。功效能回阳固脱,调理气机,健脾胃,固根本。拔火罐温真阳,振脾阳,补气育阴,敛气平喘,扶正祛邪。真阳足则肺气实,邪不可千。阴血足则虚风消。阴平阳密,脉气调和,气不逆动,喘咳自愈。
  ◎林建华
  操作:神阙连续拔火罐100次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连作1…3疗程。
  典型病例:李xx,女,45岁。1987年9月18日就诊。诊断为荨麻疹。患者于5年前不明原因突然发病,皮肤疹痒,抓之更甚,呈鲜红色风团块,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几乎每天发病。经用诸药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用上法1个疗程后,明显好转,发作间隔时间延长,面积缩小、疹团减少,疹痒程度减轻,3个疗程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朱复发。
  按语:神阙穴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关系十分密切,是脏府经络之气外露的重要门户。因此,选用神阙连续拔火罐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风通络、祛风止痒、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作用,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
  9.建里
  【取法】腹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胃下垂
  【机理】建里穴为任脉输穴,深部为胃腑所在。里,指脾胃。建里,即健脾胃、和中气之意。针刺该穴即可治胃下垂等症。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陈仓子:针刺建里穴治疗胃下垂,取得满意疗效。当针刺入建里穴后,针感特别强烈,肠鸣音亢进,全腹部有显著的升提感,能达到“健脾安胃,升清降浊”功效。
  操作:进针2…3寸,有针感后,随即提插数次,再留针20分钟,出针后用0。3cm厚布带环腰束缚,到临睡前取去,以提高针效。每日针治1次。
  典型病例:赵xx,男,25岁。1955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有腹胀痛,恶心反胃已3年,多食即感腹部坠胀,泛恶,神疲畏冷,头晕腰痠,便溏,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细。曾在通县x医院X线钡餐检查:胃张力减低,胃小弯在髂嵴联线下9cm。确诊为重度胃下垂。摄片和超声波检查还提示有双肾下垂。经服补中益气丸及中草药数10剂无效,来我处就诊。证属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所致。治当益气升提为法。用上法针治1次后,胃脘胀痛减轻,精神好转。30天后诸症悉除。复查证明:胃小弯及双肾位置均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对孕妇和有吐血病史者禁用此法。
  10.中脘
  【取法】腹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⑴胃脘痛 ⑵急性胃炎呕吐 ⑶癫痫 ⑷郁证 ⑸前头痛 ⑹高血压 ⑺水臌 ⑻瘕
  【机理】中脘穴下为胃腑,为胃之募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交会穴,腑之会穴。又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本穴可调理胃肠,治疗各种胃肠疾病。脾胃相表里,本穴又健脾化痰,可治因痰所致的各种疾患。
  【刺灸法】针刺;隔姜灸;温和灸,埋线,放血加拔罐
  【治疗经验】
  ◎丁良能:取中脘针刺或埋羊肠线,效不佳配足三里、脾俞、胃俞。研究证明:羊肠线埋藏入穴位后可以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作用,使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而胃脘痛消除。
  操作:令病人仰卧,常规消毒,铺好洞巾,用2%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局麻(术前需作皮试),用18号脊髓穿刺针将1…2号羊肠线2cm,装入针管,刺入穴位下肌膜层,待有麻胀感后用针芯送入,边推针芯边抽针管,不使羊肠线露出皮肤,消毒针眼,消毒敷料外敷,胶布固定(必须无菌操作)。每月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典型病例:王XX,男,52岁。患胃脘痛10余年。患者因受凉劳累,加上饮食不调得了胃痛,经常疼痛发作,嗳气吞酸、腹胀纳少,身体消瘦,乏力,不能食甜食,服中西药无效。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脘穴埋线1次,胃脘痛即止,身体逐渐恢复。观察10余年未复发。
  ◎申倬彬:中脘穴四周透刺法治疗胃病,疗效满意。
  操作:中脘穴常规消毒,用2…2。5寸毫针垂直刺入,进针约1…1。5寸深,感觉酸、麻胀、沉困为度。若针感不满意,继续捻针调整针芒的角度,针感满意即留针3…5分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扳倒针体用横刺的角度向上脘透刺,针深约1…1。5寸,针感向剑突胸部放散。复将毫针再退至皮下,翻转针体,直透建里穴,针感向肚脐周围传导,留针2…3分钟。再将针退至皮下,用横刺的角度向左右两侧透刺阴都、梁门,针深约1。5…2寸,要求针感向上腹部、两胁下放散。中脘一针向四周透刺6穴,此6穴均在胃体之局部,是治疗脾胃病的要穴。集众穴之功效于一针之下,使整个上腹部均有针感。
  典型病例:黄x,男,62岁。以脑血栓形成,癫痫的主诉住内科病室。1979年11月7日突然上腹部疼痛,持续一日一夜不能缓解。经内、外科医生会诊,诊断为胃痉挛性疼痛,建议用针灸治疗。同日针灸科会诊,检查上腹部膨满,疼痛拒按,舌苔厚腻,口气有伤食味,六脉沉弦。辨证为伤食胃脘痛,宜宽中和胃健脾,消食导滞止痛。用中脘穴四周透刺法,仅针1次痛即止。持续住院1年再未犯胃病。
  ◎喻喜春:用中脘放血治疗急性胃炎多能立即止呕,疼痛亦逐渐减轻,放血1…3次多能治愈,可每天放血1…2次。慢性胃炎及溃疡也可治,慢性胃炎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可继续2…3个疗程,能逐渐缓解症状。溃疡病依急性或慢性放血法同上,其效亦佳。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不见络脉者点刺拔罐吸血,急性胃炎而体质强壮者出血10…15ml,慢性胃炎而体质虚弱者出血3…10ml。消瘦或多产妇女皮肤皱纹多者吸不住罐则改用他穴治疗。
  典型病例:胡xx,女,23岁。1986年7月10日就诊。诊断:急性胃炎。患者在旅途中食物不洁,在车上发生剧烈呕吐、腹痛已5小时,急病容,体温38。5℃,脉细数、舌干、苔薄,中脘处压痛明显。以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出血约10…15ml,20分钟后呕吐、腹痛渐止而入睡。醒后症状消失。
  ◎于书庄:治疗癫痫、妇女郁证。
  操作:①隔姜灸。②温和灸。灸15分钟左右,以局部红润为度。③雀啄灸。将艾卷一端点燃,由远而近逐渐接近穴位但不接触皮肤,被灸者由感觉热到烫痛为1壮,间日1次。
  典型病例:田x,女,12岁。1985年9月6日初诊。现病史:自1982年9月1日晨4时突然抽搐,口吐白沫,1小时后清醒,当即送某院急诊。查脑电图:“大脑中度广泛异常”,诊为癫痫。以后每2个月大发作1次,间有小发作。每次发病前自觉手发厚,随即发作,喉中痰鸣、口吐白沫,四肢抽描,大发作15…60分钟缓解,小发作1…10分钟缓解,醒后心悸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小便时感困难,饮食、睡眠、大便均正常。自病后服药年余未能控制。于1983年9月6日来我科就诊。查其舌质红,苔白,脉数大。给予针刺中脘、丰隆、内关,公孙、中脘、气海、关元、太溪、照海60次,历时9个月癫痫未作。于1984年6月11日晚癫痫又作,医者继针①中脘、丰隆、公孙、内关,②大椎、后溪、申脉、中脘、丰隆,③内关、蠡沟、三阴交、瘲脉、人中三组穴53次,历时6个月发作7次,每次持续5…20分钟不等。于1985年1月4日来我室诊治。余按照前医针刺内关、公孙、蠡沟、三阴交治疗4次,小发作1次。询其发作多于经期前后,查其经穴膻中、中脘、气海压痛,苔白,唇厚、脉沉细,证系肝风痰浊。治宜化痰熄风。隔姜灸中脘7壮,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第1疗程中小发作2次。第2疗程后,未复发,观察8个月未见发作。
  刘xx,女,27岁。1984年6月9日初诊。现病史:病因产后婴儿死亡,精神抑郁,遂出现突然晕厥,已1个月。发作时自觉胸中闷、两目昏黑,遂即倒地,不省人事,手足冷,冷汗自溢,醒后神清。病后未服他药。查其舌质偏红,苔满布白腻,脉两关滑。证系胃气闭。治宜开闭。温和灸中脘15分钟。3日后复诊,胸闷舒,头昏解,病未犯。继灸中脘以资前效。观察2月余未发作。
  ◎王耀斌:治疗前头痛,每每神效。当运针后听胃有水响声时患者双目即时明亮、视物清楚,头痛立止。前头为阳明经所布,中脘为足阳明胃之募穴,针之以和胃降逆,头痛立止。为治病之本,每天或2天1次,多数1次愈。
  操作:用26号4寸毫针直刺3寸深,刺到胃体上。得气后,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患者自述胃中有水响声,术者也多能听到水响声。
  典型病例:周xx,女,50岁。1974年5月14日就诊。诊断前头痛。前头昏痛如裹已10年余,曾用中西药治疗稍有好转,近年来逐渐加重,双目视物模糊不清,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痰涎,饮食减少,食后腹胀,身疲乏力,日渐消瘦,便溏,舌质淡苔腻,脉弦滑。本证系湿盛生痰,痰浊阻遏经遂,清阳不升而致。针刺中脘以和胃降浊化痰,仅1次临床告愈,随访2年未复发。
  ◎薛立功:高血压病常伴有头晕症状,从祖国医学立论,外感六淫、内伤脏腑气血皆可导致本症,而以风火、湿痰、正虚者居多。笔者体会,正虚、痰湿内阻者用本穴疗效甚佳。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垂直刺入1寸许,持针不动。左手轻按该穴皮肤深入1…2分钟,出针闭针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