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陡增。尤其近4个月来,出血量比人流前增多3倍以上,且出血时间延长,均在10天以上,头4天量多后点滴漏下不止。妇科检查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这次来潮已5天,暴下如注,伴有头晕、心悸、腰痛、神疲、体倦,脉细弱,舌质淡红,苔白。即予针刺双侧隐白穴,当天下午月经量减少,以后逐渐消失。
  按语: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如脾虚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而妄行,下注为崩、为漏。隐白是脾经井穴,针之可补脾摄血。
  ◎孙明一
  操作:患者正坐,拱足,足掌相对,或侧卧伸下足,于拇趾的趾甲根内侧角稍后1分赤白肉际处指切、消毒,以30号0。5寸毫针迅速刺入穴内,捻动得气后,留针10分钟。灸法:以小艾炷,灸隐白各3…11壮。
  典型病例:张xx,女,50岁。1979年9月5日初诊。月经闭止复来已有5日,量多、色暗,身倦乏力,内心疑惧不安,检查:体弱,色晦,舌质淡红,无苔,脉沉细。当即灸双侧隐白穴,各11壮。次日复诊,血量显著减少,再灸隐白各11壮。三诊,经血已净,再如法灸各5壮,共4次治愈。
  ◎张治国:笔者对初诊中枢性偏瘫患者,首先用大拇指掐患者患肢隐白穴,如患者下肢能抬起并可屈膝,肌力为O级的病人经此穴刺激时肌肉也有抽动,则治疗效果好,如无抽动,则治疗效果差。如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偏瘫,每次都用毫针点刺隐白穴,使瘫痪肢体抽动数次,对加强功能恢复,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也有作用。
  操作:用毫针点刺,或用拇指掐穴。
  典型病例:李x;,女,54岁。1985年3月9日就诊。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遗右偏瘫。出院后2月来仍瘫在床上,其女无力搬动,肌力几乎为0级,当余掐其隐白穴时患肢即刻屈曲搐动,家属为之惊讶,治疗40次能下床行走。
  ◎喻喜春:用隐白穴放血治疗红斑性肢痛症20例(几乎都是在他院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者),采用此法,3…7次可治愈。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多在下肢,其中维生素缺乏和感染性者较呋喃类药物中毒者效果好,1…2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需治2…4个疗程。
  操作:先揉搓拇趾数10次使皮肤充血,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挤血0。5…lml。
  典型病例:郑xx,女,45岁。1987年12月1日就诊。诊断:红斑性肢痛症。患者于就诊前10天在冷水中挑泥,第2天即双足发痒而刺痛,至第3天皮肤发红至踝关节伴跳痛,放入冷水中疼痛稍减轻,用中西药及针灸皆无效。双足紫红肿胀,因长时间浸入水中表皮湿白,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增强,不时发出痛苦呻吟。即用细三棱针点刺双隐白穴,各挤出.血约2ml,当夜疼痛减轻而能入睡,又于第2、3天各放血1次而症状消失,皮肤于10天后恢复正常颜色。
  2.公孙
  【取法】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距太白穴1寸。
  【主治】⑴急性胃疼 ⑵脾虚头痛 ⑶痛经
  【机理】公孙是脾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因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冲为血海,冲为十二经脉之海,故公孙穴具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的作用,而治以上诸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金伯华:用此穴治疗急性胃疼、脾虚头痛50余例,轻则1次,重则3次痊愈。
  操作:对急性胃痛患者,令其平卧宽衣解带,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针尖向心方向直刺到地部,再提至天部,反复3次,在地部行雀啄术,同时手揉按胃脘部,使疼痛缓解,缓解后再捻针(左公孙穴拇指向前,右公孙穴拇指向后),留针30分钟。一般起针后疼痛即止,对急性胃疼1次即愈,以实证效果最佳。对于脾虚头痛,使用公孙宜用补法,使气至病所。
  典型病例:张xx,女,51岁。1989年12月14日初诊。胃疼难忍4天。起于饭后生气,继见胃疼,呕恶,脘痛彻背,背痛彻胸,疼痛难忍,胀满拒按,脉弦紧,苔薄黄。取穴公孙,按上法针到5分钟疼痛缓解,继续运针,胃脘部可按,留针30分钟,疼痛消失。
  按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气滞食积,不通则痛。公孙为络穴,既可助胃消导积滞,又可助脾运化,使气机通畅,疼痛乃愈。
  脾虚则痰湿内阻,上逆而发头痛。公孙通于冲脉,针公孙可健脾化痰,泄上逆之痰湿,对脾虚头痛效佳。
  ◎王跃斌
  操作:取公孙二穴,毫针直刺1寸深,双手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约5分钟,可自觉小腹疼痛缓解,留针5分钟,再捻转5分钟,腹痛基本消失,再留针5分钟,出针。
  典型病例:杨XX,女,女,21岁。1976年3月18日就诊。主诉:月经期间少腹胀痛己3年多。16岁初潮,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正常,色稍紫。18岁时,因经期争吵,此后每次月经均发生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嗳气频频,两乳胀痛,少腹剧痛。需服去痛片、安定才略有缓解。此次来潮,经行不畅,小腹疼痛难忍,辗转不安。曾在急诊室肌注杜冷丁50毫克后缓解,2小时后又疼痛难忍。检查:面红目赤,呻吟切齿,满头大汗,捧腹拒按,妇、外科检查除外急腹症,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诊为痛经(肝郁气滞型)。取穴公孙,按上法操作,当即痛止。2月后随访未痛经,2年后亦未复发。
  按语:公孙通冲脉,督、任、冲三脉皆起胞宫。其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至关重要,因冲脉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作用,因此针公孙不但能通调冲脉,而且对十二经气血都发生良性效应。故可行瘀止痛,治疗痛经。
  3.三阴交
  【取法】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⑴中风偏瘫,下肢足内翻 ⑵遗尿 ⑶阳痿 ⑷痛经
  【刺灸法】直刺,埋针,电针,水针
  【机理】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故功可健脾摄血,补肝益肾而治疗与三经有关的各病症。
  【治疗经验】
  ◎李忠仁:应用三阴交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伴足内翻后遗症,每日l次或2次。我们曾对针刺中风偏瘫患者,用三阴交与不用三阴交进行对比,发现用三阴交组足内翻恢复的时间比不用组提早10天左右。
  操作:用28号2寸毫针,针略斜向丰隆穴方向进针,得气后再提至皮下,再向下斜刺1…1。5寸。拇指前后缓慢捻转,患者自觉针感向下传导的同时,偏瘫之内翻足瞬间外翻,即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李xx,男,68岁。高血压10年,经常头昏头痛,1982年7月1日晨因便时用力过度,突然右侧肢体不用,伴语言謇涩,流涎,口角左歪等症,赴南京军区x院急诊,CT确诊为“左侧基底节脑梗塞”。10日后因肢体偏瘫入我院针灸治疗。入院即诊:神清,语言謇涩,口角歪斜,右侧肢体偏瘫并伴严重足内翻,上下肢肌力均为Ⅱ°,病理反射(…),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缓,血压144/80mmHg。上肢常规针法,偏瘫下肢及足内翻以单穴三阴交施治,方法如前。初针当日,患者觉足似有外翻之感,瘫足沉重感减轻。治疗3日后,自觉下肢轻松,足内翻已转为中度,足趾也略见活动,肌力由Ⅱ°转为Ⅲ°。13天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Ⅴ°),足内翻完全纠正,并下床活动。
  按语: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中风病因、病机涉及三经,针刺该穴一针通调三经之气,故可治脾、肝、肾三经病变。该穴可平肝熄风、健脾益肾、补肾滋阴、醒脑,针之可促进大脑生理功能的恢复。
  ◎张茵州、刘守恩:近3年来,用三阴交穴皮内埋针治疗遗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操作:采用30号0。5寸皮内针,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均可。选准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指持针柄向股骨方向平刺,针体全部刺入,露出针柄,经消毒后用胶布固定,7天为1疗程。若行第2疗程治疗时,将针取出,休息3天后施行。
  典型病例:吴XX,女,10岁。自6岁始尿床,1…2天1次,有时夜达2次。熟睡时难叫醒,多在梦中排尿。曾用中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1986年11月12日起接受本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按语:本法有调整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功能,故可补肾益脾,固摄小便,调节膀胱括约肌功能,以达治愈之效。
  ◎吴旭初:本法对某些发育较差的小儿遗尿,有良好效果,一般3…5次可愈。对老年人患前列腺炎而致的小便不利、淋漓不尽,可采用知母、黄柏、苡仁、牛膝等中药制成10%复方注射液,注射本穴也有效。
  操作:取10%人参注射液l…3ml,两侧交替或同时注射,每周2次,或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赵x,男,5岁。自幼体弱,经常尿床,冬季尤甚。经中药及针刺均不效。用本法治疗6次而愈,共治10次,饮食增进,身体日益健壮,面色转红润。
  ◎翟兴明、翟润民:运用三阴交穴治疗痛经有针到痛止之功,每日1次,连针3日。下次应在经前3日施术,连针3个月经周期即可治愈。
  操作:用28号毫针,针芒稍偏向上,快速进针。找到针感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使针感向上传导,如痛止,留针15…30分钟。如好转痛未止,可反复运用手法,其痛可止。
  典型病例:龚xx,女,20岁。1957年5月21日诊。诊断:痛经。患者痛经已半年余。每次经潮前1日即开始少腹疼痛,潮时痛剧,经量少,色乌挟瘀,行经2天后经量增多,腹痛停止。服药未见好转而就医。此次正值经汛,腹痛甚剧,脉弦。给予针刺三阴交,针到痛止。第2天经量增多,连针2天,其痛未发。共针治2个周期,经调而愈。
  ◎林凡:三阴交针刺治疗阳痿,效果甚佳。
  操作:用2。5寸毫针,垂直快速进入2寸,强刺激,以针感向上放射效佳。3日针1次,1个月一般可愈。
  典型病例:马xx,男,25岁。1977年5月6日就诊。主诉:阳痿2年,加重年余。先后求医,诊为“性心理障碍性阳痿”,经西医以性激素和中医补肾壮阳剂治疗,收效甚微。用本法,3次显效,7次而愈,观察至今未曾再发。
  4.地机
  【取法】胫骨内侧髁下缘下3寸,距胫骨内侧后缘一横指处。
  【主治】痛经
  【机理】地机穴为脾经郄穴,因郄穴可止痛,故可治疗痛经。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王志平:笔者近年来用针刺地机一穴治疗实证痛经,疗效较为满意。
  操作:用28号3寸毫针,直刺1。5寸深,针刺时医者用左手压紧漏谷穴,并嘱患者将腰带扎紧。右手将针刺入,强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行针5分钟,留针5分钟,再行针5分钟。得气后,患者自觉有一种痠麻胀感直入少腹和欲解小便的下坠感,小腹部位也有痠麻胀难忍之感。
  典型病例:李xx,女。1978年4月23日初诊。主诉:痛经2天。14岁月经初潮,21岁结婚,婚后每次行经前均小腹疼痛,需内服中药始慢慢缓解。此次腹痛,曾自服去痛片等药无效,故来就诊。检查:面色苍白,两手捧腹而坐,舌质淡,边尖红,脉弦紧,诊为气滞血瘀型痛经。用上法治疗,出针后疼痛即止。
  按语:操作时必须压紧上下部位,才能使针感直入少腹。本法适用于实证之痛经,虚证禁用。
  ◎殷克敬:笔者数10年来应用地机穴治疗痛经,达到即刻止痛效果。
  操作:直刺1。5寸。
  典型病例:杨xx,女,25岁,未婚。1955年3月6日就诊。主诉:痛经3个月。经期受寒引起,每次月经来潮前均小腹疼痛,腰困乏力,服止痛片后稍好转。近日经期将近,腹痛甚剧,表情痛苦,舌质暗,苔薄,脉弦细。即针地机穴,行泻法,疼痛即刻缓解。每日上下午各针1次,第3日月经来潮,未再腹痛。
  5.阴陵泉
  【取法】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主治】小腿溃疡(臁疮)
  【机理】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脾主运化,脾统血,故阴陵泉有促进运化、统血之功用。穴位下肢,可改善局部血循障碍,有利于疮面愈合。
  【刺灸法】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林迎春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常规消毒后,左拇指压穴旁,右手持10ml注射器,接7号针头,抽10%葡萄糖液8ml;90度角进针,由浅渐深探穴,得气后无回血后快速将药液推入穴中,针感以向下传至内踝为佳。双侧穴交替(隔日1次)。由于10%葡萄糖液在穴位注射后吸收慢,可起到静以留针和补的作用。治疗过程中忌食鱼腥生发食物。局部溃疡面换药,隔天1次,若肉芽生长良好,可隔3天换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