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的支持进行统治。日耳曼人大为愤慨,于是奥托乃试图征服西西里; 
 
    这正是他与教皇发生争端的原因。弗里德里希长大的地方,帕勒尔摩曾经历一些其 
 
他的动乱。那里的回教徒不时暴动;为了攻占西西里岛,比萨人同热内亚人并同其他任 
 
何人等进行着战争。西西里的显要人物经常视战争中的一方肯否为叛变行为付出更大的 
 
代价而归顺于一方或另一方。可是在文化方面,西西里却得到极大益处。穆斯林,拜占 

 
庭,意大利和日耳曼文化的交融为其他任何地方所不及。希腊语和阿拉伯语那时还通行 
 
于西西里。弗里德里希能流畅地操六种语言,而①德国中世纪的吟游诗人(1165—1230)。 
 
——译者 
 
  且在各种语言的使用上都能作到出言机智的地步。他精通阿拉伯哲学,并和回教徒 
 
有着友好的关系。这使虔诚的基督徒颇为愤慨。他是一个霍恩施陶芬皇族,在日耳曼可 
 
以被算是个日耳曼人。但在文化和情感上却是一个意大利人,带有阿拉伯和拜占庭的色 
 
彩。与他同时代的人以惊异的目光注视着他,但这种惊异却逐渐变为恐怖;他们称他为 

 
“世界的奇迹和奇异的改革家”。当他还在世时就已成了许多传奇故事里的主角。他被 
 
人认为是《·三·大·骗·子·论》一书的作者——三大篇子指摩西、基督、穆罕默德 
 
——本来世上从来没有这样一部著作,但很多教会的敌人却先后被说成是该书的著者。 
 
其中最后的一个便是斯宾诺莎。 
 
    规勒夫(教皇党员——译者)和基伯林(皇帝党员—— 
 
    译者)两词的使用开始于弗里德里希和皇帝奥托互争雄长的时代。规勒夫和基伯林 
 
是两个对手的姓“魏勒夫”和“外布林根”的转讹。(奥托的侄子是英国皇室的祖先。) 

 
    尹诺森三世死于公元1216年;而败于弗里德里希的奥托死于公元1218年。新任教皇 
 
霍诺留斯三世和皇帝弗里德里希两人之间,起初还友好,但为时不久就发生了纠葛。首 
 
先弗里德里希拒绝参加十字军;继之,他又和伦巴底诸城发生了纷争,伦巴底诸城之间 
 
于公元1226年,订立了为期二十五年的攻守同盟。他们仇恨日耳曼人;他们中间的一个 
 
诗人曾写下了攻击日耳曼人的如此激昂的诗句:“你们不要爱日耳曼人,让这些疯狗, 
 
远远地离开你们。”这似乎表达了伦巴底人的普遍的感情。弗里德里希本想要留在意大 

 
利来对付这些城市,但霍诺留斯于公元1227年时死去,教皇位由格雷高里九世继任,这 
 
是个热烈的禁欲主义者,他热爱圣法兰西斯,并为圣法兰西斯所热爱。(法兰西斯死后 
 
二年格雷高里封他为圣徒)。格雷高里认为什么事情也不象十字军这般重要。弗里德里 
 
希因不参与十字军而被他给予破门处分。弗里德里希娶了耶路撒冷王的公主兼王位继承 
 
者,如有可能是十分愿意前往的;同时他已自称为耶路撒冷王。公元1228年还在破门期 
 
间,他竟参军前往;这次他比前次不去时更使格雷高里恼怒,试想十字军队伍怎能由一 

 
个被教皇开除了教籍的人来领导呢? 
 
    弗里德里希到了巴勒斯坦之后,和回教徒进行了和解,并向他们解释:虽则耶路撒 
 
冷很少战略价值,但基督徒却很重视它。他终于成功地劝使他们把该城和平地返还给他。 
 
这事使得教皇更加恼怒了——基督徒应该和异教徒作战,而不应该同异教徒进行和谈。 
 
但,不管怎样,弗里德里希却在耶路撒冷被正式地加了冕,并且谁也不能否认他是成功 
 
的。公元1230年教皇与皇帝重归于好。 
 
    在此后短暂的几年和平期间里,皇帝专心致力于西西里王国的政务。在彼得·德拉 

 
·维格纳首相的协助下颁布了一部新法典。新法典导源于罗马法并显示出其南部国土的 
 
高度文明;为了便利希腊居民这部法典立即译成了希腊文。他在那不勒斯创办了一所重 
 
要的大学。又铸造了一种金币,名叫“奥格斯塔勒斯”,这是许多世纪以来西方的第一 
 
批金币。他制订了较比自由的贸易制度,并全面废除了内地关税。他甚至召集各城选出 
 
的代表参加他的参议会,不过,这种会议却只有咨议权。 
 
    这一段和平时期由于弗里德里希和伦巴底联盟于公元1237年重开战端而告终,教皇 
 
和联盟诸城命运与共,再次将皇帝开除教籍。从这时起一直到公元1250年弗里德里希死 

 
去时为止,战争不但从未间断,而且对于双方变得越发剧烈、惨酷和诡谲多端。期间双 
 
方互有得失,直到皇帝死时为止,胜败犹未可预卜。但那些试图继承弗里德里希事业的 
 
皇帝们却没有他那份魄力,他们逐次败北,留下了意大利四分五裂,和教皇获得胜利的 
 
局面。 
 
    教皇相继死去,但对当前斗争的形势却没什么影响;每一个新接任的教皇实际上原 
 
封不动地奉行了其前任者的政策。格雷高里九世死于公元1241年;公元1243年弗里德里 
 
希的死敌,尹诺森四世当选为教皇。路易九世尽管是一个十足的正统教派,却试图调解 

 
格雷高里、尹诺森四世间的嫌隙,但亦终归于无效。特别是,尹诺森拒绝接受来自皇帝 
 
的任何建议,并使尽一切权谋术数来反对他。尹诺森宣告罢黜他为皇帝,组织十字军讨 
 
伐他,并把所有支持他的人给以破门处分。托钵僧到处宣讲他的坏话,回教徒起而叛变, 
 
并且就在名义上支持他的一些显要人物中也有一些阴谋活动。这些事使得弗里德里希日 
 
益残酷起来;密谋者遭到了酷刑,囚犯往往被挖掉右眼和斩掉右手。 
 
    在这巨大的斗争中弗里德里希曾一度想创立一个新宗教。在这种宗教里他充当弥赛 

 
亚,彼得·德拉·维格纳首相充当圣使徒彼得①的角色。他没有把这项计划考虑成熟从 
 
而把它宣布出去,而只是在信中写给德拉·维格纳。可是,突然间他确信彼得正在密谋 
 
反对他,这也许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他刺瞎了他的眼睛,并把他放在囚笼里示众,然 
 
而彼得却以自杀摆脱了更多的苦楚。 
 
    尽管弗里德里希有他的才能,却终于不能成功,因为当时反抗教皇的力量是虔诚的 
 
和民主的,而他的目的却有些类似要恢复一个异教的罗马帝国。在文化上他是开明的, 
 
但在政治上他却是反动的。他的宫廷是东方式的;他设有一个附有太监的后宫。可是意 

 
大利的诗歌,就是在这个宫廷里兴起的;而且作为诗人,他也有过几分才情。在同教廷 
 
的冲突中他曾几次发表有关教会专政危害性的反对论,这在十六世纪或许会博得赞赏, 
 
但在他所处的时代却没有产生任何效果。异端者本该成为他的同盟力量,但他却认为他 
 
们止于是些叛徒,而且为了讨好教皇他甚而迫害过他们。那些自由城市,若非为了皇帝 
 
的缘故,倒很可能去反对教皇的;只因弗里德里希要求他们投降,他们才欢迎教皇来当 
 
他们的同盟者。这样,他虽然摆脱了当代的迷信,并且在文化上远远超过当代的其他统 

 
治者,但皇帝的地位迫使他去反对一切政治上抱自由主义见解的人们。他无可避免地失 
 
败了,然而在历史上所有的失败之中,他的失败却是最有兴趣的一个。 
 
    为尹诺森三世的十字军所讨伐以及为所有统治者(包括弗里德里希在内)所迫害的 
 
诸异端,无论就其本身抑或就其反映当代大众感情来说,都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关于大 
 
众感情方面若非通过诸派异端的研究,我们在当时的著作中是找不到任何暗示的。 
 
    异端中,使人最感兴趣的,而且是最庞大的一派,便是喀萨利派,他们在法兰西南 
 

部以阿勒比占西斯派著称。他们的教义是经由巴尔干诸民族由亚洲方面传来的;在意大 
 
利北部流布得很广,在法兰西南部受到绝大多数人的信仰,其中包括乐于寻求借口用以 
 
没收教会地产的贵族。异端所以传布得如此广阔,部分是由于十字军战败所产生的沮丧 
 
情绪,但主要却是起因于对僧侣阶级的富有和恶行的道德上的憎恶。 
 
    当时流行着一种类似后世清教主义般的崇尚个人圣洁的心理;这种心理是与崇拜清 
 
贫联在一起的。教会是富有的和十分世俗的:大多数祭司都是极端不道德的。托钵僧控 
 
诉一些旧有的教团和教区祭司,断言他们利用懴悔室来诱惑妇女;托钵僧的对手则以同 

 
样的指控反责。无可置疑,这样的指控多半是公正的。教会愈以宗教的理由要求教权高 
 
于一切,民众愈为教会的言行不符而震骇。最终导致宗教改革的同一动机,在十三世纪 
 
中已在起着作用。期间主要的区别则在于这时的俗界统治者还不敢把自己的命运和各派 
 
异端结合在一起;而这大半由于这时还没有一种现存的哲学能把异端教义与国王们对统 
 
治权的要求调和起来。 
 
    我们已无法确知喀萨利派的异端教义,因为我们所依据的只有来自其敌方的证言。 
 
此外由于教士们,通晓各派异端的历史,惯于根据一些不太贴切的类似点,把现存的异 

 
端教派贴上某种熟知的标签,并将以前各种异端教派的教义附会于某种现存的异端教派 
 
的名下。尽管这样,其中也还有许多事是令人无法置疑的。喀萨利异端似乎是二元论者, 
 
有如诺斯替教派一样,他们认为旧约中的耶和华是一个邪恶的造物主,真正的上帝只启 
 
示于新约全书之中。他们认为物质在本质上是邪恶的。并且相信善人死后并无肉体的复 
 
活。然而恶人,却要遭受轮回之苦,投生为动物。由于这种理由,他们都是素食主义者, 
 
就连鸡蛋,奶酪,牛奶都不食用。但他们却吃鱼,因为他们以为鱼类是无性生殖而繁殖 

 
的。他们憎恶一切性行为;有人说,结婚甚至比奸淫还要坏。因为结婚是持续的和自我 
 
满足的。另一方面,他们对于自杀却无异议。他们比正统教派还要拘泥于新约全书的字 
 
面解释;他们戒绝发誓,当有人打他们左脸时他们当真把右脸也给人去打。据其迫害者 
 
的记载,有一次一个被指控的异端信徒的人,曾为自己辩护说,他吃过肉,撒过谎,发 
 
过誓,并且是个上好的天主教徒。 
 
    该派严格的教规只让那些特别圣洁,被称为“完人”的人来遵守:其余的人是可以 
 
吃肉或甚至结婚的。 
 
    追查这些教义的来历是饶有兴趣的。它们是从保加利亚的一个叫波哥米勒斯教派, 

 
经由十字军军人,传至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公元1167年喀萨利异端在图路斯附近召开会 
 
议时保加利亚代表也出席了会议。而波哥米勒斯教派则是摩尼教派和保罗教派二者混合 
 
的产物。保罗教派是阿尔美尼亚的一派,他们反对婴儿受洗,炼狱,祷念圣者,和三位 
 
一体;他们逐渐传入色雷斯,以后才传入了保加利亚。保罗教派信徒是马尔西翁(大约 
 
公元后150年)的追随者。马尔西翁认为自己在排斥基督教中的犹太成分方面是追随圣保 
 
罗的。他虽没成为一个诺斯替教派的信徒,但却和他们有着几分机缘。 

 
    此外我要提到的,另一个流行颇广的异端便是瓦勒都教派,他们是彼得·瓦勒都的 
 
信徒。瓦勒都是一个狂信者,他在公元1170年,发动了一次遵守基督律令的十字军。他 
 
把所有财产都周济了穷人,并且创立了一个社团名为“里昂穷人”,厉行安贫乐道的生 
 
活。最初他们还得到了教皇的嘉许,但由于他们对僧侣的不道德斥责的有些过分,终于 
 
在公元1184年遭到维罗纳宗教会议的谴责。此后他们决定凡是善良的人都有资格传道讲 
 
经;他们自行指派传教士并废除了天主教祭司所行的礼拜仪式。他们传布到伦巴底后, 

 
又扩展到波希米亚,并在这里给赫斯教派铺平了道路。阿勒比占西斯派遭受迫害时他们 
 
也受到了影响,他们中间很多人逃往丕德蒙特。密尔顿时代中他们在丕德蒙特遭受迫害 
 
时,曾激起诗人写出“噢,上帝,为遭受屠戮的众圣徒复仇吧”这首十四行诗。至今在 
 
偏僻的阿尔卑斯山谷和美国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