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种动物,所以马的头是一种动物的头”。事实上,有效的三段论仅只是有效的演绎 
 
法的一部分,它对于其他的部分并没有逻辑的优先权。想赋予演绎法中的三段论以首要 
 
地位的这种试图,就在有关数学推理的性质这个问题上把哲学家们引入了歧途。康德看 
 
出了数学并不是三段论式的,便推论说数学使用了超逻辑的原则;然而他却认为超逻辑 

 
的原则和逻辑的原则是同样确实可靠的。康德也象他的前人一样,由于尊崇亚里士多德 
 
而被引入了歧途,尽管是在另一条不同的道路上。 
 
    (3)对于演绎法估计过高对于作为知识来源的演绎法,希腊人一般说来要比近代哲 
 
学家赋给了它以更大的重要性。在这一方面,亚里士多德要比柏拉图错误得更少一些; 
 
他一再承认归纳法的重要性,并且他也相当注意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知道演绎法所必 
 
须据之以出发的最初前提的?可是他也和其他的希腊人一样,在他的认识论里给予了演 
 
绎法以不适当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同意(比如说)史密斯先生是有死的,并且我们可 

 
以很粗疏地说,我们之知道这一点乃是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有死。但是我们实际所 
 
知道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死”;我们所知道的倒不如说是象“所有生于一百五十年 
 
之前的人都有死,并且几乎所有生于一百年之前的人也都有死”这样的东西。这就是我 
 
们认为史密斯先生也要死的理由。但是这种论证乃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归纳法不 
 
象演绎法那样确切可信,它只提供了或然性而没有确切性;但是另一方面它却给了我们 
 
以演绎法所不能给我们的新。知识。除了逻辑与纯粹数学而外,一切重要的推论全都是归 

 
纳的而非演绎的;仅有的例外便是法律和神学,这两者的最初原则都得自于一种不许疑 
 
问的条文,即法典或者圣书。除了探讨三段论式的《分析前篇》而外,亚里士多德另有 
 
一些著作在哲学史上也有相当的重要性。其中之一就是《范畴篇》那个短期著作。新柏 
 
拉图主义者蒲尔斐利给这部书写过一片注释,这片注释对于中世纪的哲学有很显著的影 
 
响;但是目前还是让我们撇开蒲尔斐利而只限于谈亚里士多德。 
 
    “范畴”这个字——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还是在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里 
 
——其确切涵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我必须坦白承认我始终都不能理解。我自己并不相信 

 
在哲学里面“范畴”这一名词是有用的,可以表示任何明确的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有 
 
十种范畴:即,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对 
 
于“范畴”这一名词所提到的唯一定义就是:“每一个不是复合的用”——接着就是上 
 
述的一串名单。这似乎是指凡是其意义并不是由别的字的意义所结合而成的每一个字, 
 
都代表着一种实体或一种数量等等。但是并没有提到编排这十种范畴的名单所根据的是 
 
一种什么原则。 
 
    “实体”首先就是既不能用以叙说主词而且也不出现于主词的东西。当一个事物尽 

 
管不是主词的一部分,但没有主词就不能存在时,我们就说它是“出现于主词”。这里 
 
所举的例子是出现于人心之中的一些文法知识,以及可以出现于物体的某一种白色。实 
 
体,在上述的主要意义上,便是一个个体的物或人或动物。但是在次要的意义上,则一 
 
个种或一个类——例如“人”或者“动物”——也可以叫作一个实体。这种次要的意义 
 
似乎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到了后代作家们的手里,更为许多坏的形而上学大开方便之门。 
 
    《分析后期》大体上是探讨一个曾使得每一种演绎的理论都感到棘手的问题,那就 

 
是:最初的前提是怎样得到的?既然演绎法必须从某个地点出发,我们就必须从某种未 
 
经证明的东西而开始,而这种东西又必须是以证明以外的其他方式而为我们所知的。我 
 
不准备详细阐述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为它有赖于本质这个概念。他说,一个定义就是 
 
对于一件事物的本质性质的陈述。本质这一概念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后直迄近代的各家 
 
哲学里的一个核心部分。但是我的意见则认为它是一种糊涂不堪的概念,然而它的历史 
 
重要性却需要我们对它谈几句话。 
 
    一件事物的“本质”看来就是指“它的那样一些性质,这些性质一经变化就不能不 

 
丧失事物自身的同一性”。苏格拉底可以有时候愉悦,有时候悲哀;有时候健康,有时 
 
候生病。既然他可以变化这些性质而又不失颇为苏格拉底,所以这些就不属于他的本质。 
 
但是苏格拉底是人则应该认为是苏格拉底的本质的东西,尽管一个信仰灵魂轮回的毕达 
 
哥拉斯派不会承认这一点。事实上,“本质”的问题乃是一个如何用字的问题。我们在 
 
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多少有所不同的事件使用了同一的名字,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个单一 
 
的“事物”或“人”的许多不同的表现。然而事实上,这只是口头上的方便。因而苏格 

 
拉底的“本质”就是由这样一些性质所组成的,缺乏了这些性质我们就不会使用“苏格 
 
拉底”这个名字。这个问题纯粹是个语言学的问题:一个字可以有本质,但是一件事物 
 
则不能有本质。 
 
    “实体”的概念也象“本质”的概念一样,是把纯属语言学上方便的东西转移到形 
 
而上学上面来了。我们在描述世界的时候发现把某一些事情描写为“苏格拉底”一生中 
 
的事件,把某一些其他的事情描写为“史密斯先生”一生中的事件,是很方便的事。这 
 
就使我们想到“苏格拉底”或者“史密斯先生”是指某种经历了若干年代而持久不变的 

 
东西,并且在某种方式下要比对他所发生的那些事件更为“坚固”、更为“真实”。如 
 
果苏格拉底有病,我们就想苏格拉底在别的时候是健康的,所以苏格拉底的存在与他的 
 
疾病无关;可是另一方面,疾病也必需某个人有病。但是虽然苏格拉底并不必须有病, 
 
然而却必须有着某种东西出现于他,假如他要被人认为是存在的话。所以他实际上并不 
 
比对他所发生的那些事情更为“坚固”。“实体”若是认真加以考虑的话,实在是个不 
 
可能避免种种困难的概念。实体被认为是某些性质的主体,而且又是某种与它自身的一 

 
切性质都迥然不同的东西。但是当我们抽掉了这些性质而试图想象实体本身的时候,我 
 
们就发现剩下来的便什么也没有了。再用另一种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区别一种实体与 
 
另一种实体的是什么呢?那并不是性质的不同,因为按照关于实体的那种逻辑来说,性 
 
质的不同要先假定有关的两种实体之间有着数目的差异。所以两种实体必须刚好是二, 
 
而其本身又不能以任何方式加以区别。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发现它们是二呢? 
 
    事实上,“实体”仅仅是把事件聚集成堆的一种方便的方式而已。我们关于史密斯 

 
先生能知道什么呢?当我们看他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一套颜色;当我们听他说话的时候, 
 
我们就听到一串声音。我们相信他也象我们一样地有思想和感情。但是离开了这些事件 
 
而外,史密斯先生又是什么呢?那只是纯粹想象中的一个钩子罢了,各个事件就都被想 
 
象为是挂在那上面的。但事实上它们并不需要有一个钩子,就象大地并不需要驮在一个 
 
大象的背上一样。用地理区域做一个类比的话,任何人都能看出象(比如说)“法兰西” 
 
这样一个字仅不过是语言学上的方便,在它的各个部分之外与之上并没有另一个东西是 

 
叫做“法兰西”的。“史密斯先生”也是如此;它是一堆事件的一个集合名字。如果我 
 
们把它当作是任何更多的东西,那么它就是指某种完全不可知的东西了,因此对于表现 
 
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来说就并不是必需的。 
 
    “实体”一言以蔽之,就是由于把由主词和谓语所构成的语句结构转用到世界结构 
 
上面来,而形成的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我的结论是:我们在这一章里所探讨过的亚里 
 
士多德的学说乃是完全错误的,只有三段论式的形式理论是例外,而那又是无关重要的。 
 
今天任何一个想学逻辑的人,假如要去念亚里士多德或者是他的哪一个弟子的话,那就 

 
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了。可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还是表现了伟大的能力的,并且是 
 
会对人类有用的,假如这些著作能在一个知识创造力仍然旺盛的时代里出世的话。然而 
 
不幸的是,它们正是在希腊思想创造期的结束时才出世的,因而便被人当作是权威而接 
 
受了下来。等到逻辑的创造性复兴起来的时候,两千年的统治地位已经使得亚里士多德 
 
很难于推翻了。实际上在全部的近代史上,科学、逻辑与哲学每进一步都是冒着亚里士 
 
多德弟子们的反对而争取来的。 
 
    = 

 
  ①此处的三段都是全称肯定,即AAA的形式,其所以称为Barbara,是因为这个字的 
 
三个元音都是A。——译者 
 
  ②此处的三段是全称否定、全称肯定与全称否定即E、A、E的形式,其所以称为cel 
 
arent,是因为这个字的三个元音是E、A、E。——译者 
 
  ③此处的三段是全称肯定、特称肯定与特称肯定,即A、I、I的形式,其所以称为D 
 
arii,是因为这个字的三个元音是A、I、I。——译者 
 
  ①此处的三段是全称否定、特称肯定与特称否定,即E、I、O的形式,其所以称为 
 
Eerio,是因为这个字的三个元音是E、I、O。——译者 

第二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在这一章里我准备考察亚里士多德的两部书,一部书叫作《物理学》,另一部书叫 
 
作《论天》。这两部书是密切联系着的;第二部书的论证就是从第一部书所留下来的论 
 
点开始的。两部书都极其有影响,并且一直统治着科学直到伽利略的时代为止。象“第 
 
五种本质”、“月球以下”这些名词,就都是从这两部书所表达的理论里得来的。因此 
 
哲学史家就必须研究这两部书,尽管事实上以近代科学的眼光看来,其中几乎没有一句 
 
话是可以接受的。 
 
    要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正如要理解大多数希腊人的——物理学观点,就必须了解 

 
他们在想象方面的背景。每一个哲学家除了他向世界所提出的正式体系而外,还有着另 
 
一种更简单得多的、可能为他自己所完全不曾察觉到的体系。纵使他察觉到它,或许他 
 
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就把它隐藏起来而提出某种更为诡辩的东西,他相信那种 
 
东西,因为那种东西有似于他的未曾加工的体系,他也要求别人接受那种东西,因为他 
 
相信他已经把它弄得不可能再加以反驳了。这种诡辩是靠着对反驳的反驳而达到的,但 
 
是单凭这一点却是永远也得不出正面的结果来的:那最多只表明一种理论可。能。是真的, 

 
但却非必。定。是真的。正面的结果(无论一个哲学家所意识到的是何等地微少)都是从 
 
他想象之中预先就有的观念里面,或者是如桑塔雅那所称之为“动物的信仰”里面得来 
 
的。 
 
    关于物理学,亚里士多德在想象方面的背景与一个近代学者在想象方面的背景是大 
 
不相同的。今天一个小孩子一开始就学力学,力学这个名字的本身就提示着机械。①他 
 
已经习惯于汽车和飞机了;甚至在他下意识想象的最深处,他也决不会想到一辆汽车里 
 
会包含有一种马,或者一架飞机的飞行乃是因为它的两翼是一只具有神奇力量的飞鸟的 

 
两翼。动物,在我们对于世界的想象图画里,已经丧失了它们的重要性;人在这个世界 
 
里,已经比较能独立地作为是一个大体上无生命而且大致能够驯服的物质环境的主人了。 
 
    对于试图对运动作出科学解说的希腊人来说,除了少数象德谟克里特和阿几米德那 
 
样的天才情况而外,纯粹的力学观点几乎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