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股灾重温-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股票无论派息抑或送红股,市场都会作出调整,所以,资深的投资者都不会理会这些数字游戏,不会把股票「入笼」,以免市场倏起急变时被杀个措手不及。 
  在股票最旺盛时,有些过户处甚至不能够依时替客户办妥过户手续,我就曾经遇过这事情。事情发生在八七年九月下旬,当时有一只股票截止过户,六个星期的过户时间,取回股票的日期为十月十九日,当日不幸遇上了大跌市,我前往该过户处取回股票时,该公司职员竟然说因近来过户工作繁重,未能够在六个星期发给新股票。她还表示该公司只是说三个星期以后方能取到新股票,而不是隔了三个星期便一定可以取回股票。最后她提醒我来取股票前,最好先致电查询,以免白走一趟,当然也不想麻烦了她们。 
  这件事我并没有追究下去,所以至今仍不知道因为拖延发新股票给股东而累至他们蚀本,这责任该是谁人负责? 


  延长交易时间 
  股市上市上交投亦随之而增加,股市愈升上父投也就愈大上交投壮旺,经纪行老板自然眉开眼笑,八七年开通宵的情景,想不到五年之后历史竟可以重演。 
  股市壮旺,虽然令有关行业收入增加,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可也不少,在开市时间内没法完成买卖工作就是问题之一。 过去当股市交投壮旺时,联交所就会减少交易时间,好让经纪与经纪之间有时间清理积压的大量工作,相信大家仍然记得香港有一段颇长的时间,逢周六下午休市吧?后来由于市场大跌,经纪行生意淡薄,于是乎周六下午又再恢复交易。 这一次联交所竟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市场交投量大,所以延长交易时间,把早上一贯十二点半休市延至十二点四十五分,而下午亦延长十五分钟至三点四十五分方才收市,每日所有股票从业员要多做半个钟头工作。 
  究竟是缩减交易时间可以减轻市场突然兴旺的工作负担?抑或延长交易时间可以达到这目的?相信有待事实才可以告诉我们。不过,直觉上认为,交易时间愈长,成交量应该愈大,而成交之后的「后勤」工作也就愈多。这只会使经纪行的工作负担愈重,形成的问题可能愈大。假如只是延长出市人员在交易完成后的计算机输入成交时间,可能才是对问题有积极性的解决方法。   (编者按:其后联交所顺从民意,已把交易时间恢复正常。) 


  交易时间一改再改 
  七三年股市升势如火如荼之际,其实当时港府也曾实施过一些措施来冷却市场炽热的投资情绪的。其中的一项措施就是缩减股市的交易时间。 
  七三年三月七日,香港财政司接见四会主席,指示他们把周三上半天的交易时间取销,一星期后生效。或许大家不知道,原来当时股市过于炽热,交易时间已一减再减,减至每天只有上午开市,而下午休市的了。换言之,新措施实施之后,每星期仅有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四个上午时间,由十点至十二点四十五分这段时间内可以买卖股票而已! 
  再说点历史给大家听听。原来香港股市的交易时间是经常更改的。远在六十年代,当时只有一个「香港会」,股市交投淡薄,那时侯交易时间每天为早上十时至中午十二时,下午二时半至四时,周六全日休息,周日下午休息,周三下午也是休息,全周共有十八小时交易。 及至「远东会」的成立,交易时间则改为每日早上十时至十二时半,下午二时半至五时,而星期三下午不休息,周六上午仍有二小时交易。 

其后,由于股市不断上升,交投量愈来愈大,股市的交易时间便愈来愈少,一方面希望藉此压抑过热的投资狂热,其实最重要还是希望腾出更多的时间清理经纪行积压的交收工作。后来股市大跌,经纪行交投淡薄,生意难做,于是又再恢复正常的交易时间了。 
  这一次联交所反其道而行之,在股市成交壮旺时,交易时间不减反增,这也说是香港股市一次历史性革新矣! 


  买股票被踩死 
  端的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排队买股票被踩死的新闲你听过未?这件事竟然会发生,而且还是发生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可说是千古奇闻。 
  事件发生在九二年五月五日的深圳。深圳股票不断上升,万人空巷排队买股票,已是见怪不怪的事,当日深圳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门口,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婆婆因为年纪老迈,捱不住长时间轮候的体力消耗而昏迷倒地,竟被后面疯狂抢购股票的人群践踏至死。应验了中国古老的一句谚语所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每一个新兴的股票市场,同样有这些不可理喻的怪事发生,例如早几年前,台湾股票疯狂上升,加权指数从一千点升至一万二千点,当时台湾人如痴如醉,据说当时在证券公司里做一名文件传递员,薪水就较一名大学生好几倍。不少主妇因为炒股票,无暇照顾儿童,股票公司还要附设托儿所!股民要看见股市天天上升,当股价下跌,买入的股票损失时,就跑上街头****游行。这些新闻我们现在听见觉得好笑,认为他们无知,但七三年时香港人又是怎样的情形? 
  当时人人都说「鱼翅漱口」,人人都以为股市只会升,不会跌,于是辞去自己的工作不做,就像今日深圳股民一样,天天在交易所望看价位过日子,把交易所围得水泄不通。结果政府要出动消防员救火,救息股民发达的欲火,引用消防条例驱散围观股价的人群!
  
  非理性行为 
  股市狂升,不少投资者迹近疯狂,股市大跌,投资者那就更加疯狂,较早前我写过深圳股市排队买股票而踩死人的奇闻,这一次我要写的是股市跌下来时的怪事。 
  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港股大跌1;120点,当晚四十三间期货经纪公司代表到布政署请愿,要求政府协助解决因客户没法增加按金而导致财政困难。 
  因股市下跌而****,台湾投资者要数第一。早几年台湾股市不断涨升,而且由于市场刚开放,加上闲资太多,故当地的投资者以为股市永远有升没跌,股市升到极不合理的水平仍盲目追捧,股市下跌就****抗议。当时有路边社消息说当地有些黑社会头子威胁上市公司老板,要他们令到股价回升,否则就会对他们不客气。这些传言假若是真,台湾的黑社会也未免太天真无邪了。 
  至于其它国家投资者对跌市又有甚么激烈反应?八七年十月爆发股灾之后,美国迈亚美一名男子早上步入美林证券经纪行,一言不发地从公文包里探出手枪连开二枪,击毙该公司一名职员,另一名则身受重伤,该男子然后吞枪自杀。相较之下,香港的投资者可能是见惯大场面,显然理性得多了。 
  一九二九年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情形又是怎样?我们且重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盖布烈夫在他的一本着作《不确定的年代》中,对当时华尔街股市雪崩的描述── 
  「当天早上,交易所内人头涌涌,水泄不通,一阵阵没法抑制、歇斯底里的拋售疯狂出现,市场没法应付这恐慌的情形,行情指示器的操作没法赶得上股价狂泻的速度。全国都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甚么事,只知道自己完了,一切可能都很快完了。他们卖出自己的股票,也被别人出卖。证券交易所内一片混乱,喧哗之声震耳欲聋,华尔冲外万头钻动,也许资本主义快要灭亡了。」 
  「一个工人在高台上工作,人群以为他想自杀,于是很不耐烦地催他快点跳下来。……」 


  B股风波 
  八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怡和控股有限公司业绩公布之时,宣布以送红股方式,每一股怡和普通股送四股面值二角的B股,B股相等于现行面值三元普通股的十分之一,发行股份共十六亿五千多万股。 
  正当投资界人土对怡和此举议论纷纷之际,四天后(三月三十一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送股及拆细后也急不及待地宣布再两股送一B股。翌日,爱美高申请停牌,据市场消息透露,爱美高正准备将现时股份合并,然后再向股东以红股方式发行B股。此外,消息说还有至少三十间上市公司计划发行B股。 
  短短几日间,B股像传染病般在股市蔓延,迫使联合交易所和证券监理处不得不就B股问题制订对策,除怡和、长实与和黄三家公司外,暂不再受理其它上市公司有关的申请。其实,B股已非新玩意,远在七三年本港股市第一次狂潮时,已有B股的存在,而会德丰主席马登就是B股的始作俑者!现在怡和「旧戏新做」,竟然如此「叫座」,引起各界强烈的反应,原因何在?在了解其中原因之前,让我们先了解发行B股的动机和对大股东的好处。 
  正常来说,上市公司只有普通股,让该公司于普通股以外发行另一种面值不同但投票权相等的新股票,我们习惯上将之称为B股,而原有的普通股称为A股。 
  通常B股的面值仅是普通股的十分之一,但却享有和A股同等的投票权及按比例之同等其他权益,这就是B股最大的优点。发行B股后,大股东只要持有足够数量的B股,就可以绝对有效地控制一间公司,所需的资金则因B股的面值减少而下降。至于大股东发行B股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二点: 
  一、公司可能会发行新股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或收购行动。假如一家公司大股东不愿意拿出资金或以其它的融资方法进行收购,而是利用大量发行新股膨胀公司业务,虽然他所持的股票数量不变,但相对来说,所占总发行股的百分比已是相应下降,当下降到对公司的控制权亦不稳时,即可用发行B股的方法重新巩固控制权。长江实业在发表配送B股的通告中,曾清楚扼要地提出这一点:「发行B股乃为确保本公司控制权延续性长远策略之一部分,亦为本公司管理阶层发展及规划业务增长提供一个稳定之环境。同时,此项B股之发行,使本公司于未来之扩展与收购行动中拥有更大之灵活性,在控制权之结构方面亦无后顾之忧。」 
  「控制权之结构方面无后顾之忧」,应该是大股东乐意发行B股的主要原因。 
  二、不愿意持有普通股,但又希望继续控制名下公司。由于B股的面值仅是普通股的十分之一,有了B股后,公司大股东可以安心地大量拋售A股而同时又可以继续紧握公司控制权。此外,B股亦可以利便大股东用更少的资金控制更大的企业集团。 
 由于当时中英谈判香港前途之后不久,许多人都不能接受香港九七年后回归中国的事实,但他们又不想失去香港这投资乐园,在这情况下,遂做好一切安全措施,例如把公司注册地点迁往百慕达就是其中方法之一,至于发行B股的主意虽佳,可惜跟风者众,使联交所不接受怡和发行B股的申请,B股风波才告一段落。 


  庄家故事 
  相信在股市中征战的人,无人不认识「庄家」这名词,赌场中庄家可解释作「当家作主」的人,做庄的就要接受其它人的赌注买大买小都要接受。股市中的庄家情形则有点不同,而外国与香港的庄家也有些分别。 
  在香港,一般人对庄家这二个字的解释是「操纵股价上落的人」,在一场零和游戏中,做庄的赢那就是闲家输,所以许多人对庄家的印象都不太好,认为他们是利用股价上落赚小投资者的钱的人。 
  其实,外国的庄家并非这样,而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由于股市不是对敲市场,因此当股市大幅波动时,市场可能完全没有对手,庄家这时候就扮演对手的角色,投资者要沽货他们便买入;投资者要买入时,他们就沽出。也许我们可以说,庄冢主要是用作维持市场秩序,令该只股票不会一面倒只是上升或下跌。 
  然而、香港股市绝大部分的庄家都是炒家,他们做庄推高股价是为了赚钱,或是达到一些如批股供股之目的。有些贪图小利的小投资者就是喜欢跟随着庄家搵食,听到市场传言某某庄家炒高某股,于是不理三七二十一追入,希望可以搭搭顺风车也!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一个关于庄家的笑话,是一位出市代表告诉我的。话说八一年股市大跌时,有一只「跌市奇葩」的股票,非但股价不跌,甚至逆市而升。该股牌下有一名庄家能力挽狂澜于不倒,膊头十分够力,所以当庄家出现时,该股自动回升。当时四会尚未合一,股票买卖在交易所里要「写大字报」,左边为买家右边则是沽家,有一次该庄家站错了位置,该股马上跌了八个价位,站回左边时立即升回原价,又有一次庄家人有三急去厕所,该股迅即滑下,如厕回来价位才回复原状。你说是不是股海天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