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1-本草品汇精要-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x无毒 丽生x 
陟厘主心腹大寒温中消谷强胃气止泄痢(名医所录)【名】石发【苗】(图经曰)陟厘即 
石 
发也生于水中石上如毛而青黄似苔而粗涩古人取以作纸谓之苔纸作脯谓之苔脯盖可啖也(别 
录云)生于水石上者名陟厘浮于水中者乃苔尔二物俱产水中然水苔性冷陟厘甘温为异也【地】 
(图经曰)生江南池泽【时】(生)春生(采)无时【收】阴干【用】苔水中石上者为好【质】 
类 
水苔 
(疗)(图经曰)治虚冷下痢(衍义曰)止渴疾【忌】食盐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水生x 
干苔主痔杀虫及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之又心腹烦闷者冷水研如泥饮之即止又发诸疮疥下 
一切丹石杀木蠹虫内木孔中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名医所录)【地】生海中【时】(生)春 
生 
(采)无时【收】晒干【用】苔【色】绿【味】咸【性】寒又云温【气】味浓于气阴也【臭】 
腥【禁】多食令人痿黄少血色【解】诸药毒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走
内容:x无毒 水生x 
凫葵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名医所录)【名】接余 (音荇)菜 (叶)苻【苗】(图 
经曰) 
此 
机云茎白叶紫赤色圆径寸余浮在水面根在水底大如钗股上青下白江东人食之医方鲜用【地】 
( 
叶【质】 
类而圆【色】茎白叶紫赤【味】甘【性】冷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主】诸 
淋【制】水洗锉碎用【治】(疗)(别录云)捣汁服之除寒热【解】蛊毒毒药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女菀(出神农本经)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以上朱字神农 
本 
经)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白菀 织女 
菀 
茆(音柳)【苗】(唐本注云)此即白菀也苗叶与紫菀相类但根白尔其疗体并同无紫菀时亦可 
通 
用也【地】(别录云)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时】(生)春生苗(采)正月二月取根【收】阴干 
【用】 
根【质】类细辛而白【色】白【味】辛【性】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咳嗽 
【反】畏卤咸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王孙(出神农本经)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百病益 
气 
(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长孙 黄孙 黄昏 白功草 海孙 蔓延 牡蒙【苗】(蜀本注 
云)叶似及已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唐本注云)短剧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孙药对有牡蒙无 
王 
孙此则一物明矣【地】(图经云)生海西川谷及汝南城郭垣下【时】(生)春生苗(采)秋取 
根【收】 
曝干【用】根【质】类及已【色】紫【味】苦【性】平泄【气】味浓于气阴也【主】金疮止 
痛【治】(疗)(唐本注云)疗金疮破血生肌止痛赤白痢除脚肿发阴阳也(补)(唐本注云) 
益气补 
虚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丽生x 
土马鬃治骨热败烦热毒壅衄鼻(名医所录)【地】(图经曰)生于背阴古墙垣上有之岁多 
雨 
则茂盛世人以为垣衣非也垣衣生垣墙之侧此物生垣墙之上比垣衣更长大抵苔之类也以其所附 
不同故立名与主疗亦异在屋则谓之屋游瓦苔在墙垣则谓之垣衣土马鬃在地则谓之地衣在井则 
谓之井苔在水中石上则谓之陟厘土马鬃近世常用而诸书未着故附新定条焉【时】(生)春生 
(采) 
无时【收】阴干【用】苔墙垣上者佳【质】类垣衣而长【色】绿【味】酸【性】寒【气】气 
薄味浓阴也【臭】腥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蜀羊泉(出神农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疗龋齿(以上朱字神农本经)女子阴 
中内 
伤皮间实积(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羊泉 羊饴 漆姑【苗】(唐本注云)叶似菊花紫色 
子 
类枸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方药不复用彼土人时有采识者【地】(图经曰)生蜀郡川谷(唐 
本 
注云)处处阴湿地皆有之【时】(生)无时(采)三月四月取苗【收】阴干【用】苗叶【色】 
青 
【味】苦【性】微寒泄【气】味浓于气阴也【主】漆疮【制】锉碎用【治】(疗)(唐本注云) 
主小儿惊生毛发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木
内容:x无毒 植生x 
菟葵主下诸石五淋止虎蛇毒(名医所录)【名】 【苗】(图经曰)似葵而叶小状若藜有 
毛 
( 
茎紫 
色(衍义曰)绿叶如黄蜀葵花似拒霜甚雅形如至小者初开单叶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姚黄蕊则 
蜀 
葵也唐刘梦得云菟葵燕麦领春风者此也【地】(尔雅云)所在平泽及田间皆有之【时】(生) 
春 
生苗(采)六月七月取茎叶【收】曝干【用】茎叶【质】类石龙芮【色】叶绿茎紫【味】甘 
【性】 
寒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主】淋沥热结【治】(疗)(别录云)治蛇虎毒诸疮捣汁饮之 
及 
涂疮能解毒止痛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名医所录)【名】 荣【苗】(唐本注云)叶圆似泽泻而小花 
青 
白亦堪啖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地】(图经曰)生水旁所在有之【时】(生)春生苗(采) 
五月 
六月取茎叶【收】曝干【用】茎叶【质】叶类泽泻而小【色】青【味】甘【性】寒缓【气】 
气之薄者阳中之阴【主】热毒【制】锉碎用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鳢肠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涂发眉生速而繁(名医所录)【名】莲子 
草 
旱莲子 金陵草【苗】(图经曰)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一二尺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 
苏 
恭云以其苗似旋复者是也一种苗更枯瘦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即 
黑故取此以乌髭发也【地】(图经曰)生下湿地及在坑渠间亦有之南方尤多(道地)滁州【时】 
(生) 
酸【性】 
平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主】乌髭发排脓止血【制】(孙真人云)拣选无泥 
土 
者不宜水洗锉碎用【治】(疗)(日华子云)通小肠长须发敷一切疮并蚕 (萧炳云)作膏点 
鼻 
中添脑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爵床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神农本经)【名】香苏 赤眼【苗】(唐 
本注云)此草似香 叶长而大或如荏且细【地】(图经曰)生汉中川谷及平泽熟田道旁有之 
【时 
】( 
软【 
气】味浓于气阴也【臭】朽【主】血胀下气【制】锉碎用【治】(疗)(唐本注云)汁涂杖疮 
立 
瘥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附蓝 丽生x 
井中苔及萍主漆疮热疮水肿井中蓝杀野葛巴豆诸毒(名医所录)【苗】(陶隐居云)废井 
中 
多生苔萍及砖土间生杂草菜蓝在井中者弥佳【时】(生)春生(采)不拘时取【收】阴干【用】 
苔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附白茅香花 丛生x 
茅香花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苗叶可煮作浴汤辟邪气令人身香(名医所录)【苗】 
(图经曰)苗似大麦五月开白花亦有黄花者或有结实者亦有无实者其茎叶黑褐色而花白者名 
曰 
茅香即非白茅香也又有一种白茅香味甘平无毒生安南如茅根(衍义曰)茅香花白根如茅但明 
洁 
而长皆可作汤浴也【地】(图经曰)生剑南道诸州今陕西河东京东州郡亦有之(道地)丹州 
岢岚 
军淄州【时】(生)三月生苗(采)正二月取根五月取花八月取茎【收】曝干【用】花及根 
【质】 
花似芦花而轻软根如茅根而洁白【色】白【味】苦【性】温泄【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 
】香【主】辟恶止血【治】(疗)(日华子云)白茅香花塞鼻洪敷久不合灸疮 刀箭疮止血并 
痛 
煎服止吐血鼻衄(陈藏器云)白茅香主恶气令人身香美煮服止服内冷痛(别录云)白茅根煮 
汁饮 
之治热淋疾良【合治】白茅根烧末合脂膏涂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亦治因风致肿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附山兰 植生x 
马兰主破宿血养新血合金疮断血痢蛊毒解酒疸止鼻衄吐血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人山兰亦 
大破血(名医所录)【名】紫菊【苗】(图经曰)如泽兰气臭楚词以恶草喻恶人北人见其花呼 
为 
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又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里人多用之 
【地】(图经曰)生水泽傍【时】(生)春生苗(采)夏秋取【收】阴干【用】茎叶【质】类 
泽兰 
【色】花紫叶绿【味】辛【性】平散【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臭【主】调血解毒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走
内容:x无毒 蔓生x 
使君子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名医所录)【苗】(图经曰)茎作藤如手指其叶 
青 
如两指头长二寸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八月结子如拇指长寸许大类栀子亦似诃梨 
勒而轻有五棱其壳紫黑色内有仁白色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 
为使君子也【地】(图经曰)生交广等州今岭南州郡山野中及水岸皆有之(道地)眉州【时】 
(生) 
春生苗(采)七八月取实【收】曝干【用】仁【质】类诃梨勒而轻【色】紫黑【味】甘【性】 
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消疳杀虫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百脉根主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叶似苜蓿花黄根如 
远 
志【地】(图经曰)出肃州巴西【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晒干【用】根 
【质】 
类 
】酒浸或水煮用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白豆蔻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名医所录)【名】多骨【苗】(图经曰)形如芭蕉 
叶 
似杜若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地】(图经 
曰)出伽古罗国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蕃舶者佳【时】(生)春生苗(采)七月取实【收】 
曝干 
【用】实【质】类缩砂蜜碧而辛香【色】皮白仁碧【味】辛【性】大温散【气】气浓味薄阳 
也【臭】香【主】诸气胃冷【行】手太阴经【制】去壳【治】(疗)(东垣云)破肺中滞气退 
目 
中云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合治】合好酒调末服疗胃气冷吃食即欲吐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地笋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一切血病肥白人产妇可作菜蔬食甚佳 
(名医所录)【苗】(图经曰)地笋乃泽兰根也苗高二三尺茎干青紫色作四棱叶生相对如薄荷 
叶 
而有毛七月开花紫白色其根紫黑如粟根南人采其嫩而有节者淹作茹亦美【地】(图经曰)生 
汝 
南诸大泽傍及下湿地今荆随寿蜀州河中府皆有之(道地)徐州梧州【时】(生)二月生苗(采) 
八 
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质】类粟根【色】紫黑【味】甘【性】温【气】气浓于味阳中 
之阴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丽生x 
海带催生治妇人及疗风亦可作下水药(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此海藻更粗柔韧而长 
今 
登州人取干之可以苴束器物者是也【地】(图经曰)生东海水中石上【时】(生)无时(采) 
无时 
【收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陀得花主一切风血浸酒服(名医所录)【名】三勒浆【苗】(图经曰)胡人采此花以酿酒 
呼 
为三勒浆【地】(图经曰)生西国【用】花【味】甘【性】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 

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翦草治恶疮疥癣风瘙(名医所录)【名】(根)白药【苗】(陈藏器云)叶如茗而细黑色 
生山 
泽间今疮家多用之【地】(图经曰)生润州台州(道地)婺州【时】(生)春生苗(采)二月 
三月取 
【收】曝干【用】茎叶【质】类茜草亦如细辛【色】黑【味】苦【性】平凉泄【气】气之薄 
者阳中之阴【臭】香【主】虫疮疥癣【制】九蒸九曝【治】(疗)(图经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