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4-本草乘雅半偈-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议重言精神,而概言魂魄意志, 语单拈太极,统具精神魂魄意志,一属先天,一 
属后天法也。) 

第一帙
菖蒲
内容:(本经上品) 
昌,目光也。时云∶美目昌兮,此窍更切。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不 
忘,不迷惑,延年。 
【核】曰∶菖蒲,一名昌阳、尧韭、水剑草。运斗枢云∶玉衡星散为菖蒲。典术云∶尧 
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生上雒石涧间,池州、戎州蛮谷中者亦佳,所在亦有。 
月令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喜生逆水,根茎络石,略 
无少土,稍有泥滓,即便凋萎。叶心有脊如剑,四时长青,新旧相代。新者从茎端抽发,旧 
者从茎末退去。一叶一节,节稀茎长,节密茎短,茎昂者茎端生叶,茎仆者节旁分枝,洁白 
下生者为根,翠碧有节者为茎,有以根为须,茎为根者,因茎枝延蔓布石故尔。望夏作花黄 
色、紫色者尤善。以茎瘦节密折之中心微赤,嚼之辛香少滓者,入药最良。以砂石栽之,旦 
暮易水则易茂,春夏愈摘则愈细,叶仅长寸许,甚有短至一二分者,别有香苗、挺秀、金钱、 
台蒲诸种甚奇。而香苗之最细者,曰虎须,尤可娱目。东坡云∶凡草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 
附其根,唯石菖蒲,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不死。节叶转坚瘦,根 
联系,忍冬淡泊,苍然几案,延年之功,信非虚语。神隐书云∶石菖蒲,置几案间,夜 
坐诵读烟收其上,不致损目。或置星月下,每旦取叶尖珠露洗目,不月功能明目,久之白昼 
可见星斗。修治,以铜刀刮去黄黑皮,及硬节,同嫩桑枝相拌蒸熟,日中曝干,勿得误用形 
如竹鞭及色黑气臭味腥者。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 
令人吐逆。 
缪仲淳先生云∶阳精芳草,辛温四达,充百邪,散邪结,壅遏既彻,九窍应之而通。用 
资宣道,臻乎太和。仙家服食,药之上品上生者也。先人云∶万物资生于阴,必资始于阳。 
以阴感阳而盛,故曰昌阳。又云∶蒲性幽洁,不喜近人,不染尘垢,得其情性,长生长青。 
苟失其所,立见凋痿。又云∶蒲叶皆偶,九节为奇,过不及,皆非中节。又云∶在阴在脉之 
痹,乃湿乃风之因,咸能使之开发,设寒本专令,取效更捷。绍隆王先生云∶菖蒲得道种智, 
不 
【 】曰∶水土合和,抽为草木。唯菖蒲全得生阳之气,吮拔水液,盘络砂石,不假地 
土之力,昌美溪浦之间,故名菖蒲。以治病之用言,当号昌阳。以发生之体言,当号阳昌。 
痹者,闭塞不通,风寒湿三种,相合而成。咳逆上气者,此毫窍固拒,肺气壅遏,两相搏击, 
以致喘咳。菖蒲味辛气温,宣通开发,使一身之气,起亟旋展,郁痹喘咳,当自舒矣。痹证 
有五,菖蒲独宜脉痹。取象形从治,则易于分解。又观菖叶两岐,菖茎盘络,悉从中心透发, 
故能开人心孔,而心孔为诸脉络之宗主,其挛结屈曲之状俨似之。背阳喜阴,臭之爽朗,当 
补五脏之用,非补五脏之体,以用行则窍通也。明耳目者,通九窍之验。出音声,不忘,不 
迷惑者,开心孔之验。蒲性幽洁,挺秀长生,故为延年之药。 
(从茎中抽叶处,看破开心孔。又从茎枝盘结处,配合心主包络,即种种识症法,亦咸 
从生成中体会来,不惟说破至理,并说破看法。) 
(染太祖后张氏,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惊谓侍者曰∶见否?曰∶ 
不见。 

第一帙
赤箭
内容:(本经上品) 
如此生成甚奇,天地生物亦不易矣。余乡宋大司马经略朝鲜,一时乏饷,萝中神授以物, 
指画其处。觉而掘地,获物如芋如卵,煮食勇力倍,尝久未之识,核赤箭生成,始知即是天 
麻耳。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核】曰∶赤箭,一名神草、赤芝、鬼督邮、定风草、独摇草、合离草。根名天麻,一 
名离母。生陈仓川谷、雍州、太山少室诸处。春生苗,初出如芍药,独抽一茎,挺然直上, 
高三四尺,茎中空,色正赤,贴茎杪之半,微有尖小红叶,四月梢头成穗,作花灰白,宛如 
箭干,且有羽者,有风不动,无风自摇。结实如楝子,核有六棱,中仁如面,至秋不落,却 
透空入茎中,还筒而下,潜生土内。根如芋,去根三五寸,有游子十二枚,环列如卫,皆有 
细根如白发,虽相须,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耳。大者重半斤,或五六两;皮色黄白,名曰 
龙皮,肉即天麻也。本经名概根苗,后人分苗曰赤箭,根曰天麻,功力稍有同异故耳。与六 
芝同类,力倍人参,故为仙家服食,药之上品上生者也。但不易得,世人所用,皆御风草根, 
非赤箭也。御风茎叶,与赤箭相似,独茎色青斑,叶背黄白,兼有青点,随风动摇,子不还 
筒,治疗稍合,补益大乖异矣。修治,宜锉置瓶中,每十两,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炒焦,盖 
于其上,绵纸三重,封系瓶口,从巳至未,取出蒺藜,再炒再盖,凡七遍。俟冷,净布拭去 
汗气,竹片剖开,焙干捣用。 
【 】曰∶赤阳箭刚,阳刚中正者也。力能独运,不为物移,故有风不动,无风自摇, 
见刚之体能立,用能行也。其苗从根而干,虚中直达,符合少阳自下而上,从内而外,故增 
益气力。其实从茎纳筒,环列象岁,符合太阴从外而内,自上而下,故长阴肥健。既类灵芝, 
亦 
故能杀鬼精除恶毒。乃若因风动摇,惊痫挛癖,尽属阴邪之证,唯刚能胜之。独恨土人以御 
风相混,致真者遁世,悲哉。吾未见刚者。 

第一帙
薯蓣
内容:(本经上品) 
肥遁则无不利。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 
不饥延年。 
【核】曰∶薯蓣,古名也。避唐代宗讳,改作薯药;又避宋英宗讳,改作山药。后世惟 
名山药,不知薯蓣名矣。生嵩山山谷,及临朐、钟山、南康、蜀道、北都、四明、山东、江 
南、怀庆诸处。入药野生者为胜。供馔,家种者为良。春生苗,蔓延篱落。紫茎绿叶。叶有 
三尖,似白牵牛叶,更浓而光泽。五六月开花成穗,淡红色。结荚成簇,三棱合成,坚而无 
仁。其子别结叶旁,状似雷丸,大小不一,皮色土黄,内肉清白,煮食甘滑。春冬采根,生 
时掷地如粉,干则内实不虚,其色洁白如玉。青黑者不堪入药,种植甚易。截作薄片者亦生, 
随所杵之窍而像之也。南中一种,生山中,根细如指,极紧实,刮磨入汤煮之,作块不散, 
味更甘美,食之尤益于人,胜于家种者。江中闽中一种,根如姜、芋,皮紫,极大者重数斤。 
煮食虽美,但气寒于北地者。修治勿用平田生二三纪者,须要山中生经十纪者。其皮赤,四 
面有须者良。采得以铜刀刮去赤皮,洗去涎,蒸过,。曝干用。六芝为之使。恶甘遂。 
【 】曰∶效所杵之窍以赋形,如预备署所,故称薯蓣。假微薄之种,充气沦结,建立 
中央,故治伤中。以致虚羸,而为寒热邪气者,乃若益气力,长肌肉,即治伤中虚羸之验也。 
而伤中之因,皆因阴气萎蘼。薯蓣入土便生,阴森肥遁,宁不强阴,且其赋形效窍,则有窍 
处,宁不周到,虽假故物为胎,亦属气化所钟,是与六芝交相为使。 

第一帙
干地黄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久 
服轻 
【核】曰∶地黄,一名 ,名芑,名地髓。罗愿曰∶ 以沉下者为珍,故字从下。先人 
云∶天玄而地黄,天上而地下,阳戊而阴巳,阳浮而阴沉,则地黄、地髓、 、芑之义,与 
情性为用之方,可以想见。古取咸阳川泽,及渭城彭城,同州诸处,今唯怀庆者为上。诸处 
随时兴废不同耳。江浙壤地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而力微,不及怀庆山产者,禀北方纯 
阴,皮有磊 而力大也。古人种子,今唯种根。二月生苗,初生塌地,高者不及尺许,叶如 
山白菜而毛涩,又似小芥叶而颇浓,中心皱纹如撮,茎上有细毛,梢头开花,如小筒子而色 
红紫。亦有黄色白色者,结实作房如连翘,中子甚细而色沙褐。根如人指,长短粗细不尝, 
甚有一枝重数两者。汁液最多,虽暴焙极燥,顷则转润。二月八月采者,未穷物性,八月残 
叶犹在茎中,精气未尽归根。二月新苗已生,根中精气已滋于叶。不如正月九月,采者气全 
也。种植甚易,入土即生,大宜肥壤,根肥多汁,法以土壤作坛,如浮屠数级,寸段莳灌, 
根长滋盛也。但种植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土味 
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入药也。作干地黄法,去皮,入柳木甑内,置瓷 
锅上蒸之;蒸透取出,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犯铜铁器,恐令人肾消发白,男 
损营,女损卫也。作熟地黄法,取肥大者三十斤,洗净晒干,更以三十斤捣汁相拌蒸之。又 
曝又蒸,汁尽为度,则光黑如漆,味甘如饴者始佳。若入丸散,止可入砂盆内,隔汤荡燥, 
勿用火焙,以伤药力。 
先人博议云∶地黄别名地髓,又名 ,名芑。苗不能高,生意在根,味甘色黄,沉重多 
汁,当入脾,为脾之肾药,以名髓多汁而气寒也。熟之则色黑,能入肾填髓,反为肾之脾药, 
以名 名芑,味甘色黄,而填为土入之象,然土为水之用神,似土堤所以防水也。形如血脉 
,本经用逐血痹。盖血者,取中焦水谷之汁,变化赤色以行经隧,如中,如汁,如经隧,皆 
象其形。痹者,闭而不通,随其血之不通而为病。如在目则赤,在齿则痛,在肉理则痈肿, 
在心则昏烦,在肺则咳血。壅遏而为身热,枯耗而为燥涩痿软,泛滥而为吐衄崩漏。血 
痹颇广,各以类推。逐者,俾其流通之义也。观其入土易生可知矣。须发为血脉之余,血痹 
则黄赤易见,可使之黑者。痹去而血华也,性惟润下,功力到时,二便通利,以为外征。千 
金方黑膏,用治热积所成之斑。肘后方拌鸡蒸汁,用治寒积所成之疝,咸从血痹之所生耳, 
血中有痹,则骨髓不满,肌肉不长,筋脉断绝,均谓伤中。若填满,若生长,若接续,皆克 
成血液之流通者也。所云寒热积聚,惟从痹字中生,第加一转语耳。因彼不通,所以积聚, 
若作五积六聚,用地黄以除之,未有不反益其积聚者。如寒中虚人,在所必忌。否则腻膈滑 
肠,中满减食矣。(如此看血痹,可称遍周根身四大矣。即以此法,类推五痹,及六极、五 
劳之形病。更合八风、五运、六气、四时之气病,与不内、不外因之似形似气者,视根身若 
见垣,亦若掌中观 摩罗果。) 
【 】曰∶苗叶布地,高不及尺,随地逶迤,生机偏向根 者也。根截入土,横穿直竖, 
绝不以坚碍妨活泼,真得色空者耳。其汁深黄,染手不落;其味甘美,着舌不散。吮拔地髓, 
性颇贪野狼,故种植之地,土便憔苦,十年后方得转甜,功德力量,可望而知矣。先人判干者 
为脾之肾药,熟者为肾之脾药,明显的确。及释《本经》、《别录》,精详深邃,读之可比类 
旁通 

第一帙
枸杞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能耐寒暑。 
【核】曰∶古取尝山者为上,后世唯取陕西甘州者称绝品。生平泽,丘陵阪岸间,春放 
苗,作榴叶状,软薄堪食,茎干丛生,高三五尺,陕之兰灵,及九原以西者,并是大树。七 
月作花紫色,随结红实,形长如枣核,凌冬不落。二月叶发,五月再发,其实乃谢。七月叶 
又发,花即随之,极易延蔓。根深者,一发三四尺,枝茎寸截,或分劈镂刻,横埋土中,旬 
日便发,易生如此。冬采根,春采叶,夏采实,秋采茎,功用并同。本经名概叶实根茎,后 
世始岐而二之,以根皮有清热滋补之异,而略言茎叶,更以根去骨存皮,则又不可解矣。别 
有一种枸棘相类其实,但实圆,枝节间有刺不堪用。修治,取实鲜明红润者,洗净,醇酒浸 
一宿,捣烂用茎叶,唯阴干,根如物状者为上。东流水浸一宿,刷去土,甘草汤又浸一宿, 
焙干用。苗伏砒砂,根伏硫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