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4-本草乘雅半偈-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如蒲黄,无沙者佳。近年茅山池泽中者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其佳处,乃紫色靡 
靡如面,嚼之无复碜,其生成之因,已具太一余粮条内。修治,细研水洮,取汁澄之,勿令 
有沙土可也。 
【 】曰∶绩平水土,有如神禹,故曰禹。然亦水土之精气所钟。土劣水势,偏得水气 
之专精者也。曰余粮者,炼饵服之,不饥延年故也。气味甘寒,对待火热,及水土浊邪,聚 
为寒热,为咳逆,为烦满,为赤白,为血闭,为症瘕,或肾形无坚固性,致洪水泛滥者,当 
捷如影响。 
(神农尝百草,别五味五气,有毒无毒,及方域形色,功能优劣,以名药物。若禹余粮, 
绩平水土,诠名曰禹,抑逆知后世之有神禹乎,余读本经文,似出周人手笔,况太乙两字, 
又出自老氏口角。) 

第二帙
滑石
内容:(本经上品) 
坎不盈柢既平。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 
饥长年。 
【核】曰∶出赭阳山谷,及太山始安之阴,广之桂林各邑,及 峒中皆出,即古之始安 
也。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初取柔软,久渐坚强,冰白如凝脂,滑而且腻。根即不 
灰木,中有光明黄子,即石脑芝也。若理粗质硬,色青有黑点者,谓之斑石,或乌色、绿色、 
黄 
去牡丹皮,取出,以东流水飞过数次,晒干用 
绍隆王先生云∶滑从水,从骨,故能散精于肾,淫气于骨,以助髓液流通之用。 
【 】曰∶洁白如水体之澄湛,性滑禀水用之动流,气寒具水化之捍格,奇方之滑剂重 
剂也。主身热泄 ,乳难癃闭,荡胃中积聚寒热者,滑可去着也。益精气,轻身耐饥长年者, 
重 

第二帙
白石英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阴风湿痹,久服轻身长年。 
【核】曰∶出华阴山谷,及太山,今泽州、虢州、雒州亦有。近取泽州者为胜。大如指, 
长二三寸,六棱如削,白澈有光,长五六寸者弥佳。黄端白棱者,名黄石英;赤端白棱者, 
名赤石英;青端赤棱者,名青石英;黑泽有光者,名黑石英。若细而长,及大而不正,与多 
瑕疵者,都不堪用。时珍云∶泽州有英鸡,嗜石英而性补。五石英制汞死砒,恶马目毒公。 
【 】曰∶色相莹如华萼,故名石英。以石质可入肾,白色可入肺,中含火气可逐寒, 
故主肾气不周于胸而消渴,天癸枯竭而阴痿不足,肺不容平而咳逆上气,气无帅制而痹闭不 
输,火失修容而胸膈久寒。久服轻身长年,宁静所致耳。 

第二帙
五色石脂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并甘平,无毒。 
【主治】主黄胆,泄痢肠 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色石脂,各随五色入五脏。 
【核】曰∶青色脂,生南山,或海涯;白色脂,生少室天娄山,或太山;黄色脂,生嵩 
山,色如 胸、雁雏;黑色脂,生雒西山空地;赤色脂,生少室,或太山延州,色如绛,滑 
如脂。皆揭两石中取之,以理细粘舌缀唇者为上。修治,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 
畏黄芩、大黄、官桂。先人云∶膏释脂凝,皆肌肉中液也。肌肉有余,则其气扬于外,凝中 
大有不凝义。世人止知固济,未尽石脂大体,三复本经自见。又云∶有上贯四旁义,肾水得 
用义,六腑净洁义,心邪顺去义。 

第二帙
远志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 
力。久服轻身不老。 
【核】曰∶出泰山,及冤句川谷,冤句属兖州济阴郡,今从彭城北兰陵来。河、陕、雒 
西州群亦有之。有大叶、小叶二种。俱三月开花,四月采根。大者叶大、花红、根亦肥大; 
小者叶小、花白、苗似麻黄而青。叶似大青而小,根形如蒿而黄色。苗即小草也。修治,去 
心,否则令人烦闷。仍用甘草汤浸一宿,曝干,或焙干。得茯苓、冬葵、龙骨良。畏珍珠、 
藜芦、蜚蠊、齐蛤。 
绍隆王先生云∶气味芳烈,阳草也。菖蒲之流乎,入手少阴经。盖心为君主之官,神明 
出焉。天君既定,五官自明,百体从令矣。 
先人云∶识深志远,出处咸宜。苗短根长,司肾之物。 
【 】曰∶志,意也。心之所之,心之所向也。藏于肾而用于心,故处则为意,出则为 
志也。意居六根之六,志居五神之五,可谓远也已矣。维尔之远,乃可裨神明之欲动欲流, 
圆通无碍,令根身聪慧轻安也。如是则何有于器界六淫,潜入根身之中,而为填塞奔逆者哉。 

第二帙
蒲黄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益气力,轻身延年神仙。 
【核】曰∶香蒲,蒲黄苗也。处处有之,秦州者良。丛生水际,似莞而褊,有脊而柔, 
春生嫩叶,出水时,红白茸茸然。取中心入地白 ,生啖甘脆。瀹以作 ,一宿可食。亦可 
炸可蒸及晒干磨粉作饼。周礼谓之蒲俎。诗云∶其蔌伊芳何?惟笋及蒲是矣。至夏后,则茎抽 
叶中,花抱茎端,如武士捧杵,谓之蒲槌,即蒲萼也。黄即花上粉屑,一名蒲灰。开时便取, 
蜜搜作果,食之大美。七八月摘叶,柔滑而温,可以为席,故礼男执蒲璧,言有安人之道也。 
凡使勿用松黄,及黄蒿,二件全似蒲黄,只是味 及吐人。真蒲黄须隔三重纸,焙令黄色, 
蒸半日,却再焙干。 
【 】曰∶蒲,水草。黄其夏火之华英也。凡草木绽萼吐英,与夫荣实蒂落,莫不具春 
升夏出,秋降冬藏之象;至黄布花心,此又夏出吐英之荣极时也。第蒲黄四布花上,若黄金 
经久不变。是知蒲性精专在黄,而以巨阳为用,寒水为体,合入太阳,诚太阳气分、血分药 
也。故太阳是动,则病寒热,小便不利。其所生,则病衄血、血瘀,咸可疗之。客曰∶水草 
红白,夏华抱茎,具心肾义。亦可入心之肾,入臂之心药矣。颐曰∶手足太阳少阴,为腑脏 
表里上下中见。入手太阳,兼中脏之手少阴。入足太阳,兼中脏之足少阴。所谓标之上,气 
之化;气之下,中之见也。此蒲黄互腑脏表里上下之中见,是以心肾咸关,与水火既济,心 
肾交互者不同例耳。客曰∶既入心肾,亦可交互。颐曰∶交互,便非开阖,合象中枢。蒲黄 
四布花上,唯标臣阳之开方显在中之见。此以府经之气,涉藏经之化,非府经之形,合藏经 
之 
(百花有黄,花谢黄灭,以非专精于黄也。蒲黄黄金不变,固属专精。亦具夏火,长夏 
土,秋金三义。 
巨阳,太阳也。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太阳所谓标,寒气所谓本,少阴所谓 
中也。本自水中草,标着在夏火吐英荣极时,故专走太阳,兼乎中见。) 

第二帙
泽泻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 
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核】曰∶出汝南池泽。今汝南不复采,以泾州华山者为善,河陕江淮八闽亦有之。春 
生苗,丛生浅水中。叶狭长似牛舌,独茎直上,五月采叶,秋时白花作丛,似谷精草,秋末 
采根,形大而圆,尾间必有两岐者为好。九月采实,俱阴干。修治,不计多少,锉极细,酒 
浸一宿,取出曝干。畏海蛤、文蛤。 
先人题药序云∶壬寅春,受仁和刘 旨集本草约言,一夕解衣欲寝,偶拈泽泻读之,以 
其利水道也,又能止寒精之自出;以其明目也,又能使人目盲;以其催产难也,又能种人子 
息。 
禹航沈生,彼若以为未尽然也。遂动疑再读,得比类法,如甘草色味性情,有土之德,能生 
万物,而为万物所归。辛亥冬,日中见茶气上升,有细细点子,手挹揽生润,始解泽泻命名 
之义。迄今望壬寅,已十七年矣,尚未尽了其大义。可见余之迟钝懒惰,宁不自生愧作哉。 
有人以新刻本草见遗,读之不无憾然,遂温习纲目,后题数言以自记。义出偶中,若泣若歌, 
余小子敢云着述乎。后之哲人,莫踵予之流弊,内无真见,而外发狂言,破裂当世之规矩准 
绳也。倘有有志之人,旁闻不甘,遂深究本经,遍攻诸性,融化世间文句,提其精微而印正 
之。示一草一木,宛然若指诸掌,不是空言,实实见之行事,以济疲癃夭扎,可开天下后世 
人眼目,此真吾师也。敢不甘拜下风,脱或未然,还须珍重,时巳未浴佛日,记于芷园忏室。 
【 】曰∶世知火与元气不两立,不知水亦与元气不两立。何也?停则为水,散则为气, 
如水上升为云,云下降为雨。而宣发上升者,火力使然。故知气即体,水即相,火即用。用 
不离体,体不离相,离则不祥莫大焉。泽泻功力,体用俱备,故益气之力,能行水上,以面 
生光为外征耳。如是则五脏安和,听视澄彻,痹通乳易,肥健水消,轻身延年矣。设无水相, 
徒行体用,便目盲水涸,为祸不浅。 
(古人言火与元气不两立,即举一隅,转水亦与元气不两立,即三隅反。) 

第二帙
茵陈蒿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 
仙。 
【核】曰∶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所在亦有,不及太山者佳。春生苗,似蓬蒿而叶紧 
细。九月作花,结实与 花实相似。亦有无花无实者,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旧苗复 
生。修治,用叶有八角者,阴干,去根,细锉,勿令犯火。伏 砂。 
先人云∶诸邪成热,入中为疸,必从腠理脉络而内薄之。陈丝如腠如理,如脉如络,芬 
芳疏利,味苦健行,则入者出,结者散矣。又云∶诚山厨之清供,脾土之生阳者也。 
【 】曰∶甲子季春,经山阴道中,远瞩篱落间,宛若绿气蒸出,就之丛生似藻,纤柔 
青整,讯之土人,即茵陈蒿也。始释“ 蒿凄怆,沐醯青陈之丝”之义。藏器谓其因旧苗而 
发,因名茵陈。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大相吻合。故因者,仍也,托也;陈者,故也, 
有也,木德之始也。言仍托故有,以宣木德之始,虽与蘩萧蔚莪,至秋老成,同为蒿属,不 
若此芳香宣发之能因陈致新耳。寒热邪气,交结于中,不能宣发,则郁霉成黄,此陈也。茵 
陈宣发发陈,外入之邪外出,陈去而新生矣。轻身面悦白者,久服则新新非故。益气者,即 
益新新宣发之气耳。 

第二帙
巴戟天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核】曰∶出蜀中,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不若蜀中者佳,多生山林内。叶似茗,经 
冬不枯;又似麦门冬叶而浓大,秋深结实。根如连珠,宿根青色,嫩根紫白,以连珠多肉者 
为胜。土人采根,同黑豆煮紫,殊失气味。一种山 根极相似,但色白。土人以醋煮之,杂 
巴戟内,莫能识别。但击破之,紫而鲜洁者伪也,紫而青白,兼糁粉色,其理小暗者真也。 
修 
先人云∶草木至冬,莫不随天地气化而藏,独此不凋,与天相戟,当为冬肾之生物也。 
其精志与骨,咸肾所司,欲其生发者,仗此大有所裨。 
【 】曰∶深秋结实,经冬不凋,反地之阳杀阴藏,得天之阳生阴长,可判属肝。而以 
戟、以辛,又可判属肺矣。诚肺肝秉制为用之用药也。故主天有八风,不从乡来者之外所因。 
与经有五风,触五藏之内所因,或肝失用而阴痿不起;或形失生而筋骨不强;或志从阴藏而 
颓;或气从阳杀而损,靡不因风入中虚,戟以击之。雷公法秉制之宜,阅杞菊生成,斯义自 
见。 
(不曰巴戟地,而曰巴戟天,虽似弄巧,实出至理。如是乃可合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御五位,触五藏也。) 

第二帙
续断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核】曰∶川蜀江南皆有,出川蜀者最良。苏恭曰∶所在山谷有之,俗用方茎,叶似苎, 
根似大蓟,色黄白者。苏颂曰∶三月生苗,干有四棱,叶似苎,两两对生;四月开花,红白 
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范汪方云∶即是马蓟,与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