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大玄空风水-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毛泽东曾手书李商隐的下面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手书文天祥的两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6'此外,还手书《木兰诗》、岳飞《满江红》和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等等。无疑,这是从批判继承的意义上弘扬中华民族的这种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
  如同怎样对待生的问题上一样,毛泽东从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出发,把死放在与人民、与国家、与革命和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和评价。张思德是个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他1933年参加红军,经过长征,负过伤,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寨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因为他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是为革命事业而死的,毛泽东亲笔为张思德追悼会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 ,他还站在土墩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高度评价了张思德的一生,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7'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刽子手的铡刀义正严辞,“怕死不当共产党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毛泽东则为刘胡兰烈士题词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8'他还为建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题词说:“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尚光荣。”'19'为“四八”遇难烈士题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20'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了如下的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说明,为真理为人民大众的利益,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而死,就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
  其次,为法西斯卖命,为剥削阶级去死,就不得其所,就轻于鸿毛,就死有余辜。
  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除了贪得无厌地残酷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外,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其阶级利益,巩固其阶级统治地位,对不堪尽受其压迫和剥削而起来反抗的劳动人民实行血腥镇压。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为了他们本阶级利益和小集团的利益,甚至会卖身求荣,不惜出卖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替法西斯卖命,成为民族的败类,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世人所唾骂,成为遗臭万年的罪人。在我国历史上有人人皆知的汉奸卖国贼秦桧和汪精卫。宋朝卖国奸相秦桧死后,葬在离金陵十八里的牛首山上,墓前碑上空无一字,死不得其所。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岳飞墓前,明、清两代人们反复铸造秦桧夫妻及其党羽的奸像,长跪岳飞墓前,受到千人唾,万人骂,千古遗臭名。汪精卫,原是个有才气,诗才、文才、口才俱佳的人,初以南海纵才、反清斗士闻名海内外,继以联共左派蜚声全国,然终在民族危亡关头,投入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为法西斯卖命,由革命斗士一步一步变为卖国贼,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还有陈公博、周佛海,背叛革命,反共卖国,成为无耻的叛徒、汉奸、民族的败类,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再次,为个人私利而死,则死得卑微。个人利己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它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个人利己主义者,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的利益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思想的恶性发展,利禄熏心,就会走上贪污盗窃、腐化堕落的道路。这样的人,生得渺小,死的卑微。正如彭德怀所说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活着,那就不如死掉,这种人死后很快就被人淡忘,像他根本没有来到这个人世间一样。”
  综上所述,毛泽东认为评价一个人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在他看来,一个人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在其生命的长短,也不在其权利的大小、职位的高低,更不在其财富的多寡,而在其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毛泽东说过:“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21'他还说:要把这个方法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保健养生之道 
王恕焕 
  毛泽东的生死观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我们既要发扬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于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又要重视保健养生之道,保持健康以更好为人民服务。
  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共产主义者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死呢?毛泽东的回答是:不怕死。他说,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向有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中国共产党人更富有无所畏惧的自我牺牲精神。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写道: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符合正义的,而正义的事业是必然要胜利的。所以,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22'他还结合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所走过曲折道路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作了如下壮烈感人的描述: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当北伐战争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当局背信弃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一个突然的袭击,进行反革命大屠杀。“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23'毛泽东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继承为着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牺牲的成千上万的先烈的遗志,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
  中国革命,面临着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强大敌人,斗争异常的艰巨、残酷、空前的复杂。夺取革命胜利,必须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视死如归的精神。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愚公移山》闭幕词中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24'1947年12月,正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了全国大规模进攻的历史性转折点时,他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提出:“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接连打几仗)的作风。”'25'1949年8月,针对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26'警告帝国主义用封锁来恐吓又有什么用呢?又怎能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呢?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说中,针对当时人们存在的恐美和恐惧原子战的心理,指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27'1964年1月,他在支持巴拿马人民反美爱国主义的谈话中又重申了这一思想,指出:“美帝国主义手里的原子弹、氢弹,是吓不倒一切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的。”'28'打原子战无非就是死人。在毛泽东看来,对于革命者和爱好世界和平的人们来说,除了自己也要有一点原子弹外,最重要的还在于要有一种敢于斗争,不怕死人的英雄气概。这样,原子弹就成为帝国主义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了。
  毛泽东所倡导的这种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的革命风骨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待死的正确态度的高度概括。这种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战争年代,鼓舞着无数革命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斗,造就了一支无往不前、无坚不摧的钢铁队伍。历史证明,中国革命之所以由弱到强,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最终打败了凶恶的强大敌人,推翻了三座大山,挫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锁,建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权,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就是因为有一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队伍,而这支队伍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死人的事仍是难免的。这不仅因为,社会主义时期,旧的制度虽已消灭了,剥削阶级已被推翻了。但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影响还没有消除,国内还有反社会主义分子、民族分裂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的存在,阶级斗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长期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国内还有资产阶级残余,国际上有资本主义包围;国际敌对势力也将长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颠覆等和平演变活动,国际上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也还将长期存在;就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也要付出一些血的代价。所以,毛泽东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仍然需要发扬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毛泽东本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死精神的最杰出的典范。他的一生是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一生,是一心为人民大众利益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在战争年代,他不怕死,置个人的生死安危于度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振兴中华,寻找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他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艰苦开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5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客舍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杜彼依斯等人时说过:“我已66岁了,我可能会病死,也可能乘飞机遇难,或是被蒋的某些特务分子暗杀。然而,怕死是没有用的。怕死不能制止死亡,只能导致死亡。我并不希望死,我希望能亲眼看到帝国主义的末日。但是,如果我不得不死,我也不害怕。”'29'这表现出了他不怕死、视死如归的精神。
  毛泽东是一位蔑视死神的人。1965年,他在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曾幽默风趣的说:死神过去一直是躲着我走。毛泽东谈到他的两个弟弟、他的第一个妻子、他的妹妹都在革命中被敌人杀死了,他的大儿子是在朝鲜战场上战死的,说他好几次都做了死的准备,有好多次曾以为是要死的了。有一次,身旁的战士被炸弹炸伤,满身是血,可是他却一点也没有受伤。1927年准备秋收起义的时候,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资格到铜鼓山领导驻军起义,走到浏阳时,被一伙与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住,要把他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毛泽东在离民团总部大约200码的地方,伺机挣扎出来逃跑。跑到一块高地下面的水塘,在周围的草丛中躲起来。民团赶来追捕搜寻,有好多次走得很近,有一两次几乎可以碰到人,可是,还是没有发现,直至天黑,民团放弃了搜寻,毛泽东才爬起来,装做农民的样子,连夜逃走了。1948年4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来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工作异常紧张,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天,城南庄上空响起了B—25轰炸机隆隆的轰鸣声。警卫员发觉敌机临空,要毛泽东赶紧进防空洞。他正忙着,没有当一回事。直至飞机轰炸响声,好几位同志急着劝他赶快躲躲,他才意识到敌机已相当近了,才跟随大家撤离,朝防空洞走去。就在毛泽东刚刚离开,敌机扔下的炸弹在院子里爆炸了,他那房子的玻璃全震碎,墙也塌了。毛泽东说,这种差一点儿死去的事的确还有过多次。
  毛泽东的这种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奉献给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泽东一方面主张:在党和人民的利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遭到严重的侵犯、损害的危机时刻,一个革命者,一个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为己任的热血男儿,绝不要爱身、惜身、护身,置党和国家利益于不顾,而应正气凛然,挺身而出,临危献身,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曾形象地把这种惊风雨、泣鬼神的壮烈场面概括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近代和现代史上许多类似“我自横刀向天笑”、“我以我血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