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歌神-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种种注重乐手个性的写意、工于音乐激情的创造的风格各异的摇滚乐队之中,子曰工笔白描式的音乐手法,就显得那么的卓尔不群。
子曰的吉他手文霖,是个醉心于布鲁斯的吉他好手,他轻灵缤纷的吉他演奏,加上秋野酩酊浑厚张弛有度的贝司,还有陆勋稳而不悍的鼓和张越大巧若拙的打击乐,就构成了子曰乐队严肃立体、轻快淋漓的人文化摇滚音乐的特色。
后来子曰又增加了一个键盘手周飞,要继续在音乐氛围和整体性上大下工夫,再加上众多民乐乐器的参与,使得他们越来越摆脱掉西方摇滚音乐模式,而在带有鲜明京味文化意味的奇异音乐之路上走得更加深邃遥远。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子曰主唱秋野那现代但并不晦涩,戏谑但并不滑稽,诙谐之中有些微微苦涩,调侃背后有些淡淡悲哀的唱腔和歌词,他讲述的依旧是大家身边的、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我们早已熟悉,但却被我们忽略,我们能够感知,但却刻意要淡忘,秋野凝重地将其轻取过来,而后又复杂地将其淡然发挥,看似飘忽,实则萧瑟。
他的作品中没有绝望,没有批判,有的却是漠然的漫长和快意的永恒,音乐中更大的空间和思索被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听者。
杜星河后来看过子曰的现场演出,子曰的现场是难以形容的,他们对音乐演绎水准的到位和对现场气氛的把握能力,出类拔萃的音乐加上秋野幽默轻快的表演风格,使得现场永远充满着掌声和笑声、欣赏和赞叹。
老崔说过:“现场是摇滚的灵魂。”
子曰对现场音乐的驾驭和完成能力正是一流的。
他们的现场有别于专辑中为了保证效果而透出的几份严谨密集,反而显得更加轻快丰满,一干乐手完美自如的演奏和秋野直白浓郁的吟唱,再加上他不时轻松欢快的讲解说笑,使人无法不被感染而融入其中。(未完待续。。)

第444章 《北…京乐与路》
说起子曰,就不得不说说帮杜星河揭开地下摇滚世界背后面纱的这部《北…京乐与路》。
杜星河曾问过身边玩摇滚的朋友,真实的地下摇滚世界是不是像《北…京乐与路》拍的那样的。
有不少朋友说扯淡,北…京地下的摇滚生活根本就不是那样的,那导演就是个骗子,那部片子也是部大烂片。
但在杜星河看来,《北…京乐与路》却不像身边朋友说的那么烂。
这部片子的导演张婉婷,在上个位面是位比女强人许鞍华更具女性特征的香港导演,曾执导过发哥的《秋天的童话》,《八…两…金》,《宋家皇朝(宋氏三姐妹)》等经典港片。
比较近的由任达华和吴君如主演的《岁月神偷》,是张婉婷参与编剧并监制的作品,《岁月神偷》的导演罗启锐,是张婉婷的丈夫。
为纪念电影百年献上音乐舞剧《电影之歌》正是出自这对夫妇之手。
《北…京乐与路》,也是由这对香港夫妇合作编创的。
《北…京乐与路》和以往张婉婷执导的片子有很大不同,这部影片中,不再有《秋天的童话》中令人心旷神怡的无剪辑效果和行云流水般的运镜,不再有《宋家皇朝》里史诗般的厚重笔触,张婉婷一改往时作品中所流露的女性细腻,告别唯美和精致,毫不犹豫地举起dv,记录青春的沸腾、记录时代的喧嚣。于是《北京乐与路》中的一切都变得粗糙而真实。
灰色天空下的鸽子、楼群,多元混杂的人流车流、三轮车、糖葫芦、华灯和霓虹、路边的剃头摊、风筝老头、秧歌老太、集贸市场、大小胡同,五花八门的符号堆砌之后,观众可以通过这部影片看到一个清晰而平民化的北…京。
影片以耿乐饰演的男主角平路演唱子曰乐队经典歌曲《磁器》为开篇,逐渐拉开了一个灰色的故事。
杜星河第一次接触子曰的音乐,就是从这首《磁器》开始的。
磁器,也作“瓷器”,在北京方言里是“铁哥们儿,好兄弟”的意思。
瓷器翻译成英文,也正是china的意思。
在这首歌里有一语双关的意思。
特别是这首歌中还有一段独白的口音很像“校长”。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杜星河就生出了一种很不一般的感觉。
这首歌当时一下子就抓住了杜星河,后面男主人公——耿乐饰演的平路,祝酒时说的“男子汉大丈夫,不挣窝囊钱。不喝跌份酒。不抱小骚货”更是说出了很多豪情万丈的摇滚人的心声。
这片子的故事讲的并不复杂。却很悲情。
男主角“平路”,一个地下摇滚乐队的主唱,他短短的一生。仅仅代表了北…京摇滚的一个很虚幻的侧面,但在影片中却无端地显得很真实。
他十八岁在北…京站跳离了父亲的火车,也从此跳离了父亲对他寄予的希望——火车司机,从此踏上了自己的乐与路。
他自认为很叛逆,认为所谓摇滚精神就是反叛,所以很暴躁,很没耐性,浑不吝,然而却在一个唱片公司那里受到了空前的羞辱。那个人很轻蔑地对他说:“年轻人,今天我心情好,就免费教教你:能红起来的乐队,都是在外面反叛、里面听话的。”他愤而离去。
这个时候,影片突然响起了鲍家街43号时代的汪峰那首著名的《晚安,北…京》,画面则切换到了颓废的平路和那个酒吧女疯狂地做爱。
跟着,一个人坐在破败的城墙边,从不流泪的他,哭了;
再跟着,他在一个小站邂逅了自己开火车的父亲,上演了类似朱自清先生《背影》那感人的一幕;
跟着,几近崩溃的他在倒在一棵大树下发出了这样的宣泄:
我到这傻b地方来干什么啊我~
我唱着垃圾歌给谁听~
我本来是想好好搞音乐的~
结果给音乐搞了 ~
……
作为一个追求叛逆摇滚精神的摇滚青年,当时给平路的只有两条路可走: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拉大棚,不被认可;听从包装,在外边叛逆,回到经济公司老实的像条狗,然后唱片大卖,出名。
这就是摇滚乐的悖论,几乎也是艺术的悖论,当你贫困潦倒前途无望时,创造力最旺盛,所谓痛苦是艺术的根源,这时却得不到承认,拼命想挤进主流的殿堂,而你终于被承认,却丧失了最初因为愤怒和叛逆产生的创作动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路最终选择了继续游离。
最后,他也不可避免的死掉了,车祸。
他倒在满地的玉米棒子中,长发飘飘。
伴随着子曰的声音: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他的墓志铭是这样镌刻着的:路也有疲倦的时候。
……
故事悲情残酷,却也不乏很多轻松的桥段和对白。
就像有一段,讲舒淇打伤卖羊肉串的观众,被带到分局,警…察叔叔拿尺子量那道口子:三公分半,差半公分不用去分局。
还有吴彦祖和人民商店老板的对话也颇为轻松,同时让人觉得意味深长。(注:人民商场是街边的一个小杂货铺,以零嘴儿和盗版碟为主)
吴彦祖:“有没有墨西哥跳豆?”
老板:“我这儿有油豆,乌豆,麻辣豆儿,没那零嘴儿”
吴彦祖:“不是零嘴儿,是乐队”
老板:“没这零嘴儿乐队”
吴彦祖:“在香港很红的”
老板:“我跟你说,这红不红可不是自个儿说了算,看见没?我这人民商店有卖他翻版的那叫红,没他翻版的,谁说红也不红,人民当家作主!”
当时老板卖的盗版碟有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谢霆锋的《边走边爱》……这就是摇滚的现实。
杜星河看过不下五遍这部片子,只因为这部片子的配乐着实精彩。
崔健、郑钧、秦勇、秋野、张楚、何勇、戴秦、吴彤、汪峰、张浅潜、子曰、黑豹、唐朝、瘦人、轮回、木马、扭转的机器、夜叉、舌头……这样的一份名单会让所有喜欢摇滚音乐的人们为之而疯狂。
这部电影的光亮,绝不是台前的那些演员,而是这些隐在幕后的摇滚音乐人。
影片以《磁器》开篇后,后面又出现了多首经典的配乐,与影片的光影搭配都堪称完美。
像是子曰乐队的《光的深处》,就是平路在阴暗的房间里,和窗户依稀的阳光交汇中,汗流满身地嘶吼出来的。
里面还收录了唐朝乐队的《国际歌》,豪迈爽朗。杜星河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香港的红墸浅≈泄」鍪屏Φ膙cd里面,在影片中再听一遍,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而当影片第二次出现《光的深处》时,一个失望的父亲和砸场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父亲特写的背影是那么的落寞。
改编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则是一种救场如救火无奈轻装上阵,杨颖(舒淇)的表演带着一点情…色味道永远比平路愤世嫉俗的摇滚更受欢迎。
最后,几个依稀可以辨认出来是汪峰《回忆之前忘记之后》的音符之后,带起的争吵声和温情地漫步,黑暗漫延和光亮的渴望。
子曰乐队《乖乖的》伴随着平路的失意和杨颖与吴启彦狂奔之后气喘吁吁的散步和聊天,最强的效果是气氛上的反差。
《乖乖的》的歌名带着一种灰色的寓意,所谓的摇滚反判,永远只是包装。外面反判而里面听话的乐队,才是被捧得红的乐队,也许这是真的,摇滚精神也一样需要面包来支撑,所以真正的反判并不受人欢迎。乖乖的,《乖乖的》,先填饱了肚皮再来玩摇滚吧。而平路带着的那种不肯妥协的真正的摇滚精神只能被注定被拒在唱片公司的门外。这首歌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之后汪峰《回忆之前忘记之后》的音乐部分,很轻柔,很温暖。配合慢镜的特写,那天下午的阳光看起来异常的暧昧。第一次牵手的还没有开始就颓败的爱情被另一个男人的失意彻底地扼杀了,带着一种暖黄色的镜头看起来很伤感。
之后,影片用一首《晚安北京》来烘托平路的逝去,也在祭奠摇滚的逝去。汪峰落魄的音域和感性而颓废的歌词,“睡去”和死去的寓意,“国产压路机的声音”和“破碎的轮胎”是平路的飙车和车祸。音乐结束时平路苍白的脸庞和蹒跚的步伐,还有吴启彦的宣判和李逵的倒地,再响起来的是子曰的《你也来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所以我说/你说/他说/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样的唱腔和平路平静的脸庞,很悲情,引人落泪,禅意的引用意味着一种轮回。
最后作为主题歌的《回忆之前忘记之后》和那些欢乐时光的特写镜头,更是悲情。
这首歌并不像这部电影的主题,而更像是总结:摇滚的梦永远都没有结束。(未完待续。。)

第445章 北漂神曲
……
我觉得越来越有些失眠~
倒在自我虚设的洞里~
倒在城市梦幻的空间~
在恣意的今夜失眠~
……
晚安~北…京~
晚安~所有未眠的人们~
……
我沉得越来越有些疲倦~
听着隔壁提琴的抽泣~
喝着世事煮沸的肉汤~
越来越有些疲倦~
……
晚安~北…京~
晚安~所有未眠的人们~
……
晚安~北…京~
晚安~所有孤独的人们~
……
《北…京乐与路》的最后,在主角平路的追悼会上放的,是汪峰的《晚安北…京》。
这首歌一如汪峰其他歌曲那样,带着浓重的人文色彩,有浓重的汪峰痕迹。
《北…京乐与路》整片看下来,除了大美女舒淇不标准的北…京话外,其他地方做的尽可能带有北…京的印记,北…京风味和北…京土话非常多。在选歌上,影片也尽量选了能反映本地摇滚的歌曲。
汪峰的《晚安北…京》在这部片子里有着很重要的烘托气氛作用,但要单拎出来听,杜星河总觉得这首歌并不是那么具有京味,而更像是写给北漂的朋友听的。
汪峰后来还创作了一首更有名的《北…京北…京》,那首歌因其本身苍凉的旋律和发人深思歌词,广为传唱。不过这种传唱与发人深思。也似乎让北漂的朋友更有感触。
杜星河和他身边一些北…京土著朋友,听汪峰的歌,特别是反映北…京的歌,并没有什么感觉。反倒是一些北漂的朋友,会觉得汪峰的《北…京北…京》唱的那真是有血有泪。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北…京北…京》的这句歌词,肯定能触动不少北漂朋友心底柔软的神经。
咖啡馆和霓虹灯对应,广场和月亮对应。而挣扎。告慰。拥抱和碎梦,这是有着深切历练烙印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
欢笑对哭泣,活着对死去,为了迷茫的心而祈祷。为了失去的至珍而寻找。
北…京。对于许多北漂朋友来说。这是一座伤感的城市,但对于北…京本地人来说,并没有这种感觉。
如果把“北…京北…京”换成“西…安西…安”。“深…圳深…圳”,“广…州广…州”,“上…海上…海”,歌曲依旧能够成立,依旧是首沧桑的引人发醒的歌曲。
本地人听这种歌不会太过感动,但在异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