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的职位,1908 年该大学聘请爱因斯坦担任兼职“编外讲师”。但是报酬,
得由听课的学生直接付给老师。1909 年7 月,日内瓦大学向他发出请柬,请
他参加了50 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同年9 月,他又参加了“德国自然科学家和
医生协会”第81 届年会,这是他第一次应邀做学术报告。也是首次与物理界
的同行们相会。大家把他列入巨人的行列。这一年,爱因斯坦辞去了专利局
的工作,来到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任教授,年仅30 岁。

在大学里,爱因斯坦的讲课风格很独特。他不像一般教授那样,说话咬
文嚼字拉长调,架子十足,盛气凌人。他喜欢不拘小节,自由自在的讲课。
有一次,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想看看哥哥怎样上课。她问看门人,爱因斯坦
在哪个教室上课。看门人把这位衣着整洁的女士上下打量了一番,问他是博
士的什么人。她说是妹妹,看门人“哟”了一声,说:“原来那个俄国人就
是你哥哥吗?他们一共有5 个人,在三楼。”

那位看门人把爱因斯坦叫做俄国人。因为犹太人穷的多,东方来的犹太
人尤其穷,俄国是最东方。所以他看到爱因斯坦身穿一套臃肿的、说不清是
什么颜色的旧格子衣服,就断定这位新来的先生是俄国佬。

玛雅来到了楼的一间小教室,从门缝里一瞧,爱因斯坦和4 个学生正骑
在课桌上,嘴里叼着烟斗,雪茄,指手划脚,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
赤。

平时上课,爱因斯但不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他允许、鼓励学生打断他
的讲课,当场提出问题。他告诉学生,只要有问题,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找
他。

五、爱因斯坦,这是小意思

爱因斯坦的成就引起德国科学界注意。德国著名物理家普朗克深深感
到,这位年仅32 岁的爱因斯坦教授,正站在天才的顶峰上,不愧是当代物理
学的泰斗。普朗克决心把爱因斯坦请回德国,为德国效力。在普朗克的劝说
下,爱因斯坦于1913 年回到他的出生地德国。他一身三任,威廉皇帝物理研
究所所长、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柏林大学教授。他不在乎这些头衔和职务,
而是看中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他可以静下心来从事自己心爱的科学研
究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好景不长。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打破了爱因斯
坦的宁静的生活。德国陷入战争的狂热之中,各行各业却被纳入了战争的轨
道。普鲁士科学院和柏林大学里沸腾着“爱国”的热血,连那些素来不问政
治,超凡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有人想把爱因


斯坦拉入支持德国对外战争的行列中来,但他却公然声明,自己是一个和平
主义者,反对战争。他躲避着战争的喧嚣声,蜗居在工作室里,紧张地进行
研究,完成了他的广义相对论。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爱因斯坦逐渐成为世界名人。他的相对论
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在爱因斯坦的一生中,1919 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这年初,他和妻子米
列娃办了离婚手续,他的婚姻是不幸的。在一起生活中,俩人经常发生磨擦,
而且米列娃经常遭到他的拳打脚踢。另外,米列娃觉得自己的科学才能被埋
没了,来做一个喜欢空想的人的妻子,做一个庸俗的家庭妇女,太委屈了。
可见,这位大学物理系出来的家庭主妇需要丈夫的帮助、关心、温暖和体贴。
但爱因斯坦自己还是个“大孩子”,需要别人的照顾和关心,他虽然生炉子、
管孩子,他的心却完全扑在物理学上。米列娃不理解丈夫的崇高事业,俩人
在感情上越来越淡漠了。米列娃不能使爱因斯坦有一个安静、幸福的家庭生
活。他们平静地分手了。不久,爱因斯坦和表妹艾丽莎结了婚。艾丽莎当时
守寡,带着两个女儿住在柏林。

艾丽莎是个善良、温柔、善持家务的妇女。爱因斯坦过惯了马马虎虎的
独身生活,后来米列娃给他安排的家庭生活也是乱糟糟的。可是,新妻子给
他的生活变了个样。艾丽莎治家有方,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一日三餐,
色、香、味俱全。家俱擦得亮,华美的地毯在脚下柔软而有弹性,房间里干
净、漂亮,充满着舒适、温馨的气氛。可是,爱因斯坦生活邋遢惯了,他常
光着脚在客厅里踱步,不穿袜子,光脚塞在那双磨歪了后跟的皮鞋里,坐到
招待来宾的大餐桌旁。艾丽莎也不责怪,她理解爱因斯坦的习惯。

1919 年,爱因斯坦成为世界名人,忽然间世界各地掀起了爱因斯坦和相
对论热。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太神秘了,越神秘,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各式各样的人都卷入这场爱因斯坦热之中。一个美国富翁愿出5000 美元,征
求一篇3000 字的介绍相对论的文章。市场上出现了“爱因斯坦式”的雪茄和
“相对论牌”的香烟。英国的一家报上登出一幅漫画;相对论和英国人特别
爱好的侦探故事结合起来!一个大侦探手拿电筒,照出一束强光,光线拐过
两个大弯,落在正在撬保险拒的窃贼身上。漫画的标题是:爱因斯坦,这是
小意思!一位打油诗人描写相对论的尺缩效应:“杰克小伙剑术精,出刺迅
捷如流星,不料空间一收缩,长剑变成小铁钉。”更有一位打油诗人,描写
超光速粒子的荒唐行径:“年轻女郎名玛丽,神行有术赛光子。有朝一日学
“相对”,今早出门昨夜归。”

荣誉象潮水般地不断向爱因斯坦涌来。一个科学理论引起世界这么大的
轰动;一个科学家,引起人民这么大的热情,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

来自英、法、美、日等国的邀请信纷至沓来,请他去讲相对论。爱因斯
坦风尘仆仆,从一国来到另一个国家,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他的
演讲吸引了许许多多人,懂行的、不懂行的,都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他的
风采。

六、真正的“原子弹之父”

1921 年初,爱因斯坦在布拉格讲学,遇到一个青年人。这位青年对他说:
“教授先生,你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公式E=mc2,我发明了一种巧妙的机器,
能把物质中上亿个原子所蕴藏的能量,统统释放。到那时候。。。”爱因斯
坦对他的话不以为然,这类自称有“新发明”的人,他见得多了。当时的物


理学还远没有发展到这样的地步;能把E=mc2 这个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多
数物理学家认为,把原子的质量中蕴藏着的能量释放出来,那是100 年以后
的事情。有人干脆说,那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事情,E=mc2 这是理论假说。
可是,18 年以后,幻想似乎要变成现实。1939 年1 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从一
本杂志上得知,德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铀裂变,而且取得一定进展。不久,
他的老朋友,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告诉他,按照E=mc2 的公式计算,每个铀核
分裂的时候,会发出两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爱因斯坦感到惊讶,陷入了沉思,
难道18 年前,跑到布拉格大学来找我的那个激动的年轻人。。。难道那不可
能发生的事情就将发生?E=mc2,无穷无尽的能量,原子能将出现在人间?

与此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里,费米教授正进行铀核裂变的实
验。实验表明:如果每个铀核裂变的时候放出几个中子,引起一系列铀核裂
变,这样象一条链子,铀的裂变就能一直进行下去。亿万卡热量就将冲出来,
凶猛异常。。。可见,铀的链式反应就是炸弹!它的威力,比普通炸弹不知
高出多少倍。刹那间,能把千万生命烧成灰烬。想到这些,费米不禁打了个
寒噤。他是意大利人,妻子是犹太人,为了逃避希特勒、墨索里尼的迫害,
携妻子来到美国。如果让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两条疯狗手里拿着这种炸弹,
后果不堪设想。费米教授决定去拜访海军部,报告关于链式反应的研究情况。
可是,他们没有理他。

还有一个人,也和费米一样忧心忡忡。他就是匈牙利犹太人西拉德。西
拉德在柏林当过爱因斯坦的学生,还和爱因斯坦在一起搞过发明。后来,西
拉德逃难到美国,专门研究链式反应。在哥伦比亚大学西拉德教授工作的实
验室里,链式反应正在渐渐地从理论变为实际。他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就
能将链式反应用到军事上,制造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新型炸弹。如果让希特勒
德国抢在前头,那。。,太可怕了!

西拉德马上行动,找到爱因斯坦,呈述了铀核研究的重要性,劝爱因斯
坦出面,敦促美国政府重视研究铀的问题。于是,爱因斯坦起草了给罗斯福
总统的信,要求总统重视铀的研究工作并迅速制造出原子弹,赶在德国的前
面。爱因斯坦的信引起罗斯福总统的重视,他立即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负
责研究原子弹。

1945 年夏天,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消息传来,
爱因斯坦一声痛苦的呼叫,瘫倒在沙发上。爱因斯坦感到悔恨和耻辱。因为
他的公式E=mc2,奠定了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写给罗斯福总统的那封
信,开启了原子弹的研究和创造。“原子弹之父”这个称号,给爱因斯坦带
来了光荣,也带来了巨大耻辱。他似乎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轰隆一声
巨响,天空中出现一个大火球,它比一千个太阳还热,比一千个太阳还亮。
这一千个太阳,没有给人世间带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了一千个阴
影。爱因斯坦感到,自己犯了平生最大的错误。他写给罗斯福的那封信,迎
来了原子恐怖。20 多万日本和平居民丧失了生命,这是否有自己的一份过错
呢?要是早知道希特勒造不出原子弹来,自己才不去写那封信,叫罗斯福去
造原子弹呢!这位正直、善良的科学家,陷入懊恼和痛苦的自责之中。

七、拒绝担任总统侯选人

爱因斯坦热爱人民,人民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多少年来,他的犹太同
胞,被肆意丑化,被辱骂玷污,遭歧视,受凌欺,象畜牲一样,被装进罐子
里,运往集中营。战争结束后,消息渐渐传来:有500 多万犹太人,占全欧


洲犹太人的一半,遭到了纳粹匪邦的杀戮。可恨啊,德国,他的祖国,竟干
出这种兽行!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为人类文明昌盛做出过宝贵的贡献,竟
要被杀尽斩绝。德国的罪孽啊!他痛恨这个祖国!

战争结束后,德国的同行、好友,邀请他回国,遭到他的拒绝。他不能
原谅德国对他的同胞犯下的罪过。于是,他全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希望自
己的同胞不在被杀戮,建立自己的家园。但他并不想卷入民族解放斗争的纷
争中,并于1932 年被邀请到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继续从事他的研究工作。

1952 年,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理魏茨曼去世后,以色列驻美
国大使打来电话,奉以色列总理之命探询,提名他总统候选人。大使问道:
“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大使亲自登门,带来了以色列总理的信,正式邀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
总统候选人。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

(李玉林)


繁茂的“哥廷根花园”的缔造者
——正直而和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弗兰克

1933 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德国政局发生激剧变化,全国一片白色恐怖。
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遭到镇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惨遭杀戮,许多要求民主、
主持正义的学者和科学家被列入了黑名单,受到无端的迫害。就在这个时候,
物理学家弗兰克携带家眷,秘密潜逃。纳粹警察得知他逃走的消息,竟出动
了一千中队的人马追捕,但为时已晚,弗兰克早已越过国境,追捕的宪警一
无所获,恼羞成怒,于是端起冲锋枪对准手无寸铁的平民胡乱扫射一番,败
兴而归。

弗兰克究竟是个怎样的科学家呢?纳粹分子为什么对他如此憎恨呢?

一、“象你这样,将来要有出息才怪呢!”

杰姆斯·弗兰克自幼就对周围的许多现象好奇,常常独自思索其中的道
理,以致在学习上显得心不在焉,被人们称为“梦想者”,被看成是一个不
会有多大出息的学生。

他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小物件,例如作作木工之类。他家楼梯上装饰着一
些木质圆球,他常常捉摸那是怎么做成的,甚至设想用来旋制那些圆球的车
床。他家后院里有一个水壶。有一天他注意到壶中的水结了冰,而院子里的
温度计所记录的最低温度却在0℃以上。他一直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