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行力全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领导人不但能传授自身的经验,还能教育员工跳出过去习惯的思考方式。在这种领导风格下,不但不会压抑真工,反而可以协助他们拓展本身的领导长才。
     无论足威尔许领导下的奇异电器,华顿( Sam Walton)领导下的威名百货,还是克列赫(Herb Kelleher)领导下的西南航空,公司内部都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些领导人无所不在。几乎每位员工都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主张,也知道他们对员工有何期望。这是由于他们强势的人格特质吗?没错,不过单有强势人格特质并没有用处。日光(Sunbeam、的邓洛普(Dunlap)因大刀阔斧削减成本而名声大噪,他也同样具备强势人格特质,但原本寄望经由他而起死回生的公司,却毁在他的手中。威尔许、华顿与克列赫是优秀的沟通者吗?答案同样是肯定的,不过这里还是一样有但书:沟通所发挥的效用可能会截然不同。重要的是沟通的实质以及沟通者的特质--包
括倾听与谈话的能力。也许这些人是采行了『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 walking around),才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我们都看过一些报导,描述克列赫或华顿如何突如其来地出现在作业现场,与行李输送或仓储人员交谈。走动式管理诚然有用也很重要一-但前提是到处走动的领导人要知道该说些什么,该听些什么。这类领导人之所以能在公司内无所不在而且深具影响力,乃是因为『他们就是企业本身』。他们密切留意员工与营运方面的状况,了解事实,并且不避讳讨论实情,这样自然能凝聚向心力。他们对细节知之甚详,对从事的工作兴致高昂,同时热切期盼取得成果。这些领导人不是靠谆谆告诫或公开喊话来激励贝工,而是以身作则,让人人都同样充满活力。
     威尔许在奇异担任执行长二十年,在最后一年任期中,他每周会花十小时来审核公司各单位的营运计划,同时也密切参与员工之间的对话。即使在事业生涯的最后时刻,威尔许还是不尸位素餐,以主动参与的方式来领导公司。


执行必须融入文化中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了解,执行绝非任何信手捻来,立即可以在组织中推动的计划。如果领导人说:「好,现在为了变革,我们要彻底执行』,那充其量只是实施另-个昙花一现的方案,不可能有持久的力量。除了领导人必须亲自参与执行的工作之外,组织中每一个人也都必须了解并力行执行的纪律。执行必须纳入薪资系统以及员工行为准则之中。我们在第四章会谈到,专注于执行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个可靠的方式,以创造出有意义的文化变迁。做好执行的方法之一,可以六标准差流程(six sigmaProcesses)为借镜,持续下断地进行改善。实施这套方法时,员工必须注意超过可容忍误差以外的状况,然后迅速改善问题。利用这个流程,可以不断提升标准值,以改善品质与产量。如果再透过各单位通力合作,改善流程在整个组织内运作的情况,如此不但可以力求务实,尚能透过流程持续进行改善,这不仅是行为上的重大变革事实上也改变了企业文化。善于执行的领导人会留意找寻偏离管理可容忍范围的情况,也就是理想与实际结果的落差,无论是擭利率或人员擢升等所有事项均可适用。接下来他们会设法消弭落差,同时全面提高整个组织的标准。和六标准差一样,执行的纪律要能发挥功效,有赖员工都受过相关训练,同时毫不间断地实行。如果只靠系统内的少数人去做,是不可能成功的。执行必须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廾,驱策各阶层所有主管的行为。执行应由高阶主管开始,不过即使你并非高阶主管,还是可以在自己的组织内施行。这样做可以累积并展现你的技能,帮助你在事业上更上层楼,同时,如此一来当可说服企业内其它人起而效尤。


执行为何不受重视?
     如果执行那么重要,为什么会如此为人忽视?其实企业界并未完全遗忘此事,只不过,往往要在执行力欠缺时,人们才会感受良多。当决策无法贯彻、进度未能切实追踪,或承诺未能实现时,人们内心深深地了解有某种东西欠缺了。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求答案,不仅调查那些能够达成经营目标的公司是如何做到的,还在公司的结构、流程或文化中找寻解答。然而人们罕能领悟个中原由,这是因为执行尚来成为一门广为人知或普遍传授的学问。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寻找的究竟是什么。真正的问题出在「执行』。这个词汇听起来平凡无奇,就像是领导人授权给下面的人处理事务一股。人们不禁会问,难道伟大的执行长或诺贝尔奖得主是透过执行而获得光荣成就的吗?事实上,的确如此,而由此我们可看到一个极大的认知谬误。
     一般人以为人光靠聪明才智就可以有很好的成就,这种想法其实只对了一半,因为人们大都忽略了:所谓的聪明才智,在发展并验证某种想法时,还是不能缺少严谨不懈的努力。或许这是所谓电视世代教养方式下的后果,误导大家产生不切实际的幻觉,以为任何构想都可以立即开花结果。聪明才智会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构思宏伟的观念或广阔的蓝图常是直觉性的:而将广阔的蓝图化为一组可执行的行动,则属分析性质,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知性、感性乃至创意上的重大挑战。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是由于他们能精确地执行某项证明的所有细节,并让他人可重作、验证或应用此项证明。他们透过测试,发现别人未曾看到的模式、关联与连结。爱因
斯坦花了十年以上的工夫,导出一套详细的证明来解释相对论。这就是执行数学运算中的详尽证明步骤。定理要经过证明,才站得住脚。爱因斯坦不可能将执行的工作授权他人,因为其它人根本没有这样的聪明才智。
     执行所需要的的聪明才智是指透过持续性、建设性的钻研,以深入问题的核心,假设某一部门的经理在市场展望持平的情况下,规划下一年度的销售额有8%的成长。大多数主管在审核预算时,会不经讨论就接受这个数字。但在有执行力的公司,领导人在审核时会注意目标是否符合实际。他会询问这位经理:『你的目标不错,可是增加的销售要从哪里来?有什么产品可以对成长有贡献?谁会来买,我们又该如何吸引这些客户?我们的竞争音会有什么反应?我们该设定怎样的阶段性目标?」如果第一季结束时未能达成阶段性目标,便代表黄灯亮起:有些状况可能不符合预期,必须作些变更。
     如果领导人对组织本身的执行能力有所疑虑,他可能会更深入追问: 『负责执行的人是否适当?是否权卖分明?需要哪些人配合?又该如何鼓励他们愿意去配合?现有的薪资制度是否能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换言之,领导人并不是只在计划上签字认可而已,还希望听到解释,而且会下断追问下去,直到答案完全清楚为止。透过领导技巧的发挥,他能令在场所有人都投入对话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公开表达观点,同时共同评估计划是否需要修正。这种场台不但让经理人有机会向他们的领导人学习,领导人也可以向经理人学习,同时也将相关知识博递给所有参与计划的人。假如讨论的课题是加何提高生产力,那么还有更多的问题要问:『我们的预算中列有五个方案,而且你说每一个方案,都至少可以替公司节省好几百万元。这些方案究竟是什么?从什么地方省到钱?预定进度如何?要达成目栗必须花多少经费?谁又是整件事的负责人?』组织要能执行,必须诸事俱全:有适当的人员,能个别或协力在正确的时间专注于正确的细节。对领导人而言,由概念到发展出关键性的细节乃是一条漫漫长路。你必须检视一大堆庞杂的事实与想法,而其中错综复杂的交互关联,更可能大到难以估量的地步;你必须经由讨论决定该承担何种风险,由哪个单位来承担:你必须细心琢磨各项细节,挑出值得注意的部分;然后你必须将这些事项分派给负责的人,并确保他们能配合其中的关键部分,落实在日常的工作中。
     这样的决策有赖对企业本身以及外在环境具有充分的知识,也有赖知人之明,了解员工的能力、可靠性、优缺点。同时不可或缺的还有高度的专注与敏锐的思考,以及进行坦诚且务实之对话的高超技巧。这项工作对人们聪明才智的挑
战,可想而知。领导工作若是缺少执行的环节,就称不上有始有终,效
力也会打折扣,其它各项领导特质也会沦为空话。在第二章,我们会透过四家企业及其领导人的故事,来说明为何执行会成为成败胜负的关键所在。


第二章甩开竞争对手的关键

     每个伟大的领导人对执行都具有天生本能,他们常会说:『除非我能实现这个计划,否则它一点意义也没有』这类的话。然而一般对领导人的挑选、培训、发展,却未重视此一事实。根据我们的观察,晋升至企业顶端位置的人,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以高层次思想家著称,而这也成为他们个人的『品牌』。这种人会对每个伟大的新构想产生知性上的喜悦,并且兴致勃勃地采行。他们是高明的慨念建构者,擅长
理解与解释策略,而且,他们知道这是目己再上一层楼的本钱。他们对『如何』把事情做完,并不感兴趣,那是其它人该去伤脑筋的事。

     对负责雇用与升迁的人员来说,判定个人的智力高低并非难事;但要由他的过往记录研判此人在执行上的技巧高低则困难得多;如果相关绩效乃是由众人共同缔造的,则难度就更为提高。高明的概念建构者不见得知道该如何执行,而且有不少这类人不晓得该怎样将愿景化为各项具体的任务,因为他们的高层次思考范围太过广泛。他们不会贯彻到底,有始有终,细节的事务让他们感到不耐。他们不会将思考化为具体的细节,或预见可能出现的阻碍。而由于他们没有参与实际的工作,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由组织内挑选有执行力的人员,这种知人之明是需要由经验中累积而来的。

执行长的苦恼
     我们在前一章开始时描述过一位诸事不顺的执行长,在此姑且称之为乔伊,他可以说是典型拙于执行的领导者。接下来我们要更深入探讨他的问题,另外还要谈谈两位知名执行长的故事,他们的公司都未能将领导人伟大的愿景付诸执行。
     你还记得,乔伊不了解为何他的员工无法获致预期的成果。他聘请一家顶级顾问公司设计新策略,进行了几宗购并案,并与华尔街保持良好关系。由于他在交易上的长才与进行购并行动,公司股票的价益比在不到两年内大幅上升。乔伊长于行销与客户关系,和财务长之间也维持良好而亲近的关系。他设定延展性目标,由财务长将数字交代给负责营运的人员。乔伊不采取事必躬亲式管埋,他会将细节交由直属部下来执行,包括北美事业部执行副总与生产总监在内。不过,乔伊会监控每季的营运数字,只要未达成目标。他就立到打电话给负责的人,以最严厉的语氯要求他们改善。这种每季评估可是毫下留情的。恨据博统管理的分析标准,万伊该做的事都做了;但根据执行的标准来看,他几乎一无是处。目标与成果之间出现鸿沟,反映乔伊的雄心与组织的现实间存有断层;事实上,他所设定的目标打从一开始就不切实际。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公司的工厂根本无法生产足够的产品,因为有某位经理人主导的流程改善计划进度落后了十二个月,而乔伊却对此毫无所悉。虽然当手下的主管未能达成目标数字时,他会不断唠叨他们,可是他却从不追问原因出住哪里。善于执行的领导人会立即对此提出质问,然后把焦点放到原因上…毕竟,单看结果的数字解决不了问题。此外,他还会问,流程的实施是否符合进度?执行副总兴生产总监是否了解问题何在,又计划采取什么对策?乔伊和不少执行长的想法一样,认为提出上面那些问题乃是生产总监的职责,至于执行副总的职责则是要确认这些问题确实有人提出。不过,和许多执行长一样,乔伊并没有做到知人善任,囚为他这两位主管同样都对执行并不内行,由执行副总过去的经历来看,他几乎每三年就跳到一个新职位,没有机会好好待在一个地方。至于生产总监则来自一家
顾问公司,是一位相当聪明的财务人才,也被公认是五年后继任执行长的热门人选。问题是他对经营一窍不通,为人也不厚道,因此手下的工厂经理都不服他。如果这些主管能和制造部门人员进行公开讨论,或许就可以发现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