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娃哈哈方法-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宗庆后看来,中国市场还处于品牌扩张的初级阶段,中国市场的产品大都处于追求“知名度”的阶段,有追求的企业,将产品做到了有“信誉度”的阶段。至于能做到有“美誉度”的企业,就已经是中国当前最成功的企业了。而能做到“满意度”和“追随度”的企业,在中国几乎没有。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食品饮料业,其他领域也同样如此。    
    宗庆后认为,娃哈哈目前状况下的追求,就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努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打造“信誉度”、建设“美誉度”。对于一个只有十几年历史的新企业来说,要通过企业品牌的文化张力让13亿消费者追随你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在目前做到。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打投入、打让利、打广告、打折扣,归根结底都在把利润当子弹,打来打去,利润越打越少。但要知道最火的生意并不一定就是最赚钱的生意。有的时候,生意做火了以后甚至还把品牌做臭了街。    
    只有有效的资源配置才会产生利润。品牌是为营销服务的。品牌并不是商品本身,在这个意义上,没有盈利能力的品牌,就是没有价值的品牌。    
    宗庆后在品牌的实用主义原则上,一直强调“有效”性。只有实用加上有效,才能体现品牌的最大利润化。那些无效的品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浪费企业的大量资源,但却不能创造出利润;一是尽管创造出一小部分利润,却是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产品的市场份额、为了扩大所谓的知名度,不计成本地对对手进行挤压,在挤压对手的同时,实际上也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可以十年、二十年不赚钱,但是中国本土企业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去跟人家拼,所以在中国有很多一时很火的企业,会在一夜之间倒塌,消费者甚至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不讲效率的激烈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不足以支撑新产品的开发和整个产业的升级。这绝不仅仅是饮料业一家的事。有时候我们不禁怀疑它们是否即将跌入迈克尔·波特所说的“成长的陷阱”,即销售额对利润、特别是销售收益率大幅度侵蚀的现象。    
    一些中外经济学家最近在评论中国发展前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指出,以中国近年的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即全社会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比值,在其他国家相应的发展阶段,足以创造更强劲的增长(吴敬琏分析:我国的ICOR指标在1991年到1996年时是在2左右,现在是5至8这个水平上。如果说是5,意味着要投5元钱才产生1元钱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树清则把“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亟待提高”列为“未为改革面临的挑战”之首。    
    说起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想必也就不只是政府一家要负责任的事情。这一点,看一看众多中国企业是在怎样搞营销的,我们恐怕不难体会。    
    美国《商业周刊》评选50强企业的标准并不是看哪家企业规模最大,哪家企业的股票目前最热门,而是看哪些企业有着最优秀的营运以及市场表现。他们根据税收增长、利润以及股东回报率等指标来考核所有企业的表现,从而确定50强的入围名单。随后,他们还从企业营运效率、负债指数、销售总额等方面对上述企业进行再评估,结果发现,所有入围企业不仅在营运表现方面出类拔萃,而且这些公司给予股东的回报也是最高的。    
    或许有人要问:是否可以通过投资50强企业的股票来盈利呢?答案是不确定的。统计显示,2003年50强企业的平均股价增值229%,而同期的道琼斯指数则上升了34%。事实上,这也是50强企业的平均股价连续4年无法超越道琼斯指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表现最佳的企业不一定是市场上最出风头的企业。    
    


第六章 大道至简小步快跑(1)

    2003年娃哈哈成立刚好十五周年。在这一年,娃哈哈集团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利润12亿元,饮料产销量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产销量,稳坐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头把交椅。2003年1月11日,宗庆后又当选中央电视台2002年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    
    这一年,娃哈哈的事业到达了顶峰。宗庆后个人的声誉也如日中天,外界对娃哈哈好评如潮。在谈到十五年来的成就时,宗庆后做了如下总结:    
    十五年来娃哈哈就做了一件事,坚持主业经营,坚持小步快跑。现在我们无论是装备还是设备,包括技术、人才——尤其是网络技术等方面,在国内企业当中具备了绝对优势。在饮料业,我的一个想法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大最好最强。近两年的竞争下来,我们面前形成了四大对手,现在不单单是抢不抢占市场的问题,而是一个决战期,中国市场将形成几家大企业瓜分市场的局面,决战还有好几年时间打。    
    而在另外一次接受国内一家网络访谈时,宗庆后也谈到了娃哈哈的成功之道:    
    一方面我们是坚持主业经营,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提高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我们坚持小步快跑,做不到的事情不做,所以还是比较稳健。再一个是稳步创新,希望领先人家一步或者半步。    
    不难看出,宗庆后把“坚持主业经营”和“小步快跑”作为娃哈哈最主要的竞争战略。所谓“坚持主业经营”,是指娃哈哈在十五年中,主要在饮料行业发展,这是一个极其显著而又方向明确的发展思路。无论是儿童营养液、果奶、茶饮料还是纯净水、非常可乐,娃哈哈一直利用在饮料产业上的力量做大做强。即使后来娃哈哈迈出多元化的第一步做童装,也是与娃哈哈的品牌内涵有关联的,而且童装是在2002年以后的事。    
    “小步快跑”是宗庆后经营娃哈哈最为业界称誉、也是最具宗庆后个人思想特色的竞争战略,是宗庆后整个企业经营理论体系的精髓。“小步快跑”与“非常营销”,构成宗庆后完整的企业运作思路。    
    在宗庆后的实践过程中,“小步快跑”大致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涵:    
    第一,也就是最重要的,企业的发展要与自身的实力相匹配,在企业能力所能到达范围内做好企业的发展。如娃哈哈建立联销体,先农村后城市、先通路后品牌的思路就体现了这一点,只做自己能做到的、不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第二,就是在适度创新。适度创新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状况以及市场、消费者、对手等整体的环境去创新,不去盲目地做幅度过大的创新。比如乳酸奶的概念是乐百氏先提出来的,而娃哈哈在此基础上推出AD钙奶,在乐百氏产品的概念上加入“更有营养”的概念,没有推翻乐百氏原有的概念,而只是做了进一步的引申。这种创新的技巧借用了他人为创新所付出的前期风险,从而降低了自身为创新而创新所付出的风险,容易成功。    
    第三,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速度,但是步伐不要太大,大步跑就可能死掉。比如在联销体的建设中,应该说联销体的运作速度是很快的,但宗庆后并不盲目扩大网络数目、也不在急速中搞扩张,而是一步一步地去做,每一步都要做得很扎实。在进行全国性的产业布局时,宗庆后也坚持了这一原则。娃哈哈在全国建立几十家分厂,扩张速度也是很快的,但是宗庆后要求每一家分厂都要由娃哈哈自建,不去兼并小厂、也不在超过资金实力范围之外建更多的厂。    
    小步快跑也就是说我们节奏会很快,但是步子不一定会很大。    
    步子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也许挺大,但是作为我们自己本身来讲,也还不至于影响我们企业,万一受不住的话,也不会影响企业的存亡问题。    
    宗庆后“小步快跑”最成功的案例应该属于非常可乐的推出。我们知道,在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之前,在中国饮料市场上向可口可乐叫板最凶的当属汾湟可乐。    
    汾湟可乐挑战可口可乐的时候,做革命性的创新,把产品本身革新掉了。比如说汾湟做出和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不一样的味道,加了一些中药,他们觉得是创新了,西方的可乐是这样的可乐,我们要做中国式的可乐,我们创新。汾湟忘记了,即使是头号可乐品牌,可口可乐也曾经因为改变配方而受到消费者的强烈抗议,这是营销手上一个经典的案例,可口可乐最后撤出新配方。中国弱小公司,为了强占可乐的份额,我们可以创新,但不要过度创新。非常可乐做得就比汾湟可乐聪明多了。宗庆后在非常可乐的推出上坚持了一个原则:绝不要在不适当的地方创新。把可乐产品本身的口味进行创新,这是一个风险最大、最不可取的策略,所以汾湟可乐尽管做了很多广告,尽管广告投放量数据表明,超过可口可乐的广告投放量,可是他最终失败了,因为他创新过度。而非常可乐的成功则证明了适度创新的合理性。    
    正如理论本身所指出的那样,宗庆后坚持“小步快跑”是在过去十几年为适应中国市场现状而制订的策略,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在某些方面宗庆后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调整就是宗庆后在资本扩张方面的调整。    
    在企业发展最需要资金的阶段,宗庆后先乐百氏一步合资达能,后来何伯权也承认在这方面乐百氏确实慢了半拍。宗庆后通过这种“小步领先”的思想在谈判中占据了主动,从而迫使达能同意“合资不合牌”,娃哈哈只是用部分资产与达能合资,掌握了主动权,不让达能吃掉自己。在娃哈哈后来建立的新厂中,娃哈哈没有全部让达能进入,而是由娃哈哈主导与第三方娃哈哈独资建厂,这也反映出宗庆后“小步快跑合理扩张”的思想。    
    应该说,在达能的资金进入之后,娃哈哈获得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企业迅速扩张得手。在这个时候,如果宗庆后要彻底摆脱达能的影响、获得充裕的资金去进行扩张,可以选择上市的方法融资。但宗庆后不进则退,不仅不上市,而且也很少融资,并且让十个亿在银行里趴着不动。    
    记者:您多次否认有关娃哈哈上市的传言。但随着娃哈哈不断成长壮大,维持快速扩张和多条战线作战,通过资本运作解决企业的内外部资源配置问题、企业公众化、透明度等问题,已经成为必要。在这方面,娃哈哈是如何打算的?有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    
    宗庆后:不上市的第一个原因是我感觉现在中国股市还不健康,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中,上市并不是一个健康企业最佳的选择。第二个原因是娃哈哈不缺钱,要找这么多麻烦干什么?我们资金来源很多。    
    现在我们没有银行贷款,企业零负债,存款却有10个亿,如果需要更多,融资很容易的。    
    在企业外部,目前很多人希望投资娃哈哈,只要我们愿意,资金马上就会来。第三个原因是我觉得人才储备还不够,我不希望过度扩张给企业带来问题。目前我每年都在招人,今年招来的就是明年我要办几家新企业的人选,一切根据需要来定。    
    如果按现有规模上市,娃哈哈当然会得到一大笔资金。但如果人才储备不够,就会造成浪费,甚至搞坏事情。现在很多企业说要进入什么500强,我们不追求这些东西,我们要追求效益。    
    事实上,无论是达能也好,审计单位也好,大家某种程度上都忽略了我们这么好的现金流。健康才是硬道理啊。    
    


第六章 大道至简小步快跑(2)

    我们现在不上市不等于将来不上市,等到有资金需求的时候,也可能会上市。    
    我们现在比较稳定地在发展,现在我们发展机会也很多,进入其他领域也很多,但还不足以用这么大的速度发展,因为我们每年投资7、8个亿,搞些项目。    
    现在改革的话,人才储备还不够,每年要出很多的总经理,现在我自己培养,每年进一两百个大学生,三到五年会出一批人才,这个人才储备也不是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当总经理,当厂长,现在还是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以2002年为一道线的话,那么在这之前,宗庆后是彻底执行了“小步快跑”的发展战略,正因为坚持得彻底,所以娃哈哈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而在2002年之后,由于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宗庆后关于“小步快跑”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创新”的理解。    
    15年来娃哈哈丰富的产品线是产品多元化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