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天-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我北洋水师也当即刻起锚出港,封锁渤海湾,防备沈从云登陆京畿侧后!”作为慈禧的急先锋,荣禄自然是首当其冲的站了出来。

“袁世凯,你说说,新军是你练的,你说你能一战击溃沈从云的部队么?”

“太后,臣以为,北洋新军胜敌不足,自保有余,如能退守天津,有武毅军、甘军配合,守上半年不成问题。”袁世凯一边回答,一边拿眼睛注意着慈禧和在座大臣的表情。

这时候在座的所有人,个个面如丧家之犬,一副大祸临头的架势。

“太后,微臣以为,当今首要的之事,当昭告天下,定沈从云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令天下督抚群起而讨之!”李鸿藻已经气的胡子乱颤了,跪在地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慈禧冷笑着把目光投在一直不说话的李鸿章脸上,阴森森的问道:“李鸿章,你是什么个意思?”

“太后,沈从云作乱,定是受了维新党人的蛊惑,微臣请旨电告沈从云退兵,如其不从,必与之誓不两立。”此刻的李鸿章心怀忐忑,慈禧是什么人他可太明白了。

“哼!”慈禧哼哼了一声道:“荣禄、袁世凯,即刻南下吧。小站既然不可守,则退至天津,务必把叛军挡在天津一线,李鸿章,立刻去求见各国公使,谋求列强干涉。记住了,宁与外人,不与家奴。”

慈禧说到着,脸上露出凌厉的杀气道:“各部也尽快动起来,礼部速速拟一份电文,通告全国,令各省督抚尤其是闽浙、湖广一定要尽快出兵两江。银子的事情,户部立刻

银行协商借款一事,三日内不惜代价要谈妥当了。”

小站!

作为后期被称为“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在平壤之战中,也是和日本人拼过命的一员猛将。

得知沈从云的新军自山东德州出发,并分两路进逼小站的情报后。王士珍第一时间请来了奉命留守地段瑞、冯国璋。

北京政变,袁世凯率一镇精锐进京,留下的人马还有足足两个镇已经新编的一个镇的兵力,迎面扑来的南洋新军,兵力相当,但作为防守的一方,王士珍的判断无疑是己方占了地利,至于天时、人和。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王士珍地当面之敌是悍将刘永福。这个和法国人激战多年地将领。以山东提督地身份率军冲在了最前面。

“诸位,时间不多了,刘永福的大军天黑可到,必须尽快拿出一个作战方案出来。”王士珍神情严峻,这一次战斗不必以前,对手可是打败了法国人和日本人的南洋新军。可不比小站这些没见过血的新军。

“我只说两点,第一。后撤到天津城内,背靠天津城墙进行防御战,等待袁大人率军增援。第二,就地构筑阵地,把现有兵力呈扇形展开,南洋新军决战。”冯国璋是秀才出身,曾是聂士成手下,不过在聂士成手下的时候不怎么得意。多次提意见都没有被重视。到了袁世凯的身边,这才快速的窜了起来,所以他对袁世凯地知遇之恩。还是非常感激的。同样是在和日本人的作战中见过血的冯国璋,快速的作出了反应,提出了两条意见。

“我认为退守天津,配合武毅军协同守备为上策!眼下双方虽然兵力相当。但是请各位注意南洋新军,每镇(师)配备了一个重炮团、每三镇配备一协重炮,而我全军不过配备了一协的炮兵!南洋新军火炮数量远远在我军之上,尤其是南洋新军大量装备的秘密武器迫击炮,至今只有德国陆军购买了专利权,大量装备到部队中。我以为,我们在小站这个一马平川的地带和南洋新军作战,明显是处于不利位置地。”炮兵出身地段瑞,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双方炮火的对比。

三人正在商议地时候,北京的电报来了。

“退守天津!”

天津虽然距离小站不过十公里,可是朝廷和冯国璋都低估了南洋新军的推进速度。战前考虑到小站新军可能会退守天津,总参已经制定针对性的战术,即以第一、二两军的骑兵旅,组成新编骑兵第一师为先导,快速突进,力求拖住小站北洋新军。

张光明,当初和余震等人同时加入到沈从云麾下的学生兵之一。相比于余震、赵星龙、王潮等人,张光明一直不怎么显山露水。从最初的排长干起,一路慢慢的往上至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到两年前,新军筹建骑兵旅的时候,余震向沈从云推荐了张光明出任第一军骑兵旅的旅长,从此才算郑重进入了沈从云的视线之中。

这一次临时组建骑兵师,张光明被委以重任,担负起了突前拖住小站敌军的重任。

张光明表面上看起来稳重,实际上用兵喜欢冒险,喜欢兵行险招,这也是之前一直没有被重用的缘故。因为沈从云的建军思想,是以厚重、稳健著称。用兵上主张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用兵以正为主,行险为辅助。

这一次张光明能成为骑兵师师长,正是因为余震和克泽看中了他在平时练兵时,主张骑兵要尽最大的可能,发挥其快速机动的作战风格,以达到出敌不意的作战效果。

日头已经是正午了,张光明停在路边,不断的催促着部下快速推进,对以这一次的作战,张光明曾经上书沈从云,提出以骑兵为攻击主力,趁夜色的掩护,悄悄的运动到小站附近隐蔽起来,然后突然的偷袭。

这一计划得到了克泽的欣赏,但是给沈从云否定了。现在的张光明,只能按照总参的作战计划,尽快的赶到小站,骚扰牵制小站敌军的撤退。

不过,要是安心的按照作战计划来打仗,张光明就不是张光明了,所谓将在外,君明有所不受。张光明心里想的更多。

用起兵拖住敌人是预订的作战计划,而张光明考虑的则是,如何利用手上一个师的骑兵,尽可能的吃掉小站敌军的有生力量。

“师座!刚才得到的消息,小站敌军正在往天津撤退!”两个骑兵旅旅长杨军、戴小楼联袂而至。

PS:响应某位读者的建议,这一章5K就发了,大家也可以先看。

第四部

第二十七章 … 北伐第一枪

怎么?跑的这么快?快拿地图来!”张光明赶紧招手铺在地上。

“这,这,敌人在这两个地方,建立了两个支撑点,互为犄角,掩护撤退。”杨军指着地图说,张光明听着眉头猛皱。

“***,没想到他们还真有几个人才啊,这个布置就是冲着骑兵偷袭来的。这是欺负我们没有重炮啊!天津和小站太近了,勉强往侧后插过去,就等于给他们的机枪和炮兵送靶子。”张光明一脸的无奈,眉毛都拧在一块了。

“师座,我有一个主意。我部先隐蔽不出,待敌人撤的差不多了,突然杀出来,吃掉他们这两只殿后的部队,据情报说,不少啊,足足有好几千人。”戴小楼接过话道。

张光明摇头道:“不行,我们的任务是拖住敌军主力,不管怎么样,不管再大的牺牲,也必须完成任务,就是豁出去六千兄弟的性命,也要拖住敌人。我看这样,没有重炮,就集中配给我们的三十门口径的迫击炮,对准一个据点猛轰,打完所有炮弹,然后让突前的兄弟把手榴弹十个一捆,利用骑兵的速度冲上去,用集束手榴弹招呼他们。只要打下一个据点,剩下的一个就好办了,敌人为了救另外一个据点,肯定会进行反击的,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拖住敌人的目的。”

“也只能这么办了。”两位旅长也只好点头,张光明想了想道:“抽出一个团的弟兄。迂回到天津和小站之间地结合部,有机会就干一票,没机会就装个样子,拖延一下也是好的,让敌人少一点时间准备,对主力来说也是一件功劳。”

北洋三杰的分工非常明确,上午接到电报后,冯国璋率一协又一标步兵负责断后。防止南洋新军用骑兵偷袭。段瑞指挥侧退事宜。王士珍居中调度。考虑到新组建的一镇新兵太多。王士珍决定让他们先撤。

这三个人也确实是将才,两个小时的准备后,新编的一镇已经开始撤离。张光明的骑兵前哨,发现的就是这一镇地人在撤退。

冯国璋简单地利用了一下道路边地一块土坡,还有一个村子作为据点,将一协人马分成两部分,分别把守。南洋新军的战斗力如何。他也是见识过的。击败对手不敢说,阻击一下南洋新军的骑兵追击,冯国璋还是很有把握的。

话虽如此,不过当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前方出现遮天蔽日的尘土时,冯国璋还是很吃惊了一下,新军非但来地比预计的要快了两个多小时,而且还数量众多。从这烟尘的阵势看。怕得有五六千人吧。

冯国璋的判断没错,新军大量的骑兵,推进到马克沁机枪的有效射程还几百米的时候。居然停了下来,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起攻击。

“怎么回事?”冯国璋疑惑了一下,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起来。当看见对面一些士兵扛着几十根管子在阵前两千米外准备的时候,冯国璋有点后悔,没有带上炮兵断后了。在布置撤退地会议上,考虑到大炮行动较迟缓,段瑞一再坚持,为了保障天津地安全,没有炮兵是不足以守住天津的,所以要优先撤炮兵。所以,王士珍同意让炮兵和新编的第四镇一起撤了。

“不知道这迫击炮地威力如何?”冯国璋在心里嘀咕了一声,看了看前方阵地上士兵们临时挖的半人高的壕沟,这种在美国内战中出现的新的防御战术,是目前流行的防御方式。

不知道怎么了,冯国璋看见如此数量的骑兵出现,隐隐的产生了一种不安,尤其是对右边的那块高地,那种坡度对于骑兵而言,几乎等于没有任何阻力。

冯国璋的预感非常正确,张光明经过对比分析,叫来两个旅长商议道:“我看了看,左边是一个村子,不利于骑兵的冲刺,右边是一块高地,两个据点之间相聚不到五里地,我们还是先打高地上的据点。”

“咚咚咚!”三发炮弹落在高地的附近,激起一阵泥土。冯国璋不由的紧张起来,知道这是新军在试射,在标定诸元。

新军所有的炮兵,几乎经过教官的专门训练,六人一炮,骑兵师配有专门的勘测班,很快就把高地的诸元准确的计算出来了。

半个小时的准备后,三十门迫击炮,就在冯国璋的望远镜里看的清清楚楚的情况下,对高地上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为了确保骑兵的高度机动性,骑兵配属的是小口径的迫击炮,而且每门炮携带的量0。25基数30,这几乎是最小的携带量了。

即便是这样,三十门迫击炮同时发射,打完30发炮弹也怖事情。尤其是高地上北洋新军的阵地的正面不过一千米的范围。

当新军的所有炮火都招呼到高地上的时候,冯国璋想起访日时期,从日军那里得知的情报后,不由的一拍大腿道:“坏了!通信兵!通信兵!”

通信兵快步跑来,冯国璋大声吼道:“立刻让预备队上高地上去,通知高占奎!死活都要给我顶住。”冯国璋为什么着急了?原来他在访问日本的其间,曾得知沈从云的新军大量的装备了一种弹道呈弧线的火炮,这中火炮的对于藏在战壕中的士兵,能进行有效的杀伤。日军在朝鲜和中国战场上吃了亏以后,已经从德国引进了这种火炮进行研究,并准备大量仿制装备到部队中。在布置阵地的时候,冯国璋一时没想起这件事情来,记得当时冯国璋回国后,还和段瑞专门讨论过这种火炮呢。

900炮弹瞬间下雨一样的落在高地上地时候,战壕里面的北洋士兵们发现一个恐怖的现象。就是军官说的藏在战壕内能有效躲避炮击的事情,似乎并不怎么见效,一发一发的炮弹,滑着诡异的弧线落在战壕内,一片一片的士兵被炸地飞了起来。

“突击!”张光明对炮火准备地效果非常之满意,尤其看见高地上北洋兵已经出现四散逃跑地情况时,更是开心。

“一团!呈散开队形!慢速跑!”

主攻的一个团的骑兵,开始了慢速的前进。骑兵的冲刺一般都要接近了对手三百米以内。才能发动。一直高速冲刺的话,战马是会累死的。

小站,王士珍得知新军骑兵追上来以后,也很是吃了一惊。问清楚冯国璋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后,这才算是放心地催促部队,加快撤退的速度。

可是,当听见密集的火炮声时。王士珍的眼皮连续的跳了几下,不由的心中一阵发虚。

“传令兵!让第六协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增援阻击部队。”

王士珍下达命令的时候,戴小楼的骑兵第一旅第一团已经完成了冲刺前地慢跑,这时候高地上北洋军阵地地马克沁已经突突突的响了起来。

骑在马

望远镜观察的张光明,看见不断地有骑兵被集中摔倒中一阵刺痛。庆幸的是,高地上配备的马克沁不像很多的样子。

高地上北洋军第三协第九标标统高占奎。这时候可以说是惊恐万分。早就知道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