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地域划分,山海关正好处在两个边镇的交界处,算是属于蓟镇的,不过周守备跟温总兵的想法差不多,谢宏要是想伸手,蓟镇和辽镇又能有多大区别?

山海关里的设施也不是特别全,周守备生怕惹起谢宏不满,却是把自己的府邸让了出来。谢宏也不矫情,杀人是为了立威,邀见两镇总兵也是立威,那自然也要把架子摆起来,这样算是立威的一部分了。

“若是温、韩两位总兵到了,就让他们来此见本侯。”到了地方,车驾里传出了一声淡淡的吩咐,可周守备听在耳中,却是又吓出了一声冷汗,这位冠军侯确实果决,不声不响的就传召了两大总兵,真是不得了啊。

他擦擦头上的细毛汗,再次仔细寻思了一遍这一路自己的举止,确定了没有失仪之处,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往自家的私宅去了。

谢宏一行人不少,当然不是小小的一个守备府能够安顿下的,不少人也都是安置在了军营民宅之中。好在山海关中驻军不多,民众也少,倒也安排得下,一番纷扰之后,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这一路风霜严寒,又是担惊受怕,很有一番苦楚,如今到了山海关,也就意味着路途过半,也没了安全上的担忧,大多数人都是放下了心事,早早安歇了。

守备府这边却有人没有休息,书房还亮着灯,江彬饭后无事,却是寻到了这里,推门进来,笑问道:“谢兄弟,你怎地还不休息,难不成是等那两个总兵?”

谢宏抬眸一看,见是江彬,放下手中书卷,也是笑道:“江大哥,你是想问我为什么约见那两个总兵把?”

“嘿嘿,谢兄弟果然明察秋毫,却是瞒不过你。”刀疤脸摸摸后脑勺,讪讪的笑道:“虽是擅杀大将有些违了规制,可那吴玉罪有应得,杀了也便杀了,倒也说得过去,可若是再杀两个总兵,那就有点不好收拾了。”

象怕是谢宏误会一般,江彬又赶忙补充道:“谢兄弟,某打听过了,蓟镇总兵温和是个外来户,倒也不妨事,可辽镇的那个韩辅却是本地将门世家,在辽镇颇有些根深蒂固,若是咱们杀了他,恐怕日后麻烦就少不得了。”

“我又没说要杀他们,只是叫他们来叙话罢了,再说了,我这个巡抚上任,按规矩,当地的总兵来迎接,也没什么不对吧?”谢宏耸耸肩,表示自己没有杀意。

“可你就笃定他们会来?”江彬又问:“咱们刚杀了一个参将,他们还敢来吗?而且,九大边镇都给朝廷上了告急奏疏,显然都是和外朝一伙儿的,他们会卖咱们的面子?要是他们不来的话,那咱们……”

江彬欲言又止,可谢宏却明白他的未尽之意,无非就是被人晾着,会折了面子之类,他也不放在心上,摆摆手道:“不要紧,来有来的应付办法,不来有不来的应付办法,我这就是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子。”

谢宏指了指桌案上的书卷,道:“不看不知道,这辽镇却是比我事先想的要复杂得多,若是不在一开始就压住各方势力,咱们的大事只怕会耽搁很长一段时间。”

辽镇是在永乐年间才设立的,而最初也没有汉家子民在此,这里的居民都是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才逐渐迁移过来的。

华夏人都顾念乡土,而且对中原百姓来说,辽东又是个蛮荒苦寒之地,正经的人家也不可能有迁徙到这里来的念头。

因此,朱棣欲充实京右的迁民之举,开始的时候收效甚微,最后只能靠分封军中功臣,流放罪犯,这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移民。

在九大边镇中,辽镇的实力虽不强,但却是形势最复杂的一个,各种势力驳杂其间,有将门世家,也有世袭军户,还有不少是罪民之后,此外还颇有些来投奔草原牧民,朝鲜难民之类的,实是难以尽数。

这也给谢宏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他不怕吴玉那种直来直去找麻烦的人,蓟镇边军势力虽强,可在他的靠山面前,完全构不成任何麻烦。

反倒是辽镇这种形势让他感觉有些棘手,在九边之中,辽镇边军对朝廷的忠诚度恐怕是最低的。将门世家和世袭军户倒还好说,可那些外来的异族之后,或者罪民之后,对天子威仪都没多大概念,至少不会和蓟镇的边军一样,连反抗的念头都生不出。

也许这些人不敢明着搞什么大阵仗,可若是动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不惮于玩些阴招,在张鼐给谢宏的资料中,对辽镇错综复杂的局势有着详述。

当年张鼐巡抚辽东的时候,没少跟这些人斗法,而且最终也没分出胜负。张鼐凭借巡抚的权力杀了不少军官,而他派出去做事的官员也被对方杀了不少,他的种种主张朝廷都批准了,可实际上却没几个推行得下去的。

这也是他讨厌武夫的重要原因,说起巡抚辽镇,哪怕是隔了这么多年再说起,他仍然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甚至还劝谏过谢宏两句。

谢宏已经拿定了主意,当然不会因为有困难就退缩,不过,得了张鼐的提醒,他也不会掉以轻心。

“所以,我打算一开始就震慑住那个总兵韩辅,只要他不冒头,纵是有点小麻烦,应该也不要紧。”谢宏对江彬解释道:“这次咱们也要借势,借的不是皇上的势头,而是蓟镇的势”

江彬点点头,这点他也明白,如同边军和京营之间,各军镇暗地里也有互相比较的,蓟镇和辽镇毗邻,但实力却有天壤之别。

受过教化的中原之民会尊崇天子威仪,而化外之民则更喜欢用实力说话,用蓟镇来压服辽镇的各个势力,确实是个好办法。

“可那温和若是不来,又该怎么办?”左右已经起了头,江彬想着干脆一次问个明白好了,于是又提出了一项疑虑。

“不来也无妨,左右那个吴玉的脑袋是挂出去了,那韩辅只要不聋不瞎,想必也是看得到。要是韩辅也不来,那咱们只好在这里多呆些日子,等皇上下旨拿人了。”谢宏晒然笑道。

这是阳谋,谁不来就用靠山压谁,都不来就一起压,左右都是耽误时间,不过,后果却是不一样的。

“何况,以我的估计,那个温和应该不会看不明白局势。他若是铁了心的跟着外朝,吴玉来的时候,他就应该会跟着来,既然没来,说明他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人就属于可以拉拢的范畴。”

对于士人,谢宏没怎么拉拢,除了自己上门的之外,他只打过王守仁的主意,结果还没成功。倒不是他打算把对方全都推到对立面去,只是他没有足够的好处给对方,立场又有根本性的不同,压根就没法拉拢。

在谢宏入京之前,三大学士权倾朝野,压的正德想多吃点东西都得请示外朝,试问谢宏要用什么条件拉拢这些人?

送钱?地位低的给地位高的送钱,那个叫投靠,不叫拉拢,别说三位阁臣了,就算是六部九卿,甚至侍郎级别的官员,都一样不把他放在眼里面。

用强力压服了这些人,然后收服也是个办法,可那些人全都是浸yin官场多年的老官僚,拉拢过来能相信吗?

谢宏有自知之明,凭他的政治素养,玩官场上的手段,那些老狐狸他一个都搞不定,别说中枢的这些了,当年北庄县的一个小小的师爷,都差点让他翻了船呢,斗政治手段?他还是敬谢不敏的好。

不过对于武将则是不同,谢宏大可恩威并施,他手里可以拉拢这些人的牌多得是。

最简单的,他的态度好一点,就可以让对方觉得他礼贤下士了,没办法,文贵武贱啊他这样的身份地位,对武将是很有杀伤力的。

何况,武将不同于文官,纵是那些将门世家,从小传授的也都是军略武艺之类的东西,读书识字之后看的也是兵书战策,没几个会研究政治手段的,用不上学来干嘛?

就算是军神戚继光,他也是将门出身,也识字懂礼,结果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他,在朝争中依然一败涂地,到死都不得翻身。

隔行如隔山,政治斗争的技术含量也是很高的,贸然进入陌生的领域,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戚继光这样的牛人都如此,何况其他的武将?

所以,谢宏不敢用分化拉拢的手段对付士人,却敢以之对付武将,而山海关就是他施展手段的第一个舞台。

正文 第384章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第384章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星月黯淡,朝阳未升。

尽管皇上已经有些日子没上朝了,可每个清晨,就在卯时之前,太和殿前面依然站满了人。

没办法,皇上是九五之尊,可以随着性子来,左右现在京城里也没什么人敢管他了,可朝臣们要是不上朝,那一个把柄就铁铁的落在都察院,嗯,是都察下院的手里面了。

这把柄有没有被拿出来用的一天不好说,但只有对方有了这个把柄,这人就别想安生了。除非消消停停的不找事,尤其是不找皇上的麻烦,否则,就等着都察院的弹劾,以及厂卫的审讯吧。

唉,那个瘟神真是流毒无穷啊,明明人已经不在京城了,可还是搅得大伙儿不得安生,这不,刚从蓟镇传来的消息,那谢宏又搞出来幺蛾子了。

先斩后奏,杀了一个参将倒也罢了,左右奸佞杀武夫,只能说是狗咬狗,可假天子仪仗就过分了吧?

跟边镇的土包子不同,京中的大臣们可没听说皇上出京的消息,虽然大伙儿也没注意到三千营什么时候溜出去的,可皇上明明一直就在西苑闹腾呢,又是棒球大赛又是花式滑板的,把好好一个皇城搞得跟马戏团似的,这种事除了皇上自己,谁还能做得出来?

假天子仪仗与谋逆无异,很有些人摩拳擦掌了一番,想要借机给谢宏一个好看。皇上要是想息事宁人,咱们就把事情闹大,他要是想强力压下,那大伙儿就强力反弹

因此,收到蓟镇消息的这一天,太和殿前格外热闹,人数还是那么多,可气氛却是完全不同了。众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脸上都有兴奋之色,交头接耳的议论着,谋划着,眼中也都放射出了亮丽的光芒,嗯,那是憧憬的希望之光。

当然,这一切想要实现,也得有个前提,那就是皇上得来上朝。

这事儿倒也有人张罗,大学士王鏊领了个头,大伙儿都把奏疏递上去了。这些奏疏与以往不同,言辞算不得犀利,也没有从前那些痛心疾首的意味,却都是改成了抒情模式。

大体的意思就是说:皇上您一直没上朝,很久不见,大伙儿都惦念得很,也不知您如今圣体安泰否,个子长高没,有没有变得更英俊了……总之,诸如此类,意思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大家想看皇上一眼,而参观的地点,就在中和殿,也就是上朝的地方。

虽说这是王鏊领的头,不过出主意的却是詹事府的杨廷和,这位杨大人乃是帝师,对皇上的性子了解得很,说皇上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要是强逼,他肯定要反弹,可若是以各种柔情攻之,那皇上就很可能会顺应众意了。

众人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于是就有了王大学士的领衔上疏。

不过,对于这次上疏的效果,大伙儿也都是半信半疑的,没办法,谁让大明朝摊上了这么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皇帝呢?谁能猜到他的心思才是怪事儿呢。

“皇上有旨:今日早朝照常进行,众臣还不速速入殿,恭候圣驾”

往日听到三公公的公鸭嗓,大臣们都是恨不得掩住耳朵,或者掐死三公公。可今天一听到,大伙儿却都像是喝了王母娘娘的仙酿一般,从毛孔里往外透着舒坦劲,连隆冬的北风吹在脸上,都感觉不到寒冷了。

皇上终于上朝了无数人都是热泪盈眶的感动不已,甚至有几人还紧紧相拥,久久不肯分开。

不是大伙儿不淡定,实在是皇上让大家等得太久了自从皇上下诏封侯谢宏,并委任他巡抚辽东以来,上朝已经成了一种奢望。

朝臣们倒是可以自己在文渊阁议事,没有皇上看着,大伙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样的议事模式,压根也显不出朝中大臣的威严啊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和皇上一起上朝的一天了,这让人怎么能不激动呢

当然,士大夫之中也有很多讲究人,他们把感激和崇拜的目光投向了杨詹事。不愧为帝师,果然对皇上的性子很了解,对症下药的一次上疏,解决了多少人想破头也没解决的问题,这才是洞彻人心的大智慧啊

连两位大学士都是如此作想,李东阳和王鏊满面笑容,一左一右的挽住了杨大人的手臂,邀杨大人一同入殿。

杨廷和当然要谦虚推辞了,大明最重礼仪,这上朝入殿的顺序也是礼仪的一部分,要按照身份地位,鱼贯入内,最是疏忽不得的。

但两位大学士也不知是太过高兴,以至于忘记了规矩又或怎样,一力强邀,一旁的几位尚书也是含笑称是,一番推让之后,杨大人也是无奈,只得与两位大学士一同走在了前面,引起了不少惊叹之声。

两位大学士和诸位尚书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