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医药古藉宝典----本草纲目-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治 
1、妇女胎前产后各种疾病。用连根收采的正在开花的益母草,阴干后, 
取叶及花、子,碾为细末,加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不限丸数,以
病愈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则每服为五十至七十丸。服药时,随
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汤汁送下:(1)胎前脐腹前或作响,用米汤; 
(2)腹痛胎动,下血不止,用当归汤;(3)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横
生倒产,用炒盐汤;(4)产后晕眼黑。发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5)产后腹痛,时发寒热,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6)产
后痢疾,用米汤;(7)产后月经不调,用温酒;(8)产后中风,半身
不遂,用童便和酒;(9)产后气喘咳嗽,面目浮肿,用温酒;(10) 
产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11)产后大小便不通,烦躁口
苦,用薄荷汤;(12)妇女久无子息,用温酒。此方名“济阴近魂丹”。 
2、产妇诸疾及内脏受伤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净,竹刀(忌铁刀) 
切为小段,不中煮烂,去草取汁,约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滤去浊
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状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内
服。一天两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捣汁服一升。 
4、赤白痢。用益母草(晒干)、陈盐梅(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服
三钱,白痢以干姜汤、赤痢以甘草汤关定。此方名“二灵散”。 
5、小儿疳痢。用益母草嫩叶同米煮粥吃。到病愈为止。常服嫩叶汁亦
可。 
6、痔疮下因。用益母草叶捣汁服。 
7、各种痈疮(妇女乳痈、小儿头疮,黄烂熟疮、疥疽阴蚀等)。用益
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头号,分几次洗名贵怍。 
8、各种疔疮。用益母草捣烂封疮,另取益母草绞汁内服。又方:益母
草,烧存性。先用刀划破疔根,挤出血,然后挑药入疔内,疔深者,用
捻子把药送入底部。过一会,有污血流出,拭净,再次上药,直到看见
红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烂出,以针挑去,再敷上药,不久,合口自
愈。 
9、喉闭肿痛。用益母草捣烂,加新汲水一碗,绞出浓汁一次饮下。冬
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茎叶榨汁滴耳内。 

11、作洗婴汤。儿将生,先取益母草五两煎汤,儿生下后,即用此汤洗
浴,可预防生疮生疥。 
夏枯草 
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 
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 
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 
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
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刘寄奴草 
释名 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
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3、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4、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
敷上。 
5、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
多,加姜。 
旋夏花 
释名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 (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
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
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青葙 
释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 (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
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鸡冠 

气味 (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 
1、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
钱,热酒送下。 
2、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4、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
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
忌食鱼腥猪肉。 
6、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酒煎服。 
7、白带。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钱,酒送下。如是
赤带,可用红鸡冠花。 
8、白带兼沙淋。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红蓝花 
释名 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 
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红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 
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5、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
下。 
6、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

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 
不用枯矾。 
番红花 
释名 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燕脂 
释名 亦名赦。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2、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
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3、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
愈。 
大蓟、小蓟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
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

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
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
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
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6、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7、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
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续断 
释名 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气味 (根)苦、微温、无毒。 
主治 
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1、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
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
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处。 
漏卢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

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
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
十丸,温水送下。 
4、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
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6、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
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 
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
“古圣散”。 
7、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
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
名“漏卢汤”。 
8、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苎麻 
释名 
气味 (根、叶)甘、寒、无毒。 
主治 
1、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药三、五钱吃下。
如无效,可用肥猪肉二、三片蘸药吃,有效。 
2、小便不通。用苎麻根、蛤粉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 
新汲水送下。 
3、小便血淋。用苎麻根煎汤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4、妊娠胎动(妊妇忽下黄色恶汁,状录胶,或如小豆汁,腹痛难忍)。
用苎麻根(去黑皮、切细)二升、银一块,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
一升,现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银亦可。 
5、肛门肿痛。用生苎麻根捣烂,令病人坐药上。 
6、脱肛不收。用苎麻根捣烂,煎汤熏洗。 

7、背痈初起。用苎麻根熟捣敷上,一天换药几次,肿消即愈。 
8、丹毒。用苎麻根煮成浓汁,一天洗三次。 
9、刀伤折损。夏日收取苎麻叶,和石灰捣作团,晒干收存。临用时研
成末敷伤处,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结痂。 
苘麻 
释名 亦名白麻。 
气味 (果实)苦、平、无毒。 
主治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
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 
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
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大青 
释名 
气味 (茎、叶)苦、大寒、无毒。 
主治 
1、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2、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
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3、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 
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4、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
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 
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
汤”。 

小青 
气味 (叶)温、无毒。 
主治 
敷痈肿疮疖,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胡芦巴 
释名 亦名苦豆。 
气味 
主治 
1、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
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 
盐汤送下。 
3、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两, 
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
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4、偏坠或小肠疝气。用沉香、木香各半两,胡芦巴(酒浸,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