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是个太监,听说还封过侯。但官再大,终归是太监,所以曹操不太愿意提起这个祖父。第二曹操不愿意靠祖父的影响,父亲的提携来谋的一官半职。想靠自己的能力谋得官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曹操有这种想法已属难能可贵了。

曹操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已多次去拜访许劭,但都被拒之门外。

许劭是谁呢?平舆人,这位先生满腹学问,不肯做官。说来也奇怪:他越是清高,越是引起人们敬重,而将其抬举为“清议界”代表人物。谁能得到他的赞誉,谁就立时变会身价倍增,名气上升。许劭常在每月的初一,在乡人面前挨着个儿地将本地的名人品论一遍——这叫“月旦评”对名人的威信影响很大,跟现在的金曲榜什么的差不多。

为什么上“月旦评”呢。因为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朝中官吏举荐,二是由郡或国推举人才入朝为官(名为孝廉)。曹操不想靠家庭背景,要想做官就必须上“月旦评”,只有上了〃月旦评〃才可能被郡县推举为孝廉。

曹操对许劭心仪已久,多次去拜访许劭,但都被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宦官之后,人家根本看不起他。

曹操每每对曹智说起此事时,都恨得咬牙切齿。

曹智听后,眼睛溜溜一转,对曹操说:“大哥,何必为此事烦脑,他不就一假清高吗?恶人自有恶人磨,我们不如这般,这般”

这一日,许劭坐着马车离开平舆城,前去汝南参加一伙文人的雅会。马车在路上〃得得〃的跑着,经过一道溪流时,突然从草莽中跳出十来个蒙面强盗,挥舞着大刀木棒,呐喊着“抢劫脱衣服!”将马车包围起来。车夫刚想抽刀抵抗,便被为首的强盗一棒砸昏。许劭是秀才遇上匪,哪还有理说得清,被强盗们从车厢里拖出,拉到一架水车旁,刀架在脖子上就要脱衣服。许劭死死地拉着衣服,努力喊道:

“不。。。不是抢劫吗?怎么。。。要脱衣服啊?我乃”话还没说完肋间已挨了一拳。

“咳咳”还没等缓上这口气,已经麻利的解衣扣了。赤身l体的许劭,至此已是斯文扫地,只有嘶嘶气喘的份了。

恰在此时,听得附近雷鸣般的吼声:“大胆贼人,休得无理!”只见溪边山坡上出现一骑,骑士是一位二十岁上下的男子,戴“樊哙(kuai)冠”;身着褚色袍,手持利剑。喊罢,纵马跃下山坡,便于蒙面强盗们展开了厮杀。

许劭缩着脖子躲在水车下,吓得连头也不敢抬,只听呐喊声和刀剑碰击声掺杂着受伤后的惨叫声。许劭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双手抱着头。等声音平静下来,他才大着胆子定眼一看,只见强盗们横七竖八到了一地,而那位年轻的英雄正微微喘着气,将剑放回鞘里。

许劭忙揖谢道:“多谢壮士救命之恩!敢问尊姓大名?”

那人说:“在下曹操,字孟德,谯人。〃

许劭惊讶的张大了嘴:“哦”。

这日傍晚,谯县曹府谯望楼里一派欢声笑语,就听袁绍大嚷着,道:“智弟啊,亏你想得出来,抢劫,脱衣服;哈哈”

其实曹智也就出了个点子,没想到袁绍这帮人半点就通,演的是活灵活现,打车夫和许劭时真刀真枪,也不心慈手软。曹智毕竟还没摆脱现代人遵纪守法的观念,真担心他们下手太重闹出人命。袁绍等听罢,嗤笑一声,不削之极。照他们的意思,打死了又能怎样,不就一许劭吗。

袁绍等这种麻木想法,使曹智明白这是古代,是即将的三国时代,是一段人命薄如纸的时代。

曹操如愿以偿上了“月旦评”的评论,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曹操看过后大悦。

曹智心想:许劭这个假清高不知拿这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骗了多少人,反正只要让你做上官,怎么看这句话都是对的。

曹操在这一年被推举为孝廉,而后又被朝廷任命为郎,可入京为官了。好友宾客来恭贺络绎不绝。

第四章 准备

曹操打点行囊入京为官,这一去没多久就回来了,原因是曹操老捅娄子。他先是当上了洛阳北部尉(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年轻人总想干出点成绩,,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硕(当时皇上跟前的大宦官)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

这下曹操名气是有了,但得罪了权贵,没法呆了。由他老爹曹嵩给他暗中疏通,被调到了顿丘为“令”(相当于县长),接着又当过“议郎、济南相”等职,都不是因为得罪权贵就是不满朝廷,于是,他就辞职回家了。

这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是个令人舒畅的日子。曹操带着曹智正在离家不远的山上登高远眺,曹操认为这样可以培养一个人霸气。曹智看着远处倒是没这种感觉,但能摆脱小翠这个小骚货的纠缠,出来走走,看看青山绿水,他倒是很乐意。突然,有人从山下跌跌撞撞的冲上来,朝着他俩大喊:“大公子,二公子‘黄巾贼’造反了。”冲上山来大喊的是曹操的跟班大黑。

曹智从未见过黄巾贼,但是却已几次听说过,今天登高远眺时还听曹操提起,自然知道黄巾贼意味着什么,最近十几天,黄巾贼在全国闹的很利害。黄巾贼的凶残和野蛮对曹操这种人来说,犹如是一群嗜血的野兽。

曹智受到后世影视剧的熏陶,在他想来,所谓黄巾贼都是些好人,是些受尽压迫的老百姓,可是怎么说是人性丧尽的野兽。

黄巾起义是一次典型的官逼民反!这几年灾荒不断,庄家几乎颗粒无收,朝廷却加重了老百姓的“口赋”,从以前七岁才开始缴纳改为刚出生就纳赋。而且田税也一亩增加了十钱。致使无数农户倾家荡产,处处饿殍遍地,人狗争食。昏庸透顶的汉灵帝信任宦官,只知道吃喝玩乐。库房里的钱不够用了,他们为了搜刮钱财,在西园开了一个挺特别的铺子。有钱的人可以公开到这里来买官职,买爵位。他们在鸿都门外张贴榜文,标出了买官的价格。买个郡太守定价二千万,买个县令定价四百万;一时付不出钱的可以暂时赊欠,等他上任以后加倍付款。这些花了钱买官的官吏,一上任当然更加起劲地搜刮民脂民膏。东汉王朝的黑暗和腐败可算到了家了。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苛捐杂税,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逼得老百姓没法活下去了,纷纷起来反抗。

巨鹿郡有弟兄三个,老大名叫张角,老二叫张宝,老三叫张梁。三个人都挺有本事,还乐意帮助老百姓。他们创立一个教门叫太平道,大约花了十年工夫,太平道传遍了全国。各地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张角他们把全国八个州,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都推举一个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各自为战。他们一接到张角的命令,同时起义。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不到十天,全国都响应起来了。

但仗一打开,火烧官府,抢劫豪强,没收财物的事一做多,这群农民出身的起义军,有些方的首领和部众就开始有点控制不住了,展现出匪性。什么坚持太平道教义,这部分起义军就开始不受约束,烧杀抢掠,奸**女样样都干了。作为地主阶级的曹操,听闻了这些消息后,自然把起义军统统认为成凶残、野蛮的嗜血野兽。

不过毕竟曹智现在他身处曹操的地主阶级一方,他不会天真地以为人家万一打进城来,冲进他家会对自已这地主家的二公子手下留情。

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各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汉灵帝慌忙召集大臣,商量镇压措施。汉灵帝拜外戚何进为太将军,同时派出大批人马,由皇甫嵩、朱儁(音jùn)、卢植率领,分两路去镇压黄巾军。但是,各地起义军好像大河决了口子一样,官府哪儿抵抗得了。大将军何进不得不叫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这么一来,各地的宗室贵族、州郡长官、地主豪强,都借着打黄巾军的名义,趁机抢夺地盘,扩张势力,把整个国家闹得四分五裂。

腐败**出了名的汉灵帝这次做了一件对曹操一生极其重要的事,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外。曹操也被皇上封为骑都尉,被派到皇甫嵩麾下到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一带镇压起义。曹操带上夏侯惇、曹仁赴任去了。

曹操在家的日子就和曹智一起读书,练武。这也是曹智求之不得的,在这个时代要安身立命这些是必备的。其实以前的曹智文武都行,现代的曹杰只是占据了曹智身体,没继承曹智的思想,所以对于现在这个曹智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一张白纸,是么都要从新开始。

曹智跟曹操学了不少,曹操不在家时他就向曹仁、曹洪、夏侯渊、等人学习。对于曹智来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首先是穿衣戴帽,接人待物,礼仪规范。

再者是骑马射箭,这骑马是古代的必备交通工具。前段日子也骑过一两回,又是紧张,又是慌乱的,把两腿内侧都磨破了。这可是不学不行的,关键要多练,熟能生巧。

这射箭、武艺曹智很喜欢,小时候看完武打片,缠着父母瞎闹着要去少林寺学武。但正亲身体验了才知道“苦”再说这学武也是急不来的事。曹智就加入一些警校时学的擒拿格斗术和一些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只有练强壮了身体,练武才事半功倍比如跑步、俯卧撑等等。曹智在练那些擒拿格斗术时看得夏侯渊他们一愣一愣的,他们当然没见过这种武功,也觉得挺新奇。

对于曹智最头疼的问题,就是铠甲,兵器。这时代属冷兵器时代,为了提高杀伤力,都喜欢用重兵器。曹智刚开始拿在手上都颇费力,更别说挥舞着杀敌了,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曹智还是利用现代见闻去铁匠铺,画了好几张纸,才让铁匠弄明白,打造了一把类似波斯弯刀的长刀,还打造了一把类似的圆月弯刀的短刀,这两种刀都有刀背薄,重量轻,刃锋利的特点。特别是短刀短小、比匕首长点,容易随身携带。但只能作防身之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长兵器曹智挺喜欢枪,不过这时的枪和现代的枪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刺击兵器,和矛相似,据说黄帝时期就有了。当时枪刃锐长,还没有脱离矛的形式,曹智把枪头改进为短而尖的形式,比矛更加锋利。

穿的就更麻烦了,厚铠甲,要三个人帮忙才能穿戴好了一套的盔甲,再加上兵器最少也得有一百多斤,走路都不轻松。没办法,为了将来,只能适应。

还有就是文字、文章,古代的繁体和现代的简体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有些还能看懂或猜出意思,还有些就实在看不懂了。这文章就更难了,曹智从小学开始学唐诗宋词,中学教文言文,也算是有基础的,但来到这个时代,才知道,以前学的只是凤毛麟角。

在曹家解决这些困难也容易,这庄园里人才不少,曹智虚心求教之下都肯教曹智。虽说有些问题问的很肤浅,但好在他们都知道曹智的脑袋受过伤,记不得以前的事了,也就没有人觉得奇怪。总的来说,这三年曹智学得不错,也能适应古代的生活了。

三年转瞬即逝,三年里曹操官倒是越做越大,但对这腐败的朝廷是越来越失望。

灵帝中平四年,曹操因平叛有功又被升迁至禁军典军校尉。赴京上任之前回了趟老家,曹智一来仰慕历史上的东都洛阳已久,很想去看看。二来也知道“黄巾起义”已经发生,那就离天下大乱也不远了,还是跟在曹操身边比较安全。就要求和曹操一同赴京看望老爹,曹操也想带上几个自己人好办事。以曹操现在的官职有权可以任命自己的属官和携带自己的亲兵了,所以也就同意了。曹智和夏侯惇被任为碑将,夏侯渊为司马。

他们准备妥当,曹智把曹安也带上了,带着百十来亲兵上了去洛阳的路。当然,曹智没带大**小翠。这小丫头气死了,临行时都不来送曹智。

第五章 京城

得、得、得马蹄声由远而近,眼见暮色茫茫,前方高大庄严的城门已在眼前。终于到京城了,曹智在马背上长舒一口气。摧摧腿,揉揉腰,这一路够辛苦的。看电影里那些人骑马那个威风,真要让你骑上一个月,赶那么长的路,没那个人吃得消的。这已经是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